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帝业 第68节

  她抿了抿下唇,笑道:“回门之事,不用大爷吩咐,我也会妥善打点。荣府那边的老太太、老爷、太太们,必是盼着大爷陪我回门的。”

  据“三日回门”之礼,大婚第三日为回门日,也就是归宁。意味着,明日姜念便要与元春一起“回门”荣国府。

  姜念见元春应答得体,处事周全,心中不由冒出了一个词:内助之贤。

  内助之贤,意思是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等方面有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姜念知道,若他的正妻是贤内助,不仅能帮他好好管理家务,让他省心省力,也有利于他的事业,确切地说,是帝业!

  虽说今日才是大婚第二日,他就已认为,元春应该会是一个贤内助了。

  不过他也知道,纵然元春是贤内助,以后随着他家里的女眷多了,下人多了,随着他的事业大了,家务上还是难免会起波澜,会有各种争权夺利……

  思及此,他眉头微蹙,但很快又舒展开来,只温声道:“有夫人操持,我就放心了。”

  元春见他神色似有深意,却未多问,只柔声道:“大爷年轻有为,勉力上进,家中这些琐事原该我来料理,若是我连这些都料理不好,又怎配为大爷的……大爷的……”

  说到这里,忽然害臊地住了口。

  姜念笑问:“怎配为我的什么?”

  元春轻“呸”一声:“我偏不说,不打扰大爷习学上进了。”

  说完便转身退出了书房,不忘将房门轻轻阖上。

  姜念留在书房内,铺开一张泾县曹氏贡宣。这泾县曹氏贡宣,便是此前泰顺帝赏赐他的,质如冰翼,色含云青,迎光可见帘纹如织。

  姜念援笔濡墨,临了一篇《兰亭集序》。他运笔沉稳,字字如行云流水,墨色浓淡相宜,竟似有了二三分王右军的风骨。

  练了两刻钟的书法后,姜念搁下了笔,揉了揉手腕,起身走出书房。

  他刚打开书房的门,恰见喜鹊正走进堂屋,见他忽然从书房出来,喜鹊忙垂首侍立在门边,眼睛偷瞄着他。

  姜念对喜鹊道:“我要歇晌了,我歇晌时,这正房里不许吵闹的。”

  喜鹊“哦”了一声:“晓得了,我这就退出去。”

  说完便忙不迭转身出了堂屋。

  姜念看着喜鹊的背影,暗想:“过几日就给她改名‘晴雯’吧,贾宝玉虽有不是,倒是擅长取丫鬟名,他取的那些个丫鬟名都挺好的。”

  姜念步入了卧房,也就是新婚的洞房,在香菱的服侍下,躺进了红罗帐,习惯性地睡起了午觉。

  而此时,元春正在东耳房召见一众下人,仔细交代明日归宁之事。

  这所姜家三进新宅,正房两侧有东西耳房,姜念将东耳房给了元春,作为元春的日常居坐宴息之所。这东耳房虽不宽敞,却也布置得雅致。

  好比,王夫人在荣国府里的日常居坐宴息之所,并不在荣禧堂,而是在荣禧堂东边的三间耳房内。

  元春对下人们交代完了明日归宁之事,起身款步走向正房。刚到卧房门口,见香菱歪坐在门边的绣墩上,手托香腮,正自打盹。

  元春见状,不禁莞尔,上前轻轻拍了拍香菱的脑袋。

  香菱猛然惊醒,抬眸见是元春,慌忙起身,低声唤道:“奶奶。”

  元春以帕掩唇,悄声问道:“大爷在里头歇晌么?”

  香菱点头,又指了指堂屋里的自鸣钟,细声回道:“已睡了三刻钟,按往常的惯例,还得再睡一刻钟,我方能叫醒大爷呢。”

  元春微微颔首,转身欲走。行至堂屋门口,忽又驻足,略一踌躇,竟折返回来。她轻咬下唇,伸手缓缓推开了卧房的雕花门扇,悄步入内。

  但见洞房内喜气未消,床的顶架上依然悬着红罗帐,虽无阳光烛火照耀,大红锦被上绣的“囍”字似也熠熠生辉,映得满室生春。

  元春蹑足走到床边,坐在床沿上,低头细看睡着的姜念。

  姜念正独自卧在大红锦被中,呼吸匀停,一绺乌发散落在枕上,剑眉入鬓,唇边似还噙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元春看着看着,不觉痴了,忽觉脸颊发热,心中暗忖:“去岁在畅春园凝春堂初见时,虽觉他气度不凡,却也未曾想会这般倾心。昨日才过门,怎的今日就……”

  想到这里,耳根子似都红透了,忙用帕子掩了掩粉面,偏生目光却似黏在了丈夫脸上,怎么也挪不开。

  不觉已痴坐了一刻钟,连香菱悄悄进来都未曾察觉。

  香菱见元春这般情状,抿嘴偷笑,轻笑声惊动了元春。元春慌忙转头,见是香菱,臊得脸颊又有些发热。

  香菱指了指姜念,张口对元春无声说了句什么。

  元春立刻会意——这是到了该唤醒大爷的时辰了。

  元春深吸一口气,纤指微颤着去推姜念的肩头。连推两下,那人却只含糊“唔”了一声,反将脸往锦被里埋得更深了些。

  元春正待再唤,忽见姜念长臂一展,竟将她猛地抱在了怀中……

  元春下意识嘤咛一声“大爷”,似是忘了香菱正在房中。

第116章 元春的嫁妆

  “夫人偷看为夫这许久,可还满意?”

  姜念将元春揽在怀中,睁眼笑道,但见他眸中似有星光流转,唇角噙着三分戏谑。

  原来,一刻钟前元春步入卧房的时候,他就醒着,却故意假寐。

  元春在床沿痴坐了一刻钟,他便假寐了一刻钟。

  此刻,元春羞得无处躲藏,慌忙道:“香菱在旁边呢!”

  香菱闻言,忙低着头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还将雕花门扇阖得严严实实。

  姜念笑道:“这下可好了,香菱出去了,房中没别人了。”

  说着手臂一紧,大红锦被顿时翻起一片红浪,将一只绣着交颈鸳鸯的软枕挤落床角。

  元春慌得伸手去推姜念的胸膛:“大爷快松手,大白天的……仔细钗环硌着你……”

  “大白天的”后面本是要接另一句话,然这句话到了她嘴边,被她咽了回去,端庄持重的她不好意思将这句话说出,便改口为“仔细钗环硌着你”。

  姜念见元春这般情状,觉得可爱,在她粉腮上亲了一记,这才松了手。

  元春忙不迭爬起身来,但见头上簪的如意钗已歪斜,衣领也松了几分,显露颈间一抹雪肤。

  她手忙脚乱地整理发饰衣裳,对姜念飞了个眼风:“大爷使坏!”

  说罢再不敢停留,提着裙裾便往外逃。

  及至堂屋,元春见香菱正垂首侍立,强自镇定道:“大爷起床了,进去伺候更衣。”

  声音较平常要细了三分。

  香菱“哦”了一声,瞥见元春的发饰有点子乱,忙低头抿嘴,装作不曾瞧见。

  ……

  ……

  这日下午,姜家新宅的外院里摆开了习武的阵仗。

  姜念换了身玄色箭袖,腰束银丝鸾带,正与贺赟、蒙雄、贺忠三人演练武艺。

  姜家下人对此都习以为常了,然而,初来乍到的元春却感到新鲜,很关切的。

  元春携了抱琴、喜鹊、金钏、玉钏四个丫鬟,立在垂花门下观望。

  陪嫁来的张若锦夫妇、吴贵与多姑娘、白家人,都纷纷好奇地围观。

  但见姜念先使一把短柄大刀,刀光如雪,映着日头晃得人眼花。转而又换了一杆长柄大刀,舞起来虎虎生风。接着又练起了步射,只见他左手如托泰山,右手似抱婴孩,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多箭命中靶心。

  元春看得入了迷,竟觉得姜念挺拔的身姿在阳光下似镀了层金边,额间汗珠顺着棱角分明的下颌滑落,更添几分英气。

  元春不禁心中赞叹:“虽说原先便听闻大爷擅长武艺,倒是未曾亲见的。现在看来,大爷习得一身好武艺,真真是文武双全的……”又不禁想到:“怪道昨晚他能将我抱起……”

  想到这里,脸发热发红了。

  抱琴、喜鹊、金钏、玉钏等丫鬟纷纷看得喝彩起来。

  多姑娘看得双目发亮,对身边的丈夫吴贵道:“瞧大爷这身手,怕是十个强盗也近不得身呢。”

  吴贵却打了个酒嗝,喷出一股酒气,道:“若论吃酒,他可吃不过我!”

  多姑娘忙拿帕子掩着嘴,鄙夷了一眼自己的丈夫,重新看向姜念的时候,双目似更加闪亮。

  张若锦老婆沈氏对张若锦道:“咱们贾府可是武勋之家,府上的爷们哥儿却不爱习武的,倒是来了这里见着了。”

  张若锦感叹道:“国公爷在世的时候,府上也常习武的,连一些下人都要习武。国公爷去了后,就难见着了。”

  沈氏道:“你身子骨也是好的,日后何不也与大爷他们一同习武?”

  张若锦略一沉思便点了点头,心想:“此事可行!我既可打磨身子习得武艺,又可凭此与大爷亲近。”

  ……

  ……

  半个时辰的习武结束后,姜念沐浴更衣,随即又钻进书房读书习学去了。

  元春则领着抱琴、喜鹊、金钏、玉钏四个丫鬟,整理她的嫁妆。

  但见那描金首饰盒里珠光宝气,紫檀妆匣上嵌着螺钿花鸟。另有成套的家具、四季的衣裳、各色绸缎料子,并那茶具、香炉等日用之物。当然也有许多金银,且有厚厚一叠银票。

  抱琴趁身边没人,对元春悄声道:“奶奶的这些嫁妆算下来,怕不值数万银子?”

  元春闻言没则声。

  她此番出嫁,所有嫁妆加一起,价值达到了五万多两银子,其中一部分嫁妆是皇太后赏给她的。

  这已经算是丰厚的嫁妆了。

  贾母、王夫人愿意给出如此丰厚的嫁妆,是看在皇太后指婚的份上,是念及与姜念极亲厚的十三王爷,也是为了荣国府的体面。

  不过,当年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嫁给林如海时,嫁妆比元春此番的嫁妆还要多不少。

  ……

  ……

  下午申牌时分。

  贺赟领着“江南居”的东家汪光成来拜访姜念,同来的还有汪光成的心腹账房先生崔启第,及汪厨娘一家三口。

  汪光成今年不过才三十岁出头,虽是大富商家的子弟,肤色却有点显黑,因长年在外奔波的缘故。

  汪厨娘有个丈夫叫蔡全,还有个儿子叫蔡吉。

  姜念在书房接待了汪光成、崔启第,一番客套后,汪光成便取出了三张身契,双手奉上:“姜大爷赏识汪氏的手艺,意欲买来使唤,倒是我的荣幸。汪氏手艺尚可,留在小店也是埋没。不如将其一家三口皆赠予你,权当结个善缘。”

  姜念接过三张身契略看了看,却道:“汪东家美意心领了,只是买卖须得公道,银子我须给的。”

  二人推让再三,汪光成见姜念执意要给,便象征性地收下了一百两的银票,又说了些“改日设宴相请”的客套话。

  汪光成走出姜家后,与崔启第同乘一辆马车离开。

  马车内,崔启第捋须笑道:“恭喜三爷,今日这番交道打得妙极。这位姜大爷虽无父母家族倚仗,却与十三王爷过从甚密,年纪轻轻便蒙今上授予了三等侍卫,又蒙皇太后指婚荣国府千金,前程不可限量啊!”

  汪光成摩挲着方才收的银票,轻叹道:“可惜他非要给银子,若今日他不给这一百两银子,由着我将蔡家三口赠予他,这人情才更大些,才更易与他亲近的。”

第117章 晴雯爆炭脾气

  翌日,二月十四。

  姜念、元春“回门”荣国府。

首节 上一节 68/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