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第198节

  王珪分外激动,只觉得自己遇上了一个好大哥。

  “回头等你决定参军前,告诉俺,俺给你打造一套铁甲在身上穿着,朝廷发给你这个大头兵的,能抗住战火的摧残吗?”

  “大哥。”

  王珪真不知道说些什么了,只能再次给宋煊行礼。

  “咱们哥俩意气相投,这点钱花的值。”

  宋煊连忙架起他行礼的动作。

  待到第二日上学。

  曲泽在路上与宋煊说了顾子墨又把一个杀手给安置在了文庙。

  而且他昨日还去见了第一个杀手,估摸是让他来踩点了。

  顺便认人!

  宋煊了然,越发肯定他们会在自己参加解试的时候动手。

  那个时候无论是家里,还是白天,许多人都在。

  人一多。

  就更容易出乱子。

  “行,你也小心些。”

  宋煊嘱咐了一句,便与张方平一同前走。

  “十二哥。”

  “方平。”宋煊想了想还是极为慎重的道:

  “这段时间你还是住在书院吧,俺听说范院长把你舅舅也请来当夫子了。”

  “你的身手俺不放心,若是你替俺挡了暗箭,如何能行!”

  张方平的舅舅稽颖也是今年的新科进士。

  他们家总算是松了口气。

  毕竟张方平的父母都是农民。

  家里实在是在读书这上面无法帮助他,而他舅舅家也是穷的很。

  好在二人都比较争气。

  “十二哥,我可以为你挡下暗箭的,我不怕死。”

  “哈哈哈。”宋煊忍不住笑了笑:“主要是我怕你死。”

  “此等小事,莫要让俺一辈子都活在愧疚之中。”

  张方平想要坚持,可一想到自己身手真的差,在打斗当中也只能成为他的累赘,为了不打扰宋煊的计划,还是点头:

  “十二哥,我知道了,自是不会拖累你的。”

  “嗯。”

  宋煊慢悠悠的走着,随即就瞥见了一直都被监视的那个杀手的面孔。

  他果然来踩点了!

  ……

  府衙内。

  顾子墨的心情很好。

  一个是他通过打听,发现宋煊在书院里经常遭到夫子的呵斥,认为他西昆体写的不行。

  以至于现在宋煊整日都闷闷不乐的。

  顾子墨是通过科举考上进士当官的,自然知道西昆体在科举考试上是占据主要的排名。

  策论与诗赋这俩占比更大一些。

  原来他宋煊并不是那个万中无一的天才,而是有着极大的短板。

  在一个是终于要熬到发解试的时间了,他特意去接头,让那个两个杀手都去踩点,并且没有通知他们之间还有帮手。

  至于第三个杀手,顾子墨是打算让他混在一帮学子当中,一旦他们二人没有成功。

  无论是在考试散场还是在看榜单的时候,都是能够下手的合适机会。

  顾子墨也是为自己如此缜密的计划,感到十分的高兴。

  “宋十二,你死定了!”

第167章 巡考到来

  应天书院。

  宋煊等人皆是排队打饭。

  一勺肉、一勺菜,高粱米煮红豆饭管够。

  许多学子都坐在地上或者去课桌上吃饭。

  屋子里太热了。

  “啧。”

  张方平蹲在树荫下忍不住吐槽:

  “这厨子猪肉处理的不是很好啊,没压住味道。”

  “你且吃吧,真以为谁做饭都跟咱焦哥一样?”

  宋煊靠在树干旁,细嚼慢咽的吃着。

  至少不能在大家面前表现出难吃的样子来。

  否则叫其余同窗还如何吃的香甜?

  不是谁都能拉的下来脸的。

  张方平跟着宋煊混,嘴也养刁了不少,但这些饭菜他依旧能吃得下去。

  再说了。

  书院许多学子们,都恨不得晚上再供应一顿。

  猪肉味道没遮住。

  但好歹也是肉啊!

  宋煊太理解这帮狼吞虎咽的学子们了。

  教育下移到了平民百姓这层,这又不是义务教育,哪有多少学生家里是有钱人呐?

  宋煊看向一旁狼吞虎咽的范详:

  “晋公,你吃完了再去盛些饭,俺这点肉都给你。”

  范详腮帮子还在咀嚼,眼睛一亮:

  “十二哥儿,真的吗?”

  “嗯。”宋煊往自己嘴里扒饭:

  “天太热了,俺这两日胃口不行。”

  范详又去盛了一碗饭。

  宋煊把自己的肉都给拨过去了,张方平也把自己碗里的肉给他拨过去。

  范详大喜,其实他打算就算没有菜了,自己也能在吃干吃一碗饭。

  敞开肚皮吃,那是多久的向往了?

  宋煊在一旁刷碗,跟范详道:

  “待到咱们都考完了,回头叫你们去俺家里吃顿饭,还一直没空邀请你们呢。”

  “好好好。”

  范详对于宋煊邀请吃饭这事,十分感兴趣。

  反正只要有口吃的就行。

  毕竟自己目前是真的没有钱。

  要不是宋煊拦着,范详都想要拿着仅有的几文钱去买彩票。

  范详一直都记着饿肚子就去他家,还能少你一口吃的。

  但范详觉得自己还没有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没有贸然上门。

  更何况宋煊还给他找了一个可以合理吃斋饭的地方,简直就是绝处逢生。

  范仲淹的这项举措,虽然对于书院是额外的支出,可确实是缓解了大部分学子窘迫的生活。

  正是因为范仲淹他淋过雨,所以才想要给后辈们多撑撑伞。

  这也是宋煊那间书铺的收益,给与了他一定敢于放手去做的底气!

  宋煊按照范仲淹给自己的保状,除了范仲淹、王洙外,还有两个本地的,一个本地为官的。

  发解试主要是晏殊作为主审官,所以他的名字不会出现在保状上。

  宋煊本想着自己去找人,未曾想

  排在首位的是王焕,如今已经七十岁了,依旧在为朝廷分忧。

  朝廷也挺照顾的,让他在家乡为官。

  这老头长寿的很,九十岁才致仕,成为睢阳五老之首。

  第二位是朱贯,如今五十多岁,本地乡绅,待到七十多岁被授予进士出身,同样也是五老之一。

  另外一个是苏耆,如今京东路转运使,他儿子是苏舜钦,与宋煊同在书院读书。

  当时与宋煊一同坐牢的十二党人之一。

  宋煊趁着中午午睡的时间,分别去三个人的家里拜谢一阵。

  尽管他并没有想着找他们,但是一切都是范仲淹给包办了,无论如何自己都得感谢。

  王焕与朱贯的二人对于年轻的后辈多是鼓舞,告诉宋煊压力别太大。

  至于苏耆则是好好打量了一下宋煊。

  他倒是没少听儿子提起宋十二这个名字。

  百闻不如一见呐。

  范仲淹找到自己签字的时候,苏耆把所有学子的名字都看了一遍。

首节 上一节 198/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