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才是宋世祖 第23节

  每每琢磨出新手艺后,安道全就先用杨志和李俊做实验,把手艺练纯熟了,确保“习武后理疗恢复效果”确实好,而且没有副作用,这才给赵子称用。

  淮河上航行的这些日子,就在一群武夫的互相切磋学习中,过得飞快。

  转眼船队就到了蔡州附近,也就是后世的河南驻马店、古代的汝南,船队会在这里,从淮河转入汴河。

  进了汴河之后,因为又是人工运河,水流平缓河道狭窄,自然不会再有水贼了,此后一路到汴京,应该都能安全。

  赵子称担心戒备了数日,至此也算彻底放下心来。看来自己在镇江那一战,着实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把觊觎自己的那群贼人连根拔起了。

  既立了威,又没让消息太快走漏,江北这边,一路上都没有蓄谋已久的贼人能威胁自己,偶尔遇到的也都是临时起意的小贼,很容易就对付了。

第29章 淮西遇贼,有惊无险

  “公子/大官人真是好箭法!初学乍练不过个把月,便能十有七八上靶,真是文武全才!”

  随着赵子称站在甲板上、张弓搭箭再次中的,随行众人都是真心钦服,交口赞叹。

  这支花石纲船队,已经快行驶到蔡州了。

  (注:水浒传里称“汝宁郡”,但这个地名是元朝的,元朝叫“汝宁府”,施耐庵习惯了用元朝的地名。宋朝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叫蔡州,后来改过“淮康军”。但宋朝那堆某某军的地名太小众了,读者容易懵,用的时间也不长,我书里所有宋徽宗时称“军”的地名,都统一采用原先的“州”)

  最后这一段淮河上的航程,水流速度相对较急,船速也越来越慢,不过却也越来越平稳。

  众人都知道进入汴河之后,不太可能再遇到水贼,心态也就愈发放松,这几日都在甲板上演武玩乐。

  赵子称练腻了剑法和其他基本功,就改为玩玩弓箭,图个新鲜。

  面对众人的赞叹,他也毫不骄傲:“自己多少斤两,我还是清楚的。船上射箭,不过十余步,中了也是应该的。听说他们考武举,要五十步三矢全部上靶,才算过关,我这点三脚猫功夫算什么。”

  赵子称挑起这个话题,李俊出身草莽,不好发言,安道全却是在军中混过的,当即告诉他:

  “公子所言,乃是国朝初年的旧例了,如今武备愈发废弛,早就降到五十步内,三矢中二、外加拉得开八十斤弓就行。个别年份实在选不出人才,哪怕三矢中一的,只要力气大些、能拉开一百斤弓也给过。

  听说前唐的时候,武举重武艺,本朝一开始说‘当副之策略’,结果现在倒是策略成了主考,听说卷子也都是胡乱生搬硬套些兵书罢了。”

  赵子称对宋朝武举的认识,还停留在历史书层面,此前并未亲自接触过。听安道全说了这些见闻,他才知道如今的武举糜烂成什么样子。

  他自己是考过了太学上舍试的,已经可以做更体面的文官。如果没考的话,以他如今的三脚猫功夫,去考一考武科估计也能过。

  他不想再聊这么丧气的话题,当下放下弓,叹了口气:“到了汝宁、转入汴河之后,找个码头歇息一夜吧。这些日子在淮河上逆水行舟,日夜赶路程,水手们都够累了。

  进入汴河后应该就安全了,今明两晚,允许他们每人喝三碗,但是要分成两批,每晚只能有一半的人喝。只是给他们解解乏的,不能喝多了。”

  赵子称手头有点小钱,主要是之前帮了慕容家后,慕容家给他的。

  一路上请将士们吃喝,都是赵子称自掏腰包,应奉局本身的额定待遇可没那么好。

  由于经常能有酒肉,那些军汉和水手也都服气赵子称,哪怕干活苦点累点也认了。

  船队很快按照赵子称的交代,又紧赶慢赶了半日,终于从淮河重新进入了运河。

  水手们都颇为疲累,便就近找码头泊靠。

  因为运河繁忙、往来船只众多,但这附近的县城却不大,没有营建水门,泊靠的大船无法进城,只能是在城外的码头镇子上过夜。不过附近的镇子也都是有军事防御的,有简单的木质和夯土寨墙,还有不少哨楼望楼,平素也都有一营本地厢军驻防。

  一营理论上满员五百人,不过按北宋末年的糜烂吃空饷,普遍也就实额二百人。淮西比较穷困,靠近山区,实际情况比平均情况更差,估摸着一个营也就百来号人。

  船队靠稳后,赵子称就出钱,派人上岸买了酒肉,回船上分享。

  众人心态都颇为放松,但赵子称还是要求按常例继续分人守夜、轮流睡觉。

  水手和士兵们虽然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但也不敢违抗,尤其还有杨志在那儿行军法、唱白脸,大家只能是严格执行。

  杨志此人,治军还是很严格的,但也非常不近人情。看水浒传里的表现,他押运梁中书的生辰纲时,一路上让挑担的军汉吃了多少苦,稍有不听号令就严酷打骂。

  有一说一,杨志那种粗暴的做法,确实是不得人心,也有点败人品的。

  不过如今他彻底服了赵子称,赵子称才是事实上的一把手,杨志只能听赵子称号令行事,一张一弛配合,情况就好很多了。

  赵子称可以花钱安抚人心唱红脸,杨志负责严厉唱白脸。大伙儿都感念赵公子的恩德义气,偶尔被杨制使苛责一下,也不至于对整个团队心生逆反,最多就只是对杨志个人有怨气。

  今晚虽有一半值夜士卒没喝到酒,但至少能人人都吃到肉。

  而且没酒喝的那部分人手还吃到了双倍分量的肉,每人足足一斤猪肉,外加一条鱼,大家心里也彻底满足了。

  前半夜无话,一直熬到后半夜,赵子称睡得正熟,突然就听到外面有人马嘶喊,以及风火呼啸之声。

  赵子称一警醒,连忙睁眼,就看到跟他冷战了几日的慕容妍,已经凝神戒备地守在自己床前了。

  赵子称心中也不由微微一暖,这妹子虽然爱吃点小醋,也容易脸嫩不好意思见人,但遇到事儿了她还是真的会上。

  可惜现在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赵子称一骨碌起身,麻利披上衣服,出舱去看,就看到远处镇子围墙方向,已经有火光闪动,黑夜中不知有多少人马。

  “哪里来的贼寇?总不能是叛军吧?”赵子称也有些紧张,连忙吩咐各船做好启航的准备,先把碇石都收了。

  他之前一直担心有水贼,所以在淮河上那些日子始终提心吊胆。如今转入了运河,才松了口气,觉得只要不在大河上,没有小贼能是杨志的对手。

  这才允许士卒们吃喝解乏,避免神经一直紧绷扛不住,谁知居然就出了事。

  好在码头镇子是有防卫力量的,不会立刻被攻破,这都给赵子称争取了准备时间。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花石纲船队全部重新做好了启航的准备,并且也撑船离开了泊位,只等一有变故,便顺水放下船去,重新进入淮河躲避。

  赵子称已经看清,这些贼人是从陆上来的,要躲避陆地上的敌人,当然要下河,而且是回到淮河这样的大河中,敌人没有大船也就追不上来了。

  船队做启航准备的同时,杨志已经派人去打探消息了。这边刚准备完,杨志也得了消息回报:

  “公子,我问了本地驻守的军官,说是近日刚刚在本州闹起一股匪患,为首的叫王庆,不过此前只是占山为王,畏罪落草,打劫些过往游商,没想到如今都敢来劫镇劫寨了。”

  赵子称听了,这才心中一动,也颇有几分意外。

  按水浒的描述,赵佶晚期天下有四大贼寇,分别是宋江、方腊、王庆、田虎。但赵子称前世读过史书,他知道只有宋江、方腊是绝对确凿存在的。

  而所谓王庆、田虎,其实只是在《宋史.徽宗本纪》里,记载宣和二年大事的段落里,随便提到过一句“冬十月,方腊反……河北、淮西盗起。”

  换言之,就在宋江、方腊叛军出现的差不多同一年,在淮西和河北确实有出现贼情,但就提了这么一句。连“王庆、田虎”这两个名字史书里都没出现过。

  最终怎么平定的,花了多久平定的,史书也没说,可见这两股“盗”的规模和影响,肯定是远小于宋江和方腊的。

  赵子称穿越之初,也打听过天下形势,当时并未听说有王庆、田虎的存在,他也就没当回事。没想到如今到了淮西,才知道当地确实已经有这么一股刚刚落草、还不成气候的山贼了。

  如果遇到的是百十人的山贼打劫,赵子称当然是不虚的,他有杨志等人力战,如今又添了李俊也勉强算好手,一定可以直接反杀。

  但此时此刻,看那所谓“本地山贼王庆”的声势,也不知有多少人,估计有大几百人,甚至上千,黑暗中看不分明,赵子称也就不敢托大。

  贼人的兵力,至少是己方的数倍。这种情况下,指望个人勇武来逆天改命,实在有些冒险。

  而这座码头镇子上原本的厢军守军,也确实太不堪了,本就吃空饷吃到只有一百人出头,偏偏还战备废弛,有夯土木栅的寨墙,都没法守住,不一会儿就有阵地被贼人突破,冲进镇子烧杀抢掠。

  估计王庆也不知赵子称的底细,只是他手下撒出来的探子、打探到有一支貌似运着大笔财货的船队经过了淮河口,就来碰碰运气,想赚一票大的。

  也亏得现在的王庆还远不是“完全体”,否则就棘手了。

  赵子称当机立断:“立刻带着船队突围回淮河,此处河道狭窄,被敌人从两岸堵住就麻烦了。杨制使,你断后阻击。李俊,你带两艘小船开路。”

  眼下这个形势,掉头顺流而下就能重回淮河,而断后的尾巴是最后撤出运河的,所以开路需要水战强的,断后需要陆战硬手。

  让李俊开路,杨志断后,刚好人尽其才。

  杨志虽然水性不好,这两个月跟着赵子称也稍稍练出来一点点,而且运河里水流平静,船不会颠簸,在运河里的船上作战,基本上也等于陆战了,杨志的武艺至少能发挥出八成。

  众人得令后,立刻开始分工。李俊当先驾着一条小船,又带着两条小船,呈品字形往下游冲去。

  那伙山贼已经把这座码头镇子团团围住,河面上其实也稍微有几艘贼人的船只拦路,但都只是普通的民船、渔船,谈不上战斗力。

  李俊立在船头,只穿了掩心皮甲,轻装上阵。双方刚一接近,他就连掷出数根三四尺长的梭镖,对面船头原本跃跃欲试的几名悍贼,立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中镖惨叫落水。

  李俊也不满足于远程一手盾牌一手梭镖互丢,眼见双方错船而过,他直接扔出手头最后一根梭镖,又扎伤一人,然后就抄起腰刀,另一手依然持着圆盾,一跃跳到对面船上,一口泼风快刀上下乱砍,黑暗中杀做一团。

  阻挡他们的贼人,并不知道赵子称这队船队的实力底细,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很快就撕开了一个口子,顺流突围而出。

  黑夜中,贼人各部通信联络也不顺畅,大部分贼众并不知道最大的肥羊已经突围了,还在镇子上乱战乱杀,跟守镇的朝廷厢军缠斗。

  赵子称就这么反其道而行之,不过半刻钟,就稳稳地把船重新开回淮河上。四面开阔之后,便不怕贼人围攻了。

  等赵子称那艘装着最值钱财货的船驶入淮河后,岸上的贼众才陆续反应过来,连忙分人手追击。

  杨志奋力断后,大呼酣战,捞到了不少建功立业的机会。

  王庆的贼众人多船少,只能是陆陆续续追上来,或是仗着运河狭窄,直接下水游到船上。

  杨志站在甲板上,前面立了几块大盾,避免被敌军远程箭矢覆盖,留出左右两侧,和接舷的敌人肉搏。

  敌人始终只能打成添油战术,几个几个上来送,杨志便毫无压力。每每右手枪出如龙、抽冷子捅落几个贼头下水,左手家传宝刀又如雪花盖顶,纷纷杂杂乱砍乱杀余贼。

  “狗贼休要猖狂!雁门杨志在此!”

  带着亲兵连杀了几条小船的追击之敌后,杨志大喝数声,在黑夜中颇有震慑力,其余群贼一时竟有些不知是该进还是该退。

  双方就这般血战了半个多时辰,包括之前群贼围攻镇子、以及后续赵子称杨志等人的且战且走撤退。群贼因为没料到赵子称突然水路转移了,不能集中优势兵力一拥而上,始终没能拿下这支船队。

  贼人看似有大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但能同时投入战场的,却始终只有那么一点,剩下的都只能在岸上看戏,或是尽量放箭支援。

  但赵子称的船队都有严密的船舱遮蔽,舱板也都是坚实厚重的硬木板。

  只要别站到甲板上,贼人的劣质弓箭根本没有威胁。

  半个多时辰拖下来,天色也微微有点亮了。周边的官军哪怕反应再迟钝,这时候也该接到急报,知道这座码头小镇被贼人洗劫了。

  果不其然,北边的府城方向,一队规模不大但轻快迅捷的骑兵,很快出现在地平线上。

  因为人数不多,加上黎明昏暗视野不好,群贼一开始还没注意,等那伙骑兵杀到近前,群贼才终于慌了神,连忙各自为战。

  但贼军都是刀盾短兵,最多是临时接长了杆子的朴刀,以及少量的劣质长枪,还没有严密列阵。

  面对骑兵的攻击,王庆残余的那大几百人山贼很快就彻底乱了,被惨烈掩杀一阵,余众趁着天色还没完全亮,四散奔逃化整为零。

  淮河上游地处大别山区余脉,离开县城稍远一些,地形就很复杂了,所以历来都能藏住不少山贼。哪怕打败了,只要往丘陵地带一钻,官军也很难彻底剿灭。

  “援军终于来了,这伙贼人还真是敢找死,距离府城那么近还敢来打劫运河边的码头镇子。”赵子称眼看援军击退了山贼,终于彻底松了口气。

  他这一路行来,看到的朝廷官军都是废物得不行,没想到到了蔡州,还能看到个有胆的。

  带着一点点骑兵就抢先赶着来增援了,都不等后队的步兵主力大队。

  赵子称想了想,决定准备一些谢礼,结交一下留个人情。

  而等他准备好礼物,派人上岸联络时,天色也已经亮了。

  赵子称这才看清,对面的旗号是“蔡州兵马都监呼延”。

  ——

  PS:我每周五要带儿子去康复机构看自闭症……所以都是四五千字一更大章,不拆了。

第30章 抵达汴京

  看到“蔡州兵马都监呼延”这面旗号时,赵子称立刻就反应过来,对面的是呼延灼。

  《水浒传》里,呼延灼的官职是“统制”,不光呼延灼,还有诸如秦明等很多武官,在被裹挟从贼之前,都是统制。

  但统制这个官职其实是南宋时才设的,后来元朝也有。也是因为战乱年代,为了统一调度诸州兵马协同作战,不得不增设,施耐庵是元朝人,就按后来的经验写了。

  北宋的时候并无统制这一职务,倒是有很多级别不同的兵马都监。

  如果兵马都监前面加上“行营”二字,那么其职权倒是跟后来的统制官相近似了。

  行营兵马都监可以节制多个州的禁军,统一军令协同作战,也不会被地方上的文官管辖节制,只有朝廷中枢,包括枢密院和兵部,才能对他们发号施令。

  如果不带“行营”二字,那就是普通的管某一个州、府禁军的兵马都监,算是“副州级”。理论上跟地方上的知府知州应该是文武两条线,互不统属的。

首节 上一节 2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