唯一能建议的,也就是让这些军工人,在军转民的思路上,提前多一些设想,多一些更为积极的准备,免得将来慌了手脚。
只是这般建议说归说了,到底能有多少人真正听进了心里,他就没法掌控了。
不说他了,
便是罗栋这位秦西军工系统一把手,都没法掌控得了。
回到玉山县,已经是第三天的中午。
不等动身回龙岩镇,农机厂厂长宋成杰、总工罗不凡,已经早早得了消息,在县城就堵到了他。
见到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了他一件很不好消息。
玉山县农机厂的准军工单位牌子,还是没能保住,眼下重新又恢复到了一个县级国营小企业的路子上面。
非但如此,玉山县农机厂,因为过去一年来在军工创汇方面的突出业绩,还成为玉山县的优质企事业单位,被县市有关主管领导们嘉奖的同时,还特意给农机厂加了许多担子,将县里另外几个经营不善,工人已经快要发不出工资的兄弟单位,直接大笔一挥,挂靠在了农机厂的名下。
眼下的玉山县农机厂,旗下已经多了一家无线电小厂、一家轧钢厂、一家食品加工厂,职工人数直接番了一番。
但偏偏由于准军工企业这块牌子的被摘除,没有了军品生产资格,省里有关部门已经发了话,等玉山农机厂将手上的军工铲订单结束之后,这后续相应的订单,以后就不由玉山农机厂接了。
总之一句话,玉山农机厂的好日子,眼看一下子到了头。
听说陆亦轩回来,宋厂长二人,这是来找他诉苦告状来了!
其实在省里时,罗栋已经很委婉将事情告诉过陆亦轩,说是国家军贸系统大整顿,类似玉山农机厂这种情况,上面明令禁止继续存在,省里也是很无奈,只好将玉山农机厂的军工生产牌照收回。
顺带着将军工铲项目的生产经营权,也直接充归了国有。
牵扯到这种国有企业公对公资源再调配的事情,陆亦轩能说些什么?
说了也屁用没有啊!
一切都是国家资源的计划统筹调配,优化再组合,这种大前提下,玉山农机厂一个县级小集体,想继续独霸着军工铲的优质生产创汇资源,莫非是有什么特别想法不成?
更何况,现在军工铲在国际军品市场上,已经打出了莫大名声,成了外军竞相热捧的优选物资。
市场需求量,成十数倍在增加。
资源再霸在玉山农机厂一个县级小集体手中,的确也是有点浪费。
生产量跟不上市场需求啊!
所以军工铲项目被收归军工大厂生产,这点陆亦轩早有预见,一点都不奇怪。
真正让陆亦轩诧异地是,眼下这才只是79年的夏天,玉山县就已经开始了国营工厂的相互挂靠拼接。
这动作似乎有点太过超前了点。
依照原定的历史轨迹,国营工厂的倒闭兼并重组风潮,这应该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一段时间,真正才会上演。
那个年代,最让国人印象深刻的一组词汇,非‘下岗’二字莫属。
被宋成杰、罗不凡堵着,请去了厂里,一番交流之后,算是有点明白过来,眼下这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其实挂靠在农机厂的那三家厂子,效益还远没差到揭不开锅的地步。
奈何世上事情就是这样,不怕糟比糟,大家都是穷得提不上裤子的时候,没人会有其他什么太多想法。
反正就是比穷嘛,谁能比谁更惨到哪儿去。
可是过去这一年多时间里,玉山农机厂的效益之好,厂里工人们小日子之自在,隔三差五就能有劳保福利可发放,隔三差五还能有不菲的效益奖金可入手,农机厂的工人,过去一年,家里十个有七八个,居然都能买得起电视机这种奢侈品,农机厂的工人,眼下都已经成了全县的高消费主流群体。
如此一来二去,大家都是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劳动者,同样付出了劳动,凭什么农机厂的工人过得好,其他厂就穷得揭不开锅。
工人们就在闹情绪,闹着都要跟农机厂变成一家子。
反正就这么一来二去,玉山农机厂旗下,就无奈多了这么三家工厂,多了一倍的工人,多了三座快要压得农机厂喘不过气来的大山。
听完是这么一回事,陆亦轩还真是有点啼笑皆非,感情这是地方上联合起来吃大户,都看着农机厂效益好,一个个红眼病犯了,追上门来吃大锅饭啊!
国家正在努力砸碎农村生产队的大锅饭。
这些县级国营集体,居然在反其道而行,硬是要蹭吃大户,自愿组团成新式的大锅饭,这事情乍整?
第210章 仁和村的新气象
?第210章 仁和村的新气象
农机厂眼下的困境,陆亦轩的确到是有不少想法可以去做,比如索性将三家挂靠上门的厂子,真给它重整优化在一起,组成一个生产经营范围更加广泛,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综合性大厂建设发展。
只不过,想法再好,却也怕当地这些歪嘴和尚,将好好的经文念成了葬经。
还是那句话,历史大势面前,个人的一些努力,有时真的很弱不经风。
眼下的时代,国营、集体经济,还属于百足之虫,僵而不死,不真正经历过那场改制大潮的洗礼,真想搞活市场经济,说实话陆亦轩有些信心不足。
而且依照他原有设想,本就是计划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再插手农机厂的改制发展之中。
到那时,再看看有没机会,着力打造家乡的工业化建设,以农机厂为基石,发展孵化出一两家世界级的重工大厂。
比如生产汽车、白电……
现在就要涉入其中的话,他还真是感觉有些头大。
实在是,这样一种行政文件指令大过天的时代,真想要有所作为,最担心莫过于有关部门的指点江山行为。
就比如现在的农机厂,就只因为其他几家工厂工人闹得不行,县市的主管领导,就敢一纸文件指令,将三家单位给挂靠过来。
这回头,假如农机厂集团化、综合化步子迈得不错,油水后来也变大了,这冷不丁间,上级主管又给你来一道拆分令,届时你是遵从,还是不遵从?
真要时刻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只怕是他再有什么热情,也要全都给耗空在这种无为的折腾之中。
更何况,他现如今的发展重点,暂时已经放在了拍电影、搞文化建设方面。
还好的一点就是,农机厂现在尽管没了军工铲这项拳头产品,但是有罗不凡这个超级能折腾的主,厂里眼下也已经有了几个备选的新项目。
项目之一,配合使用重钢复合金材料研发的农机旋耕刀片,已经成功实现小批量生产,而且在农场的实际试用检验中,耐磨损时长等各方面性能参数,都比原有旧产品提升了相当大的空间,产品受到了农场方的充分肯定。
项目之二,自行车生产线,还在上级的审批调研之中,暂时没结果。
项目之三,打算新上马一条洗衣机生产线,或者电视机生产线……
三大项目,都有其可取之处,无论扎根在哪一项目之中,也都能确保农机厂未来几年基本盘不会垮倒。
陆亦轩没有去直截了当做任何评判。
眼下的农机厂到底要走向哪条路,说实在话全都无所谓,他看中的是罗不凡这员干将,只要将来有这员干将在,就有得搞头。
所以他给到罗不凡、宋成杰的建议,很简单一句话,放手大胆去干就是,不要怕失败了会怎样。
想着是,罗不凡现在受的挫折越多,磨砺越狠,不久将来,越是能经得起更大风浪折腾。
回到仁和村已经是当天的下午。
农机厂派了车送陆亦轩回的村。
在村口下车后,陆亦轩有点愣怔住,上次陪着赛琳达、乔妮安娜母女俩回村,一转眼过了大半年,想不到再回来时,村里有了惊人的大变化。
最扎眼莫过于,村里多了几家的红砖大瓦房,都是新盖起来的。
他回想了下,这几家盖起了新房的,却不正是李二和那票村中能人的家,看这样子,这些家伙混得不错,在外面做生意发了大财了啊!
除去这几家新盖起的大瓦房,
入眼所见,还有许多不同,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砌起了猪圈,垒起了牛栏,盖上了鸡舍。
先不用听,只是村里这空气中弥漫的厚重牲畜味道,就已经很是刺激他的神智。
“呀,大轩回来了!”
在村口遇到了快嘴王婶,这婆娘见着陆亦轩,拍着大腿兴奋大叫起来,那股子热乎劲,好家伙,还真是让人有点生受不了。
快嘴王婶这一嚷嚷,更多村民闻声走出家门,都跟陆亦轩打起了招呼。
一个个,那绝对是最开怀的神情在招呼陆亦轩。
不少胆子大的顽童,直接涌到了陆亦轩跟前,有喊他叔的,有喊他哥的,那股子热情劲,一样也是很让人开怀。
陆亦轩从背包里摸出一大把糖果,往小家伙们堆里一撒,顿时引来一阵‘暴动’般哄抢。
抢到糖果的顽童们,一个个立刻欢天喜地跑开,整个村庄到处都是小家伙们的叫嚷声,都在嚷嚷着陆亦轩回村里的消息。
不等陆亦轩走到家门,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被惊动出来。
男人女人们都簇拥上前,跟陆亦轩开心招呼着,看到陆亦轩,一个个也都洋溢着一种莫名骄傲情绪。
陆铁柱闻声奔出了家门,瞧见真是大儿子回来了,站在门口时,腰板越发挺得笔直了几分。
刘玉兰闻声同样奔出了家门。
她可没有自己男人站门口端架子的意思,早就快步迎向了大儿子,一脸的惊喜:“轩,回家来咋也不提前打个招呼,好让你爸去接一下,你这是打哪儿回来的,路上累坏了吧!”
女人说着上前从陆亦轩肩膀上接过背包,一边又伸手拍打着儿子身上的尘土。
“妈,我不累,县农机厂派了车送我回来的……”
“大哥!”
“大锅!”
三弟陆亦勇、老妹陆亦萍,也都跟着奔到了面前。
两小都长了不少个头。
三弟已经有快一米六的个头了,壮得像只小老虎。
老妹亦萍也终于不再是记忆中那个,永远冒着鼻涕泡的脏小丫了,穿着身花裙子,圆嘟嘟红扑扑小脸蛋很惹人喜爱。
弯下腰本想把老妹抱起在怀,怜爱一番。
不想小丫头居然知道害羞了,见他弯腰功夫,向后一闪,转身‘腾腾腾’迈着小短腿就往父亲陆铁柱跟前跑了去。
边跑边嚷着‘大锅回来啦’。
奔回父亲陆铁柱跟前后,直接抱住了陆铁柱的腿,整个人都钻到了陆铁柱身后,却偏又歪着小脑袋偷看大哥。
陆亦轩迈步向家门口走了去:“爸,我回来了!”
陆铁柱点点头,脸皮绷着,依旧端着架子:“进屋吧!”不跟大儿子有任何目光交流,却忽又转头看向其他村民们,冷不丁嚷道:“那啥,待会杀头猪,得空的都来打把手!”
村民们轰然应诺。
第211章 杀猪
第211章 杀猪
说杀猪,真就是下了茬开始杀猪,自家猪圈养的大肥猪,通常都是年节时才舍得杀掉,而且杀掉也不是留着自家吃,好肉上品肉,都是直接拿去市场上卖掉,或者干脆邻里之间东家一斤、西家斤半,分着就卖干净了。
仁和村的人现在日子比前些年好了太多。
有前年时候陆亦轩卖山柿那些生意经的带头作用,过去这一年多时间里,整个村庄的村民脑子也都变得活泛了许多,各种农贸买卖生意做着,家里各种养殖都搞着,如今又是联产承包责任入户的新政策落实下来,地里庄稼大丰收,真的是一年多光景,家家户户不说真的彻底脱了贫,至少是不再有饿肚皮吃不起猪肉这些事儿了。
院门口外用泥坯垒起了一个简易炉灶台,支起了一口巨大铁锅,锅口直径能有两米多。
好几个壮小伙轮流挑井水,挑了有七八担,井水统统倒进在大铁锅内,一直添水添到七八分满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