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厨泉的亲兵顿时大乱。
还未等呼厨泉攀上副马,黄忠便已经率骑如疾风般席卷而至,长刀寒光一闪,护卫呼厨泉的胡骑便血溅当场。
随后又是一刀飞向呼厨泉,直接插在了呼厨泉的颈侧泥地,刀锋贴着喉管震颤,惊得呼厨泉浑身僵冷如石。
余众更是肝胆俱裂,惊愕的看着呼厨泉脖子旁的长刀,以及策马上前握住了刀柄的黄忠。
而此刻,黄忠左右的十余骁骑,也冲杀而来。
“跑啊!”
除死忠亲兵外,四野屠各溃兵轰然四散。
剩下的亲兵虽然想救呼厨泉,但又忌惮黄忠那贴着呼厨泉脖子的长刀,不敢妄动。
看着惊惧中又有不甘之色的呼厨泉,黄忠勒马握刀,凛然喝令:“绑了!”
呼厨泉被生擒的消息如野火燎原传遍战场,屠各、乌桓残兵彻底崩溃,或是丢盔或是弃甲向北亡命奔逃。
不待诸葛亮军令再传,汉骑早已四面截杀,一时之间,胡骑倒伏相枕,死者不知多少。
北门城头。
看着屠各乌桓的溃兵如狼奔豕突之状,陶升步履虚浮,恍若梦游,震撼之感,久久难息。
残阳如泼血,浸染尸横遍野的战场,“刘”字大旗自战场上掠过,转瞬间便抵达了北门。
“吁——”
刘备勒马城下,向城头高呼:“军师,别来无恙乎?”
诸葛亮执扇行礼:“将军归得及时,亮无恙也。”
二人相视大笑。
诸葛亮又将羽扇往西门一指:“亮已派人传令,黑山军原地待命,不得妄动!将军再可辛苦一趟,前往西门受降。亮去府中准备酒宴,为将军庆功。”
刘备大笑,当即勒马转向西门:“军师稍待,我去去就回。”
西门外。
黑山诸帅谨遵诸葛亮军令,列阵原地。
又见“刘”字大旗涌现,刘备引众骑自北门而来。
“是左将军的大旗!”浮云眼尖,欢呼而道。
看着如洪流般而来的骁骑,张燕眼中闪过一丝羡慕,下令众军卸甲弃刃。
张燕则是亲引雷公、大目、浮云等渠帅出阵,手捧印绶,跪伏请降。
“罪将张燕,向左将军请降!”张燕声如洪钟,听不出半分不甘。
刘备勒马上前,高呼而笑:“张帅何罪之有啊?若非你仗义相助,我又岂能大破屠各乌桓联军,生擒单于呼厨泉,斩杀乌桓大人阿伏干?”
张燕众人皆是惊骇。
呼厨泉,被擒了?
阿伏干,被斩了?
随后。
刘备又令人将被捆绑的呼厨泉扔到阵前:“听闻呼厨泉掳掠黑山民众无数,我甚为痛惜。今日既生擒了呼厨泉,欲以此贼换回黑山被掳百姓,不知诸位渠帅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
张燕众人由惊骇变为惊愕,又由惊愕变为狂喜。
“左将军此话当真?”大目最是急躁,高声呼问。
原本万念俱灰的呼厨泉,亦是瞪大了眼睛,急声高呼:“左将军,我呼厨泉服了!只要你肯放我归去,我定将所掠的黑山民众尽数放归!”
刘备没去理会呼厨泉,而是回应大目:“我刘备行事,最重信义,既然应了尔等,便不会食言。”
大目大喜,回头看向张燕。
张燕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拱手再拜:“我等悉听左将军之命!”
“好!”刘备抚掌大笑,又问:“你们有多少民众被呼厨泉劫掠?先报个数。”
张燕一愣,即便是张燕也不知道呼厨泉具体掳掠了多少。
见张燕不开口,刘备目光瞬间变得犀利,怒斥呼厨泉:“好贼子!竟敢掠我黑山民众三十万,你何其暴虐!”
三十万?
呼厨泉惊得张口结舌,忙辩道:“左将军,谬矣!没有三十万,只有数千之数!”
刘备语气更为犀利:“你说数千便是数千?可有凭据?”
瞥见刘备那锐利眼神与森然语气,呼厨泉猛地醒悟,急忙改口:“左将军,是我记错了!实非数千,当有一万!”
“仅一万?”刘备剑眉倒竖:“黑山曾聚民百万,而今仅剩十万余口,你怎敢诳我?”
呼厨泉欲哭无泪,黑山百万变十余万,与我何干啊:“左将军,我又记错了!是两万!两万!”
刘备凝目审视呼厨泉片刻,忽而大笑:“也罢,八万便八万!来人,请单于署印文书,一式三份,要件备齐。”
说着向呼厨泉投去警告一瞥。
“不是.”呼厨泉刚想反驳,却又瞥见黄忠在张弓搭箭,顿时噤若寒蝉。
看着递过来的“交割令”,呼厨泉错愕了一阵,旋即一叹,满怀屈辱的签字盖印,心头却是盘算着:署印文书又如何?事后反悔便是!
刘备随即招呼张燕等人:“诸位渠帅,也请署印文书。此后尔等入并州迎接百姓回乡,便能师出有名了。”
此等操作令黑山众渠帅尽皆目瞪口呆。
空口指认三十万,一番讨价还价竟定下八万之数,更迫呼厨泉签下“交割令”,勒令其限期归还八万人口,否则便发兵讨伐!
待张燕诸人于“交割令”上颤抖着签印完毕,刘备立命将呼厨泉押走。
呼厨泉大骇,疾呼:“左将军!不放我归,我如何遣还那八万人啊?”
刘备笑容和煦:“莫急。你兄长于夫罗又不是没儿子,相信我,你那好侄儿肯定会来救你的!”
5更来啦,求月票
第171章 刘备大获全胜,向袁绍要二十万石粮
刘备一生阅人无数,早已洞悉呼厨泉有反悔之意。
之所以让呼厨泉署印文书,只是为了施恩黑山诸帅且让黑山诸帅在并州杀胡时师出有名。
至于呼厨泉本人?
凭本事擒的胡人单于,又岂能轻易释放?
更何况,春耕临近,常山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开荒,而今日俘获的屠各人和乌桓人便是最适合用来开荒的人力。
为了方便管理,刘备还需要一个在屠各人和乌桓人中具有威信的“开荒都尉”,单于呼厨泉便是最适合的人选。
让呼厨泉率引众胡人耕垦种田学习汉家文化,此乃刘备对呼厨泉的恩赐,呼厨泉应该心存感激。
而在回城途中,刘备又用霍去病生擒金日磾、武帝宠信金日磾、金日磾辅昭帝的故事来勉励呼厨泉,让呼厨泉要以金日磾为榜样,只要勤勉诸事,今后亦能如金日磾一般封侯拜卿且死后还能追封谥号,光耀门楣,荫庇子孙。
刘备的勉励,让呼厨泉欲哭无泪。
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在并州,呼厨泉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单于,在常山国,呼厨泉只是一介俘虏。
随着战场清扫工作的结束。
刘备也得到了此战的斩获清单:
歼屠各、乌桓溃兵三千余级,其中包括屠各左谷蠡王、乌桓大人阿伏干在内有名号者六十余人。
生擒胡兵八千余众,包括单于呼厨泉。
缴获战场遗散的战马八千余匹、牛羊骡驼三万余头,更有大量军械、粮草、金银等物资。
看着丰厚的斩获,刘备亦忍不住喜笑颜开。
尤其是缴获战马牛羊骡驼军械粮草金银等物资,对刘备在常山国屯田犹如雪中送炭。
刘备有一万步骑要养,而今又受降了黑山军新增了十万屯田民,再加上八千胡兵俘虏,每日的耗费极大。
即便有袁绍袁熙许诺的粮草,每日的后勤压力也是极大的。
而有了战场上的缴获,刘备也解了粮草短缺的燃眉之急。
旋即,刘备便开始给袁绍写战报。
袁绍的性格,刘备早已摸透了:极其好面子!
故而在战报中,刘备巧妙地将平定黑山诸帅、大破胡盟的功劳首推袁绍“领导有方”,更将颜良“万军之中取阿伏干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壮举浓墨重彩绘于前列。
当然,刘备也没忘记最重要的“钱粮不足”,开口便找袁绍索要“二十万石粮”。
“军师,你看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刘备将战报递给诸葛亮,语气中掩饰不住喜悦。
诸葛亮扫了一眼,笑道:“将军可再添一笔,表护军都尉辛哲之功,同时将此战报先送于辛评之手,请辛评转交。”
刘备眼前一亮,抚手而赞:“军师妙言!辛都尉随我陷锋突陈,不失豪杰气概。”
自讨平六郡后,辛哲便被刘备任命为护军都尉,随侍左右。
此番刘备率众将陷锋突陈时,辛哲亦是跟着刘备厮杀于战场,虽然没有颜良斩杀阿伏干一般的功绩,但能跟在刘备左右奋勇杀敌,亦是不失豪气。
综合了诸葛亮的提议后,刘备又重新誊写了一份战报,命人星夜兼程的送往邺城,务必要亲手送到辛评手中。
信使不负厚望,仅用了一日便将战报送到了辛评手中。
得知是刘备送来的战报,辛评初时还感到疑惑,直到看到辛哲跟着刘备陷锋突陈后,辛评瞬间乐不拢嘴:
“我儿辛哲,竟骁勇如斯!”
随后,辛评便急匆匆的驾车来寻袁绍。
袁绍此刻正在听歌赏舞,抱着美妾酣饮,门人本欲阻拦,但被辛评斥退,径直走到袁绍在的大堂中,扬声高呼:
“禀大将军,常山捷报!”
乐声骤然一滞,袁绍本想发怒,又听得辛评高呼“捷报”,又将怒气忍耐。
见袁绍面有不快,辛评忙将战报递向袁绍。
只一眼,袁绍便推开了怀中的美妾,赫然起身,目光落在“颜将军于万军之中取阿伏干首级如探囊取物,威震胡寇”时久久不肯移开。
又看到“大将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方有今日胡寇授首、黑山臣服之壮举。”时,袁绍再也忍不住胸中的快意,哈哈大笑起来!
“玄德谬赞矣!”
口称“谬赞”,实际上袁绍心底是真认为有“运筹帷幄”之功,按袁绍的想法便是:若非孤让颜良文丑给刘备当副将,刘备岂能获此大胜?
见袁绍高兴,辛评又小心翼翼的提醒:“左将军虽有大胜,但张口索要二十万石粮,颇为无礼。”
话音刚落,袁绍便呵斥道:“玄德都表你儿子为折冲校尉了,你不思感恩,反出恶语,是何道理?玄德不到一月便平了黑山之患,节省了诸多军费,只要二十万石粮安顿万民,何来无礼?”
辛评忙辩解道:“大将军息怒,不是我不思感恩,只是二十万石粮不是小数目,审配若见黑山之患已平,或会借口推诿;倘若左将军误以为是大将军授意,或会平生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