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58节

  话音一落,众文武皆惊,纷纷抬头看向曹操。

  曹操目光冷峻,缓缓扫视众人,最终落在夏侯渊身上,沉声道:“既知当斩,可有怨言?”

  夏侯渊额头抵地,声音沙哑:“末将违抗军令,甘愿领死!”

  曹操抬头轻喝:“刀斧手何在?”

  闻听此言,曹仁终于按捺不住,上前一步抱拳道:“司空!妙才虽有过错,但念其往日战功,恳请从轻发落!”

  曹操冷哼一声:“军令如山,岂能因私废公?今日饶他,明日他人效仿,长此以往,军纪何在?”

  话音落下,堂下众将纷纷变色。

  曹洪攥紧拳头,额间渗出冷汗,张辽、李典、乐进等人,亦是再生敬畏。

  曹仁单膝跪地,声音发颤:“司空!妙才虽然违背了军令,但此举是为了诛杀刘备以除司空心腹大患。此乃谋断不明,而非忠心有异,若斩妙才,恐寒众人之心啊!”

  曹仁这台阶给得不错,一句“此乃谋断不明,而非忠心有异”直接将违抗军令大事化小:堂下众将都有谋断不明的时候,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为曹操忠心卖命,若只因谋断不明就要问斩,今后还有谁愿意尽心尽力的替曹操效力?

  曹操目光冷峻,沉默不语,那如山岳般的威势压得众将大气不敢出。

  片刻后,曹洪亦上前单膝跪地,抱拳道:“司空!妙才虽有过,但念其多年征战,屡立战功,恳请留他一命,戴罪立功!”

  张辽见状,亦出列沉声道:“司空,如今大敌当前,正值用人之际。夏侯典军勇猛善战,若因一时之过而斩之,实乃我军之损。不如令其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李典紧随其后,肃然道:“司空,军纪固然重要,但将士之心亦不可轻忽。夏侯典军素得军心,若因此事动摇军心,恐不利于日后战事。”

  乐进亦上前一步,高声道:“末将愿以性命担保,夏侯典军必不敢再犯!请司空三思!”

  众将纷纷跪地,齐声恳求:“请司空三思!”

  曹操眉头紧锁,目光扫过替夏侯渊求饶的众将,最终落在一直沉默的郭嘉身上,举目示意。

  郭嘉会意,轻咳一声,缓步出列,拱手道:“司空,诸位将军所言皆有道理。夏侯典军违抗军令,确该严惩,以儆效尤。然其忠心可鉴,且眼下又正值用人之际,若斩之,恐伤将士之心。不如免其死罪,改为杖责以示三军,亦可借此整顿军纪。”

  曹操沉吟片刻,转向夏侯渊:“既如此,看在众将面上,便饶你一命。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即日起,削去夏侯渊典军校尉之职,杖责五十,罚去马厩养马,以儆效尤!若再敢违抗军令,定斩不饶!”

  众将闻言,皆松了一口气,齐声道:“司空英明!”

  夏侯渊再次叩首:“末将甘愿受罚,绝无怨言!”

  曹操环视众将,又肃然道:“今日之事,望诸位引以为戒。军令如山,违者必究!但念在诸位忠心为国,我亦非不近人情之人。望诸位日后谨遵军令,亦需谨记:为将者,当以谨慎戒惧为本,不可徒恃勇力。勇猛虽为将之根基,但须辅以智略方能克敌制胜;若仅逞血气之勇,终不过一介莽夫而已。”

  众将齐声应诺:“谨遵司空之训!”

  曹操微微颔首,神色稍缓:“都退下吧。”

  众将纷纷退出,堂内只剩曹操与郭嘉二人。

  郭嘉见曹操面有愁容,遂温声夸道:“明公赏罚分明,将士敬畏。今日之举,既保全了夏侯将军,又整顿了军纪,一举两得。”

  曹操轻叹:“妙才虽然骁勇,但江湖气太重,若不能收敛心性,多习战略,今后恐会步孙策后尘啊。”

  1更来啦

第275章 郭嘉的猜疑,颜良文丑莫非投刘备了

  曹操对夏侯渊是爱之深责之切。

  夏侯渊的夫人是曹操的妻妹,昔日曹操因事犯了重罪,夏侯渊主动替曹操顶罪坐牢,后经曹操设法营救才得以免祸。

  不论是亲戚之情还是顶罪之义,夏侯渊对曹操而言,都意义非凡。

  今日会如此严厉的责罚夏侯渊,也是怕夏侯渊今后会因为自恃武勇而死于非命。

  让夏侯渊去养马,亦是在磨砺夏侯渊的心性。

  郭嘉亦知曹操心意,故而方才配合曹操免去夏侯渊死罪。

  闻听曹操的感慨,郭嘉温声而道:“明公今日之举,倒让嘉想起《韩非子》所言,'慈母有败子,严家无格虏’。妙才将军性如烈火,若是任其驰骋,终恐折戟于刚强;明公责其养马,束其锋芒,恰似以鞘纳刀,既能全其才,又能保其命。足见明公苦心啊!”

  郭嘉是懂得夸人的。

  这番夸赞,既说到了曹操心坎,又不会让人觉得谄媚。

  曹操闻言大笑:“知我者,奉孝也!“

  顿了顿。

  曹操又吩咐道:“我担心妙才心头想不明白,奉孝可私下替我规劝。”

  郭嘉点头退下。

  曹操起身看着悬挂的河北地图,眼中又闪过愁思。

  在抵达射犬的期间,曹操也没忘记派细作打探河北的情报,虽然传回来的情报是袁尚更换了中山相和常山相且又拉着常山八千将士前往上党,但曹操总感觉不对劲。

  袁尚夺权太顺了,顺得仿佛谋尽天下无敌手一般。

  然而以袁尚及其麾下审配逢纪的才能,别说谋尽天下无敌手了,谋尽河北都困难,尤其是被刘备放在涿县的诸葛亮,更非袁尚等人能相提并论的。

  曹操对诸葛亮很忌惮!

  刘备离开许都时身边只有健儿百余人,能打的只有关羽张飞,能谋的只有简雍孙乾,这也是曹操会放心让刘备跟着朱灵路昭去拦截袁术的原因之一。

  然而刘备在下邳遇到了天纵奇才诸葛亮后,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成为河北之地仅次于袁绍的势力。

  每念及此,曹操就十分困惑:区区一个十八岁的寒门士子,是何等的惊才绝,才能让刘备成此大势的?

  故而在得知袁尚顺利的夺取了中山和常山后,曹操不仅没有高兴反而还有更深的忧虑。

  曹操清晰的明白:诸葛亮不可能在涿县无动于衷!

  “多想无益,且等细作返回吧。”曹操揉了揉有些生疼的额头,虎已成患了啊!

  另一边。

  郭嘉持酒囊来到马厩旁。

  看着正闷头刷马的夏侯渊,郭嘉倚栏而立,晃了晃酒囊:“妙才将军,可愿与嘉共饮?”

  夏侯渊头也不抬,用力刷马:“郭祭酒这是来看我笑话的?”

  郭嘉摇头轻笑:“将军何出此言啊?嘉方才好歹也替将军求了情。”

  夏侯渊动作一顿,冷哼道:“我人就这样,郭祭酒若是听不习惯,可速离去。明公既已罚我养马,我养就是了,又不是没养过。”

  见夏侯渊这口是心非的模样,郭嘉轻叹,语气温和:“将军误会明公了,可曾听过‘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明公此举,非为折辱,实为保全。”

  郭嘉这话出自《墨子.亲士》,大意就是:好的弓难以拉开,但能射得更高、穿透更深;好的马难以驾驭,但能负重行远;优秀的人才难以驱使,但能让君主成就伟业、受人尊崇。

  通过弓、马、人才的共性“难用但卓越”,隐喻曹操对夏侯渊的严苛打磨是成就大器的必经之路,与《韩非子》“严家无格虏”的典故逻辑一致。

  以此来解释曹操责夏侯渊养马实为爱之深责之切的深意。

  不过夏侯渊虽然听懂了,但依旧气闷难消,再次冷哼:“我夏侯渊纵横沙场,死则死矣,何惧之有?何须保全?”

  郭嘉洞悉了夏侯渊的气闷根源,遂笑道:“将军莫不是认为,养马之责不如再添五十军棍?”

  夏侯渊登时沉默,随后转向郭嘉,拱手道:“郭祭酒既有此意,不如替我为明公传话,就言我愿意再挨五十军棍,只求不让我再养马!我好歹也是将军,应该去治军练兵,怎能养马呢?”

  郭嘉将酒囊递给夏侯渊,倚栏而笑:“‘治军如牧马’,当察其饥饱、调其缓急,此乃磨砺心性之举。五十军棍是明公对你的责罚,养马乃是明公对你的深爱,岂有弃明公深爱而再请明公责罚的道理?将军焉能不知?”

  一席话,让夏侯渊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方才因为养马而滋生的闷气也随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曹操“爱之深责之切”的欣喜。

  见夏侯渊逐渐浮现喜色,郭嘉暗暗点头,作势欲走:“若将军真不想养马,嘉这就去请示明公。”

  “郭祭酒且慢!”想明白了曹操苦心的夏侯渊,忙唤住郭嘉,又哈哈大笑掩饰尴尬:“适才相戏耳!郭祭酒既然是寻我共饮的,这酒还没饮,怎就先离开了?”

  郭嘉挑眉:“当真要饮?”

  夏侯渊斩钉截铁:“当真要引!”

  郭嘉停步,又接过酒囊,饮了一大口,舒坦而道:“将军能明白明公的苦心,实乃幸事,嘉当与将军痛饮!”

  与夏侯渊饮了片刻,郭嘉又问及夏侯渊兵败之事的细节。

  夏侯渊也不隐瞒,将具体细节坦然相告,郭嘉敏锐的洞察到了关键:“将军方才说,颜良、文丑也参与了合围?还极其卖力?这不合常理啊!”

  夏侯渊微微讶异:“郭祭酒此话何意?刘备在河东的时候,颜良、文丑也是跟着去了的,这能有什么不合理?”

  郭嘉眉头微蹙,不答反问:“假如也有流言称明公要卸任司空让位给刘备,而明公之子又不服刘备,将军你是助明公之子还是助刘备?”

  夏侯渊不假思索:“自然是助明公之子,哪有助刘备的道理?”

  话音刚落,夏侯渊登时反应过来。

  颜良文丑乃是袁绍最信任的大将,白马和延津两败后,颜良文丑都没受袁绍责罚,反而还被袁绍安排到邺城听袁尚调遣。

  而如今,刘备深陷流言风波且与袁尚起了冲突,颜良、文丑却甘心为刘备卖力效命,这怎么看怎么不合常理!

  夏侯渊忍不住低声猜测:“难道颜良文丑转投刘备了?还是说,袁绍是真打算卸任让位给刘备故而让颜良文丑听命刘备?”

  2更来啦

第276章 郭嘉献远交近攻之策,袁氏成盘中餐

  “嘉得去见明公,记得还我酒钱。”郭嘉匆匆离去,留下双手空空的夏侯渊。

  我就喝你几口酒,你还要让我还酒钱?暗叹一声,夏侯渊转向战马,用力的洗刷战马的鬃毛。

  郭嘉则是匆匆来到大堂,先向曹操回禀了劝诫夏侯渊一事,随后又将自夏侯渊处得到的情报以及心头的猜测告知曹操。

  又道:“起初,我以为河北盛传袁绍欲让位刘备的流言,不过是袁尚为争夺嗣子之位使的手段。袁绍素来宠溺幼子,即便知晓此事,多半也会默许他这般作为。然而细想之下,袁绍或许确有纵容袁尚相争之意,但更可能的是已然无力掌控局势的走向了。若果真如此,除却颜良、文丑外,恐怕还有更多袁绍旧部,早已暗中投向了刘备麾下!”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郭嘉的语气更为凝重:“若真如我猜测,那么袁尚极有可能人还没到壶关城,就已经败了!”

  曹操心头一惊,忙又转身看向地图,随后在地图上划拉:“刘备本就在常山招降了黑山民,中山又毗邻涿县和常山,袁尚若败,自幽州往下,中山、常山、上党,皆会为刘备所控制。”

  郭嘉则是指向雁门、太原、西河三地,道:“高干被废,袁尚入不了壶关,袁谭又远在青州。常山以西之地,也会为刘备所得。虽说并州地广人稀,但只要控制了并州,刘备就可再入河东!袁尚虽然还控制着冀州大部分区域,但已是三面环敌。对刘备的策略,明公得作更改了。”

  曹操凝视着地图,眉头紧蹙:“奉孝之意,是暂时不与刘备为敌了?”

  郭嘉点头:“明公与刘备如今之势,恰似当年秦齐对峙。袁尚、袁谭困守冀、青二州,虽苟延残喘,终难逃覆灭之局。反观刘备坐拥幽并,虎踞河东,羽翼渐丰。此时若贸然兴兵,非但劳师远征难竟全功,更恐为二袁作嫁衣裳。倘若逼得刘备与二袁结盟,或使孙权、刘表趁虚而入,则大势危矣!昔日范雎为秦王策,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方今之势,亦如此理!”

  “以我之见,莫若遣使持节赴涿县,将常山、中山二郡划归并州,并加封刘备都督幽并二州军事,以彰其戍边之功。刘备素以仁德自诩,既无袁绍名分,必不敢轻启战端。待其受封,明公可佯装联袁尚讨伐袁谭。袁谭兵败之际,定会应允联姻之请。届时明公可顺势夺取青州,据平原之利直取魏郡。袁谭狡黠,见明公攻袁尚,必会趁机收拢袁尚溃卒而入渤海、安平等地,亦可阻止刘备趁机渔利。只要魏郡在手,不仅粮道畅通,更可让刘备失去黄河天险。此后胜负,便全凭明公运筹了!”

  这番话说得条分缕析,将战略谋划层层展开,既显深谋远虑,又不失从容气度。

  曹操没有立即作出回应,而是在地图前踱步细思。

  打了这么久,袁绍这个庞然大物也终于从餐桌上的人变成了盘中餐,怎么吃已经不由袁绍做主了,能分食袁绍的也只有曹操与刘备。

  虽然刘备起势于北方让曹操又多了个大敌,但当初让刘备入河北的时候曹操就已经有这层考虑。

  昔日袁强曹弱,弱者是没有左右局势的资格;而今袁弱曹强,强者已可以制定游戏的规则。

  良久。

  曹操止步,吩咐道:“可速将眼下局势和应对之策付于文书,快马送至许都请文若、公达、文和一同参详。”

  但凡涉及战略层面的大事,曹操都会与荀彧商议,而荀攸和贾诩亦对天下大势有深刻的理解,让三人一同参详,曹操才更有把握。

  顿了顿,曹操又补充道:“刘备麾下诸葛亮,虽然年少,但战略布局老成熟练,已不亚于文若,切记让众人不可生出小觑之心。”

  郭嘉凛然应命。

  短短两年时间,刘备就从寄人篱下的一无所有到如今强势起于北方,诸葛亮功不可没!

  接下来几日。

首节 上一节 158/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