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第62节

  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摩擦。

  双方之间的关系就突然变得仇恨起来。

  张方平上完厕所,见宋煊站在门口,遂走过去:

  “十二哥,张推官这就走了?”

  “他一会回来吃饭。”

  张方平压低声音:

  “我方才看了,包兄已经汗流浃背,连头发都冒出袅袅白烟,看样子方才张推官给他的压力不小啊!”

  “张推官毕竟是前几年考上进士的,肯定要比更早之前的进士更熟悉怎么作答,这番教导,是多少学子想得到却得不到的呢。”

  “要俺说,包兄能赶上,还是他运气不错。”

  “那他确实运气不错,能遇到十二哥。”张方平嘿嘿的笑了几声。

  这便让他具象化的理解自己在读书这一道上,还是蛮强的!

  宋煊觉得许多人考试过后,大多数知识点就会随之遗忘。

  尤其是以前考科举也相当简单一些,从宋太祖开始就要大规模任用官员,填充各处。

  这么多年,皇帝可以老死交替。

  士大夫官员们并不是那么累,活的较长,在官位上的时间也较长。

  这样导致了大批量官员不退休,进一步扩大了冗官的现象。

  “十二哥,包兄怎么说也算是庐州地区的读书天才,到了咱们这,如何他就不行了?”

  听着张方平颇为自得的话,宋煊也是笑笑。

  全国各地都有本地的读书天才,真要碰一碰的话,总会有更加天才的人出现。

  就自己身边的张方平,过目不忘的本事,整个大宋的读书人,都找不出来第二个。

  努力有些时候在天赋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比人与猪之间的还大。”

  张方平再一次被宋煊的言论怔住。

  天才的天赋就是如此不讲道理。

  待到午饭时间,包拯已然跟落水了一般。

  此时他也顾不得形象,脱下学子的衣衫,用毛巾擦了擦才坐在饭桌上。

  整个人都有些虚脱。

  但没有人同情他,除了宋煊的伙计,在座都是考过进士或者预备考进士的,都得有这个过程。

  谁知道此时没有苦学的你,背着人去疯狂卷起来学习呢?

  张亢此时端着碗,夹起一块东坡肉就这米饭吃,当即眼睛一亮。

  味道真好。

  他往嘴里送了好几口米饭后,才询问:

  “十二郎,这是什么肉,当真是好吃。”

  “豕肉。”宋煊回了一句。

  阉割后的猪称为“豚”,未阉割的猪则称为“豕”。

  此时北宋的猪还没有大规模阉割呢。

  直到宋徽宗后期,才开始大批量阉割。

  在汴京城,每天待宰的猪从南熏门进入,从早到晚。

  另外也就是无钱的苏轼,后期买得起一些价格低廉的猪肉,或者羊蝎子之类的,改良了吃法,这些吃食才逐渐被士大夫们接受。

  要不然光是猪的骚味,就足以劝退许多人了。

  也就是底层百姓有肉吃就不错了,管它骚不骚呢。

  毕竟调味品,许多人都是舍不得买来满足口腹之欲的。

  现在猪肉都是“贱肉”,没有多少人愿意去买的。

  上流贵族的主要肉食还是羊肉,这也是丁捕头带着那几个人被几串羊肉串就给打发了。

  真以为谁都能吃得起羊肉,还舍得放如此多的香料的?

  再加上民间百姓没有足够食用油,炒菜都要放油,普通人大多是吃水煮的或者蒸着来吃。

  极少会有像苏东坡那样的吃货,变着花样的想要把食物变得好吃些。

  大宋的普通百姓能够填饱肚子,然后继续去干活生存,才是主要的,味道没有也罢,去买一些吃食还能更实惠些。

  张亢呆愣在原地,重新夹起一块猪肉仔细的闻了闻,确实是没有什么强烈的味道。

  “挑选肥肉不是那么多的五花三层,用冷水浸泡了许久,又放了不少香料,尽可能的减少腥臭味。”

  宋煊同样夹起来一块,又夹了醋溜白菜(菘,到了宋朝就正式叫白菜了):

  “而且又不是第一次做,早就熟练的很,张推官大可放心吃。”

  “十二郎家里的烹饪之法,当真是纯熟。”

  张亢赞叹了一句,怨不得宋煊不愿意去外面的酒楼吃。

  此等手艺,自是看不上外面的酒楼。

  “简单的满足大家的口腹之欲,若是要求太高,那就别想了。”

  宋煊其实蛮想吃火锅的,但是辣椒这玩意还得挺长时间传入呢。

  张亢则是摇头:“若是天天能吃这些饭菜,怕是神仙也不换啊,连官家都不会如此奢侈。”

第74章 半个时辰(书名改了望周知)

  别看北宋有了炒菜,但也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起的。

  至于宋仁宗他本就是个简朴之人,现在朝政都被刘太后控制,他就是想要胡吃海塞,刘太后也不会同意的。

  天子怎么能沉溺于口舌之欲呢?

  连娶皇后都不能给宋仁宗娶太好看的。

  毕竟好看的姑娘,得留给她前夫哥的儿子才行!

  张亢的话没人接茬,在座的都不知道皇帝小儿天天吃什么。

  就算是张亢,他也只跟前任皇帝吃过一次饭。

  宋煊也忙着吃饭。

  半大小子饿死老子,可不是白说的。

  尤其又加了一个战斗力强悍的张亢,筷子就没停下。

  反倒是包拯吃的最少。

  包拯虽然能及时调整心态,但情绪上并不是能立马调整回来。

  待到吃完后,他老老实实刷碗去了。

  宋煊扇着扇子,大中午光是吃饭就够热的。

  歇息了许久,宋煊才拿来自己的弓箭,对准远处的靶子射去,保持手感。

  张亢则是一边撸着小狗崽,一边瞧着宋煊射箭。

  不得不说,这种一箭接一箭连续设满红心靶的视觉享受,还是蛮让人上瘾的。

  尤其是方才宋煊表演的连珠箭,更是让张亢高声叫好。

  “若是让十二郎守在碍口,一人一弓连翻射敌军,不知道能守多少时辰?”

  听着张亢的询问,宋煊这才停了下来:

  “俺倒是没试过,连续射箭这种事总归是要手臂发酸的,半个时辰俺倒是可以。”

  自古弓兵出挂逼,尤其弓兵还是技术工种。

  汉代的弓兵一般带五十支箭,西夏一般是二十到六十支。

  但在大宋而言,弓兵的待遇只是明面上好一些,但他们并不是没有反制上官的法子。

  比如种家军的弓兵因为上司没给够开拔费,直接摆烂,再加上中了埋伏,导致种朴战死。

  这种给开拔费的优良传统,当然是从大唐到五代一直传下来的。

  “半个时辰,百发百中?”

  张亢站起身来,有些不可思议的瞧着宋煊。

  “百发百中这种事,俺也不知道怎么跟你描述,大概就是天赋,跟张方平过目不忘一样,天生的。”

  张亢嘴角有些抽搐,好好好,我跟你们这些神童当真是聊不到一起去!

  有天赋了不起啊?

  “其实对于杀敌俺也有研究。”宋煊收好长弓,指着靶子道:

  “俺并不全都是瞄着面门去的,有些时候人的头骨较硬,不会立死。”

  “不如射他们的腋下,足够致命,而且一般人也不会防护那里,影响他们作战。”

  张亢对于宋煊如此刁钻的角度不理解,毕竟他没有穿过甲。

  但是他中进士的第一个官职便是前往四川的广安军当判官,见过士卒披甲。

  按照宋煊精湛的射术,除非是重甲步兵能克制他。

  他们把脸都防护起来,就剩下双手裸露拿武器。

  但可惜的是,这种身着六十斤重甲的士卒,在军队当中自是不常见的。

  “那你射半个时辰后呢?”

  “俺臂膀酸了,就停下来没继续射了。”

  宋煊挂好弓后,便过去薅箭靶上的箭矢。

  张亢听着宋煊如此简短的回答,嘴角再次抽抽。

  他方才设想的是宋煊怎么也得虎口迸裂,血流不止才正常。

  但事情并不是如他想的一样。

  张亢觉得大宋并不是没有法子抑制类似宋煊这样神射手的人,比如军中的八牛弩。

  一箭就在澶渊城下,射死辽军主将萧挞凛。

  但是这最少需要五十人才能摆弄的开,而且还不一定能瞄准。

首节 上一节 62/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