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104节

  桓玄冷笑道:“想要抛开我桓家与司马道子密谋,天下哪有这等好事?殷仲堪与王恭皆无能之辈,大好局面却要退兵,愚不可及。”

  殷仲堪与王恭一样,瞻前顾后,怯懦如鸡,既无治民之才,亦无治军之能,荆州连年遭受水旱,百姓饥荒,殷仲堪既不抚民,亦不修建堤坝。

  去年蜀地洪水滚滚而来,冲毁江陵七千户人家,百姓哀嚎遍野,殷仲堪置若罔闻,整日与顾恺之等名士高谈阔论……

  “索虏有谋夺洛阳豫州之心,殷使君故而退兵。”船头军吏劝道。

  “回禀殷使君,两军对垒,我军若是后退半步,刘牢之大军压来,一败涂地,要退也是让刘牢之先退。请殷使君明鉴。”

第150章 府库

  刘怀慎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核查具体兵额。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前年还有两千六百人中兵,到今年,只剩下一千九百二十七人。

  军户也逃亡不少,具体数额还没有查清楚。

  但军吏报上来的,只有六千三百二十七户。

  府库文录上记载的铁甲一千七百二十一领,皮甲两千一百二十三领,锁子甲五百,弓一千三百二十七副,弩三千五百七十一。

  但刘道规和刘怀慎带着部曲前去点检,铁甲只剩下三百二十一,皮甲不到七百,锁子甲一件都没有,弓弩也全都不到七百……

  再这么下去,军府就要被蛀空了。

  “肯定都拿去卖钱了,真他娘的黑。”刘遵破口大骂。

  广陵每年都往北方贩卖军械和粮草,早已人尽皆知。

  “能给咱们留这么多,已经不错了。”刘道规取下一架弩机,为了卖个好价钱,经常有人保养,上面涂抹了油脂和蜜蜡,拉弦上箭,并无多大问题。

  蜜蜡也佛教七宝之一,汉代时便已广泛应用于工艺品上。

  武库中能有这么多东西已经不错了。

  不过粮库中就有些惨,偌大的库房,空无一物,连只老鼠都看不到……

  “这他娘的……”

  刘遵嘴刚刚张开,刘道规先骂了出来。

  荀信之和桓道真这两货手脚真麻利。

  桓弘穷奢极欲,夜夜笙歌,美酒、美女、五石散轮流来,钱都是这么来的……

  刘怀慎幽幽道:“咱们算是接下一副烂摊子,京口广陵一江之隔,竟糜烂至此。”

  “烂摊子也是摊子,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刘道规其实早有心理准备,只要人还在,其他的都无所谓。

  “我初略算了算,要养活征虏军府的士卒,每年至少八万缗钱,五万七千石粮食,若是遇到战事,只会更多。”

  刘怀慎这名字没起错,任何事情都非常慎重。

  如果只有征虏军府,问题也不大,但北面还有八幢,广陵还有几千军户。

  钱还好说,勉强够用,主要是粮食。

  “那还不好说?咱们现在有人有刀,难道还要饿死不成?先破鲁郡,再取兖州!”刘遵眼珠子一转,张口就来。

  刘怀慎愣了一下。

  刘道规却笑道:“你这脑子有时还算灵光。”

  手上的这点实力拿下兖州难度太大,但若是攻取北面一两个郡,勉强可以试试。

  活人不能被尿憋死,手上的刀更不是摆设。

  “刀不用就会生锈,是应该提前准备了,传令军中列长以上,司马衙署议事。”刘道规转身走出粮库。

  “领命。”部曲们四散而去。

  一个时辰后,司马衙署内济济一堂。

  刘道规扫了一眼在场的都伯、曲长、司马,肃然道:“江左动荡,索虏在外虎视眈眈,征虏军府设在江北,便有守土之责,今后规矩要变一变,不可再如往日那般懒散。”

  众人屏气凝声。

  “士卒的粮草,我一粒不少,但训练也要跟上,今后每部有多少人就报多少人,谎报名额,吃空饷者,军法处置!”

  刘道规用眼角余光瞥了一眼袁鹤。

  袁鹤面无表情,仿佛事不关己。

  “不用我说诸位也清楚,建功立业近在眼前,取火盆来!”

  刘遵和孟干之抬着一个火盆进来,摆在堂中。

  刘道规从怀中掏出一大摞欠条,在场除了袁鹤、高珣、檀祇、袁粲几人,几乎所有人都借过刘道规钱,“从今往后,诸位就是我刘道规的手足,有难同当,有福同当。”

  一把欠条直接扔进火盆中。

  烈焰升腾而起,将众人的脸照的通红。

  当即就有人单膝跪地,“今后的我这条命就是参军的!”

  “我不要你们的命,我要你们好生活着,今后一同驱除胡虏,报仇雪恨!“”刘道规说出的每个字都将掷地有声。

  “驱除胡虏,报仇雪恨!”

  众人无不慨然。

  北伐胡虏,最符合这些中下层军吏的利益,正常途径已经爬不上去,只有战功才能让他们突破家世门第的瓶颈。

  相当于刘道规与他们形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

  当然,只有这些军吏还不够,还有下面的士卒。

  刘道规做事的原则便是钱粮开道,该发的夏衣、粮饷、被褥一分不少的发下去后,短短几日,整个军府气势为之一变。

  效率大大提高,士卒们的精气神也起来了。

  以前府库中的钱粮都掌握在荀信之和檀道真手上,但这两个祸害死了,刘怀慎上任,等于府库掌握在刘道规手上。

  有了钱粮和军械,便等于控制了军府的命脉。

  下面的人自然听令。

  趁着这股精神劲儿,刘道规将各部打散,重新分配四部,高珣和檀祗没有反对,袁粲早就当起了缩头乌龟,其他人更无话可说。

  年老体衰能力不足者,发五缗钱,全部清退,以家中青年子弟补充上来。

  一番折腾,兵力反而增加到了两千一百人。

  刘道规趁机将自己的部曲安插各部,凡有空职,优先提拔他们。

  四部人马,每部五百余众。

  校场上全是操练的士卒。

  刘道规走到那里,那里的喊声就大了起来,一个个涨红了脸,奋力挥出长刀刺出长矟。

  这些士卒的底子本来就不差,参加过各种大战。

  吃饱饭后,士气也就跟了上来。

  “丑话说在前面,我麾下儿郎将来是要北上与胡人厮杀的,不要懦夫,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刘道规不再隐藏。

  人都是需要念想和目标,整天混吃等死,绝成不了强军。

  “杀、杀、杀!”

  士卒们吼声如雷。

  但凡是流民的后代,无不想着报仇雪恨。

  即便这么多年北伐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但他们浸在骨子里的仇恨和血勇并未消散。

  而这年代底层士卒唯一的出路,只能是战争。

  征虏军府也是北府军的一支,无论战阵、刀矟、弓弩都相当娴熟,甚至不少人骑马操舟,都是个中好手。

  唯一的问题是战马太少,骑兵只有一百二十一人,一人一马,战马都羸弱不堪,看样子也没有被进行照料。

第151章 重逢

  傍晚,刘道规令人买来一百多头猪羊、一百多坛酒,四车干柴,就这么点东西,就花去了一千七百多缗。

  刘道规记得以前物价没这么高的。

  王恭殷仲堪和司马道子拉扯了一年多,加上瘟疫,什么东西的价格都涨起来了。

  不过钱就是拿出来用的,再贵也要买,士卒每天在校场上挥汗如雨,没有肉食,身体扛不住。

  幸好还有李大目送来的海鱼,就在营中生起篝火,炖上肉,烤上鱼,热上酒,香气四溢。

  士卒们馋的流口水,望向刘道规的眼神中却多了一层光。

  刘道规端起一碗酒,朝着众人,“只要我刘道规还在征虏军府,就一定饿不着诸位,喝!”

  “喝!”

  士卒们一饮而尽。

  “吃!”刘道规带头扯下一块鱼肉,焦黄酥脆,满嘴流油。

  士卒们纷纷动手,吃的满嘴流油。

  “参军上来了,我们才过上好日子。”

  “跟着参军就是快活。”

  “若能跟着参军北上杀敌那就好了。”

  士卒们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火热。

  “这一天不会太远,到时候你们可不能怂。”刘道规望向众人。

  士卒当场满脸涨红,“这不是戳我们的脊梁骨吗?我马家中朝时便是军户,世代为军,谢都督北伐,我马三虎亲手砍下的胡虏人头就有七颗!”

  “七颗算个鸟,我赵燮杀了十九个胡虏都没你这般狂……”

  刘道规算是看出来了,这些人心中都憋着一股气。

  肉食者鄙,草莽出豪杰,北伐最大的支持者其实就是这些北方流民的后代……

  一场吃喝,持续到天亮。

  刘道规不知不觉睡着了。

  醒来时,刘怀肃已从京口返回,找到军营之中,“阿寿同意了,五万缗钱,外加一场军功,他好在刘都督面前说话,朝廷那边也能有个说法。”

  五万缗钱买一个从五品的郡尉,还算正常。

  不过军功不好弄,到边境上去杀良冒功,这等没有底线的事情,刘道规还做不出来。

  眼下天师道一直在蛰伏。

  想要军功就只能去北面,这其实跟刘道规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

  慕容垂想要攻打洛阳和豫州,暂时顾不到兖州,留在泗水流域的燕军主力不多,慕容绍和慕容德的精锐抽调去了滑台。

首节 上一节 104/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