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79节

  文丑虽然默不作声,但那魁梧身躯也横移半步,凶神恶煞。

  袁尚脸色由青转白。

  而高干则是浑身冷汗浸透内衫,袁熙更是筛糠般抖个不住。

  情知事不可为,袁尚只得认命应道:“孙从事深谋远虑,所虑极是!曹贼惯用阴险伎俩,确有加害我等、构陷左将军的可能。我等,即刻便行。”

  孙乾复又恢复礼节性的笑容:“尚公子英明,请移步车驾。”

  而等袁尚三人前脚一走,后脚在石邑秘密募练的死士就被清扫一空,想跟着袁尚谋富贵的“刺史府属吏”,也被缉拿。

  袁尚辛苦几个月培植的势力,还未来得及施展就已被扼杀。

  在清扫缉拿过程中,文丑也搜到了袁尚秘密通曹的书信证据。

  审视书信内容,孙乾亦不由暗暗冷笑:有此书信在,纵是袁绍再疼爱袁尚,也绝不会再为袁尚求情。

  而事实也如孙乾预料,当袁绍看到袁尚通曹的书信证据后,气得大骂袁尚“不当人子!”

  随后,袁绍又亲自给刘备写信,让刘备将袁尚、袁熙和高干三人派驻辽东自我反省,若不能想明白,就不要再回河北了。

  这也是袁绍最后一次为袁尚、袁熙和高干三人谋生路了,如今有许攸在辽东,只要三人安分守己的不在辽东生出事端来,足以保命,今后等刘备彻底崛起后,甚至还能混点儿功绩。

第323章 建安九年,曹操起五路大军北伐刘备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自袁尚、袁熙、高干被派驻去辽东,刘备辖下九郡三国的潜在势力也再度被震慑,纵有不服者亦只得收敛,不敢公开嗟怨。

  内患虽然暂平,但外扰却从未止歇。

  先是王邑、曹仁、韩浩屡犯上党、常山、中山诸县,又行踪飘忽,绝不与赵云、关羽、张飞主力接战,曹兵见援便走,反袭他处,专攻赵云等将防守薄弱之地,意图使其疲于奔命。

  继而,平原相吕虔渡河佯攻南皮,试探刘备边防。

  为避免暴露渤海和河间兵力部署,黄忠联手牵招,一面由黄忠固守城池,诱敌深入,一面由牵招自乐成奇袭吕虔粮道,迫退吕虔。

  安平相李典欲趁隙袭取乐成,但奇袭图谋被庞统所识破,庞统以围魏救赵之策,令张飞佯攻信都,李典被迫撤军。

  整个建安八年,诸如此类的边境磨擦,曹刘双方竟已不下二十次!

  之所以曹操会如此针对刘备,也实属无奈。

  当今天下群雄,马腾、韩遂据守关中,张鲁、刘璋据守益州,刘表据守荆州,孙权据守江东,公孙度控辽东,加之刘备据守幽燕。

  曹操独踞中原四战之地,势必要择一主要方向进击。

  相较其余诸方,刘备虽然也在固守,但进取之心是最强的。

  马韩诸人虽然势力不弱但追求的是偏安称王,并无问鼎中原的大志;而刘备蛰伏据守,不是因为胸无大志,恰是因为雄心勃勃而基业尚弱,这才隐忍待时。

  故若曹操西征关中、益州,或南讨荆州、扬州,刘备必会引兵袭扰其后;反之,若曹操举兵河北,马韩、二刘、孙权乃至辽东的公孙度,皆会作壁上观。

  是以,曹操一面遣军弹压境内叛乱,一面已将重兵粮秣军械,悄然屯聚于河东、河内、魏郡及平原诸地。

  为巩固统治根基,曹操于许都再兴太学,广纳世家子弟入仕:凡公卿、六百石以上官吏及将校子弟担任郎官、舍人者,皆可入太学,受教于博士,诸生通晓一经以上,即可经太常考核,按等授予官职。

  与此同时,曹操经一年边境试探,对刘备在河北的防御部署也有了大致了解。

  次年。

  即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曹操以雷霆之势调兵遣将,发动五路攻势:

  东路:密令臧霸率泰山诸将突入齐国,与曹纯、张辽会师,猛攻渤海南部诸县;平原相吕虔再度挥兵直指渤海治所南皮。

  西路:密遣夏侯渊、徐晃统兵进入安平国,进击河间国西部诸县;安平相李典则二度强攻河间治所乐成。

  中路:密调曹洪疾驰北上巨鹿,助巨鹿太守曹仁引兵推进至巨鹿北部筑垒严防,以遏制常驻中山的张飞再次故技重施,伺机截断曹军后路或突袭薄弱环节。

  北路:令骁将乐进、高览统兵入赵国,配合赵国国相韩浩合力进逼常山国。

  南路:驻守邺城的大将夏侯惇则与张郃一同引兵西进,扼住壶关城通往魏郡的咽喉要道。

  曹操本人则坐镇邺城中枢,亲掌全局。

  自瓜分河北后,曹操军力空前膨胀,此番五路大军,每路皆拥步骑万人。

  而邺城驻屯的曹操,更有六千步骑亲军,可以随时驰援各方。

  相较之下,刘备兵力顿显窘迫:

  上党郡仰仗地利,兵力最少;常山国为实控人口最多的郡,勉强部署步骑约万;战略要地中山郡屯兵五千步骑;渤海、河间方向更显单薄,黄忠、牵招所部合计竟不足三千步骑;唯一较为机动的,是涿郡预留的约六千步骑预备队。

  田畴、田豫、鲜于辅的部曲则需稳定地方、镇抚胡人,短时间内也难以抽身赴援。

  所幸的是:诸葛亮此前的内政举措成效卓著,如今府库充盈,钱粮无虞,不用担心在与曹操对抗时钱粮不足。

  闻讯的刘备也不由暗自庆幸:“此番未曾仓促讨伐辽东公孙度,实乃天幸!否则我大军远在关外未及回师,河北只怕已尽归曹操之手矣!”

  虽然军力劣势明显,但刘备也不惧怕曹操来袭,随后便令田丰率两千精兵驰援河间国,助牵招抵挡夏侯渊、徐晃锋芒;沮授速赴渤海国,协同黄忠防御臧霸、曹纯、张辽三路;再命徐庶领两千兵马进入渤海,策应乐平、南皮两处守军,使其互为犄角。

  “曹操五路进犯,仅以现有兵力想要完全守住各处,委实艰难,军师可还有良策教我?”刘备盯着地图,揉了揉生疼的太阳穴。

  即便应对迅速,刘备也深感兵力不足的痛苦,相对于曹操,刘备终究还是基业太过于薄弱。

  倘若兵力悬殊不大,刘备都不用死守各处,而是直接就统兵去邺城与曹操分高下决生死了。

  诸葛亮凝神细观地图,目光如炬,迅速分析着敌军的部署与进军路线:“主公明鉴。眼下常山、中山、河间、渤海四路皆已传来战报,战事一触即发。唯一尚未有动静者,唯有上党一路。以亮推断,曹操为防上党我军增援或侧击其后方,必定已在常山通往魏郡的要冲之地设下重兵埋伏,绝断我军南下通路。”

  刘备心中一凛,呼吸不由得急促:“曹操这是倾国之力,欲图一战灭我啊!常山、中山、河间、渤海,任何一处若被突破,其他三处立时腹背受敌,必将崩溃。有云长、翼德、士元及诸多兵马在常山、中山,二处应是无碍。河间和渤海,却是难以防守,想必去岁的冲突,曹操是在试探我的兵力部署,故而此番才会以重兵牵制常山、中山,又遣重兵强攻河间和渤海。”

  诸葛亮亦是认同刘备的断言,道:“主公勿忧虑,曹操想要一战而定,也非易事。可速调代郡太守田豫引兵南下,再令右北平太守田畴引乌桓突骑急赴涿县,乌桓突骑在辽西练兵日久,也是时候在河北战场上展露锋芒了;鲜于辅则负责留守渔阳,以防乌桓生乱。”

  随后,诸葛亮又指向辽东,道:“公孙度既与主公结盟,又被曹操夺了东莱诸县,可再快马遣使公孙度,就言曹操主力皆已深陷河北,若想夺回东莱诸县,可速速进兵。”

今天要去检查喉镜,更新不定

  若回来得早就更

不得不提,喉镜检查,非常舒爽

  这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检查之一……………

第324章 河北人心向刘备,诸葛亮再度掌剑印

  乱世纷争,讲究的就是弱肉强食。

  昔日袁强曹弱,袁曹之战,主动权在袁绍手里;如今曹强刘弱,曹刘之战,主动权就掌握在曹操手中。

  刘备虽然没多少选择的余地,但也并不畏惧与曹操开战,随着两军开始调兵遣将,常山、中山、渤海、河间先后成为了双方交战的主战场。

  为了对付刘备,曹操可谓处心积虑。

  先是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通过二十多场小规模战斗,摸清了刘备防线的薄弱环节;紧接着,就调动了除必要留守部队之外的主力战将和精锐部队,发动了北伐。

  与当年袁绍南征曹操时,喊了半年口号才慢吞吞行动不同,曹操这次北伐一如既往地行动迅速、下手凶狠,五路大军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预定位置!

  主打核心就是“兵贵神速”,只要够快,就能抢到先手,不让刘备有机会提前进行反制。

  曹操在官渡能打败袁绍,主要原因就在于袁绍行动迟缓、错失战机:十万大军南下本该直扑许都、势不可挡,结果反而给了曹操半年时间在官渡修筑壁垒。

  昔日的袁绍,不够快,也不够狠;而今的曹操,不仅比袁绍更快,也比袁绍更狠。

  特意把北伐时间选在春秋前的二月,又采用“因粮于敌”的老战术,曹操这是打定了主意:

  就算北伐不能完全成功,也要让刘备的地盘闹饥荒,重创刘备的根基所在,这和曹操当年攻打徐州的策略如出一辙。

  先用优势兵力在城外击溃陶谦主力,把陶谦困在郯城死守,然后在城外大肆屠杀、抢掠、破坏,将一个富庶的徐州变得满目疮痍,即便最后侥幸让刘备当了徐州牧,也只得到一个残破的徐州而无法对曹操构成威胁。

  正因深知曹操用心险恶,诸葛亮才会建议暂时放下稳定地方和镇抚胡人,力主急调田豫和田畴南下,以求最大程度地减轻曹操对刘备治下造成的破坏。

  目前双方兵力部署对比,刘备明显处于下风,尤其是渤海和河间,在田豫和田畴的援军南下前,曹军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对于诸葛亮的提议,刘备只是思虑片刻,便将剑印再次托付给了诸葛亮,又道:“眼下云长、翼德、子龙皆不在,渤海和河间也仅有汉升和子经可为大将。元直、元皓和公与虽然多谋有智,但勇武不足也难以与曹将临阵抗衡。等乌桓突骑抵达涿县后,我会亲自引兵去救渤海河间。故而此番,就由军师负责统筹战事。”

  在大势上,刘备的眼光也是不差的,眼下局势危急,需要统筹九郡三国所有的军力和民力,方有可能抵御曹操的春季北伐攻势。

  兼之渤海河间方向统兵大将人手不足,刘备也需要亲自上阵充任大将,故而以诸葛亮来执掌剑印是最优抉择。

  若曹操在此,定要嘲讽一句:玄德岂能露怯?但刘备有自知之明,想要统筹九郡三国所有的军力和民力,眼下惟有诸葛亮一人能办得到!

  “谨遵主公之令!”

  事急从权,诸葛亮当仁不让。

  右北平自涿县有七百余里,算上调兵时间,即便乌桓突骑急行军也得十日才能抵达涿县。

  为避免乌桓突骑未至而渤海和河间就已生出意外,诸葛亮在分派调兵符令后,又分派檄文至涿郡诸县出榜招募义兵。

  刘备明面上兵寡,但危机时刻亦可募兵于民。

  尤其是涿郡还有数万自徐州而来的士民,这数万士民与刘备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得见左将军府出榜招募义兵,登时就有数千青壮踊跃报名。

  兼之刘备又是涿郡人,涿县刘氏以及近几年与涿县刘氏走得近的家族,也未藏着掖着,族中有志气者也纷纷自募青壮响应。

  又有故安人赵犊和霍奴各聚部曲五百人,自请入涿县,愿为刘备效力。

  令诸葛亮动容的则是:七十七岁高龄的郑玄,不顾病躯,亲笔撰文告知门下受业弟子助刘备一臂之力,仅仅是受业弟子的姓名就罗列了百余人,这百余人几乎都分布在河间、渤海,不是出身世家豪族就是诸县有名望者。

  蔡邕之女蔡文姬亦含泪撰文,泣诉若非得刘备解救,此生恐永陷胡尘之辱;更蒙刘备以国士相待,聘为官学西席。以此拳拳之心,泣请父辈故旧仗义援手。

  卢植之子卢毓,亦执笔恳请,向卢植遍布河北的故旧门生求援。

  而那些曾受刘备开放藏书之恩的士子,也纷纷致信故里,其中不乏身份显贵的豪族子弟,甚至还有化名求学的山贼流寇。

  曹刘之争,不仅仅有军事之争,还有人心之争。

  诸葛亮先自义兵中挑选了千人,授予密计,将这千人分散遣往河间、渤海以及青州的平原、乐安、齐、北海、东莱,乃至于徐州;这千人的任务不是上阵冲杀,而是去诸郡国分发檄文、散布消息。

  随后又挑选了三千青壮由刘备直接统率先往南皮附近以观动静,这三千青壮几乎都为涿郡子弟以及移居涿郡的士民子弟,其中涿县刘氏就有百余人。

  刘备也不迟疑,挑选白毦兵骨干如陈到、阳群、丁立,宗室刘德然、刘郃,涿郡豪强赵犊、霍奴,等为将,将兵三千人急赴南皮。

  而在刘备急赴南皮期间,吕虔再次引兵来到了黄忠驻守的南皮城下。

  两千兵马阵势列下,吕虔更是在城下耀武扬威:“黄忠老儿,莫要再当缩头乌龟了。这次没了乐成的兵马助你,你就只敢龟缩城池了吗?”

  又指使军士骂了半个时辰,脏话都不带重复的,将黄忠连带南皮城的主要官吏都喷了个遍。

  看着嚣张而狂妄的吕虔,城头军吏多有不忿,就连渤海太守徐勋也忍不住想要出战与吕虔较个高低。

  反观黄忠,却是一脸淡定、不骄不躁,甚至还时不时的派人关切的询问吕虔,诸如“累不累?城头有好酒,要不要喝两口润润喉?”“老夫见你骨骼清奇,是个学习射箭的好材料,要不要拜我为师,我的射术可比养由基”之类。

  这番从容淡定,令吕虔又惊又疑。

第325章 无懈可击,黄忠也得了诸葛亮的真传

  吕虔见城上无动于衷,转而策马亲至城下,高声叱道:“黄忠老儿!素闻刘备自诩仁德爱民!然而今日渤海南部诸县饱受兵灾,田亩荒芜,百姓流离,皆因刘备虚诈伪善,招致天兵讨伐!城中妇孺因缺粮啼饥,城外生灵因战火泣血,全是你这老儿龟缩南皮之故!如此畏战如鼠,老儿可还有半点羞耻?!”

  话音未落,黄忠已然拊掌大笑:“吕将军方才可是盛赞吾主‘仁德’?老夫耳背,只听得这句!既知吾主公仁德英明,将军何不弃暗投明?凭你这宏亮嗓门,若随老夫学射箭,来日必成大器!”

  吕虔气结:“老匹夫!我说的是刘备伪善害民……”

  “哦?将军又说一个‘善’字?妙极!”黄忠不待他说完,立即抢白,“主公之善,连康成公亦亲笔颂扬。将军既如此仰慕,便是老夫朋友了!不如共饮一樽?”

首节 上一节 179/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