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61节

  “吃肉喽!”

  中兵和幢兵欢天喜地,拖着猪羊下去宰杀。

  不多时篝火升起,香气四溢。

  馋的周围看热闹孩童直流口水。

  中兵和幢兵加起来一共一千二百余众,六十多头猪羊,差不多两三千斤肉,足够他们大快朵颐。

  刘钟端了一大碗炖肉,里面飘着的全都是白花花的肥膘,看上去似乎还没熟透,也不管那么多,三两口直接吞入肚中。

  吃饱喝足,美美睡上一晚。

  第二日天还没亮,刘遵所部和刘广之两部整装待发。

  人手一把环首刀,每部配以十五甲士,七十副弓弩。

  “出征!”刘道规指着北方的朦胧山影。

  “杀!”

  也不知谁吼了一声,其他人也跟着他吼起来。

  那气势仿佛真要上战场一般。

  刘道规留在麓水陂,本来想让幢民每日训练,却发现根本实现不了,农闲的时候,老弱妇孺每天只吃一顿,大部分时候都躺在茅屋之中,节省力气……

  要训练他们,就需要投入粮食。

  刘道规向曹、萧、孙等几家“借”了不少粮草,但八幢人口加起来四千余众,必须省吃俭用……

  只得让他们五日一练,训练当天两顿干的。

  “参军,我们何时也能当上幢兵?”

  十几个半大孩子围着刘道规叽叽喳喳,大部分都是孤儿,经常听刘道规讲秦汉旧事。

  “你们为何要当幢兵?”

  “收复故土,报仇雪恨。”这个年纪的孩子最是做不得假,想到什么说什么。

  “那你们就再等两年,长好身体。”

  “那我等就习练好武艺,将来跟着参军!”小脸上全是认真,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也才五岁,全都面黄肌瘦。

  “好,我就等着你们。”刘道规寻思着以后让这些孩子也吃上些油水,毕竟都是长身体的阶段。

  北方胡人已经成了气候,鲜卑、匈奴、羌人、丁零相继建国,北伐大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有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刘道规手上掌握的钱粮和权力实在太少了,一切都还在起步阶段。

  即便有麓水陂,至少也需要三年才能有所积余。

  如果能与曹家联姻,得到他们支持,或许会快一些,至少能让这些孩子吃饱饭。

  不过以曹腾云的性子,只怕事情也不会那么容易。

  泰山之中贼寨多如牛毛,本以为两拨人马会大有收获。

  谁料五天之后,先回来的刘遵部,只带回来几十头野猪、野鹿、野羊、狐兔等野物,一个贼寇的脑袋都没有。

  “怎么回事?”刘道规一脸诧异。

  刘遵道:“山上的大寨小寨全都没人了,也不知跑到何处去了,转了整整三天,连个鬼影都没有。”

  “难道贼寇都被吓跑了?”

  小寨被吓跑情有可原,但那些三四千人的大寨,是不可能吓跑的。

  一定是山中出了什么事情。

  没过两日,刘广之所部也回来了,也是两手空空,一个俘虏都没有。

  中兵老卒们骂骂咧咧,“他娘的怎会一个贼酋都见不到?”

  “这趟不是白来了吗?”

  “我还指望抢些钱帛为小儿娶亲,看来又要黄了。”

  几人说着说着,目光就瞟到刘道规身上,颇有怨念。

  主要是上一次拿下青光寨,斩获太多,士卒们到处炫耀,让其他人有了期待,如今希望落空,不免心生怨气,

  “等些时日再看。”刘道规只能安抚。

  刘广之道:“也许是慑于我军之威。退到深山里去了,五日之间我也不敢深入。”

  当初攻下张佛奴的青光寨,几乎斩草除根,一个贼寇都没留,白龙子带着贼众遁入大山。

  现在北府军又来了,贼寇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刘道规想了想,“这两个月有没有贼寇来攻打青光寨?”

  “没有,自从拿下青光寨,也就一些贼寇的探子在周围晃。”

  “让斥候跑远一些,周围郡县的消息也一并打探。”掌握的信息有限,刘道规也推测不出什么,但总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

  这些贼寇只在山上居住了几十年,泰山早就成了他们的家。

  不可能因为刘道规这么点儿兵力就作鸟兽散。

  令人取来舆图,兰陵西北面是翟魏,正北是燕国占领的青州。

  眼下西魏正在进攻洛阳,翟魏也蠢蠢欲动,彭城的刘牢之所部提兵北上,屯于沛郡,牵制翟魏。

  刘道规推测这些贼寇忌惮的不是自己,有可能是刘牢之和翟魏这两头猛虎。

  每逢大战,这些小势力都会识相的躲远一些。

  按说这么大的一场混战,北边的燕国不应该这么平静才是。

  连续两轮挺进深山,才稍微有所斩获。

  都是一些小鱼小虾,一个寨子才百来人,他们自己都快过不下去了,靠剥山上的竹笋,捕捉山鼠野兔为食……

  不过毕竟抓到了人。

  一番拷打盘问,终于问出来了些东西,说是张佛奴、白龙子、段飞虎三部与各贼寨串联,准备做一场大的。

  至于这些贼子具体要干什么,他们没资格知道,也没资格参与……

  刘钟道:“咱们抢了张佛奴的寨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必然是冲着咱们来的。”

  附近郡县,除了兰陵,便是沛郡、琅琊国、泰山。

  给这些贼子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动有刘牢之两万北府军驻扎的沛郡,琅琊国是元帝的龙兴之地,设有建威将军府,也驻有一定兵力。

  所以只能是兰陵。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汉魏以来,复仇是华夏子民心中最深的执念之一,前有赵氏孤儿,后有桓温顾身入江家,为父报仇。

  贼人也是一样,那些逃走的贼人,父兄死无葬身之地,头颅还堆在氶城之下,成了京观。

  一山不容二虎,如果刘道规在麓水陂发展起来,贼寇们以后就别想安生。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刘道规拿下青光寨,兰陵郡的大小豪强不再给他们进贡粮草,等于断了别人的财路。

  他们不来报复才是怪事。

  “传令各部,速速返回,准备迎战贼寇。”

  眼下是七月,田地里的庄稼已经长成,如果刘道规推测的没错,贼人应该是下个月秋收时发动突袭。

  那个时候,幢民都忙着秋收,贼人正好攻其不备。

第87章 料敌

  士卒们陆续回返。

  斥候全都派出去了,打探周围的形势,

  青光寨刘道规不担心,此地易守难攻,卡在山脉之上,贼人来一个死一个,来一对死一双。

  青光寨有多难攻,张佛奴应该最清楚。

  小心驶得万年船,刘道规让士卒们将附近的树木草丛全部砍光,几条小路上设置了石砦,清理视野,堵死了贼寇铤而走险的途径。

  又在周围山头上设了暗哨。

  别说贼人,就是一只苍蝇靠近,也会被察觉。

  做完这一切,刘道规还是不放心,巡视周围山头,连山上的兔子洞都堵上,确认万无一失,方才作罢。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贼人来再多,咱们有青光寨在手,怕他个鸟。”刘遵在身后聒噪不已。

  刘钟道:“怕倒是不怕,咱们辛苦种起来粮食可就没了。”

  人可以躲入青光寨,地里的粮食去躲不进来。

  没有粮食,刘道规这一年算是白忙活了。

  “张佛奴若是不蠢,就绝不会从此地进攻!”刘钟这段时日忙里忙外,人都瘦了一圈,不过更干练了。

  刘道规转头问道:“你觉得会从何处进攻?”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

  孙子兵法中也提倡料敌制胜。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

  刘钟道:“若从此进攻,将横穿琅琊郡,这是舍近求远,建武将军府不会坐视不管,小弟以为最有可能的进攻方向是东面,从尼丘山西麓转薛县,自牙山横插氶城,直扑麓水陂,攻我之腹!”

  整个兰陵郡被泰山余脉半拥入怀,周围山势相连。

  贼人在此地经营几十年,对地形肯定没得滚瓜烂熟。

  “你是说曹家会背刺我?”刘道规盯着舆图上的氶城,曹腾云这老小子实在令人不放心。

  两家关系本来就没有多亲密。

  之前攻打青光寨,曹家派来的“百战精锐”还没到地方就散了一半,各种小动作一直都没断过,实在靠不住。

  “嘿,那还用问?曹老儿就不是个好鸟!跟他借点牲畜,还扭扭捏捏的。”刘遵骂骂咧咧。

  “我立即带人去曹家,商议御贼之事。”刘道规拍了拍身上的尘土。

  能不能挡住贼军,关键在氶城。

  曹家就算不背刺自己,但只要袖手旁观,贼人的骑兵就能来去自如,麓水陂便会不胜其扰。

  以曹腾云的性子,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两边其实有诸多利益冲突,随着八幢若是发展壮大,必然挤压曹家的利益。

  而兰陵郡若是没有刘道规,曹家一家独大,日子过得别提有多舒坦。

  但就在这时,山下几骑从西飞奔而来,几个曹家子弟在寨下大喊:“刘参军何在?”

首节 上一节 61/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