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34节

  人一旦想通,便不会有愚昧的坚持。

  贾逵虽然口称受国家恩义,但实际上也没受多少恩义,连俸禄都只有可怜的百余石。

  而远不如贾逵的河东太守王邑,既以欺诈手段任用官员又屡犯法律条文,结果就因给东归洛阳的刘协送了丝绵绢帛,就被封为安阳亭侯,加号镇北将军。

  不仅如此,还在河东受到兵祸时躲在安邑不敢出城,愧对河东太守兼镇北将军、安阳亭侯的身份。

  念及此,贾逵不再迟疑,当下纳头就拜:“若左将军不嫌我出身寒微、言行粗鄙,我愿助左将军一臂之力!”

  刘备闻言,连忙俯身搀起贾逵,双手稳稳托住贾逵双臂,声音温厚而郑重:“贾县长快请起!寒微出身,不是乱世浮尘;豪族贵胄,亦非天生高华!我观英杰,但问才德,不计门楣。贾县长心系黎庶,智谋深远,我甚为钦佩!”

  刘备这番话掷地有声,既是肯定贾逵价值,更重申了自己不拘一格求贤的宗旨,字字句句都敲在贾逵心坎上。

  一旁的张飞则是笑道:“大哥曾说,自古英雄不问出处!樊哙屠狗,周勃吹丧,灌婴贩布,夏侯婴驾车,此四人皆不是高门贵子却能辅佐高祖成就帝业。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俺以前也只是个涿县屠夫,就连左将军府监统内外的军师将军,也曾是南阳一村夫。”

  粗豪但真诚的笑语,瞬间打破肃穆气氛,再细思刘备的真挚言语,贾逵顿觉数月乃至数年的郁结豁然开朗。

  当即。

  刘备便拜贾逵为左将军门下督盗贼,可出入帅帐参议军务。

  贾逵更是感动,门下督盗贼的职位虽然不高,但出入帅帐参议军务的职权却远胜于门下督盗贼本身。

  随后,刘备又命人将郭援和呼厨泉带上。

  看着郭援红肿的右眼眶,刘备不由诧异的看向呼厨泉。

  呼厨泉却是抢先告状:“左将军,我不是有意要打他的,是他见了我就揪着我的衣襟质问我为什么要撤兵。我受的是左将军的军令,肯定得退兵啊!但他不听我解释,还想跟我动手,我被迫反抗,谁知道他不经打,一拳就被我打倒了。”

  郭援气得脸色发青。

  若是平日里,郭援是不可能被呼厨泉一拳打倒的。

  但被张飞关押的这几日,郭援一直生着闷气,吃啥啥不香,又时常因为气闷而厌食,每日里饥一顿饱一顿的,自然也就没什么气力。

  又没料到呼厨泉竟然敢真的动手,骤然被呼厨泉一个反击,就被打倒了。

  “刘备!你要背叛大将军吗?”郭援转向刘备,这几日的苦闷仿佛都找到了宣泄口,竟直呼刘备姓名质问。

  见郭援如此无礼,张飞摩拳擦掌刚要动手开骂,又被刘备眼神示意退下。

  看着犹自忿忿的郭援,刘备的语气温润如常,淡淡反问:“钟繇是你舅父?”

  郭援脸色一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备斜倚凭几,目光骤然变得锐利:“已有消息传来,马腾之子马超、韩遂女婿阎行正引精兵两万余人以助钟繇,你之前对高刺史说,马腾、韩遂不满钟繇已久,如今看来,这河东是个陷阱啊。”

  郭援脸色再变,挣扎着道:“钟繇虽然是我的舅父,但我一向鄙其为人,你莫非是在怀疑我与钟繇私通?这是欲加之罪!”

  刘备冷笑一声:“大汉历来重孝,你又出身颍川豪门郭氏,岂会不懂何为孝道?钟繇乃是你舅父,又素有名望,你岂会鄙其为人?你能骗过高刺史,如何能骗过我?”

  这坑一挖,郭援当场傻眼。

  承认与钟繇有关系,那就是私通叛变,性命就没了;坚持鄙夷钟繇,那就是不尊孝道,名声就毁了。

  不论郭援如何选,都是错。

  “这事你说了不算,我要见大将军!”郭援顿时慌了,急忙抬出袁绍的名号。

  “给他松绑。”刘备盯着郭援,语气更冷:“别说我不给你机会,你想去见大将军便去,我不拦你;但你最好不要被我抓到你私通钟繇的把柄,否则我定会斩你!”

  郭援藏在袖口中的双拳死死握住,指甲也嵌入了肉中,恨恨地道:“刘备,背叛大将军的是你!你给我等着!”

  见郭援被放走,呼厨泉忙叩头求饶:“左将军,我知错了!念在我派人将蔡中郎的女儿以及那千余卷藏书都安然送去了常山国,你就饶了我这一回吧!我可以保证,今后若无左将军的军令,我绝不会离开王庭一步!”

  “饶你,也可以,但你得先替我办件事,若你办成了,今后也未必不会是下一个金日磾。”刘备眼神不变,许诺道。

  呼厨泉大喜,语气更是谦恭:“请左将军明示!”

  刘备招了招手,让呼厨泉近前,低声嘱咐道:“我既不想让郭援回到北方,但也不想郭援死于我手。你立即去寻郭援,谎称我派你去杀他灭口,但你念及与郭援的旧日情谊又担心我卸磨杀驴不愿杀了郭援,取得郭援信任后,你便提议让郭援去寻钟繇保命。剩下的,你见机行事即可。可敢去?”

  呼厨泉又惊又喜,忙应道:“左将军嘱咐,小人定会竭力完成!”

  “翼德,给他松绑,备上武器酒肉,即刻送其出营!”刘备招呼张飞,脸上挂着笑意,只是这笑意在呼厨泉眼中却比杀意更恐怖。

  2更

第226章 贾逵荐友孙资,刘备又挖曹魏的人才

  谋士用奇,就没有不阴的。

  在自高柔口中知晓钟繇与郭援的关系后,庞统就已经将郭援视为了连环计中的一环。

  号令张飞入绛邑有两层用意:

  一层是郭援对刘备的军令言听计从,那么郭援就会被安排去钟繇处按庞统的预想行事。

  一层是郭援对刘备的军令抗命不遵,那么郭援就会被逼着去钟繇处按庞统的预想行事。

  换而言之:只要郭援和钟繇有甥舅这层关系,不论郭援是言听计从还是抗命不遵,都只能被庞统牵着鼻子走。

  比起事后诸葛亮堂堂正正的以势压人,急于出头的庞统在用策行计上更阴间。

  当贾逵问及放走郭援和呼厨泉的缘由时,刘备也未隐瞒,而是直接将庞统的用意告诉了贾逵。

  这让贾逵感动刘备信任的同时又深感对庞统的忌惮。

  贾逵甚至都有猜测:假如方才没有择刘备为主,庞统极有可能也会将自己视为连环计中的一环。

  联想到张飞的斥候在拦截了去安邑送信的柳县丞后又将柳县丞放走,贾逵更坚信了心头的猜测。

  若贾逵执意要当刘备的敌人,那么当王邑增兵皮氏后,庞统便能故意放走贾逵,然后再给王邑一封模棱两可的书信,不仅能让王邑误判局势,还能借王邑的刀杀了贾逵。

  贾逵亦不由暗暗感慨:能在二十出头就受左将军赏识而当上抚军中郎将,襄阳庞士元,非常人也!

  片刻后。

  庞统也自营门处归来,向刘备汇报了与众豪强大户使者及绛邑吏民对分发财货的结果,刘备则将贾逵左将军门下督盗贼的新身份告知庞统。

  在听得左将军门下督盗贼时,庞统看向贾逵的眼神多了几分热情。

  “士元,梁道初投,暂时只负责军中文事。”刘备轻咳两声,提醒庞统。

  庞统打了个哈哈,将最初的想法按捺,笑道:“既然将军有别的安排,统便不插手了。”

  贾逵顿感脚底生寒,暗暗道:听庞抚军这话,应是没给我安排什么好事。

  又想到刘备的维护,贾逵更生感激。

  其实贾逵只要深一点想也能猜到庞统的意图,不外乎让贾逵回去当内应。

  可如此一来,贾逵的名声也会受损:择主而事是贾逵的自由,但刚择主就反过来打旧日同僚,这就太没道德了。

  话锋一转,庞统又看向贾逵:“贾督盗可有好友在河东?最好是没出仕的,统有一桩富贵送与他。”

  贾逵迟疑了一阵,问道:“可有危险?”

  庞统笑道:“危险肯定是有的,若贾督盗的好友有足够的胆略,也能化险为夷。”

  贾逵咬了咬牙,道:“我的确有一好友在河东。此人乃太原人,姓孙名资,自幼丧亲由兄嫂养大,曾入太学讲业,为人勤勉谨慎,又因博学而受朝廷征辟为官,然而出仕前夕,好友闻兄长为奸徒所害,遂弃官而去,亲刃仇人,后携家眷避祸于河东山野之间。不知好友可当抚军之选?”

  庞统尚未开口,刘备赞叹的声音先响起:“为兄复仇,弃官守义,真义士也!若其愿来,我当以上宾之礼待之!士元啊,孙资孝义可嘉,兼之兄长又逝,你那危险军务还是另择他人吧。”

  见刘备惜才不愿让孙资犯险,庞统拱了拱手,不再开口。

  贾逵更是感动,拱手再拜:“谢左将军垂爱。好友如今在城外隐居,我愿亲往相劝。”

  刘备摇了摇头:“但凡有大才者,不可屈至。既然就在城外野山,我理当与梁道同往拜谒,以示我求贤之心。”

  安排众人守好大营后,刘备便带着张飞、庞统、贾逵等数十骑往城外野山而走。

  到了野山后,贾逵又一路道:“野山中有不少因躲避徭役赋税而隐匿的百姓,我虽然屡屡相召,但并无多少人愿意下山;我也不愿勉强百姓,便请好友在野山制定了部分律令、礼仪,故而好友在野山也颇有些威信。”

  刘备微微颔首,想到了在右北平遇到的田畴,当时的田畴也是聚民于山野之间,制定了适合山野百姓的律令、礼仪,自成一系。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类似这般隐匿山野的贤士和百姓,亦不知凡几。

  运气好的如田畴一般,还能被重新任用;运气不好的,不知何时会死于兵荒马乱。

  北方承乱丧已久,贤智零落,亦是时代的悲哀。

  穿过山路,刘备等人来到了一处粗陋的茅屋前,但茅屋门窗紧闭,院中也无人。

  贾逵向刘备告了个罪,策马在前招呼:“彦龙,是我!”

  听到贾逵的声音,茅屋的大门这才打开,一个身着布衣的魁梧男子自内而出,面有喜色,拉着贾逵低声交谈。

  刘备则让众骑立在院外,没有近前惊扰。

  过了片刻。

  贾逵便将魁梧男子带来,向刘备引荐道:“禀左将军,这便是我的好友,太原人孙资孙彦龙。”

  刘备整理衣冠,郑重拱手行礼,朗声道:“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涿郡太守刘备,仰孙先生贤孝高义,特来拜会。闻先生避世养志于此,我心甚慕,若能蒙先生不弃,屈驾相助,我必以上宾之礼相待,共谋大业。”

  孙资早已从贾逵处知悉刘备亲至,此刻见这位名满天下的左将军执礼甚恭,言辞恳切,更是心头震动,连忙深揖还礼:“左将军!我乃避罪山野一庸夫,蒙将军不弃亲临寒舍,已是惶愧难当,安敢再当将军如此大礼?”

  刘备肃然,向前一步,眼中满是真诚:“深谷幽林,多有参天嘉木;峻岭野径,常隐治国贤良。先生博学明礼,秉性孝义,乃是当世奇士!我心仪之至!区区礼数,犹恐不足以表达敬意,先生何愧之有?”

  孙资更为震撼。

  感念刘备的求贤诚意,又见贾逵目示肯定,孙资遂不再犹疑,深深一拜:“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执其手道:“得先生相助,如得臂膀!我何其幸哉!”随即回头招呼:“翼德,速将薄礼奉上!”

  孙资连番推辞:“将军厚爱,我铭感五内。然而我既已追随将军,安敢再受厚赐?且此间同隐之民,大多困苦贫乏,将军一向仁德,何不将此财货分予彼等,也可救济彼等一时之急?”

  3更来啦

第227章 为表诚意,刘备给马超钟繇送了大礼

  孙资一番赤城之言,令刘备更生欣赏:“好一个救济困乏,彦龙心怀仁义,泽被桑梓,所言正合我心!”

  随即回头招呼张飞:“翼德,速将所携粟米、布帛,分与彦龙左右邻舍,以彰彦龙仁义;再告知隐民,绛邑四门亦有专人分发钱粮财货,若有贫困者,可前往领取,以解燃眉之急。”

  见刘备从善如流,不仅未因自己拒绝了个人厚赠而稍有不悦,反而还将全部资财用于赈济隐民,更是让隐民去绛邑四门领取钱粮财货,其行其事果如传闻般仁义无双。

  孙资内心激荡,深深一揖到地,声音微颤:“将军仁德!我愿肝脑涂地,以报将军知遇厚恩!”

  这一次,话语中蕴含的感激与效死之心,更胜之前。

  随后。

  孙资又转向庞统,拱手问道:“梁道方才对我言,庞抚军欲送一桩富贵送与我,我亦欲求一桩富贵以报左将军知遇之恩。”

  庞统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刘备,目有询问之意。

  刘备忙道:“彦龙初至我麾下,可先负责些文事,今后亦有彦龙立功之时!”

  孙资轻轻摇头,再次拜谢:“将军惜我孝义,又担心我会遭遇危险而无人奉养寡嫂侄儿,如此厚恩高义,我又岂能惜命?我自问贤智不输于人,当得起重任。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假使我真有不测,左将军又岂会苛待我的寡嫂侄儿?”

  见刘备不忍,贾逵亦道:“将军若只让彦龙负责些文事,既不能让彦龙一展所才,又会误了庞抚军的大计。我愿为彦龙作保,若彦龙误了庞抚军大计,愿与彦龙同罪。”

  “这”刘备又看向庞统,“唉”了一声,转向庞统,以目示意。

  庞统这才徐徐开口:“马腾之子马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人心,此番随钟繇而来,左将军欲服其心;然而此人多有羌人习性,少谙中原礼仪,需有大胆略的贤才相助,方可化璞石为美玉,终为左将军所用。不知彦龙可敢承此重任?”

  不论是贾逵还是孙资,都被庞统的话给吓了一跳。

  似马超这般多有羌人习性的一言不合就可能将孙资给砍了,而眼下马超又随钟繇而来,定会与刘备交锋,两军交战,孙资如何保命也是需要大胆略的。

首节 上一节 134/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