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才是宋世祖 第25节

  倒是次日清晨,洪峰似乎褪去了,大水也得到了缓解。

  汴河虽然还有些泛滥,水位比平时高了很多,两岸还漫溢出去了,但至少不影响行船,运河内的水流速度并不算快。

  一大清早,上游方向有从汴京出京的船,也都陆陆续续顺流而下。

  南来北往的船队交错而过时,船工们也都会闲聊打听对方来路的情况。赵子称便从船工们的对答中,了解了汴京发生的情况。

  “前几日开始普降暴雨,前天黄河有一处小决口了,官府倒是派敢死之士奋勇堵住了漏,但已经泄出来的洪水,一直往南蔓延,汴京城外水深逾丈!城内也水深好几尺!难怪一时洪峰那么高!咱这儿还在汴京南边好几十里,都淹那么深。”

  跟赵子称一起的众人,听说汴京前几天刚刚突发洪水,也是忧心忡忡。

  “这大宋,真是年年有灾异,还让不让百姓活了。”慕容妍比较情绪用事,见不得苦情,当下叹息不已。

  赵子称听了,也不作评价,只是在内心默默评估这场预料之外的大水,可能带来的额外影响。

  赵子称虽然熟读史书,但也不可能逐字逐句都读得很细。

  诸如什么“宣和元年五月,大水犯都城,西北有赤气亘天。有物如龙形,见京师民家。丁未,诏德士并许入道学,依道士法”之类的细节,他肯定是不知道的。

  不过很快,就有更多上游而来的漕船,带来了相关第一手信息,让赵子称对这场大水有了更多的了解。

  “昨日大水淹城后,陛下就让国师林灵素登城厌胜,祈求上苍止雨。国师折腾了一夜,也没见效,听说那些道士还推脱说是帝王家有人心不诚,导致厌胜无效,陛下已经责令太子登城祝祷了,不知道最后会闹腾到什么样子,唉。”

  赵子称和随行众人,都从上游来客那儿得到了这些消息,一个个也都喟叹不已。

  林灵素这人,众人倒是都知道,赵子称前世读宋史也听说过,好像是如今最被皇帝赵佶信任的道士,封为国师,有一大堆尊号。地位最尊荣的时候,在汴京城里坐车出行,甚至敢跟太子争道。

  赵佶修的艮岳,最初名为万寿山,据说就是林灵素劝赵佶修的。还有让黄裳编校刻印“万寿道藏”这事儿,貌似也是林灵素撺掇赵佶下旨的。

  但是别看此人得宠时煊赫一时,被视为神仙,最后好像也是因为某些灾异的时候,皇帝让他向天祈祷,但是他屡屡不灵验,后来就失宠了。

  莫非就是眼前这场大水,导致了林灵素的失宠倒台?

  赵子称还没琢磨过来,一旁的慕容妍出于好奇,率先问他:“赵大哥,你觉得这场京城的大水,皇帝让那贼道厌胜却无效,会有什么影响么?以后皇帝是不是就没那么信奉道人了?”

  赵子称想了想:“现在还不好说,等我们进城了再观望一下。不过如果能让陛下对道门的信赖和投入,哪怕稍稍松动一两分,对天下百姓也是好事。我们如今这般劳民伤财征花石纲,还不就是为了修艮岳?

  艮岳就是那林贼道撺掇陛下修的,作为陛下修道的清修之所。如果林贼道那伙人稍稍失宠一些,能让陛下投入到修艮岳上的钱粮少一些,或者哪怕只是要求标准降低一些,那就是天下的大幸了。

  到时候,如果能让陛下对朱勔的信任和重用也降低一些,让应奉局在江南搜刮的权柄也降低一些,江南百姓日子也能好过一些。我辈若有机缘,也该当机立断,略尽绵力,能从旁推动就从旁推动。”

  赵子称一番梳理,既是在给慕容妍扫盲,也是帮助他自己把事情想得更清楚一些。

  有时候,要加深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一回老师,阐述给别人听。

  当你能把知识点讲清楚讲透之后,自己的理解高度也会更上一层楼。

  赵子称心中,已经隐约有一个朦胧的计划,这次花石纲交差后,该如何找机会挖朱勔的墙角,逐步瓦解其权柄根基。

  赵子称一边琢磨着,船队也终于抵达了汴京城外。

  洪水已经稍稍退去,汴京的水门也开着,漕船通过简单的检查后,就能直接进入城内。

  而赵子称一行进城时,就亲眼目睹了两场乱象。

  “太子殿下祈拜成功了!太子殿下刚焚香祈祷了没多久,大水果然退了!”

  “那妖道厌胜了好几日都没用!淹死了那么多百姓!现在还有脸争功!”

  就在赵子称一行进城时,城墙上一处远远看去似乎设着祭坛的地方,就爆发了一场乱斗。

  城墙上设祭坛,这种事情本就罕见,赵子称老远就注意到了,打算一会儿打听打听。结果都没等他打听,就亲眼目睹了更大的猛料和大瓜。

  赵子称连忙让人去打探,不一会儿就有结果了。

  “听说是国师要上报他厌胜褪洪水的功劳,结果被一群前几日派去搏命堵黄河决口的苦役河工围着痛打了!皇城司已经派人来了!”

第32章 六贼已经见到第二个了

  进汴京城的时候,赵子称亲眼目睹了城墙上有道士设祭坛厌胜、祈求上苍停止下雨,结果被大群被朝廷派去治水归来的民夫苦役围住痛殴。

  其中的是非曲直,赵子称一时也看不明白,只能是等真相飞一会儿,尘埃落定后再去了解。

  不过好在这场热闹并没有让人等太久,皇城司的人很快就赶来了,并且做了简单处置,还把情况上报。

  赵子称看了一会儿热闹后,与他同来的那位朱勔派出的都管,便委婉催他赶紧先去交了差事:“既然已到了汴京,还不赶紧把花石纲交割了,为何还要拖延?”

  这名龙套都管名叫陆渐,之前一个多月路上都没什么存在感。

  他是应奉局的工头出身,原本也不算朱勔的绝对心腹,只是在朱勔手下干过多年的工头。或许是之前段明监守自盗事件的影响,让朱勔对身边那些八面玲珑的属下生出了戒心,就想找个相对老实一点的来临时监管一下随运的财物,这才选了陆渐。

  因为是包工头出身,此人不是很擅长言辞,一路上也难以约束赵子称,基本上都是赵子称一言堂。而只要赵子称没有对押运的财物起邪念,陆渐也懒得管他。

  只是如今进了汴京城,他急于交差,见赵子称还磨磨蹭蹭的,才有些不耐。

  但赵子称自有他的道理,他力排其议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今日进城早,先收拾一下,再去将作监交差也来得及。而且我们押运花石纲,虽说是事出有因才延误了时日,朱相公奏章里也写明了原因。

  但迟了就是迟了,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到时候被人刁难,也是很有可能的。先看看陛下对林道士的处置结果,再去交差,对我们也有好处。

  陛下修艮岳,就是被道家蛊惑,如果我们趁着道家刚好被整顿的节骨眼去交差。纵然迟了些时日,或许也没人敢顶风刁难我们了。而我们沿途立功,却可以成为政绩。

  大家先找地方落脚,洗漱吃过午饭,等到消息,午后再去将作监交差。”

  都管陆渐说不过赵子称,觉得也有道理,一行人就先找地方落脚等消息。毕竟陆渐也不希望交差的时候被管事的刁难。

  而这事儿的结果,还真就没让赵子称等多久。

  短短一个时辰之内,赵子称那边刚忙完一些杂务,皇帝对林灵素的处理结果,就张贴了出来,以安汴京民愤。

  皇帝的诏书大意,无非是说“皇帝此前也不知道这林灵素民愤如此之大,他还敢欺上瞒下,不顾自己德行有亏,厌胜无果,甚至还巧言令色,试图将京畿军民齐心协力、奋力治水的苦劳说成是他的贡献,实在是贪天之功为己有。”

  所以,即日起罢黜其原授道官职务,降为太虚大夫,责令其回温州故里、闭门反省。望汴京军民,同心协力,共度时艰。

  赵子称和一众伙伴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都颇为感慨。

  赵子称知道,赵佶崇道不是一年两年了,林灵素的倒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前好多年,林灵素一党作恶多端,恶贯满盈,罄竹难书。

  最近几天这场汴京大水、道家厌胜祈祷无果还巧言令色,不过是一根导火索罢了,其中还有许多细节曲折,是赵子称等人暂时看不清的。

  说到底皇帝只是需要在这个特殊时刻,拿出一个平民愤的棋子出来。

  毕竟有那么多苦役民夫,刚刚被朝廷强征,拼着性命去堵黄河决口。

  以宋朝的生产力,黄河决堤时顶上去堵口的差事,危险性是非常高的,整个过程中,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这些人现在都是有功之人,刚刚救了汴京城,他们群情激奋跟道士起了冲突,皇帝肯定要拿下道士安抚全城百姓。

  好在赵子称也不用完全看清真相,对他来说,道家暂时被皇帝压制,这就是一个契机,他可以把这个事件当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黑盒来利用。

  而无需管黑盒运作的内部原理。

  这也算是天命在帮他了,花石纲运迟了,刚好就赶上皇帝贬斥道家、很有可能放松修艮岳的优先级。

  ……

  摸清底细之后,赵子称、杨志和陆渐很快兵分两路,

  陆渐去张罗着帮朱勔送礼打点,

  而赵子称和杨志,就直奔将作监衙门的所在。

  为皇帝修筑艮岳,乃至更早先修筑明堂等大工程,都是将作监负责的。花石纲运到京城之后,自然也要将作监来验收。

  杨志曾是殿帅府的军官,对汴京的情况挺了解。

  赵子称也在汴京太学读过两年半书,既然继承了肉身原主的全部记忆,找起地方来也是熟门熟路。

  两人很快来到北城偏东的将作监衙门,找人签收交割。

  将作监衙门的人听说是补发的花石纲送来了,原本似乎打算作势刁难,还责骂了几句“为何迟误了足足一个月才运到!同纲的其他九条船一个月前就到了!”

  但赵子称不卑不亢地解释了,对方也没进一步发作,只是先签了接收文书,吩咐他们:

  “让船走护城河绕去东北门,到艮岳工地上交割,那么大的假山,拉到衙门我们还得给你再拉过去不成!”

  赵子称也不和这些难缠小鬼计较,又跟杨志押着运假山奇树的船只,走护城河转入景龙江,最后在景龙门内卸货。

  景龙门内,便是艮岳的施工地了。

  赵子称一行抵达的时候,艮岳工地上一派繁忙,不光有大量的工匠、力役在干活,还有大群的禁军兵士和皇城司的人巡逻维持秩序。

  “看这阵仗,似乎是有重臣来视察进度?”杨志远远看见工地上有一大群人走动,戒备严密,便这般猜测。

  赵子称也觉得有理:“有可能,或许就是林灵素的案子,对艮岳有影响,所以有朝中重臣亲自过来看看工程进度。一旦陛下问起,他们也好有个应对。”

  到了工地上后,原本按例至少要一名将作监丞出面、验收花石纲运来的假山等物。

  但将作监的高层似乎都去陪同视察了,最后只有一名叫贾谠的主簿来验收。

  为了今日的验收,朱勔派来的都管陆渐,提前给了赵子称几百两金子,这也是朱勔吩咐的,允许他为了今日之事打点——

  因为杨志第一次沉船的时候,这座假山被碰撞磕坏了几个角,朱勔后来是重新用加速水蚀的办法做旧过的。朱勔也怕将作监有懂技术的高人,能看出其中破绽,所以特批了一小笔经费用来堵嘴。

  眼前这个名叫贾谠的将作监主簿,果然也是个搞工程出身的,非常懂行,拿眼睛一扫,仔细凝视了几个点,便眉头一皱,压低声音喝到:

  “大胆!这是给陛下的贡品,怎么还有磕碰损坏!”

  杨志不擅长跟文官打交道,被这么一喝,顿时有些心虚气短。

  赵子称倒是知道,对方如此无非是想索贿罢了,若是真要闹大,肯定会大声喝破,不至于这样压低声音了。

  赵子称只能从袖子里塞过去几个金饼,然后陪着小心周旋:

  “贾主簿真是认真负责,不过这座假山,确实是天生长得如此。再说了,朱相公在梁相公、刘大匠那里,也都有招呼,他们都是知道情况的,贾主簿何必让大家为难呢。”

  他提到的梁相公,自然是如今有“隐相”之称的大宦官梁师成了。

  赵佶一朝,如今有四大顶级权臣,

  外朝文政为首的自然是太师蔡京,其次是御史中丞、少宰王黼。

  内朝的宦官,则以掌兵权的童贯为首,其次是负责营建内务的梁师成。

  皇帝自前年(1117)开始修艮岳,整个工程的资源调度统筹、进度监督,都是以梁师成抓总,下面具体交将作监各级官员去办。

  四大权臣当中,蔡京和童贯原本关系还不错,但近年来为了争夺话语权,也多有摩擦。世人皆称蔡京“公相”,称童贯“媪相”。而梁师成和王黼倒是向来关系不错,二人经常互通消息,互为朋党。

  这些都是公开的信息,谁都知道。

  赵子称搬出梁师成和将作大匠刘赓,也是暗示贾谠见好就收。

  贾谠几大块金饼入手,果然没再坚持,只是又看了赵子称一眼,便签收了:“这次便信了你们,以后也要小心。”

  他心里也清楚,这几座假山做旧得不错,除了自己这种非常专业的技术人才,别人是看不出破绽的。等到修进院子里之后,再在做旧处堆土点缀些花木,哪里还看得出来?

  贾谠这人,平时也没机会捞大的,因为他只是个主簿,一般日子轮不到他来验收。如果不是今日有重臣视察,刘赓刘大匠要去陪客,这种场合都是刘赓亲自来验收。

  对贾谠而言,权力就那么几次,不捞一下可就过期作废了。

  赵子称见对方见好就收了,也知道这人容易说话,便借机问道:“今日不知是何人视察?还请上差明示。”

  贾谠撇了撇嘴,故作高深地以袖掩面,低声道:“算你们运气好,本官肯为你们遮掩,今日要是喊破了此事,你们一个个都吃不了兜着走——

  说出来也不怕吓到你们,刚才过去的,正是梁相公和他的亲随们!一会儿他们肯定也会过来看这边的情况,你们都小心些应对!不然就快走!”

  赵子称心中一动,居然在这里遇到了六贼之一的梁师成。

第33章 挂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上

  赵子称也没想到,居然来艮岳这边交割花石纲,都能遇到“隐相”梁师成亲自视察。

首节 上一节 2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