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第64节

  大部分人一开始都是心怀理想正义的。

  但在现实里碰壁多了,你为了生存或者往上爬,让自己和亲人活得更好,只能顺应社会的规则。

  但很少有人能坚守住初心罢了,和光同尘才是大多数选择。

  理想主义者很多,但能坚持理想的始终都是少人。

  张亢似是许久都没有这般开心了。

  “十二郎,晚上我在庆楼摆一桌,咱们同去庆贺一二,也好让你尝尝宋城的滋味,到底如何?”

  宋煊自是没有拒绝,轻微颔首:

  “理应如此,但那五斤牛肉俺得先买了给伙计们打打牙祭,方才听那老农说牛肉卖不出去,不如让俺全都包圆了。”

  “哈哈哈。”

  众人一阵大笑,过了一会张亢开口:

  “寻常百姓是买不起牛肉,但十二郎包圆却是不要妄想,顶多让十二郎多买一些。”

  “没问题,俺等的就是张推官这句话。”

  宋煊在谈判时极其喜欢用掀房顶的手段,先提一个难的,你不答应那就开个窗户吧。

  众人在内堂说说笑笑,作为捕头的丁哲则是带着人犯以及命令返回郭村,与里正一同宣布结果。

  张亢如此为官,便已然是上乘了。

  许多人想要告官,门前的小鬼就得先被塞钱才行。

  如今张亢为官清廉,也不允许手下私自收钱,这才让郭彦有了能够直接找张亢告状的机会。

  “十二郎断案如此有想法,莫不如当我的一个助手,在县衙挂个名字,用不着你做实事,如此也更好的融入左右乡邻,至少比你在民间搞一个及时雨要好的多。”

  张亢为了给宋煊卸下包袱:“顶多是给我出出主意,毕竟一人智短,两人智长嘛。”

  官府主动背书的事,宋煊嗯了一声表示考虑一二,便开口问:

  “不知张推官,准备把俺挂在什么位置上?”

  “马弓手。”

第76章 庆楼

  在大宋,马弓手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基层职务。

  隶属于县级行政单位。

  主要是巡逻,帮忙抓捕盗贼。

  “马弓手~宋煊请求出战?”

  宋煊自言自语念出来后,当即大笑出声:

  “哈哈哈,有趣有趣,张推官,俺愿意当马弓手。”

  张亢直接把想要宋煊劝解接受的话又咽回去了。

  他不知道宋煊为何会如此主动?

  难不成及时雨这个称号,已经不能让他满足了吗?

  罢了。

  天才的想法总是会让人无法理解。

  地方豪强崛起。

  这也是大宋的普遍问题。

  世家被干掉,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也并不是那么的好。

  权力是不会长久空缺的,必然会有人顶上。

  自己还是要把宋煊往正道上引呐。

  今日给他一个马弓手的名头,除了要帮助自己外,也是为了防止他持箭伤人。

  毕竟身怀利器,杀心自起的道理。

  张亢还是了解的。

  他很是笃定依照宋煊的实力,是不会满足于射静止靶子的。

  照着宋煊“奢靡”的生活水平,难免会遭到盗贼惦记。

  到时候便会出现什么纷争,有了官方背书,对他也有利。

  反正马弓手这种临时差役,朝廷也不会给他们俸禄。

  北宋除了以厢代役为主导外,另外一种徭役是职役。

  官府无偿差派民夫充任衙门胥吏和基层行政人员。

  比较高级的职役,如州役、县役基本由官员子弟担任。

  他们有一定的权力,是地方腐败滋生的重要来源。

  而低级的杂役则有平民负担,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力,只能听上级驱使,任务很重,这是北宋百姓最大的负担之一。

  这些都是徭役,直到王安石变法,才减轻了一些百姓的徭役。

  只不过损害了上等户的利益,自是遭到极大的抵触。

  “多谢张推官。”

  宋煊连忙行了个叉手礼。

  张亢立即虚扶一二。

  他本以为宋煊会拒绝,准备好了大量的说辞,以及想把自己担忧说出来,可宋煊全然不在乎。

  毕竟没有几个学子愿意做这些徭役之事。

  不少人都是花钱,让别人为自己代替去服徭役。

  张方平也颇为兴奋的道:“张推官,可否给我也安排一个马弓手的职位?”

  无论如何,只要十二哥主动接受的,那就指定是好事!

  宋煊立即摇头拒绝:

  “不妥,马弓手传名于世,只能有俺一个人,谁都不要与俺争!”

  “啊?”

  宋煊此言一出,倒是让众人分外不解。

  “哈哈哈。”

  宋煊忍不住再次大笑,显得有些神经。

  如今三国演义这本书还没出。

  关羽任刘备帐下马弓手的“事迹”,也无人知晓。

  “俺喜欢这个名字,能光明正大的弯弓射箭,你们箭术不行,莫要坏了俺的威名。”

  众人都晓得宋煊是在胡说八道,但大家都参悟不透,唯独张方平认为宋煊是意有所指,只不过他没往外露罢了。

  案子破了,大家都很高兴。

  宋煊提着五斤牛肉回了家,众人继续学习,直到夜幕降临,才前往庆楼赴约。

  据说此地是模仿的樊楼,但总归是没有樊楼名气大。

  可在宋城也是独一份。

  走到街上,宋煊才发现今日极为高兴的张亢,头上戴着一朵茉莉花。

  他随即扇了下扇子,没言语。

  这是大宋的潮流,俺一个乡下小子看不懂。

  唐朝的簪花时尚一直延续到了宋朝。

  在百花盛开的春夏时节,到处都可以看到簪花的人。

  六月,茉莉花刚刚上市,一束花要卖几百文钱,到酒楼吃顿大餐,也就数百文,但东京的女性,爱美,不觉得花贵,争着买来插在头上。

  鲜花插在头上特别容易枯萎,半天时间,一束绽放的茉莉花就蔫了。

  数百文钱,只供一晌之欢,但爱美的宋朝女性并不会觉得不值,更不用说男子。

  宋煊记得水浒传里的许多“恶汉”都喜欢簪花。

  小霸王周通,短命二郎阮小五,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病关索杨雄,鬓边爱插翠芙蓉。

  浪子燕青,鬓畔常簪四季花。

  一枝花蔡庆,是个刽子手,却生来爱戴一枝花。

  除了宋煊与包拯之外,张方平也很羡慕簪花,毕竟他真的没尝试过。

  张方平一直畅想着待到考中进士后,簪花骑马游东京的场景。

  包拯则是对这些玩意完全不感兴趣。

  即使出来了,他的心思也依旧在回味张亢给他批阅策论的问题与指导。

  此时就是缀在人群后面,随意的走着。

  待宋煊等人到了庆楼门口,便听得鼓乐喧天。

  门口站着两个迎宾伙计,当即拱手行礼:

  “客官请进,雅客四位。”

  张亢作为请客的带头人,便第一个走进去。

  他也不去什么包厢,带着宋煊去了二楼临湖的窗户大厅。

  “此处凉爽些。”

  “客官,不知要打多少酒?”

  听着酒保的询问,宋煊三人都不饮酒。

  张亢自是吩咐打两角酒来。

  酒保也就是量酒博士将酒缸、酒提、匙、箸、盏、碟,一一放在宋煊面前。

  尽是银器。

  宋朝的豪华酒楼,所用酒器都是金银器。

  不用瓷器,以显客人的尊贵。

  宋煊拿起银杯子,仔细瞧了瞧:

  “倒是可以轻易验出来这酒有没有毒。”

首节 上一节 64/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