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命昭唐 第341节

  “哪句相戏?”

  “骗你的。”

  圣人脑子有点宕机,好坏的女人。

  “咳咳!”韩偓捂着嘴,深恶痛绝。

  你们这对公母,快收了神通吧!

  “你先下去休息。”圣人怜爱的拍拍张惠。

  “我去备午餐,早点回来。”天后捏捏圣人手背,翩然而去。

  精神重新回到地图,圣人手按郑州,突然问道:“忠武军、义成军和吴王什么情况?”

  “忠武军貌恭敬,但一问发兵,便顾左言他。这狗贼子,救不回来了。”

  “义成军出了两千兵,聊胜于无。”

  “魏博发兵一万三,上次来信,已军汴梁北郊封丘县,此时应已抵汴梁。吴王上次来报,正过郑州。这会如无意外,已和魏军、义成军会师汴梁城下。”

  诸臣一一答道。

  “催吴王,不要观瞻!发起夺城,探探守军实力。”

  “遵命。”

  “葛从周、王敬荛之辈可有异动?”

  “暂无,谅他们也不敢。”韩偓答道。

  圣人心下稍安:“大军速速下营造饭,明日拂晓,骑军前出,到陕城等我。遇见杨军,不可杀伤,撵回陕城了事…………杨守亮还未真扯起反旗,这脸现在还曾最终扯破。步卒大队随民夫与我一起在后。”

  “喏。”武臣领命散去。

  “潼武地区的流民,就交给卿等了。”想到汇集在这一带的难民,圣人一个脑袋两个大。

  “此事好办,臣等已安排下去。”韩偓解释道:“先将其接济安顿下来,给口饱饭,避免二次饥荒大死亡。之后再看看怎么部署,分到各郡县。”

  “抓紧。”圣人叹了口气:“这年头,挣扎出一条性命不容易,可别再糟蹋了,让百姓们都能好好活着。”

  “柔奴南宫那边我交代了,粮食、屋舍、土地、衣药、调料、锅碗、寺人宫女名额.中朝也会用皇室资产全力支持。”圣人发出警告,最后道:“但我绝对不想听到有人饿死,无药病死,有人无故挨打,失踪,死得稀里糊涂。”

  “臣谨喏。”韩偓、王抟、李溪心一紧,齐声道:“臣等会仔细盯着。”

  司隶校尉,安全院,金吾卫,街使,皇城使,御史台,观察官司官吏可不少。

  但愿下头的人都有点数吧。

  以圣人这个态度,被逮到了,那他们也只好从重惩治。

第353章 田恒

  一支鲜衣怒马的军队驾着豪华的战车、雄俊的燕赵大马,押着一辆辆载满兵甲粮料的巨车次第通过陈桥,沿着汴滑大道向着汴梁而去。

  军队统帅是第七代田氏子孙,田恒和史神骁。

  大军面貌也很精神。左右山河军、后院军等主力,皆在征调。

  军人们步伐轻快,言笑晏晏,就是容易情绪化。

  一会严肃冷漠,一会嘻嘻哈哈。

  一会挥刀对着长官斫来斫去:“都将你过来,俺有话教训!”

  都将们黑着脸,不想管,也管不了。

  带头的那些,不是元老院子弟就是出了名的“剽悍好斗于军中”的杀材。

  都是出来混差事的,为些琐事,难得扯皮!

  田恒懒洋洋地走在前头。实在听得烦了,才勉强呵斥一两句:“都安分些!”

  军兵们叽叽喳喳,反倒大声问道:“田恒,你那亲事都虞侯,能不能选举给俺当两天?”

  “不能。”

  “何时才能推举俺入居邺城宫,做节度?”

  “这辈子别想了。”

  “我娶你阿姑……”

  “唉,王侯将相,还是有种的。不信汝辈看,除了何进滔,田韩罗史乐,谁不是起事元从后裔?”

  “田恒,汝辈这些家族把持魏博百余年,是不是该挪挪了?大帅轮流坐,今年到我家,也让吾属过把瘾!都将,明年我要当都将!”

  顿时就是哇声一片:“当都将!当都将!”

  史神骁勒马大喝:“干什么!误了军机,谁担得起?”

  军人们横了他一眼,骂骂咧咧:“直娘贼,几百里路几天就跑过来,真当二三子百姓使唤!非是那个鸟吴王,我现在翘着脚在勾栏里听小曲,你是谁?”

  一张张脸望着田恒他们,指指戳戳:“什么平定中原!有今日,是惑帝愍帝的报应!列圣创业守业何等艰难!到了惑帝如何?大将军康承训讨南蛮,平庞勋,早就该位兼将相。”

  “宪宗大圣执掌天下时,遇到这等人,觉都顾不得睡,披着头发就在蓬莱宫召对,问有什么中兴术。”

  “惑帝是怎么做的?宰相们却派他去岭南当州司马,这样折磨一个老臣是圣朝能做的事吗?”

  “卫国公主生活之豪华,日用换算黄金几百斤,终中国之史,也只此一个。奸臣窃据相位,祸乱天下,御史弹劾却被流放。诸镇谏言,却被敷衍,这就是对待社稷的态度吗?”

  “中原士民从贼造反,这都是那独夫和他党羽的罪孽。他被圣人削了庙号,老子拍手称快!如今要我辈平灾?我看上阵射两箭就完了。你这厮识抬举,不定还能戴着那个鸟衙将官衔,若是昏了头,阵前先肃反了你!”

  一通七荤八素,骂得史神骁脑袋发昏。何苦,何苦来找这个功名!

  乱了好一会,军人们才拉拉扯扯的斜着眼散开:“算了算了,莫吵了,以和为贵。”

  “为了魏博,这仗还是要打的。不然圣人回头打我辈怎办?散了吧,都散了吧。”

  “俟平汴梁,先让圣人送一百万贯赏赐到邺城来花花。”

  “所言极是,俺们打仗可不免费。算一算,为圣人也出兵出钱许多了!”

  史神骁气得半死。

  一带出镇,军容就乱成一团,随时可能失控。

  被吴王见了,朝廷还不更认为,魏博可平?

  田恒懒得搭理,习惯了!只是哼着调,到处看看,不时问询军情:“还有多久到汴梁?”

  “快了。”

  “可有汴军踪迹?”

  “人毛也无,估摸全缩在龟壳里呢。”

  “吴王呢?”

  “在汴梁东南郊外的梁王台,现在不知道。”

  “慢慢走,不着急。”田恒吩咐道。

  未久,马蹄声骤响,滚滚而来,田恒表情一变,寻声望去。

  不一会便听到前头响起问对。

  “是甚么人!”

  “鹰扬中郎将充宿卫事张晏全!这是某家印信和王命!”

  “卸了他兵甲,放他进去。”

  “谁敢卸俺兵甲!”

  田恒一听,知道又有事逼,与史神骁诸人对视一眼,一起催马上前:“不必卸,某是田恒!”

  见将官联袂而出,军人们让出一条道。

  人群退开,便远远见到一队头戴面甲盔、覆白衣的骑卒,手中马槊顿地。其盔后系着的写着“文德武运”、“兴国”的红须巾,彰显着他们的军籍与圣唐王军的威仪。

  槊锋在斜阳下映出红光,让一些抬头观察的魏军心中一凛,默默收回对视。

  田恒脸色也有些不好。

  这模样,似乎比汴军还面目可憎。

  “田公,这是那个张晏全的印信和吴王书。”军官递上官牌和封筒。

  田恒接过辨认。

  “田都头,诸位衙内,吴王已在梁王台、沙海分别下营。大王命你部加快行军,配合行事。”见状,张晏全下马叉手道。

  田恒回过神。

  想了想,他下马还礼:“喏。”

  说完,眼中凶光毕露,转身扬手大呼:“全军紧张起来!哪个再骚动,晓得我田家人治军的手段!天亮前到沙海汇合,先截断北面水渠,断了汴梁供水。”

  汴梁水网交织,水系发达。但汴梁城里居民繁荣,单单是城里水源并不能满足。城外有多条石渠通城,是城里的主要用水来源。先断了,看汴人喝什么。

  “喏!”军官们传下命令。

  前头武士窥探着那队骑卒,一个接着一个往后,整理军势,最后齐声道:“敬受命!”

  “好好表现。”张晏全扫视着魏军,对田恒笑道:“圣人已东出,不日将视察汴梁,督军灭贼。中外军队凡是立功,以上英明,都不吝封赏。错过这机会,再想光耀门楣,便不知年月了!”

  圣人也来了?田恒眼中闪过忌惮,脸色立刻就垮了。

  诸将也有些面面相觑。

  本以为是一场春游般的应付性质的军事行动………

  划水定是不行了。

  不管朝廷有无威望,至少它的军队之兵强马壮,远在诸侯的心理准备之上。

  魏军再恼火,也只好硬着头皮赶路。

  但情绪稳定在低落就是了。路过一个村镇,当场就洗劫一空。

  …………

  光化元年三月初五,汴梁,春意尚浅。

  通济渠畔,三三两两的骑卒在洗马。

  吴王踏着青草,望着浮光跃金的粼粼河面:“这便是杨广那厮开凿的运河?”

  “正是。”从陈州出使回来的元谢在身边笑答道:“大业元年,炀帝诏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万,自荥阳板渚津引河通淮。水道一路数千里,沿汴、宋、宿、泗,直抵淮水。死者凡数十万,乃成。”

  “真是个桀纣。”吴王道:“大兴土木,逆天虐民者,无过此人了吧?”

  “大王高见。”元谢颔首,捋着胡须道:“不过,炀帝工程,广济渠沟通幽州、中原。通济渠沟通中原、江南,以汴梁为中心,复联济、汝、淮、泗。使都汴梁,水路收缴诸道财赋,以运耗之低,则舳舻千里,四方汇集,足以在京城养军五十万,以财政枢制天下。”

  吴王面露惊讶,喜道:“这的确不错!等圣人到来,寡人定要带你进言,你面陈好处。”

  闻言,元谢眉头一皱,连忙道:“大王不可。”

  “为何?”

  “迁都是个复杂事。”元谢含糊道。

首节 上一节 341/3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