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十二郎素来诗词极好,趁此中秋佳节,也得写一首,让我等听一听。”
张亢觉得发解试过了,如此良辰美景,不写首诗词怎么能行?
“就是,就是,十二哥的诗词还是要写一写的,否则平白传扬出去,我等尽是饮酒,岂不是一点乐趣皆无?”
“你怎么不写一首?”
宋煊喝这个黄酒倒是没什么感觉,至少还没上头。
“我倒是想写,那西昆体有什么意思?”
王泰叹了口气:
“你以为我不想写啊?”
“宋城最著名的青楼花魁小娘子可是日夜盼着你去呢,恨不得扫塌相迎,不要你花钱,奈何你不去!”
“就是。”吕乐简也是极为向往的道:
“那可是花魁啊,就算你宋十二提了裤子走人,那也会让她的身价上涨。”
“要不今天正巧人多,去青楼转一转嘛。”
王泰已经憋了好久。
正巧科举考试考完了,大家习惯性的要去青楼放松一下。
“对,我还记得当年十二哥儿在宋城的大牢里,可是说过人生四大铁之类的,那一起上青楼的事,可从来没实现过呢。”
“我不去。”包拯连忙摆手:“青楼也没什么意思。”
“嘿,包兄,满座的同窗就你一人成亲过,知道男欢女爱的事,我们大家可都是正儿八经的雏呢。”
“就是。”
王泰当即指责包拯这个临阵退缩的带头人。
这种事大家一起哄便去了。
可一旦有人打退堂鼓,那就有人跟着不去。
那还如何一起上青楼呢?
宋煊瞥了一眼王泰与吕乐简说自己是雏的话,果然是官宦家里出来的。
如此不要面皮的瞎话张嘴就来,比自己都不逞多让!
将来老包在朝堂上,定会狠狠的弹劾你们的。
包拯倒不是拦着别人,不让他们去,实则是他现在还有些迈不过自己心里的那道坎。
毕竟先妻去世,家里有给介绍了一个姑娘。
瞒着她上青楼这种事,总归是不妥!
“你们愿意去就去,我家里又介绍了一位姑娘,影响不好。”
听着包拯的解试,众人倒是点头,有婚约确实是需要注意的。
“其实我家里也给我说了个亲事。”
范详是写信告诉家里人自己通过解试,正在奔着省试努力呢。
倒是家里乡人主动与父母说媒,但是范详还没没有同意。
“我可是听说了。”王泰当即指了指宋煊道:
“老鸨子说只要宋十二带人去她的场子,连带他的朋友也是免费进门的。”
一听这话,范详连忙把真实情况吐露出来:“其实我还没有相好同意这门亲事呢!”
宋煊看向范详,此子遇到不花钱的事,当场表演变脸,属实不凡。
“哈哈哈。”
吕乐简却是大笑着拍着范详的肩膀。
“要么就去见识见识?”
张亢一开口,便把众人的目光又吸引过来。
“咳咳。”张亢放下手中的酒碗:
“主要是我从来没有不花钱逛过青楼,主要是想去涨见识,绝不是为了小娘子!”
“哈哈哈。”
……
贡院内。
晏殊则是组织了一次聚会,毕竟众人都没有回家,而是要在贡院里判卷子。
贴经与墨义是十分简单,就可以判断出来的。
但是三百来篇策论还是要仔细评分的,这是明天的工作。
“诸位,今日便中秋佳节,又恰巧关在这里,只能辛苦诸位同僚了,一人一壶酒,莫要多饮,明日还要继续审阅试卷呢。”
“如此,才算是对得起官家,对得起朝廷的信任!”
随着晏殊的开场白,再加上几杯酒下肚。
大家自是活络起来了。
总是绷着审阅试卷,那也是劳累的很。
众人连官服都没有脱去,况且一人一壶酒,不会把所有人都放倒的。
反倒是酒兴起来,自是玩了一些文人玩的小游戏。
猜灯谜。
最终嚷嚷的作诗。
第211章 镶金边了?
宋祁是新来的知县。
自是要努力融入应天府的官场。
他被点名做一首酬唱诗助兴,那是顺理成章之事。
“好。”
晏殊带头鼓掌。
一首诗做完,宋祁作为状元是实至名归。
可惜因为刘太后的缘故,状元郎的头衔不仅从他脑袋上摘下,本身排名还由第一排到第十名去了。
众多同僚对宋祁如此爽快的行径,倒是极为欣赏。
待到酒兴起来,众人也催促着知府晏殊也作一首诗词来。
“哈哈哈。”
晏殊自是没有拒绝。
他看了许多学子的诗赋。
此时晏殊也是诗兴大发。
他端着酒杯,站在院子当中,瞧着天上的月亮。
即使没有过于圆润,可也大差不差,让人心生爽快之感。
此时又没有宋煊在一旁聒噪,晏殊饮了口酒这才开口:
《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众多官员自是没有立即出声应和。
而是细细品味。
毕竟他们都从晏殊这首诗里听出来些许不同。
哪个人不羡慕晏殊的官途?
年纪轻轻便身着紫袍,又深受官家信任。
晏殊多次被提拔后,又迎来了被贬的命运,因而仕宦他乡。
正值中秋佳节,月圆之时,他却独自一人羁旅他乡,远离亲人。
此情此景,当真是让人豪迈不起来。
可就算晏殊被贬,那也是来到了“南京”,成为知府。
寻常人哪有这种待遇啊?
尤其是他手底下的这帮官员,可都没进入过朝堂中枢。
宋祁见有些冷场,随即捧场道:
“晏知府这首诗,当真是好啊!”
“你说说,好在哪里?”
晏殊回过神来,冲着宋祁笑了笑。
宋祁是丝毫不怯场,而是直接开口:
“晏相公用李商隐《嫦娥》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和《月夕》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句意。”
“李诗是有所寄托的,相比于李诗,此诗更加重加营造,而浑成自然,不着痕迹。”
“想必晏相公所做的诗也是有所寄托的。”
宋绶一脸震惊的瞧着宋祁。
他发现宋祁当真是头脑灵敏,这都能立即想出来。
而且还分析的头头是道!
不过宋绶一想到宋煊,他就立即觉得宋祁还得练。
这要是宋煊在场,说不定就能直接抢了晏同叔的下句诗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件事着实是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宋煊仿佛是晏殊肚子里的蛔虫一样。
这都能想的出来!
宋授至今都无法理解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