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148节

  一是没曹思霏的文采,二是不善于表达男女之情。

  在外人面前,刘道规能各种虚与委蛇,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对曹思霏,平日哄人的话一句都说不出。

  想了半天,终落笔八个字:“得妻如此,此生何求?”

  让刘钟一同带回。

  也不知为何,心中积累已久的戾气忽然消散很多,对未来也不那么迷茫。

  家和万事兴果然不假。

第215章 聚

  谢琰败了,高雅之败了,孙无终败了,朝廷不得不启用刘牢之。

  六月初,朝廷诏令下达京口,拜刘牢之为镇北将军、都督会稽五郡诸军事。

  刘牢之下令征虏军府合兵南下。

  “贼势猖獗,形势不妙,依我看,不如假托筹措粮草,召集部众,拖延数日……”袁鹤出了个馊主意。

  他的心思刘道规自然知道,无非是让刘牢之冲在前面,扛住孙恩的冲击。

  其实很多北府老将都是这么干的。

  孙恩击败谢琰,破了北府军的士气,重创冠军将军孙无终,则是破了北府军的胆气。

  见刘道规犹豫,袁鹤继续劝道:“道则虽与刘都督同宗,然,征虏军府与北府面和心不和,毕竟是外人,此去定会被委以先锋。”

  袁鹤不愧是阴谋诡计的行家,每句话都洞穿了人心。

  其实刘道规扯各种理由,刘牢之也没办法,两边毕竟隔着一层。

  “你错了,这一战就算我是前锋,也义不容辞。”

  “为何?”袁鹤从未领过兵,不知军心所向,一切都从眼前利益出发。

  “好打的仗轮不到我,轮到我等一定不好打,想要出头,就要敢为人先!”

  身为寒门,没有家世和门第支撑,只能冲上去玩命,刘道规早有预料。

  反过来,这次大战未尝不是一次机会。

  别人都在退缩,而自己顶上去,只须稍稍立下战功,便可在北府军中扬名立万。

  “年轻人……莫要太气盛。”袁鹤忽然来了一句。

  “大丈夫有所为有大丈夫不为,何惧之有?战争,争的就是人心和气势。”刘道规心意已决。

  这一战不是为司马家打的,也不是为刘牢之打的,而是为自己。

  西面桓家已经崛起,时不我待,天师道是刘道规和刘裕的最后崛起机会,无论如何也要拿到上桌分肉的资格。

  想清楚这一点,也就不必瞻前顾后。

  袁鹤眼中异光一闪,不再多劝。

  刘道规留周铮的前校在广陵,顺道让袁鹤多看顾一些,防止桓弘、刘毅这些人又弄出什么幺蛾子。

  赵伦之的后校留在盐渎,没有人马,就镇不住那边的牛鬼蛇神,盐场也就没有保障。

  军户八幢则交到刘怀慎手中,让他继续练兵,将军户整合起来。

  安排好一切,刘道规率左右两校一千六百中兵南下,乘船南下于京口汇合。

  京口城外,认旗明显少了很多,清一色的都是“刘”字旌旗,士卒也没上一次聚兵时多。

  妖贼来势汹汹,明显是个硬茬儿,谢琰、孙无终、高雅之相继战败,部曲损失惨重。

  其他北府将领不愿陪上自己的家当,不是称病,就是粮草不济,军无战意等等各种原因推脱。

  打赢了,朝廷未必会有赏赐,若是战败,损失的是自己。

  北府本质上与北方诸国差不多,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很多时候,刘牢之也号令不了他们。

  不过人虽然少了,但士气并未减弱。

  刘牢之麾下人马是北府精锐中的精锐,刘道规带来的征虏中兵虽是新招募的,但初生牛犊不怕虎,都想在战场上露脸。

  一千六百士卒,披甲者多达五百七十二人,将近三分之一。

  还有一支两百人的骑兵。

  每个士卒装备一支长矟、一柄环首刀、一把弓或弩。

  还有四千军户青壮负责后勤粮草。

  虽然是为朝廷剿贼,但粮草还是要自己出,现在的朝廷也拿不出粮草了,一切都靠自己。

  这也是很多北府老将不愿出征的原因。

  司马家岌岌可危,眼看就要撑不住,到时候谁手上刀兵多,谁分到的肉就多。

  这几轮的动荡和战乱,士族门阀的势力遭受沉重打击,聪明一点的人都在暗中准备。

  “拜见都督!”刘道规拱手一礼,望了一圈,却不见兄长刘裕和刘怀肃的身影。

  只有刘宣之、孙无终、高雅之几人。

  高雅之整个人都蔫了,无精打采,没了往日的气焰,孙无终身上还有伤,垂头丧气。

  而他们身边跟着几十部曲,全都是一副如丧考妣的模样。

  “阿规免礼,都是自家人,我就不废话了,此次剿贼,只能靠我们彭城刘氏!”刘牢之比往日亲热了几分。

  “全凭都督吩咐!”刘道规能来,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刘牢之大手一挥,“爽快,妖贼聚四五万大军于钱塘江之南,军情紧急,刘道规听令,汝为右前锋,自吴兴南下,与左前锋刘裕合攻邢浦!”

  孙无终深吸一口气,眼神复杂,“贼军非同小可,此战干系重大,刘氏兄弟虽有勇名,然妖贼狡诈,若是进军不利,只怕折损我军威势。”

  这话明显是在帮刘裕和刘道规,他与妖贼交过手,知道对手的厉害。

  旁边的一员老将大大咧咧道:“寄奴有万夫不当之勇,兄弟二人皆我北府翘楚,这一战非他二人莫属!”

  刘道规循声望去,却是老将高衡。

  这话明显是在捧杀,他当然巴不得刘道规和刘裕在妖贼手上吃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北府军中同样争权夺利,互相看不顺眼。

  这时高雅之也幸灾乐祸道:“区区妖贼岂是刘参军敌手?征虏军府上下谁人不知刘参军之勇不在刘都督之下,以后我等北府中人都要依靠他们兄弟!”

  话中拱火挑唆的意味太明显,刘牢之一张紫脸沉了下来。

  刘道规心头暗怒,这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自己一败涂地,也要拉别人下水,根本不会顾及大局。

  难怪孙无终、桓不才两员宿将搭配高雅之会大败。

  上下同欲者胜,这三个人凑在一起代表三方势力,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根本尿不到一块儿去。

  其实这个时候应该刘牢之出来呵斥,镇住场子,维护彭城刘氏,但他却一动不动。

  刘道规叹了一声,朝众人拱手,“都督纵横天下十余载,天下谁人不知?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晚辈能有今日,全靠都督提拔以及麾下兄弟扶持,都是北府中人,以后当互相扶持才对,一时胜败不足论英雄,高将军骨头软,张口闭口依靠他人,岂不知我北府中人谁不是铮铮铁骨?”

  “彩!”周围北府将吏齐声喝彩。

第216章 先

  谁都喜欢被抬举吹捧。

  高衡与高雅之这对祖孙脸色难看起来,刘道规这分明是在讽刺他们依附琅琊王父子。

  “哼!我看你能嘴硬到何时!”高雅之冷哼一声。

  这时孙无终忽然一拍案几,须发皆张,勃然大怒,指着他的鼻子道:“余姚之战,若非汝轻敌冒进,岂能中了贼人的埋伏,致使一万儿郎葬身贼人刀兵之下?”

  几乎所有人都怒视高雅之。

  刘道规也是一愣,没想到余姚之战还有这种内幕。

  按说孙无终和桓不才都是征战了大半辈子的宿将,就算不敌妖贼,也不应该败的这么惨,原来是受到了高雅之的牵累。

  高雅之一辈子都没打过硬仗,司马元显一拍大腿,任命他为主将,想要镀一层金,没想到适得其反。

  “我……”

  面对北府诸将的怒视和鄙夷,高雅之脸瞬间变成猪肝色。

  这时高衡朝刘牢之拱了拱手,“军情紧急,当速速南下!”

  刘牢之咳嗽一声,“够了,速速出兵,与寄奴会师!”

  “领命!”刘道规也不争辩。

  当即率征虏中军东下。

  北府军已经败了两次,容不得再次失败,刘牢之亦率一万五千精锐跟在后面,相隔不到五十里,互相照应。

  刘道规松了口气。

  内斗归内斗,在大是大非面前,刘牢之还有着底线。

  这一战若是失利,损失最大的还是彭城刘氏。

  行军数日,进入嘉兴,新任的吴郡太守袁崧招抚流民和溃军,修建了东、西沪渎垒抵御妖贼水军,正因为他的积极备战,方才挡住了妖贼向北进军的步伐。

  此人出身陈郡袁氏,擅音律,与与羊昙、桓伊并称“三绝”。

  这三人都是真正的名士,尤其是桓伊,名震一时,上马治军,下马治民,调和中外,淝水之战,冲锋在前,至少有的他三分功劳。

  三吴若是没有袁崧,早就被贼军攻陷了。

  行军途中,一群流民围了上来,为首一人蓬头垢面,见了刘道规就潸然泪下。

  “晦气,一边嚎丧去。”刘遵带着人驱赶。

  但这群人就是不走,眼巴巴的望着刘道规。

  “道则……”为首一人声泪俱下。

  “高兄?怎弄成这样?”刘道规一愣,终究还是认出熟人。

  眼前胡子拉碴满脸憔悴之人,不是高珣高子玉还是谁?

  “一言难尽……我跟着卫将军大败,后跟着高雅之还是大败,兄弟们死伤殆尽……”

  都三十好几的人了,眼泪簌簌直下。

  “这么惨?你也是够倒霉的,跟了他们两个货色。”刘遵没心没肺的幸灾乐祸。

  刘道规踹了他一脚,虽说高珣当初离自己而去,但情非得已,兄弟情分还在,如今落了难,更不能弃之不顾,“胜败乃兵家常事,跟着我一起为兄弟们报仇雪恨!”

  刘遵捂着屁股,“对对,报仇雪恨!”

  “我之所以留在此地,就是等着道则!”高珣一把擦掉眼泪。

  “走!”刘道规一把拉起高珣,为他准备了一匹马。

首节 上一节 148/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