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确实知道,朝廷能给调拨三千贯,已然是从其他预算调拨出来的。
要不然就只能从皇帝的小金库里挤出来。
宋煊不语,只是把账本掏出来,让晏殊瞧一眼。
“八百多贯,我滴乖乖,宋十二你没有诓骗我吗?”
这个账本流水超出了八百贯。
成本就划出去一半,还有一半的纯利润呢。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啊。”
晏殊指指那个数字:
“十二哥儿,你且告诉我,你不是做的假账故意哄我们两个开心。”
宋煊承认,其实这个账本是经过润色的。
主要是彩票这事激发了宋人扑买的心气。
左右不过是两文钱换一千文的事。
他们都很清楚这事。
再加上宋十二这里还给提供新鲜的话本小册子,看完了你拿回去擦屁股也是赚到了。
尤其摇号抽奖都是当众抽,童叟无欺,都能看得见。
如此公平的扑买他们难寻第二个。
街上大部分扑买,百姓同样赢少输多,还不如宋煊这里实惠。
“自是这样,也是出乎了俺的意料,不过俺估摸着,不会超过三个月,就会有效仿者开始经营这个买卖。”
此时的晏殊沉迷于这个令他惊喜的数字。
就算是这样,书院一个月也能有一百贯以上的固定收入。
那若是大批量购买米面以及时蔬和肉,也是能供应全书院师生吃上几天的大锅饭。
“你这些个钱准备怎么交付?”
宋煊想了想:
“范院长,书院可是有藏金库,若是没有的话,书院可派人来俺这里支取,也省了一大笔成本,还不用担心钱突然就没了。”
一百贯,用一个背篓背也装不下。
范仲淹还在思考着宋煊的话。
目前钱还少,有朝廷供应的三千贯,远远不够。
“十二哥儿,你虽说经商经验丰富一些。”
“但是,宋城其他大商户,经商经验也是不逞多让,你有什么法子不让其他人做这件事吗?”
一想到这里,晏殊就有些气恼。
他去寻丝绸行会的会长,可他对自己打哈哈。
只是说愿意为应天书院筹集善款,但也需要时间。
如今宋城的丝绸生意并不好,南方雨下得大,加上本地河流也出现问题。
朝廷并没有按照计划兴修河道。
商业受阻。
晏殊数日前还暗暗发誓,说绝对不会来找宋煊问有关商业上的事儿。
结果他自己碰壁。
别说他一个应天府知府,就算是朝廷宰相来了。
这样商人也不一定会给面子。
他们都清楚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看人下菜碟,那是他们的看家本领!
“俺倒是不着急他们出来抢生意,到时候找机会狠狠的坑他们一把才行。”
“你要如何坑他们?”晏殊没理解他话里的意思,但吐槽道:
“那些商人可没少假意敷衍我!”
“既然如此。”宋煊收回账本,哼笑一声:
“那俺让他们知晓什么叫官商勾结!”
第156章 请上桌来当餐食
“咳咳咳。”
晏殊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了。
他方才说这话,是在担忧宋煊店铺的收益被别人抢走。
其实也是在担忧书院的利益。
主要是朝廷给下拨的钱款能解决燃眉之急,但却不长远。
想要兴办教育,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宋煊这个书铺可以为书院源源不断的提供资金来源。
那完全可以成为支撑应天书院的产业,作为一手促成应天书院扩招的晏殊,自是想要护着一点。
自从宋煊说过人要靠两条腿走路,晏殊也是去找了本地其他商人。
但是应天书院这个消金窟,把本地赵曹两家都拖垮了,谁还愿意接手啊?
晏殊更是有些愤慨本地大商人过于不礼貌,甚至是不体面。
其实大宋皇权不严,执政风格多为宽容。
以至于代表皇权的大宋官员,也并没有那么多的威严。
民告官的事情,在大宋激增。
再加上不少穷苦士子都会接受乡人的资助,或者去借贷为生。
导致一些有些势力的商人,并不会把太多流官放在眼里。
你根本不知道我的底细。
也不知道我曾经帮助过哪个官员?
特别是晏殊还是个君子。
欺之以方,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可宋煊方才说的那话,还是让晏殊下意识的起身。
这小子说话怎么如此狂妄?
“什么官商勾结,你莫要胡言!”
晏殊本来就不是一个激进之人。
他自是听不得宋煊如此胡说八道。
范仲淹忍不住笑出声来。
反正这个官商勾结目前跟自己挨不上边。
“哈哈哈。”
“十二哥儿,他方才不过是戏言尔。”
范仲淹自是把激动的晏殊给拉着坐下:
“晏知府没必要如此激动。”
宋煊给晏殊倒了杯凉茶:
“晏相公确实不必激动,俺换个说法,这叫官商联合,打击盗版彩票。”
“这话是什么意思?”
晏殊并没有接过那杯凉茶,而是瞧着宋煊。
希望他能够给出自己一个合适的理由。
“俺觉得十二书铺这件事,晏相公是上报过朝廷了吧?”
“嗯。”
晏殊知道宋煊是聪明人。
尤其是这种走在大宋律法边缘外的,再加上宋十二虽然没有入朝,可已经在朝中结了仇。
窦臭贵为翰林学士首领,成为他学生的官员,自然不在少数。
像近在眼前的顾子墨,晏殊认为自己还能盯着他一点,免得他背地里搞什么小动作。
至于远处为官的那些窦臭弟子,说不准就会因为顾子墨的去信,在朝中想法子掀起波澜。
晏殊这种提前报备,又加之以书院的大义,才又让朝廷知道些难处,重新拨下来一些钱财帮助解决问题。
宋煊从晏殊这里得到了答案,果然是有人上报了情况。
要不然皇城司的人,凭什么屈尊降贵的要来宋城,监控一个普通学子的店铺啊?
大宋朝廷的官府未免也太闲了!
尤其如今的皇城司是以打探他国的消息为主要工作的特务部门,对于本国百姓的行为,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
宋煊从晏殊这里解决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他明白晏殊这个性子,定然不会做什么冒险的事情。
“既然有了晏相公的上书,朝廷也没有拒绝,看样子那些还在观望之人,很快就会效仿起来的。”
宋煊给晏殊一个台阶下,也明白人家没必要什么事都要通知自己一声。
更何况上奏朝廷,这种事也是为自己好,总比让窦臭势力给捅上去强。
大宋官府的消息虽说不会漏成个筛子似的,但也仅限于有关天子的事才会注重保密。
当初宋太祖因为沉迷美色,经常上朝迟到,被大臣们所议论,然后赵匡胤突然醒悟,把熟睡中的她给杀了。
此事被记载下来。
在后来石介编纂三朝圣政录请教韩琦后,又给删去了这事的记载。
然后这事在韩琦的传里记载下来。
还有著名的太宗皇帝驴车漂移这件事,在宋史上没有记载。
至今大宋许多人,都不知道太宗皇帝瘸腿开瘸腿驴飙车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