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李承乾一行人等便来到了此处。
他们尚未走多远,就发现前方不远处旌旗飘摆,尘土飞扬,紧接着,发现一队人马飞驰而至,约有五千骑兵。
众人大惊失色。
李承乾沉着冷静,一勒马的缰绳,把胯下马带住:“大家不要慌!”
来者非别,领头的正是拓跋赤辞和光化公主,以及那左右护法小青和小白。
“围起来!”随着拓跋赤辞的一声令下,五千名骑兵把李承乾他们围困在中央。
“弓箭手准备!”
约有一千名弓箭手冲在前面,拈弓搭箭,瞄准了李承乾等人。
苏瑰一看,就要发作,打算下令和他们拼了。
李承乾以目示意,那意思让他不要轻举妄动。
以两百对五千,那是自找倒霉。
“请问你是党项国主拓跋赤辞吗?”李承乾声音洪亮,语气从容。
“正是,你是哪位?”拓跋赤辞骑在马背上,仔细地端详着李承乾。
此时,光化公主在拓跋赤辞的旁边,已经低声地向他做了介绍。
“孤乃大唐太子李承乾,此次,奉父皇之命前来出使党项,与你商谈一些事情,我们是友好的,并无敌意,请你不要误会。”
“你是李泰的兄长吗?”
“正是。”
“上一次,他胯下的天马跑得比兔子还快啊!我们这么多人都没有追上他!”
党项众军士听了,都哄笑了起来。
很显然,拓跋赤辞在有意宣扬自己的战果,讽刺李泰。
“那天晚上,在客栈之中,光化公主带着小青和小白来偷袭孤,后来,她们跑得不也挺快吗?”
李承乾一句话把他给顶了回去。
光化公主、小青和小白脸上都是一红。
拓跋赤辞说:“李唐和我们党项是两国的仇敌,我们之间有什么好谈的呢?全抓起来,带回去。胆敢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诺!”他手下的军士齐声答应道。
就在这时,有两个人站了出来,高声喊道:“慢着!”
众人闪目观看,原来是药师惠日和法通。
法通对光化公主说:“姑,请勿动手,我是阿那拔啊!”
光化公主见对面有个年轻而又高大的和尚称自己为姑,也觉得奇怪。
她仔细观看,原来那个和尚正是自己的侄儿慕容诺曷钵,只因他几年前就去了长安,因此,面貌变化很大。
“阿那拔,怎么会是你?”光化公主又惊又喜。
“其中的缘由一言难尽,等有机会,侄儿再和你说,”法通说着,从怀里取出了那本《韩非子》,上前递给了光化公主,“大唐太子此次出使党项,是很有诚意的,听说,姑父特别想得到《韩非子》的原作,特地带来了,赠予姑父。”
“是吗?拿来我看。”拓跋赤辞说。
光化公主把那本《韩非子》递给了拓跋赤辞。
拓跋赤辞打开一看:“第一章《初见秦》,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
果然是原作,拓跋赤辞欣喜异常:“本王说话是算数的,只要有人替本王找到《韩非子》原作,本王愿意送他三座城。“
闻言,李承乾心想这人倒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啊。
李承乾和苏婉对看了一眼,笑道:“那本书就当是孤送你的见面礼了,三座城孤就不要了。”
“你此话当真?”拓跋赤辞还有点不相信。
“孤说不要,自然就是真的不要了,一本书又算得了什么呢?”
此刻,药师惠日走到了拓跋赤辞的面前,说:“很抱歉,我们此次的任务失败了,而且死了四名兄弟。”
拓跋赤辞听了之后,大吃了一惊,因为他知道倭奴国的人不好惹,所以,他对药师惠日也很客气:“你的手下,功夫那么高,也不是他们的对手吗?”
“是啊,他们之中有一个叫苏瑰的人十分厉害。”
“令妹呢?”
“药师惠子和另外四名兄弟都被他们捉了去。”
“有这等事?”
第61章 李承乾:拓跋赤辞,你们何不降唐?
“是啊。”药师惠日面带愧色。
“令妹不是有狼群和蛇阵吗,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拓跋赤辞一脸的疑惑。
“狼和蛇几乎都被他们杀光了。”
“什么?”拓跋赤辞和光化公主听了之后,都感到很震惊,因为他们见识过狼群和蛇阵的厉害。
“大唐太子手下的人都很厉害,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而且,他们还设计出一种弩机,可以连发,一次可以发出三支箭,精度很高。
据说是自带一种什么瞄准器之类的东西。
他们手下还有两百骑兵,都是训练有素之人,你们要是把他们逼急了,你们能不能躲得开他们的弩箭,也不太好说啊。”药师惠日说。
光化公主、小青和小白都见识过那弩箭的厉害,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光化公主说:“那弩箭破了我们的圣火令阵!”
“圣火令阵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拓跋赤辞看着她们三个人的表情,心里也有点发虚。
药师惠日接着说:“自古以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何况李承乾是大唐的太子呢?
依我之见,你们还是以礼相待得好,把他们请到帐中,先听听他们怎么说。”
药师惠日因为自己的妹妹在别人的手上,所以,不得不这样说。
“好吧,看在他送本王《韩非子》这本书的份上,就听你一言,”拓跋赤辞说到这里提高了嗓音,“兄弟们!给我听着,把弓箭都收起来,闪出一条道来,欢迎大唐太子到党项来出使!”
“诺!”拓跋赤辞手下的五千骑兵虽然也有点晕,但是,他们见国王发话了,谁敢不听?
拓跋赤辞跳下马来,来到了李承乾的近前,施礼道:“我乃小国之主,不懂得大邦的礼仪,冒犯之处,还请见谅!”
李承乾也下了马,以礼相还:“孤在长安之时,就曾听说过你的大名,今日幸得相见,深感荣幸啊。”
“真没想到殿下如此年轻,丰神俊朗,英明神武,果然有大国太子的风范。请殿下随我一起到大帐内饮酒,我们再聊一聊《韩非子》这本书。”
“如此甚好!”
拓跋赤辞在大帐内设宴招待李承乾和苏婉等人。
光化公主坐在拓跋赤辞的旁边,眼神不错地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看着光化公主神态自若的样子,心想这个女人也不简单,那天晚上她在孤的面前竟然把衣服都脱了,要不是孤谨慎,差点儿就着了她的道。难道说她在别的男人的面前脱衣服,拓跋赤辞没有意见吗?
拓跋赤辞频频敬酒。
李承乾把酒杯放下:“听说你们党项人原来居住在吐谷浑人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后来,慕容家族的人来了,他们强行占了你们的土地,于是,你们迫不得已又迁徙到河曲之地;
不承想,这里又来了一个高原系的吐蕃,他们又抢占了你们的城池,你们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李承乾的一席话说到拓跋赤辞的心坎里去了。
拓跋赤辞长叹了一声:“我们党项人生来善良,最不喜欢与人争斗,处处谦让,我们原本在河西走廊一带生活得很好,没想到慕容氏领着吐谷浑人从大东北来到这里,抢占了我们的家园。
后来,吐蕃也是没有道理地强大了起来。
我们所占领的土地也被他们抢占了不少。”
“孤临来之时,父皇说了,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我们大唐都一视同仁,如果你们愿意归顺大唐的话,你们将会得到大唐的庇护,不会再有人欺负你们。”
“这——,”拓跋赤辞听了之后,心有所动,“可是,一方面,上一次,李泰前来之时,我当时听了部下的话,命人俘获了他们五百侍卫,这时,他能不记恨于本王吗?
另一方面,我们已与吐谷浑达成协议,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我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闻言,李承乾和苏婉对看了一眼,听拓跋赤辞说话的口气,似乎有降唐之意,只是他心中仍有顾虑。
李承乾慨然道:“上一次,李泰前来,只是一个误会,前段时间,我们唐军也俘获了两百名吐谷浑的军士,此次,我们也都送回来了,如果你们愿意的话,我们可以把这两百名吐谷浑的俘虏交给你们,你们把那五百名侍卫予以释放,你们看如何?”
拓跋赤辞看向光化公主,光化公主是吐谷浑人,自然是愿意:“如此甚好,只不过,你们用两百人换五百人,我们是不是亏太多了?”
苏婉一笑:“公主,你们吐谷浑人个个都是英雄,一个顶十个,怎么能亏呢?我倒是觉得你们赚了呢。”
苏婉说这话,等于把他们吐谷浑人称赞了一番。
往往一句话能抵得上千军万马。
“那倒也是,”于是,光化公主对拓跋赤辞说,“大王,臣妾以为此事可行。”
“那好吧,交换俘虏一事,就这样定下了,回头,再派人护送那两百名军士回吐谷浑。”
李承乾一听,算是处理了一件事,好在还算顺利。
光化公主又问:“有一人,你们可曾见过?”
“不知你说的这个人是谁?”苏婉问道。
“我们派出去一名细作,名叫慕容诺曷盆,那是我的侄儿,此人现在何处?”
李承乾和苏婉一听这话,脸色都变了,因为那家伙被龙卷风卷上了天,早摔死了。
苏婉一想,此事,如果照实说了,光化公主必定会十分恼火,于是,撒谎道:“你说的那个人,我们不曾见到过。”
“是吗?那这事就奇了,他出去已经有十多天了,尚未回来。”
“你不要着急,说不定,这两天,他就会回来了。”
拓跋赤辞又问:“如果本王归顺了你们大唐的话,那么,本王将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呢?”
李承乾当即表示:“这个请你放心,别的不说,东突厥的颉利可汗,你们应该听说过吧,去年,东突厥被李靖打败了之后,颉利可汗在逃亡的途中,被张宝相所擒,押赴长安。
在这里,孤要插一句题外话,东突厥和吐谷浑也是结了联盟的,可是,为什么东突厥到最后败得那么惨呢?
那是因为,当东突厥陷入危难之时,吐谷浑见死不救,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拒不发兵救援东突厥。”
李承乾说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如果你们党项和吐谷浑结盟的话,一旦将来你们遇到了危险,吐谷浑也会像对待东突厥那样对待你们。
拓跋赤辞很聪明,自然也听出了李承乾的言外之意,
李承乾接着说:“后来,父皇封他为右卫大将军。
如果你归顺大唐以后,孤奏请父皇,让你和颉利可汗享受同等待遇。”
拓跋赤辞听了之后,心想东突厥曾经拥兵百万,实力比党项强太多了,没想到也不是唐军的对手,如果自己投降大唐以后,能和颉利一样,封个将军,这好像也不错。
拓跋赤辞面泛红光,就准备答应降唐,忽听光化公主说:“此事,事关重大,容我们再商量一下吧。”
拓跋赤辞听她这么一说,也只好说:“是啊,这事非同小可,况且我们党项也不是我们拓跋部一家说了算的,且容本王三思。”
李承乾也看出了其中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