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第80节

  有四名军士用担架从外面抬进来一具尸体,轻轻地放在地上,尸体上蒙着白布。

  伏允可汗不知道怎么回事,问道:“这是谁的尸体?”

  “请可汗自己观看。”

  有一名军士把白布揭开了。

  伏允可汗闪目观看,原来是自己的孙子慕容诺曷盆。

  他伏在慕容诺曷盆尸体上,老泪纵横,放声大哭。

  天柱王在一旁解劝。

  过了好半天,伏允可汗终于止住了悲声,问道:“是谁杀了他?”

  “除了李承乾还会有谁?”

  “真是他杀的?有什么证据吗?”

  “有啊,有信为证!”天柱王一边命手下人把尸体抬下去,一边拿出了一封信递给了伏允可汗,那封信正是光化公主所写。

  伏允可汗把那封信打开一看,信上大致的意思是,李承乾派手下人捉住了慕容诺曷盆,并且把他的双臂捆绑了起来;

  后来,他们在沙漠里遭遇了龙卷风,由于,慕容诺曷盆双臂无法伸展,所以,从半空中摔落了下来,死了,究其根源,是李承乾害死了他;

  另外,光化公主在信上还说,拓跋赤辞有降唐之意,党项的七部首领也打算降唐,希望父亲果断采取措施云云。

  天柱王素来与慕容顺不和,两个人针锋相对,明争暗斗,尤其是在对待李唐的态度上,两个人的意见完全不同。

  慕容顺有降唐之意,他却坚决反对。

  天柱王担心如果有朝一日慕容顺当上了可汗的话,可能会对自己不利。

  他计划着一旦伏允可汗死了,他就要发动兵变,自立为可汗。

  他趁机劝说:“可汗,你不要认为李承乾年龄小,啥也不懂,事实恰恰相反,他的内心奸诈而又狠毒啊。

  说句不该说的,我们谁都可以降唐,唯独可汗你不可以降唐。”

  “为何?”

  “可汗,你精通历史,难道你忘了,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南下,攻打东吴,东吴的张昭等人都劝说孙权降曹,只有鲁肃劝他不要投降;

  因为那些大臣只为自己的前程着想,他们投降了以后,还能得到官位,而孙权若是降了曹操,又能得到什么呢?

  最后,鲁子敬力排众议,所以,孙权才决心抗曹,他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终于,赤壁一战,以少胜多,火烧了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

  如今,你现在的处境和孙权不是一样吗?

  因此,你也坚决不能投降李唐啊!

  李世民最狠毒不过了,他表面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你想一想,所有曾经反对过他的人,像什么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都被他杀了。”

第63章 李承乾:青雀,你真是好样的!

  “李世民连自己的亲哥哥和亲弟弟都杀,而且,连他的侄儿们也不放过,而我们在唐朝的边境杀了那么多人,能轻易就算了吗?

  如果你归顺了李唐,那你就得进京去朝贡,等你到了长安,人家就把你抓了起来,到那时,你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语啊;

  如果你不听我的劝说,一意孤行,投降李唐的话,那么,可能你的下场比我上面所说的那些人还要惨。”天柱王说。

  伏允可汗听他这么一说,背后也是一阵发凉,问道:“那么,依你之意,我该当如何呢?”

  “可汗,依卑职之意,你不如趁其不备,先把苏婉和同行来的两个人抓起来,然后,再派兵包围李承乾的营帐,把李承乾杀了就得了,替你死去的孙儿报仇。

  从此以后,咱们就和李唐对抗到底。”

  “那么,你认为我们能是李唐的对手吗?”

  天柱王摇头晃脑,缓缓道:“想当初,东吴的兵力不过数万,尚且能对抗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我们现在的兵力要比东吴当时的兵力多得多,而唐军刚刚和东突厥打过仗,元气大伤,他们的兵力绝对没有曹操当年那么多;

  更何况,我们这里山川险阻,道路崎岖,唐军要是敢来攻打我们的话,我们就在险要处设伏,管叫他们有来无回。”

  “这事恐怕不行。”伏允可汗摇了摇头。

  “你担心什么?”

  “慕容诺曷钵尚且在李承乾的手上,如果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岂不是要对慕容诺曷钵下毒手?”

  天柱王想了想,道:“如果可汗不放心的话,那就先把三名唐朝的使者捉住,然后,拿他们三人去把你的孙儿换回来,一旦慕容诺曷钵回来了,我们就把李承乾他们全部杀死。”

  伏允可汗仍然很犹豫,很长时间,不能决定。

  天柱王在旁边催促道:“可汗,马上到四更天了,再过一会儿,天就要亮了,你快决定吧。”

  伏允可汗问道:“如果让你去办这件事的话,你有把握吗?”

  “请可汗放心,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别说是三个人,就是来三百人,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天柱王信心十足。

  “好吧,那你去安排吧,记住,那三名使者和李承乾都要抓活的。”伏允可汗以拳击案,终于下定了决心。

  “卑职谨遵可汗旨意!”

  此时,天柱王忽听头顶上有人踩裂瓦砾的声音,他赶紧跳出门外,向屋顶上观看:“谁?”

  可是,他看了半天,并未发现有人,只见一只大猫从房顶上跳了下来。

  伏允可汗也跟了出来,问道:“刚才是有人在房顶上吗?”

  “回可汗的话,没有,是一只猫。”天柱王说。

  “原来如此,本可汗还以为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呢,没有就好。”

  “卑职告退,这就带人去捉拿那三名使者。”

  “好的,你务必小心一点。”

  “请可汗放心!”天柱王干这种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然而,令天柱王没想到的是,等到他集合了一千甲士赶到馆驿之时,哪里还有苏婉、苏瑰和杜荷的影子?

  原来,果然有人在房顶上偷听了伏允可汗和慕容顺以及天柱王的谈话,此人非别,正是苏瑰。

  白天的时候,苏婉见伏允可汗不愿意立即签署那份协议,就觉得其中可能有变,所以,到了晚上,她让苏瑰前来偷听。

  果然不出苏婉所料,天柱王向伏允可汗进了谗言。

  伏允可汗竟然偏听偏信,同意了天柱王的主张。

  苏瑰听清了之后,迅速地离去,一不小心,踩碎了一块瓦砾,他把事先带来的一只猫放了出去,把天柱王给迷惑住了。

  天柱王十分恼怒:“我早就说过,那三个娃娃不是等闲之辈,狡猾奸诈,可汗还不信,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他们竟然跑了!”

  慕容忠说:“大王英明!”

  慕容忠是慕容顺的堂弟,和天柱王的关系要好。

  “到校军场再增调四千骑兵,我们火速追赶,一定要把他们追上,活捉李承乾!”

  “诺!”

  慕容忠答应了一声,赶往校军场调兵。

  李承乾的大帐。

  李承乾正在帐中睡觉。

  苏婉从外面闯了进来,连忙喊道:“殿下,快醒醒,吐谷浑的军队来了。”

  李承乾听见苏婉喊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他揉了揉双眼:“婉儿,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苏婉口渴了,端起茶碗,灌了两口,然后,把事情的经过简单地对李承乾讲述了一遍。

  “天柱王果然不是个东西,吐谷浑的骑兵就在我们屁股后面,马上就要赶到这里了,你快把衣服穿戴整齐,我们快跑吧!”

  李承乾一想,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

  他迅速地把衣服穿戴好之后,令苏瑰整顿兵马出发。

  可是,他们刚走出去不到两里,只见身后旌旗蔽日,尘土飞扬,原来他们已被天柱王所带来的骑兵包围了,想跑已经来不及了。

  天柱王骑在马背上,站在高处,高声喊道:“李承乾何在?出来搭话!”

  李承乾一看这个形势,想躲也躲不开了。

  他催马向前走了几步,然后,把战马勒住,稳稳当当,从容镇定,声音洪亮:“孤便是大唐太子李承乾!你是何人?”

  “我乃天柱王,既然你们到吐谷浑来出使,为何不辞而别?”

  “孤刚刚接到长安的消息,有急事要立即返回,来不及道别。”

  闻言,天柱王冷笑了一声:“李承乾,你说这话,恐怕只能那三岁小孩子,骗不了老夫。”

  李承乾听他竟然直呼自己的名字,自称“老夫”,也很恼火:“天柱王,你既知孤乃大唐太子,又为何带兵前来,你们意欲何为?”

  “我来请你到伏俟城面见我们的可汗。”

  “你这样兴师动众是来请孤的吗?

  你作为吐谷浑的臣子,当归劝伏允可汗与我们大唐修好,互不侵犯,你却在伏允可汗的面前进献谗言,唆使他派兵侵犯我们大唐边境多达20余次,把我们大唐的宽容当作是软弱可欺,那么,孤告诉你们,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请你们不要再挑战我们的底线。

  此次,孤到此巡游,也是希望能与伏允可汗达成协议,从今以后,两国友好相处,互通贸易。

  可是,你又在伏允可汗的面前搬弄是非,竟敢带兵抓捕我们大唐的使者,是何道理?”

  “李承乾,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如此会狡辩!

  你们此次西行的目的就是分化瓦解我们吐谷浑和党项之间的联盟,然后,好各个击破,居心何其毒也!

  你当老夫无法识破你们的阴谋诡计吗?

  你们的花言巧语只能骗像慕容顺那样的人!

  今日,废话少说,你立即束手就擒,也就罢了。

  如果胆敢反抗,那可就别怪老夫不客气了,弓箭手准备!”

  随着天柱王的一声令下,有上千名弓箭手迅速向前,拈弓搭箭,瞄准了李承乾他们。

  苏瑰、木吉设、风吉设和水吉设等顿时挡在李承乾的身前,把他保护了起来。

  苏婉一看,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说什么也不好使了。

  她对李承乾说:“殿下,和这种人讲理是讲不通,所谓擒贼先擒王,不如让苏瑰去擒杀他。”

  李承乾摇了摇头:“不行,对方人太多,那样做,太过冒险了。”

  此时,法通走了过来,低声道:“殿下,请你们以我为人质,或许可保殿下脱险。”

  李承乾一想,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那就委屈你了。”

  “只要能保殿下和众人平安,我就是死了也算不得什么。”

  李承乾向苏瑰一使眼色,苏瑰会意,当即伸手把法通拉到了自己的马背上,拽出佩刀,架在法通的脖子上,高声喊道:“天柱王,你看看他是谁。”

  闻言,天柱王闪目观看,认出那和尚便是慕容诺曷钵。

  天柱王心想慕容诺曷钵乃慕容顺之子,也是自己的对立面,不如今日趁此机会把他杀了就得了。

  于是,天柱王故意装作不知:“一个野和尚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弓箭手准备射击!”

首节 上一节 80/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