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第204节

  王熙凤如此一说,众人便都破涕为笑。

  连小惜春都笑了起来,只道:“我来送二嫂子!”

  探春捂嘴笑着,吩咐身边的侍书、翠墨道:

  “快,把凤姐姐拉上来,她说着要去宫里,这会儿却不上车,想是怯怕了,你们快去请她。”

  侍书和翠墨知道这是玩笑话,不过也装模作样的去拉王熙凤。

  王熙凤便叫平儿去挡着。

  几人拉扯间,之前那股子悲伤的气氛便也不见了。

  探春上了马车,已经准备叫侍书翠墨离开。

  这时,也不知是谁,准是与王熙凤有仇,想故意让王熙凤出丑。

  其在后面暗戳戳的往王熙凤臀上狠推了一把,恰好此时侍书和翠墨假意去拉。

  侍书她们没怎么用力气,只是假装拉扯着。可偏偏王熙凤被那人一推,惯性之下,人直接不由自主的向前而去,再加上有侍书和翠墨拉着,王熙凤直接半个身子被推进了马车。

  这时所有人都懵了。

  贾母懵了。

  迎春、惜春懵了。

  平儿、侍书、翠墨懵了。

  探春也懵了。

  他们可不知道有人暗中推了一把。

  还以为是王熙凤自己上来的。

  这还真要跟着去宫里去?

  此时,就连王熙凤自己都是懵的。

  她讪笑着看了看探春,心中大骂是那个推她的人。

  她用腚眼子都能猜出来,肯定是赵姨娘干的!

  贾府看她不顺眼和她不对付的人有很多。

  但这种蠢事只有赵姨娘能干的出来。

  王熙凤此时快速思考着,该如何和探春解释,把事情圆回来。

  其实又能如何解释?

  这样的场合,肯定不能在众人面前说是被别人推的。

  别说没有证据,就是有证据也不行啊!

  只能是她自己哑巴吃黄连,把事认下来。

  王熙凤在心中暗叹了一口气,正想和探春解释。

  却见探春伸出了手,笑着道:

  “凤姐姐怎么了,快上来啊!”

  说着,一拉王熙凤。

  王熙凤不知道为什么,探春的力气竟出奇的大。

  直接将她拉上了车。

  随后侍书、翠墨也上了车。

  平儿见状也只能稀里糊涂的跟了上来。

  随后车队便离开了。

  马车内,王熙凤感觉自己真是说不清了。

  看着马车开始向宫里的方向驶去,她心中不免有些紧张。

  有些慌乱的道:“真,真去啊!”

  探春却没想那么多,只是笑着道:

  “凤姐姐,没事的,正好带你去看看湘云,湘云可想你了,还有林姐姐,放心,她很好说话的。”

  王熙凤却不这样想。

  她道:“林姐姐?不会是王妃娘娘吧?”

  探春点点头,说道:“没错!”

  王熙凤心里更紧张了。

  她虽然常被贾母说是孙猴子,却不是真的孙悟空。

  做不到真正的天不怕地不怕。

  马车滚滚行驶,逐渐驶入紫禁城。

  到这里依礼是该下车的,不过方永显然不怎么知礼。

  马车继续行驶着。

  王熙凤初时心中是十分忐忑的。

  但后来,胆子慢慢的也壮了起来。

  有什么好怕的。

  吴王妃听说也只是老太太的外甥女罢了。

  年岁也才和宝玉一个年纪。

  虽然没见过面,但想来也不过是一个脑袋两个胸脯,大的了哪去?

  能把她怎么样?

  这般想着,王熙凤胆子壮了,底气也足了。

  拍着饱满的胸脯向探春说道:

  “不怕了,嫂子我怕过什么,待会我还要代老太太给王妃娘娘问安呢!”

  这般说着,等马车停下来,王熙凤为展示自己的勇气,迫不及待的主动撩起车帘下车。

  然后诶呦一声直接跌倒在一人怀里。

第248章 ,发动清洗

  方永感觉自己被冲击了一下。

  这丰腴软润的触感,显然不是探春。

  往怀中打量一番,却见眉挽柳叶,粉面丹唇,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不正是那令人印象深刻,恍若神仙妃子的王熙凤。

  所以王熙凤为什么会在探春车里?

  王熙凤此时更是慌张。

  方永低头看她,王熙凤正好抬头,与方永眼光对视之间,心中顿时跳的厉害。

  她赶忙挣脱方永的怀抱,屈膝行礼。

  “奴家荣国府贾琏之妻王熙凤,见过王爷。”

  方永道:“不必多礼。”

  问道:“你为何在探春车里?”

  王熙凤闻言一时语滞。

  这时探春下车,与方永解释说是她邀请的王熙凤过来。

  方永听后没有多问,点点头道:

  “在宫中逛逛也好,顺便再去看看你大姐姐。”

  探春应承下来。

  方永这边自有事务要去处理,于是双方暂时分开。

  在军务上,蓟州的毛成已经投降,马老黑不日便可带兵返京。

  待马老黑回来后,方永的兵马便可极大程度的解放开来,他便可以着手清理一些害虫。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翻旧账。

  这样的事在历朝历代都并不新鲜。

  统治者在统治初期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难免会做出一些妥协。而当统治稳固下来之后,就会翻旧账,消灭那些之前妥协的眼中钉,肉中刺。

  方永这次的清洗决定从京城的粮、煤、盐,三种事务着手。

  其中京城的粮食供应方面目标明确,一直是由程氏暗中把控,也就是大学士程范的宗族势力。

  在山西之变后,程氏根基受损,粮食上的生意损失不少,不过程氏仗着底子深厚,目前依旧占据着京城粮米三成以上的份额,可以轻易操纵粮价,是当之无愧的粮食龙头。

  这种情况是方永绝对无法允许的,必须将其清除!

  不过这段时间程氏还是挺老实的。

  程范为了竞争军机大臣的位子,严格规范族人,不仅没有在战后大肆操纵粮食涨价,还自己往里面搭钱,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粮食价格,属于是难得的为国为民之举了。

  方永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所以这次他虽然决定卸磨杀驴,但还是愿意大发慈悲的给程家留出一条生路。

  只要对方可以老老实实的交出手中的产业,他就允许程范带着现有的财富告老还乡,也算是给他一个善终了。

  当然,这样的条件对程氏来说可能有些不太愿意接受。

  如果对方不接受的话那就怪不了方永了,只能着手将程氏清除……

  除了粮食外,剩下的煤、盐两个产业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

  其中煤炭方面,大熙的各个家族都有参与,里面没有真正的龙头。

  在大熙,矿产最初是归属国有的,但起初的开采效果并不理想。康宁时期,康宁帝将一些国家矿产交给了他的子嗣管理,然后这些皇子又将矿产进一步转交给了一些国亲代管。

  例如江南的甄家就有许多矿产,还有薛家也曾有过矿产,贾家也曾有过。

  最开始时,这些人得到了矿产后确实是着力开采,使大熙的各种矿产产量暴增,一度形成康宁盛世。

  但随着时间流逝,技术和人力的投入都达到一定的瓶颈之后,矿物的产量便趋于稳定,再如何努力也增产不了太多了。

  而无法增产就意味着收入难以增长,可人的贪念却是不断增长的,当增产无法满足时,另一个想法就油然而生。

  也就是涨价。

  不是一家涨价,而是所有人联合起来,一同涨价。

  因此在康宁帝后期,煤炭等资源价格迅速飙升。

首节 上一节 204/2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