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第35节

  李承乾目前的状况是:在内有杜荷和杜正伦等大臣支持他;

  在外有阿史那社尔手握兵权,只不过,阿史那社尔手里的兵马少了点儿;

  禁军之中有苏瑰,只是苏瑰的职位不高,不过,没关系,苏瑰还很年轻,将来还会有晋升的空间;

  长孙皇后竭尽全力保护他;

  还有称心这样贴心的侍卫负责侦察和缉捕等。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缺少一位像胤祥支持胤禛那样的兄弟。

  皇子们大多觊觎太子之位,至于青雀,那就甭指望了,他能不起兵造反就谢天谢地了。

  李承乾布了这样一个局,他的心中升腾起了希望。

  不过,他感觉到力量还很薄弱,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

  “殿下,你在发什么呆呢?”

  李承乾正在想着自己的心事,不知什么时候,苏婉已经来到了他的近前。

  “哦,是你啊?”李承乾这才回过神来,看向她。

  只见苏婉今天打扮得花枝招展,满头珠翠,美若天仙,胳膊上担着一件衣服。

  “你站起来一下,我给你做了一件长衫,你试试是否合身。”

  “给孤做的?”李承乾感到很意外。

  “是啊,天气渐渐暖和了,那些棉衣马上都要脱掉了。”

  李承乾站起身来,把棉衣脱掉,穿上了长衫,果然很合身,好像量身定做的一般。

  “颜色、款式还喜欢吗?”

  “还不错,”李承乾不禁问道,“你怎么知道我衣服的尺寸?”

  “你忘了,那天晚上我们俩在榻上睡觉之时,我便能知道到你的胸围、腰围和臀围的尺寸了。”

  “呃——,”李承乾顿时噎住,心想都说女人心细,果然如此啊,“那就谢谢你啦。”

  苏婉莞尔一笑:“咱们之间还用得着这么客气吗?”

  他们俩又聊了最近长安城中所发生的事。

  李承乾问道:“雪儿姑娘的伤好了吗?”

  “伤筋动骨一百天,哪能好得那么快!不过,已经没什么大碍了。”

  “那就好!”

  “殿下,你觉得青雀离开了长安之后,就不会有什么事儿了吗?”

  “目前,孤没听说他有什么事啊。”

  “可是,我听雪儿说,为她诊治的医官,有一天晚上,在房遗爱的家中为房遗爱治那方面的病时,却看见了李泰也在坐。”

  嗯?

  “有这等事?”李承乾听了感到十分吃惊,“这么一说,青雀没去扬州?”

  “不是,此事是发生在青雀去扬州之前。”

  “哦,房遗爱得的是什么病?”

  “听说是他那方面的功能有点问题,似乎行房有点困难。”

  “……”

  李承乾手托着下巴,沉吟了片刻:“如此说来,李泰和房遗爱的关系不错啊。”

  苏婉的双手放在胸前,一双美眸看向李承乾,叹息了一声:“殿下,我可不是说你,你父皇现在人在中年,如日中天,他还有头活呢,换句话说,你想继承皇位还早着呢。

  而且,他现在偏爱李泰。

  李泰可不像你所想的那么简单。

  虽然房遗爱不学无术,只是个武夫,官授右卫中郎将,但是,你要知道他的父亲是房玄龄啊。

  房玄龄还了得吗?

  所谓‘房谋杜断’谁不知道?专门搞阴谋的,就是他提出玄武门之变计策的,没有他的谋略,你父皇能当上皇帝吗?恐怕早死多时了。

  因此,你父皇继位之后,为了报答他,把他列为朝廷的首相。

  当初,虽然房玄龄定下了玄武门之变的计策,但他却不敢直接对你父皇说,而是先和长孙无忌说了,然后,由长孙无忌去和你父皇说的。

  所以说,在玄武门之变中,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功劳不相上下,他们俩也结成了生死兄弟。

  你母后很支持你,但是,不知为什么,你母后却反对长孙无忌做高官,不让他做宰相,只是做了有职无权的闲官,相反把房玄龄推在了前面,由此可见,你母后和房玄龄的关系也很好。

  房玄龄老谋深算,表面上,他并没有支持李泰,可是,房遗爱却与李泰交好,这也就等于房玄龄在暗中支持了李泰,难道说你看不出这个形势吗?

  所以,你目前的处境仍然很危险。”

  听了苏婉的分析之后,李承乾深深地感到目前的形势的确不容乐观。

  “据了解,李泰不仅拉拢房遗爱,而且和宰相岑文本、刘思道关系密切,另外,柴令武、韦挺和杜楚客,还有文学馆的那些所谓的饱学之士也都是他的同党,不知不觉,他已经组建了自己的班底。”

  “看来还是小看青雀了,没想到这小子思虑深远啊,”李承乾顿了顿,“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事儿的呢?”

  “你忘了?我爹是秘书丞,朝中派系林立,他看得一清二楚。”

  “你说的也是。”

  “所以,你得组建自己的班底,你一个人是玩不转的。”

  闻言,李承乾无奈地说道:“你有所不知,自从去年和东突厥开战以来,我们东宫的经费就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压缩,就算孤想拉拢和收买一些人,不得花钱吗?

  这年头,白使唤人能行得通吗?

  目前的经费只够我们东宫维持日常的开支,不,好像已经欠他们宫女和太监三个月的例钱了。”

  “啊?你父皇对你竟然如此抠门?

  那李泰兴办什么文学馆,花了多少钱?他的钱都是从哪来的?”

  “是啊,很多事都是没法比的,孤和青雀不一样,他辖区有二十二个州,他是扬州大都督,又是越王,他可是个地主啊,富得流油。”

  “地主?”苏婉听了这词,都觉得新鲜。

  “就是他管理的范围大,土地多,物产丰富,赋税充足啊。”

  苏婉皱起了眉头:“那你得想办法搞点副业,赚点外快啊。”

  李承乾苦笑了一声:“孤能搞什么副业?”

  “我听说搞工程,赚头很大,对半赚钱,你搞点工程出来,不就行了吗?”

  真是一语点破梦中人,李承乾心想东宫的确有三间老旧的房子,下雨时,房顶便会漏水,地面上、墙上都已经长满了青苔,这也实在影响东宫的形象,这形象工程还是可以搞一搞的。

  “姑且试试吧!”

  于是,李承乾向李世民上书,请求翻盖那三间破旧的房子,经工匠预算需要一万两银子。

  紫宸殿。

  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魏征侍立在一旁。

  恰巧李世民翻到了李承乾的上疏,他反复地看了几遍之后,并未表态,而是把这封奏章递给了魏征。

  魏征双手接过,打开观看。

  李世民抬眼看了一眼魏征,问道:“爱卿,你说此事当如何处置啊?”

  魏征手捻须髯然,迈开方步,摇头晃脑,缓缓道:“陛下,先从大的方面来说,咱们大唐建立的时间并不长,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人口已经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仍然较少。

  去年,陛下派李靖统兵征伐东突厥,虽然说咱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再说周边的形势,西域诸国,尤其是吐谷浑,伏允可汗对咱们大唐跃跃欲试,那个老小子当初被隋炀帝的大将宇文述打得屁滚尿流,吓得南奔雪山,捡回一条狗命,后来,趁着隋末大乱,他又复国了。

  因此,陛下下旨压缩宫廷内外的开支,包括妃嫔、皇子、公主们的日常费用支出,大臣们的俸禄等等,微臣以为做得对。”

  李世民听了,心想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说你也想像孔颖达那样让我涨你的工资?

  只听魏征继续说道:“不过呢,太子东宫的费用再三压缩,已经没法再压缩了。

  这事,微臣是怎么知道的呢?

  微臣也是太子的老师,有一次,微臣去授课,太子没有茶叶招待微臣。

  太子便把五年前的茶叶拿出来冲泡给微臣喝,那茶叶都上霉了,能喝吗?

  微臣听说东宫还欠太监和宫女的月例,这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若拿太子和越王相比的话,越王仓库里的钱堆积如山,想怎么花怎么花,太子却捉襟见肘,这就显得有点不太协调了。

  至于东宫的那三间破旧的房子,微臣也是知道的,的确有损形象呀。

  倘若外国的使臣到东宫来参观的话,实在是有损我大唐在他们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因此,微臣以为太子的这份申请可以考虑,现在的材料、人工都很贵,一万两银子不算多。

  当然了,这事儿还得陛下自己斟酌。”

  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脸上是一阵红一阵白,心想这牛鼻子老道说话够损的,说来说去,就是说朕抠门、偏心眼儿呗,但是,碍于情面,他不便发作。

  李世民站起身来,倒背着手,微微一笑:“爱卿,朕是什么样的人,难道你还不清楚吗?

  在这里,朕讲个故事给你听。

  当初,尉迟恭可不是朕的部下,他是刘武周的人,那大老黑铁匠出身,力大无穷,他是追着朕打呀,朕被他害苦了都。

  后来,终于有了个机会,朕把他给降住了,但是,朕怜惜他是个人才,没舍得杀他。

  他倔强得要命,张口闭囗就说什么‘要杀便杀,要剐便剐,皱一下眉头,不算是英雄好汉!’

  于是,朕拿出黄金百斤,对他说,‘你若留下,投降朕的话,朕欢迎;

  如果你要走的话,朕送你黄金百斤,作为路费。’

  尉迟恭跪下磕头,倾心归顺,从那以后,咱们君臣一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打了无数的胜仗,不知你可曾听说此事?”

  李世民说这话就等于把魏征给怼了回去。

  “呃,”魏征顿时噎住,“微臣自然知道陛下是个豪爽之人!”

  李世民叹息了一声:“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自从朕坐了这个位置之后,每天都在为钱的事而发愁;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到处要花钱,哪里敢铺张浪费一点呢?

  打仗没有军队,没有马匹,没有粮草,能行吗?

  这些所花费的钱财不计其数,钱都从哪来?

  如果不是朕省吃俭用,压缩各项开支,你以为李靖能灭得了东突厥?

  那简直是笑话。”

  “陛下圣明!”魏征也听出李世民的意思了,就是说,这个功劳不能完全记在李靖一个人的头上。

  “确实,朕给予东宫的费用不多,朕就是怕承乾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他是太子,得以身作则呀;

  其他的皇子们都在看着他呢。

  咱们得好好学一学隋文帝,人家是理财高手。

首节 上一节 35/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