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第206节

  李承乾听他这么一说,心里明白了,说白了,李元礼也是看中了淮南那块肥肉,所以,他不想让自己独吞呀。

  “皇叔,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既然皇叔对淮南的煤炭感兴趣,那么,我们可以共同开采,把开采出来的利润一半上交给朝廷,另外一半,咱们俩平分,你看如何?”

  按理说,李承乾能说出这样的话,已经很让步了。

  谁知李元礼哈哈一笑:“承乾,我想你读的书多,自然知道藩王都有铸造货币的权利。

  想当年你父王被封为秦王之时,不也铸造货币吗?

  他开府,并且拥有自己的班底和独立军队。

  如今你父皇做了皇帝,而我们的军饷经常处于断供状态。

  你父皇的理由是朝廷要打仗,没有那么多钱给我们,让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天上不掉钱,地上不长钱,你说我们到哪里去想办法?

  难道说我可以率领军队去抢老百姓的钱粮吗?

  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和那些盗贼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淮南开矿挖煤所得的利润必须都归我!”

第137章 太子一让再让,秦英误伤李茂

  李承乾一听,算是明白了,原来,这位皇叔是想独吞,他不但不想把淮南挖煤所得的利润上交给国库,而且也不想分一杯羹给自己啊。

  李承乾就说:“皇叔,我觉得这件事我们可以商量着来。

  朝廷并非不想发你们的粮饷,而是因为朝廷年年打仗,国库空虚没办法解决。

  所以,要你们自己想办法,和朝廷一起挺过难关!

  你身为我父皇的弟弟更应该以身作则呀。

  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把所得到的利润全部据为己有,那朝廷国库里的钱从哪里来?

  再说了,淮南的煤炭也不属于你私人财产啊?”

  谁知李元礼一听这话,腾地站起身来,把脸沉下了:“李承乾,你知道你在和谁说话吗?

  你是在教训皇叔我吗?

  你今天进了这道门,皇叔就能让你出不去,你信不信?”

  李承乾一看,他这位皇叔说翻脸就翻脸,哪里还顾什么亲情呢?

  “皇叔,我今天来是想和你好好商量这件事的。

  请你不要激动!”李承乾神态自若。

  李元礼涨红了脸:“你父皇一句话,说国库里没钱了,就把我们的粮饷给断了,那我们的军士吃什么,喝什么?

  那些上万骑兵的战马一天得吃多少草料?

  如今,我不过是说自己去开挖淮南煤矿,自己丰衣足食,难道你父皇都不允许吗?

  那么,我们兄弟之情何在?

  我认为我这样做,已经够让步的了。

  按理说,徐州以东这一带所有的煤、铁、盐、茶叶、瓷器和丝绸等所有的一切资源都得归我所有,又何止是煤炭呢?

  我这个人是很讲感情的,可是,我发现你父皇做了皇帝之后,便把我们这些兄弟给疏远了。

  他把我从长安打发到这里来,徐州可不是那么好守的,自古以来,四面皆敌。

  所以,到了三国时期,徐州一会儿在陶谦手上,一会儿又到了刘备手上,再过段时间又被吕布夺了去,再后来又被曹操袭击,易主多次。

  在徐州的北面,除了东突厥的残余势力外,还有高句丽和契丹等,他们对徐州也是虎视眈眈,我能把徐州给守住,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你父皇已经有几个月没给我们发粮饷了。

  徐州城内的人马怎么活?”

  李承乾静静地听着,从他皇叔所说的话来看,这位皇叔对朝廷已经很是不满,对自己的父皇更是有一大堆的意见。

  李承乾心想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这么难处呢?

  按理说,李元礼能做徐州刺史,封疆大吏,等于是个土皇帝,已经很不错了,还想怎么样呢?

  皇爷爷有那么多的儿子,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弄一个刺史做的,

  那位李元景不就是在家中炼丹吗?

  看来,这皇帝不好当啊,怎么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呢?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你今天满足了他这个愿望,明天他还有别的愿望。

  “皇叔,你若是有什么情绪的话,可以和我父皇沟通,

  但是,你说什么煤,铁,盐,茶叶,瓷器,丝绸等等,这些都归你,恐怕我父皇不能答应。”李承乾神情肃然。

  李元礼用手指着长安方向,问道:“为什么你父皇当初可以铸造货币,我就不可以呢?

  淮南的煤得全部归我,这没什么好商量的。”

  李承乾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就像堵了一个大疙瘩。

  他忍了又忍,道:“皇叔,侄儿觉得,如果我们去淮南挖煤,一半上交给朝廷,另外一半咱们叔侄二人平分,颇为合理。”

  李元礼冷笑了一声道:“从来我说怎样就怎样,没有人敢和我讨价还价,你是第一个。”

  “皇叔,你误会了,我并非和你讨价还价,而是与你协商此事。”

  李元礼的眼睛转了转,问道:“你此次出使焉耆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焉耆人都打到咱们家门口来了,屠了咱们一座城,还有什么好说的?

  立即把军队开过去,灭了焉耆就完了,和他们那些蛮人能谈出什么结果来?

  这就好像你当初把那些吐谷浑的俘虏送回去,人家反而认为你惧怕于他。”

  “如果我们大唐和焉耆开战的话,那么,将不仅仅是我们两国之间的战争,还会牵涉到西域诸国,这将给大唐的子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而且,我们国库空虚,倘若开战的话,也不一定就有必胜的把握呀。

  此时,李泰正在焉耆,到底会是个什么情况,还得等李泰回来再说。”

  “既然你从长安来到了这里,今天中午,皇叔就为你接风洗尘。”

  毕竟大面上还得过得去。

  “那就叨扰了。”

  果然,中午时分,李元礼在厅堂里摆起了一桌丰盛的酒宴,宴请李承乾,秦英也在侧坐相陪。

  同时,参加此次宴会的还有李元礼的三个儿子,长子李茂,次子李蕃,幼子李蓁。

  李茂比李承乾大一岁,李蕃与李承乾同岁,李蓁比李承乾小一岁。

  另外,坐在李元礼身边的是他的宠姬赵氏。

  赵氏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国色天香,倾国倾城,一双眼睛,清澈明亮,眼神之中暗含着几分妩媚。

  席间,李承乾无意间发现李茂的一双贼眼总是盯着赵氏看。

  李元礼大大咧咧,却并没有发现。

  他端起酒杯不亲假亲,不近假近,道:“今日太子能到我们徐州来,我深感荣幸。

  请大家满饮此杯中酒。”

  众人把酒都喝了。

  李元礼看了看秦英,问道:“这位小英雄是谁?”

  秦英把酒杯放下,用手一抹嘴:“那你可坐稳了,我告诉你,我父亲就是当今的驸马秦怀玉,我爷爷便是大名鼎鼎的翼国公秦叔宝。”

  “哦,你就是秦琼的孙子?”李元礼感到很意外。

  “如假包换!”

  李茂问道:“听说你在长安朱雀大街力举过石狮子,不知可有此事?”

  “不错,那是我举的。”秦英声音洪亮。

  李茂轻蔑地一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知道你是不是在吹牛?”

  秦英火爆的脾气,他听李茂说这样的话当时就急了:“怎么?你是不服气吗?”

  “我从小也喜欢练点拳脚上的功夫,手上也有把子力气。

  虽然比不了项羽,但是,我觉得在我所认识的人之中,还没有谁的力气比我大。

  今天,恰好在此相遇,咱俩比比,如何?”

  李茂之所以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他想在他爹和李承乾的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力量,

  另外,他还有一个没法说出口的原因就是,他想证明给赵氏看,自己并不是等闲之辈。

  秦英说:“比就比,难道我怕你不成?”

  李承乾见李元礼和李茂父子态度都很蛮横,心中也很不悦。

  因此,秦英提出要和李茂比试气力,李承乾并未加以阻止。

  秦英就问:“怎么个比法?”

  李茂说:“都说项羽力能扛鼎,我心中很是不服,我只恨没能和他生在同一个年代,要不然,我非和他比试一番不可。

  恰巧我们这个庭院中也有一口大鼎,据说就是当年秦武王所举的龙文赤鼎。

  咱们就比赛举那口大鼎。你看如何?”

  “举鼎?”

  “正是。”

  “我且看看!”

  于是,众人便来到了庭院之中。

  李承乾发现庭院之中果然摆着一口大鼎。

  据说此鼎乃夏禹王所铸九鼎之一。

  秦武王到洛邑,与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鼎,绝膑而死。

  此鼎有四只脚,呈长方形,上面雕有龙纹,在正上方左右两边有两耳,重达千斤。

  李承乾看了,心中也暗暗替秦英担心。

  李茂用手指着那鼎对秦英说:“咱们俩谁能把这鼎抱起来,四只脚离开地面就算赢。”

  “可以。

  咱俩谁先来?”

  “我出的主意,自然是我先来。”

  李茂说着把长大的外衣脱掉,露出了一身腱子肉。

  但见李茂在掌心吐了口唾沫,然后搓了搓。

首节 上一节 206/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