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103节

  不过长史主管军府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是个文职,刘道规坐上去,以后就没有多少精力管兰陵那边。

  刘怀慎轻轻咳嗽了一声,刘怀肃的神色莫名有些紧张。

  刘道规顿时心中有数了,他们并不是真的征求自己的意见,而是早就选好了人,“三兄学成归来,正好担当此任。”

  毕竟这两三年都没有见过面,情分都有些生疏了。

  而且他们兄弟二人现在是刘敬宣的人,刘道规现在反而成了外人……

  刘怀慎赶紧推辞,“我初来乍到,不知其中深浅,只怕难以胜任。”

  “无妨,有小弟在,三兄定能坐稳。”刘道规情真意切。

  本来就对征虏长史没多少兴趣。

  刘怀肃笑道:“阿寿早就说过阿规深明大义。”

  “不知我兄长在京口如何?”刘道规担心起刘裕来,也不知他现在过得如何。

  “与孙将军一同镇守京口,道则放心,待刘都督回返,定会安排个好职位。”

  刘牢之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以刘裕的武勇,一定会得到重用。

  “小弟还有一请求,劳烦兄长协助一二。”

  这么好的机会,刘道规当然不会放过。

  刘怀肃道:“阿规但说无妨,只要能帮上忙,绝不会推辞。”

  “我想谋个北兰陵都尉之职。”

  太守品第五,正两千石,刘道规年纪轻轻,门第太低,难度太高,只能退而求其次,谋个郡都尉,从五品,比二千石,掌管郡属兵事,备盗贼,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名不正则言不顺,有了都尉官职在身,以后就能光明正大招兵买马。

  如果是广陵或者晋陵都尉,难度非常大,毕竟是内郡,但若是边境上的郡都尉,凭刘牢之现在的地位,难度应该不大。

  就看他愿不愿意帮这个忙。

  “北兰陵都尉?”刘怀肃脸色有些为难。

  刘道规也有些失望,“若是为难,就当小弟没说。”

  刘怀慎道:“阿规开口,我兄弟无论如何都要帮忙!”

  “此事我不敢保证,阿规稍待些时日,我去求一求阿寿,托他去寻刘都督。”刘怀肃没完全拒绝。

  “多谢,要用多少钱兄长只管开口。”

  人情加上砸钱,刘道规不信办不成事。

  “若是有钱,那就好办了。”

  刘怀肃也不问钱从何处来,吃了一顿饭,便匆匆返回京口,刘怀慎则留在广陵。

  刘道规静候佳音。

  两日后,京口那边的任命来了,刘怀慎担任征虏长史。

  桓弘继续当起了甩手掌柜,关起门来过日子。

  军府中无论大事小事,刘怀慎都向刘道规请教,这个族兄的确有真才实学,为人还谦逊干练,什么事都和刘道规商量着来,兄弟两人相得益彰。

  征虏长史虽然是他,实权还是落在刘道规手上。

  “拜见参军、长史、司马!”

  司马衙署内,一次小小军议,军官们直接将刘道规位列刘怀慎和袁鹤之前。

  弄得刘道规都有些不自在。

  “司马请。”刘道规朝着上席做了个请的手势。

  “道则请。”自从上一次“鸿门宴”后,袁鹤异常低调谨慎,连前部都没像以前管的那么严,士卒们也不怎么听他的。

  所以干脆放任自流。

  军府之中,征虏将军桓弘,司马袁鹤都这态度,刘道规只能勉为其难顶上来。

  权、钱、势,三者皆全,刘道规第一次体会到了权势带来的快感,没想到这一轮权力角逐中,自己也吃到些许红利……

  “拜见刘参军!”

  这一次众人喊的尤为响亮……

第149章 对垒

  蔡洲乃长江之中的沙洲,位于建康西南不到三十里,向为屯兵之地。

  咸和三年(328)苏峻之乱,陶侃等入援建康,诸将舟军四万,次于蔡洲。

  此时此刻,洲岸停泊着四五百艘战舰,横列江面,其中不乏庞然大物的楼船,旌旗遮空,士卒威武雄壮。

  不过东北江岸上,北府军气势丝毫不弱,沿江设垒,甲光蔽日。

  十年之前,这两支人马还同仇敌忾,一同对付氐秦大军。

  转眼间就刀兵相向,成了你死我活的对手。

  “刘牢之一匹夫尔,乃下品寒门,时无英雄,方使竖子成名,灵宝可率五千舟师,奔袭上游瓜步,直取建康,司马道子定令刘牢之驰援,某率麾下精锐趋后掩杀之,定可破刘牢之二十年声名!”

  杨佺期出身弘农杨氏,连将江左高门都没放在眼中,自然也看不上刘牢之。

  他提出的这条计策,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掌握了长江制水权,便可随意进出,而从瓜步南渡,则绕过了石头城,击敌之虚。

  刘牢之在新亭的防守也就没有意义,必将疲于奔命,到时候杨佺期就有了破敌的可能。

  只是桓玄却用一种看白痴的眼神看着他,桓家顶上去,承受北府军的攻击,让他在后面坐收渔利,桓玄不知道他脑子中是怎么想的。

  这种破计策也好意思开口。

  王恭已经死了,司马道子的地位已经稳固,而桓玄已经得到他最想要的东西——兵权。

  如今只差朝廷的一道诏令。

  再打下去其实没有多少意义。

  与北府军两败俱伤,便宜的只能是司马道子。

  “杨将军稍安毋躁,仗不是这么打的,北府军成名已久,没必要分个你死我活,我若所料不差,朝廷不日便会有诏令传来。”

  桓玄肥胖身躯斜倚在栏杆上,意气风发。

  “北府军何惧之有?依我看,他们已经懈怠,我军顺流而下,直扑建康,胜算极大!”

  杨佺期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却不通权谋,更不清楚江左的权力格局。

  真杀入建康,就成了王敦、苏峻之流。

  即便控制了朝廷,转眼便会被士族门阀群起而攻之。

  当年桓玄之父桓温深知其中道理,死活不肯入建康。

  而桓玄和杨佺期的兵力加起来也才一万,连北府军都解决不了。

  “杨将军真乃霸王复生也,区区刘牢之怎是对手,依我看,将军当立即率本部人马,杀上东岸,只取刘牢之首级,震慑天下!”

  桓玄不再劝了,反而一个劲儿的鼓动。

  杨佺期还没有意识到,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转变,一山不容二虎。

  “好,我等立即上禀使君,一同出击,击溃刘牢之!”杨佺期眼神闪了闪,真要他冲上去直面北府军,心中也无多少胜算。

  殷仲堪手握两万精锐,驻扎在后面的芜湖。

  三方兵力加在一起足有三万,是刘牢之的三倍之多。

  而且西府军战力也不差,三方齐心协力,水陆并进,刘牢之也不是对手。

  “杨将军威武,你我这就联名上奏殷使君,推将军为前锋,决战刘牢之。”桓玄眯着眼,满脸狡黠之色。

  杨佺期听出他话中的嘲讽之色,冷哼一声,“朝廷多少大事,便是尔等犹犹豫豫,方才一事无成,当年汝父北伐,两次大败,便是此故!”

  “放肆!”桓玄勃然色变。

  杨佺期不过是个丧家之犬,竟敢直接评断桓温。

  周围桓家部将拔刀拥了过来,但杨佺期丝毫不惧,一众部曲也迎了上来。

  “某实话实说而已,足下不听,告辞!”

  说完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桓玄本来鼓动他冲在前面,却被他刺激到了,心中暗恨,低声骂道:“早晚除了这老匹夫!”

  卞范之道:“此战之后,桓家与此人势如水火。”

  “不如先下手为强,我这就带人诛杀此贼!”冯该也是桓温一手提拔起来,最见不得别人贬低桓温。

  桓玄深吸一口气,“小不忍则乱大谋,大敌在外,我等若是内乱,则便宜了司马道子,这等匹夫有勇无谋,必为吾所擒!”

  气归气,大局观还是有的。

  此时自相残杀,整个西府军就崩了。

  卞范之道:“相王自以为有北府军为依仗,不会轻易妥协,东面那颗棋子也该挪一挪。”

  “你是说天师道?”

  “孙恩至今未起,是想隔岸观火,坐视北府西府自相残杀,消耗朝廷实力,他们再出来坐收渔利。”

  天师道的野心,人尽皆知。

  这年头妖贼作乱此起彼伏。

  桓玄和司马道子都想利用天师道,天师道也想利用他们。

  “不错不错,这把火在三吴烧起来,够司马道子喝一壶的了。”桓玄连连冷笑。

  “天师道师君孙泰在建康,此人一死,孙恩必起!”

  “立即派人去建康散布流言,就说天师道将反,我倒要看看司马道子如何应对。”

  一想起当初司马道子当众侮辱桓温为贼,桓玄就怒火翻涌。

  没有桓氏,岂有他司马家的今日?

  这时几条快船从顺江而下,船头竖着“殷”字大旗,十几个呼吸便驶入水寨,来到楼船之下,冲着桓玄喊道:“殷使君令两位将军立即退兵!”

  “什么?”

  桓玄以为自己听错了。

  另一条船上,更是传来了杨佺期的吼声,“优势在我,旬日便可击灭刘牢之,为何退军?”

  北府军明显陷入被动。

  就算一时片刻分不出胜负,也不应该这个时候退兵。

  卞范之道:“定是朝廷与殷仲堪密谋。”

首节 上一节 103/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