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74节

  后者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明朝半壁江山。

  因此才不趁大军集结,便亲率两黄旗和镶蓝旗日夜兼程,毫不隐藏的直奔山海关而去。

  目的就是让他惊恐,心中升起南迁之意。

  所以才没有汉军八旗的出现,多尔衮从一开始就没想着攻城!

  甚至他连开战的打算都没有!

  单纯拉着八旗出来溜达一圈而已。

  朱由检想明白之后,顿时感觉心惊不已。

  多尔衮怪不得能在军政结合的满清内,以一旗之力,拿下摄政王的名义。

  感情这老小子是个能打的政客啊!

  好在朱由检并无南迁之意,甚至凌晨就明发圣旨,将自己最后的路堵死了。

  也不知道多尔衮得知这个消息后,会不会改变主意。

  正如范景文所说的,南迁万般好,一旦南迁就是最大的不好。

  得知了多尔衮的具体目标,朱由检心中顿时松了口气。

  他现在只需要想办法拖上十天左右。

  等第一波春耕和各大城修好,便可以坐视多尔衮表演了。

  不过这么一味的挨打,朱由检也觉得不是个事。

  此时要是有一支可以和满清抗衡的精锐骑兵就好了。

  奈何京师守城时,他几乎快把城内的银子刮了个遍。

  现在就算要搜,最多也只能刮出来个几百万两,还要冒着群臣造反的风险。

  朱由检准备再刮个二三百万两就停手,给朝堂的词条升个级,再来个一二十抽。

  这些肯定不够,但京师的潜力也就在这了。

  前世刷到的七千万两大概率是假的。

  现在朱由检想要快速提升实力,还是要想办法从外地弄银子。

  范景文和李若琏虽然去了南边,但以南边的情况,没两个月估计看不到银子。

  正在发愁之际,倪元璐和宋叶终于来到了乾清殿。

  正值战后休整和春耕,又面对建奴来袭,人数只有之前一半的京师官员,此刻都忙的团团转。

  纯粹是因为这两个人不能离开京师,否则朱由检现在连个问话的都没有。

  二人刚一站定,朱由检便直入主题。

  将急报和他刚刚的推测说了出来。

  倪元璐听后也对此表示赞同。

  “此时多尔衮入关,恐怕真如陛下所料,乃是想以威胜人而来。”

  宋叶这时又补充了句,“恐怕不止,若单纯想要逼迫朝堂南迁,建奴何不多线齐进,使各地首尾不能相顾呢?”

  “臣以为,如此多大军调动,靡费巨甚,以老贼多智,不可能单凭推测便入关。”

  “若臣是多尔衮,定然不会寄托于一点,而是多线同进,比如派一偏师出喜峰口攻天津,或出漠南攻宣府,反正闯逆已经撤回大同一带了,我王师又无重兵,建奴可以在北直隶长驱直入。”

  “让京师两面受敌,甚至伙同闯逆,来给京师施压,让陛下不得不退守南京。”

  “以臣之见,若建奴部署确实如此,那么多尔衮夺下山海关之后,定不会继续南下,而是要等偏师到位,再一起行动,无论偏师走漠南还是喜峰口,都要比多尔衮部慢上十日左右。”

  朱由检不由的点点头,宋叶分析的更全面,也更有可能发生。

  “所以臣以为,我大明还有十日时间可做部署,应当千里急召尚处山东道的漕运总督刘泽清部北上支援天津。”

  “另告知宣府黄帅,让他加紧修缮宣府等重城坚城,小心建奴偷袭,不给建奴破城的机会。”

  “好,王伴伴即刻按照宋卿意思拟旨,着快马送至刘泽清部,顺便再次下旨催促周王,让他再快些,不行先派骑军押解军饷驰援。”

  朱由检心底其实并没有对刘泽清这个人抱多大希望。

  虽然刘泽清在前世是南明江北四镇之一,但生性贪婪,贪生怕死,还是个骑墙派。

  朱由检还没来的时候,崇祯就让他率兵勤王,这货却以坠马受伤为由,拒绝出兵勤王。

  后来朱由检大败李自成,这货又当即表示好歹能走了,要立刻来京师勤王。

  然而得知京师无粮,王永吉带去的五十万军民都被拆分之后,这货又开始犹豫了,行动也是一拖再拖,从上书勤王开始,到现在七日过去了,却走了不到一百里,现在还没过济南府呢。

  还是河南道的周王,崇祯的叔叔可靠一点。

  最起码周王是真的对大明朝上心。

  在朱由检的调令传来之后,人就带着高杰、刘良佐以及开封府卫所军共十万人北上了。

  同时还带了一百万两助军饷,良心发现也好,觉得朱由检能成大事投资也好。

  反正这是实打实的银子。

  距离京师还有十日路程。

  如果和宋叶推测的一样,那多尔衮来之前,朱由检还有些操作的时间。

  看着殿中两人,严肃的问道,“多尔衮之事暂且放下,两位爱卿可有聚银之策?”

  “聚银?陛下要加税不成?”倪元璐有些担忧的看向朱由检。

  此时加税倒也没什么,反正陛下威势已成,只要给百姓留口吃的,基本上就不会造反。

  可关键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算现在征税,等天下税银运抵京师,也要到秋日过后了。

  朱由检摇摇头,“此时征税为时已晚。”

  “想必两位爱卿也知道前些时日闯军围城之时,朕从宫中调出了近万精锐之师的事吧。”

  倪元璐和宋叶对视一眼,没敢立即开口。

  他俩早就注意到那些精锐了,倪元璐可以确定,之前京师之中绝对没有这些人。

  紫禁城的内校场容纳三千人顶天了,也不可能是藏在宫中的。

  只是此事太过骇人听闻,又牵连到皇帝秘辛,才没有问过而已。

  而现在朱由检竟然自己将此事提了起来,二人不知道该不该听。

  朱由检也没管他们怎么想的,反正不可能把词条一事说出来。

  怪力乱神什么的就更不可取了,这一套糊弄糊弄老百姓还行,真正的精英阶层谁会信这个。

  对着二人,将自己早已打好的腹稿说出。

  “其实自朕继承大统以来,一直都在暗中训练精锐,只是初有阉党,中有东林,后又无钱粮支撑,每次练好便隐藏至京师皇庄之内,农忙时开垦皇庄,农闲时自己出操。”

  “若非闯逆临城,朕下定决心重整山河,将贪腐之臣尽皆拿下,才获得了些许钱粮,否则连这万人精锐都养不起!”

  朱由检的一番解释,纵使仍旧漏洞百出,但因为是皇帝身份,倪元璐二人也不好质疑。

  而且这番话在两人耳中,更像是欲盖弥彰。

  不过这跟他们关系都不大,他们现在完全被绑到了朱由检身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既然陛下不愿意说出真相,那他们就会把这个解释去变得合理。

  “那陛下的意思是,此等精锐尚且还有?!”宋叶抓住了其中重点。

  朱由检没有肯定,只是说,“若银两足够,天下精锐何其多矣!”

  “更何况京师马步军十余万,每月也耗费颇多,此时建奴即将入关,银两更是多多益善。”

  “二位爱卿,你们知道朕是什么意思,而且朕不想拿老百姓的钱,全天下的老百姓才几个钱?”

  倪元璐眼见朱由检又要说出什么惊天话语,赶忙上前打断。

  “臣明白!臣醒的了!”

  “此时京师困顿,户部艰难,正是需要万民助饷之时,天下百官勋贵理当上报君父!”

  “臣请效法先帝旧例,诏令河南道、山东道乃至南直隶诸地富商巨贾、勋贵藩王进献助饷银,且范尚书已在南京着手整顿,若能盐铁之事够快,还能增收一部分。”

  “远水难解近渴。”朱由检屈指叩在黄花梨御案上,“不说有多少人愿意出钱,就说等他们磨磨蹭蹭凑出个三五十万两,又够干什么的?那时多尔衮的八旗铁骑早把北直隶踏成齑粉了!”

  倪元璐还想说什么,宋叶却突然向前跨了半步,“臣斗胆,要说富甲天下之人,非是富商巨贾王公贵族,而是此刻距京师七百里,退守大同的李闯!”

  殿外忽地卷进一阵春风,将悬挂的舆图吹得哗啦作响。

  倪元璐猛地转头,难以置信的看着宋叶。

  “佐初(宋叶字)莫不是失心疯了?”

  朱由检也是没明白宋叶的意思,“前几日闯逆在京师才刚折损百万大军,如今就算不会袭扰京师,也不会给我们送钱啊?”

  “正因闯贼新败,才有机可乘。”

  宋叶转身走到舆图前,手指蜿蜒的太行山脉,“大同距京师不过七百里,若以四轮大车转运,十日便至,陛下可记得,西华门外尚羁押着近万闯军老营俘虏?”

  朱由检猛的惊醒,“你是说,用俘虏换银子?”

  “正是!”

  “这些老营兵皆是随李闯转战十年的精锐,其中更有不少是当年荥阳大会时的老贼,这些俘虏每日耗费粟米二百石,更有七人试图纵火、二十三人绝食,誓死不愿为大明效力,与其徒耗钱粮,不如换成现银。”

  “李贼自揭竿造反以来,掠夺无度,山陕二道为之掠夺一空。”

  “京师一战,百万大军覆灭,又兼建奴狼视。”

  “此时他们缺的不是钱粮,是能打仗的兵!”

  倪元璐急趋两步,差点指着宋叶鼻尖骂,“此乃资敌!近万虎狼归山,来日……”

  “来日他们首先要对付的是多尔衮!”

  “李逆根基在于山陕,若有老贼兵在,李逆定不舍得丢弃此地,敢问倪尚书,是让闯贼继续在山西苟延残喘牵制清军好,还是逼得他们南下与张献忠合流更妙?”

  倪元璐还在纠结之时,朱由检已经下定了决心,不就是万余老营兵吗,能打败一次,就能打败第二次!

  “倪卿莫要多说,速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即刻赶赴大同,告诉李自成,建奴准备出漠南,攻大同和宣府,朕以百姓为先,决定释放一万老营兵,协助李自成守城。”

  “一个老营兵换五百两现银,不要宝钞不要粮草,只要成色十足的官锭!”

  “哪各地富商和王公大臣的助军饷还收吗?”倪元璐有些发怵的问道。

  朱由检眉头一挑,“要!为什么不要?那是他们该做的!”

  “告诉他们,朕也不要多,家产的一半就行,若老实交上来,之前的事就此揭过,若是不老实,哼……通知李若琏,找几个鸡杀给他们看看。”

  “还有,让范景文动作再快一点,还有史可法的南京京营,速速北上天津,不要等天津失陷了,再给朕上折子请罪!”

  “臣遵旨!”两人长躬一礼,转身就要离开。

  王承恩却在殿门口单独留下了宋叶。

  “宋廉御史,陛下还有事相商。”

  宋叶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妙的感觉,却不得不回去。

首节 上一节 74/1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