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赵子称的蝴蝶效应,赵佶原本倒也能跟完颜吴乞买一样再活六七年——说来也巧,历史上的赵佶和完颜吴乞买都是活到1135年死的,他俩死于同一年。
赵子称这次的行动,最终结果居然是一碗水端平,让吴乞买因伤病忧愤折寿至少五年,也让赵佶因为折腾劳顿折寿至少五年。
开城旧宫内,岳飞跟赵桓摊牌商量:“太上皇病体如此沉重,实在不宜再颠簸。若是强行再渡海,怕太上皇的身体撑不到中原……不如让他就在这开城旧宫内暂住,末将自会安排心腹宿卫,后续安排,等太上皇调养好了再说。
主要是如今汴京还在金人手中,太上皇就算回了中原,暂时也无法还都。其余各地,也没有宫室可用,再造还得靡费民力,如此国难之秋,实非社稷之福。
末将来之前,监国殿下便交代,若真能救出太上皇、且病体不支,可在高丽暂且安置,不知陛下以为如何?毕竟如今高丽已经被我大宋所灭亡,这里也算是我大宋之土,在回不了汴京的情况下,其他地方其实哪里都一样。”
赵桓哪里敢质疑,听说赵子称早有如此交代,他立刻表示实在是想得太周到了。
他还惴惴不安地追问了一句:“那不知朕可要也暂时留在高丽?”
岳飞拱手:“陛下春秋正盛,想必扛得住海路风浪颠簸,如若陛下没觉得身体有什么不适,末将随时可以护送陛下回归中原,只是到了中原,也回不到汴京,只能寻临时行在之所安置。”
赵桓连忙表示这已经很好了。
君臣又当面请示了赵佶。赵佶躺在病榻上听了一会儿,就摆手示意无所谓:“子称居然能开疆拓土,这高丽居然已经是我大宋领土……真是想都不敢想,短短一年多,他便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已倾,再造华夏!
既然这里也是大宋,朕在这里安养,有何不可?就跟当初退位后去镇江安养,有什么不同?只是尚有一事,桓儿,你务必求子称答允。”
赵桓也生出了兔死狐悲之心,跟父亲没了争斗之心,只是叹息请父皇明示。
赵佶:“朕的病体,朕自己已经有数了。若是留在金人那里,也活不了多久,是朕自己不争气,怨不得别人。能在开城安养病老之躯,于愿已足,只求死后还能归葬汴京——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活着看到子称贤侄收复汴京了,咳咳咳。”
第169章 杀钟相杨幺,定赵构谋反
对于赵佶最后提出的这个要求,赵桓、岳飞肯定答应。远在江南的赵子称也会答应。
岳飞还补充道:“太上皇不必惊讶,高丽本就是大唐故土,当初王建是趁着唐末五代之乱,才割据建国的,我大宋如今才收回来,也不过是竟当年太祖皇帝天寿不足、未能克竟的全功罢了。
除了高丽,交趾也是唐末大乱后分出去的土地。监国殿下一直教诲我们,说《五代十国》之说纯属虚妄,从来就没有什么十国,至少是十二国,高丽交趾都得算。只是大宋之前的先帝愧对华夏,没能尽复汉唐故土罢了,如今他既然监国,自然要彻底中兴华夏——
不仅仅是中兴大宋,而是中兴华夏。汉唐之时,焉有辽金夏高丽交趾大理等辈为祸乱我疆界?”
岳飞转述的赵子称之志,彻底震住了赵佶赵桓父子。
他俩彻底意识到,太宗后人,绝无翻盘的可能了。唯有乖乖配合,才有活路。
于是,赵佶就被留在了高丽旧宫内养病。
而赵子称之前就把岳父岳母偷偷安排在那儿监视王楷,现在王楷被处理掉了,改成监视赵佶,也绝对不会出问题。
一个已经快病老瘫痪、身边一个心腹都没有的太上皇,还能有什么威胁。每天只要安排宫女给他吃饭喝水、翻身擦洗就行了。
赵佶被留在高丽软禁养老送终,岳飞则带着赵桓继续渡海。
岳飞没有选择最近的、前往山东半岛的航线,而是利用冬季的侧风,往西南方航行(冬季是西北风,往西南方算是侧风),直指长江口的姑苏。
经过千余里的海上航行,耗时十几天,最终在腊月底的时候,赶回了中原。
赵桓本以为一上岸,赵子称就会来迎接他,但上岸后才得知,监国秀王正亲自带兵西征,在湖广与叛军厮杀。
不过监国还是留下了一道上书,恳请官家在被救回之后,尽快改元,扫除晦气。
靖康这个年号,已经太过耻辱,两代皇帝被俘虏,如今救回来了怎么能再用?
这个建议非常有道理,赵桓也赶紧从谏如流,换了一个过渡年号。
然后,就立刻下旨,追认之前天下臣民推戴赵子称为监国、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行为,正式承认赵子称的这两个职务。
另外,他还额外宣布,封赵子称为皇太弟。
同时下旨,宣布康王赵构有谋反、通敌、卖国三大罪,罪在不赦。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岳飞偷袭上京得手、带着赵桓回返的消息,其实比岳飞本人送赵桓回中原,还要早一个多月,就送到了赵子称手上。
这也很正常,军队行军再快,也比不上六百里加急信使的换马传递。
海上航行的那段日子没法加速,但陆上快马穿越高丽半岛、以及传回中原后快马直奔鄂州前线这两段路,都是可以快马接力的。
最终,身在岳州前线的赵子称,在赵桓实际登陆之前二十天左右,就得到了岳飞得手的消息。
到了这一刻,赵子称也没什么好憋的了,他可以彻底火力全开,再无藏着掖着,让天下人看清他监国秀王、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真正完全体实力。
整个十一月份,湖广这边的赵子称,一直在以岳州为诱饵,设计勾引赵构、金军也来救援,或是吸引钟相继续投入兵力进入包围圈,被宋军诱敌围歼。
所以虽然土地没占多少,对敌人死硬有生力量的消耗,却是非常巨大的。
被派到湖广战场的金军将领们,一开始以为有汉奸伪朝的军队跟他们联手,又有钟相杨幺的水军,再面对宋人时,应该不至于再在水面上吃亏了。
然而他们很快就受到了血的教训,有了“水雷”这种划时代新武器后,赵子称的水军其实已经能做到代差碾压了。
在长江汉水和洞庭湖上,大宋的水军都是无敌的。
金人一开始不了解情况,还试图组织三方联军、拧成一股绳在江汉之间跟宋军大战一场。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被刘光世、韩世忠复刻了一场类似于黄天荡之战的大胜。
金人在水战中损失惨重,相当一部分在钟相配合下抵达长江以南的部队,被韩世忠围歼。金人累计损失近万人,钟相杨幺和赵构嫡系的孔彦舟部,也都遭到重创。
要不是岳飞已经立下了偷袭金人后方老巢之功,怕是光凭韩世忠这一仗的功劳,他就要直接跃升到军功第一梯队了。
战役的具体过程,实在没什么可以赘述的,因为有水雷的一方,在长江和洞庭湖上作战就是绝对碾压。跟之前鹦鹉洲之战情况差不多。
水战是一种远比陆战更吃科技代差的战争形态,科技落后的一方,在陆战中还能指望意志力翻盘,而水战、海战里就只能任人屠宰。
而金人那边吃过这次亏后,也算是及时止损、没有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岳州之后,金人彻底放弃了在江湖上与宋军决胜的念头,甚至都放弃了将来征服江南的计划。
金人从上到下都意识到,指望彻底全灭南方的宋人统治,不是大金国能做得到的了,渔猎游牧出身的文明,发挥最好也就是占到江北。
但即使金人调低了预期,很快新一轮的打击又连番降临了。
岳州之战后不久,金人后方也传到消息:宋军居然派出神秘大将偷袭了上京!甚至金人在最后方老巢被偷的情况下,都没搞清楚敌人走哪条路来的!
那可是隆冬时节!林海雪原!怎么做到的!
“陛下受惊负伤,请宗翰元帅暂时回军,并请诸位王子赴燕京商议大事!”
金国高层立刻意识到,这是争夺国本的大事,这种时候绝对不能含糊,一旦哪一方不回去,另一派仓促上位的话,出于恐惧说不定就会进行内部清洗了!
完颜宗干和完颜宗弼这俩阿骨打的庶子,一个大哥一个三弟,立刻抱团取暖,决定回去夺位,就算不夺位,至少也要先敲定名分,然后才能安心等陛下养伤。
而作为完颜吴乞买的嫡长子,完颜宗磐(蒲路虎)当然更舍不得放手,立刻也跟着回去。
三方都往燕京奔去,他们都听说,陛下为了稳住局面,已经南迁燕京了。
上京遭到破坏,又孤悬后方,难以兼顾,如今也没时间重修,不如直接迁都。
地盘太广,旧都离中原主力军队驻扎的位置太远,也容易首尾不能相顾。
之前金人始终留着上京,那是因为觉得上京是“不可被选中”状态,开无敌了,没人能摸到,留着也就留着。
一旦确认宋军能选中上京,有血条,再死守那苦寒之地就没意义了,最多只是一点象征意义。
当然,为了避免这份“象征意义”将来再被宋人骚扰,金国皇帝这次甚至打算把女真的祖庙和历代祖宗牌位也挪到燕京城,这样便于就近管理。
原本历史上金人要到完颜亮篡逆的时候才迁都到燕京,现在算是被赵子称逼得提前了二十多年。
总而言之,完颜吴乞买的伤病危重,至少能前前后后再拖延金人一两年的时间,让他们难以南顾。
这绝对不是夸张,因为游牧渔猎文明,最怕的就是最高统治者迭代,他们没有中原文明的传位秩序,经常强者为尊。每一次都可能有巨大的内耗。
看看后世蒙古人灭南宋的过程中,蒙哥汗在钓鱼城下被宋军砲石砸死,结果竟导致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了争汗位而内耗内战浪费了整整十三年!
如今说完颜吴乞买的早死有可能让金人耽误一两年,绝对算是往少了说的。
……
金兵虽然没有完全撤走,但至少撤走了大部分,都躲到了至少汉水以北,徐徐北退收缩。
金人撤走带来的,不仅仅是敌方兵力层面的减损,更是让赵构和钟相杨幺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剩下的赵构军和钟相军士兵士气都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赵子称方面则是气势如虹,很快拿下了岳州这个要害,把钟相和赵构之间的联络彻底截断。
几天之后,赵子称部就开始大肆宣扬:
“岳将军受大元帅之命、领兵抄了金人的老巢上京!二圣被迎回!金国皇帝钻墙洞逃出上京才没被俘!上京城都被岳将军的天兵屠了!”
“金人撤走就是因为知道他们的皇帝都被打得抱头鼠窜、生死不知!那些王子都是回去争权夺利的!”
这样的消息一开始赵构和钟相的人都不信,但架不住金军确实撤了,这个事实摆在眼前。
所以钟相部最多也就是额外封锁了十几天消息,随后就彻底堵不住了,上上下下都出现了对宋军战力的巨大恐惧。
赵子称抓住机会高歌猛进,趁他病要他命,在洞庭湖流域持续猛攻。
不过一两个月,钟相本人的嫡系部队就被在洞庭战役中被赵子称彻底击溃。
韩世忠抓获了钟相,向赵子称献俘。
钟相被抓后,杨幺退守长沙,负隅顽抗。
一个月之内,长沙城也被宋军首次投入攻城战的青铜炮轰开城门。杨幺在负隅顽抗中,被刘光世所部乱刀斩杀。
彻底歼灭钟相杨幺的最后阶段,赵子称还上书奏请,希望将大元帅幕府和皇兄的行在,临时挪到鄂州,以便下一步继续北上、收复汴京。
赵桓接到奏请后,当然是立刻答应,当时他刚刚抵达镇江没多久,才安稳下来调养好身体。于是岳飞就带着嫡系部队,沿长江逆流而上,护送圣驾和百官从镇江迁往鄂州。
赵桓抵达之日,赵子称亲自在码头迎接,这俩远房堂兄弟才算是重逢,只是两人的身份,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赵桓已经彻底死心了,因为他回到镇江后,不但发现岳飞只听命于赵子称,连镇江那些群臣,如张叔夜、朱胜非、胡直孺,也都是只对赵子称唯命是从。
赵桓要是想下一些违背赵子称意思的旨意,那简直就是找死了。
张叔夜朱胜非胡直孺也不傻,大元帅连指挥岳飞奔袭四千里、海陆转换两轮偷袭上京的泼天神功都做得出来。
这功劳,便是太祖皇帝都做不到!
天下还有谁人敢不服!
扫平六合,席卷八荒,神文圣武,再造华夏,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
张叔夜他们内心都已经想明白了,监国大元帅肯迎回二圣,已经是至忠至孝至仁至义至信,半点道义瑕疵都不存在。
官家还是坐等大元帅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宋室、还于旧都,然后禅位给弟弟吧。
……
“臣弟无能,当初救援东京不及,致使皇兄圣教凌迟,身受汙辱,四海之内,否而未泰,臣弟之罪也。
自去岁社稷崩摧以来,群寮见逼,迫臣以义。臣弟退惟金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已倾,社稷已堕。若应权通变,以恢复华夏,再造神州,虽赴水火,所不得辞。
故而勉为其难,受监国之位、称天下兵马大元帅。受任以来,夙夜忧虑,恐名不副实,德不配位。
所幸天佑华夏,令臣弟受任以来,期年之内:
先破完颜宗弼、完颜宗磐于徐淮;
又亲率将士,反攻燕云;
又派遣偏师、奔袭四千里破金人上京,迎回太上皇与陛下;
又亲率将士,攻灭摩尼巨贼钟相杨幺、复平湖广。
有此四功,聊以告慰,忝居天下兵马大元帅之位,不至惶恐!”
在鄂州城外的码头上,赵子称一身血红的雕翎筋圈甲,那甲胄上的海东青羽管也不知反复浸润了多少遍匈奴血,哪怕反复清洗,都盘得血亮包浆了,灼灼有血光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