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第145节

  李承乾率军返回长安之后,来见李世民。

  他满面春风,意气风发,跪伏在地上,口称:“父皇!”

  可是,他半天都没有得到回应。

  他抬头观看李世民,脸色铁青。

  魏征侍立在一旁。

  李承乾再次说道:“儿臣给父皇请安了。”

  “你干的好事儿!”李世民一出口就是这么样一句话。

  李承乾一听,心中一凛。

  他预感到情况不妙,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父皇会发这么大的火。

  李世民指着文案上堆的一大摞的奏折:“你看看,这些都是朝中大臣弹劾你的奏折。”

  李承乾原本心想此次收复了吐谷浑,不说什么封赏吧,最起码父皇得夸他几句,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他一听这话,如同冷水泼头一般:“父皇,儿臣做错了什么?”

  李世民低头看了看他:“有人说你表里不一,表面上性格温和,实际上,你性情凶残,随意杀人,你到了军中之后,杀了几个人?

  都是什么官职?

  为什么要杀他们?”

  李承乾回答道:“父皇,当时军中逃兵太多,如果不杀,怎么能遏制住那种势头呢?

  如果放任自流的话,那么,我们这支军队就完了!

  并非儿臣喜欢杀人,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那么,李大山又是怎么回事?”

  闻言,李承乾觉得奇怪,心想父皇在长安怎么会知道李大山的名字?

  看来,是有人提前告密呀。

  李承乾就把老周头的女儿丁香被李大山害死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李世民在军中多年,他深深地知道军纪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他并没有因此而责怪李承乾。

  “那么,你私自调动益州和羁縻州的军队又怎么解释?”

  李承乾一听,心想这事儿确实有点麻烦,似乎朝廷有规定,不允许私自调动各州的军队,必须请得圣旨或者有虎符才行。

  “父皇,这件事儿臣做得确实有一点唐突了,但是,当时情况紧急,来不及回来请圣旨,要是那样的话,便会贻误战机。”

  谁知李世民却冲冲大怒:“调动各州的兵马必须经过朝廷审核通过之后,才能调动,你这是明知故犯!

  就算当时情况紧急,那么,后来,你有没有派人和朕说明此事呢?”

  “呃——,”李承乾顿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儿臣觉得很快就要从吐谷浑回来了,当面和父皇解释清楚,因此,就没派人回来诉说此事了。”

  他也想不明白父皇为什么会因为这件事而大动肝火。

  “放肆!”李世民冲着门外喊了一声,“来人啊!”

  此时,但见从门外进来两名盔甲武士,施礼道:“陛下请吩咐,把李承乾给我押入大理寺大牢。”

  那两名侍卫一看,也是愣在了当场,不知如何是好。

  魏征赶紧说道:“陛下请息怒,微臣有话要说。”

  李世民看了看魏征:“你有什么话快说!”

  “陛下,太子未经陛下同意,擅自调动益州和羁縻州的军队,确实是违背了朝廷的制度,论罪当罚。

  但是,太子收复了吐谷浑,威震西域,从而,使我们大唐的版图向西又扩张了数千里,将河西走廊纳入我们大唐的范围之内,使得丝绸之路重新得以畅通。

  这样的功劳已经可以载入史册了,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陛下又何必抓住他那点小的过失不放呢?

  微臣以为太子的功劳大于他的过失,不说给予嘉奖吧,功过相抵是没什么问题的,太子乃储君,怎么可以下狱呢?”

  李世民倒背着双手,目光犀利地看着李承乾:“他胆子也太大了些,如果诸王都像他这样,随意调动各州的军队,那还得了吗?将来他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了!”

  魏征再次劝说道:“陛下,太子不是那样的人啊。

  太子是因为战场的需要,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你想一想,当初,你给了越王十万军队,一仗下来,我们唐军死了将近上万人,再加上后来逃跑的那些军士,所剩下的兵马就不多了。

  陛下也没有给太子增加一兵一卒,是不是?

  那吐谷浑的军队何止十万?双方的兵力悬殊太大!

  太子从益州和羁縻州调用军队,也只是为了攻打吐谷浑,目的非常明确。

  如果从长安发兵的话,还要从地方上调集军队,集合了之后,再开赴过去,那耽误的时间太久,黄瓜菜都凉了。

  陛下,情况特殊,请恕太子无罪!”

  闻言李世民脸色稍缓,叹息了一声:“活罪可免,死罪难饶,在人头山上有一扯袍峪,朕当年曾经在那里狩猎,袍子被扯破了,因此而得名,在那里有一个山洞,李承乾可以到那里去面壁思过,好好读书!”

  “儿臣领旨!”

  李承乾都不知道自己是迈的哪条腿回到东宫的。

  他心里那个委屈就甭提了。

  他心想难道说自己一心为大唐考虑,难道是真的错了吗?

  自己殚精竭虑,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把吐谷浑给收复了,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啊。

第95章 扯袍峪得神鸟,桃花岛遇孙思邈

  第二天早上。

  太阳早早地升起,炙烤着大地。

  李承乾收拾停当,肩头上背着弩,左边腰际悬着箭壶,箭壶里插着箭,带上了很多书,其中包括那本《太公兵法》,以及其他的应用之物,骑上千里一盏灯,前往人头山。

  人头山的海拔有一千多米,山上郁郁葱葱,树木茂盛,景色怡人。

  可是,李承乾此时却无心欣赏这些,甚至他有时候会想,早知道会是今天这样的结果,还不如不去打吐谷浑呢。

  自己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好不容易把吐谷浑打了下来,不但没有得到奖赏,还差点下了大狱。

  更让他感到可气的是,李泰当了逃兵之后,父皇非但没有治他的罪,还给了他很多的封赏,理由是李泰在此次吐谷浑之战中,也是立下大功的。

  李承乾心想都说父皇是一代明君,怎么会变成变得如此昏庸,是非不分呢?

  难道父皇这样做,是有意而为之,有意平衡他和李泰之间的关系吗?

  还是父皇觉得他的军功太大,威望太高,对朝廷是一种威胁,所以,有意打压他?

  李承乾转念一想,能够离开那让自己烦心的地方,安安静静地读书,也挺好的。

  他牵着马一直向山上攀登,大约来到1000多米高的地方,找到了那个扯袍峪。

  这天气可真够热的,真把他给热坏了,一头一脸的都是汗。

  山上却有一股清泉流淌了下来,泉水清澈。

  李承乾看到了一池绿水,十分兴奋,跑过去在里面洗了把脸,又把那匹马饮了一下水。

  他心想父皇说的那个山洞在什么地方呢?

  他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寻找那个山洞,眼看他快要来到了山巅之上,这里一个人也没有。

  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千里一盏灯却变得骄躁不安,厮鸣了起来。

  就在此时,李承乾听到了“啾啾”的声音,那声音高亢而又尖锐。

  李承乾觉得奇怪,抬头观看,只见一只类似于大鹰的鸟在半空中盘旋,然后,猛地俯冲下来。

  他顺着那大鹰俯冲下来的角度望去,头皮也是一阵发麻,因为他看见了一头高大的雄狮,等到那大鹰俯冲下来之时,他才发现那不是鹰,而是高山兀鹫。

  它体型高大,臂展达到4m以上,两只爪子十分锋利,一下子抓在了狮子的背上,就是几道红印!

  那狮子看上去极为恼火,昂起头来,抬起两只前蹄,扑向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的爪子好像受了伤,它振翅高飞,飞到半空之中。

  那高山兀鹫并没有飞走,而是,仍然在半空中盘旋,过了一会儿,再次扑向那头狮子。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两只猛兽斗得你死我活。

  李承乾从肩头上取下了弩,搭上一支箭射向那头狮子。

  那头狮子一个没留神,被射中了屁股。

  那狮子兽性大发,强忍着疼痛,丢下高山兀鹫向李承乾这边扑了过来。

  李承乾见那狮子张开血盆大口,心里也是一阵慌乱。

  此时,他的耳畔传来了战略模拟器的声音:【宿主!检测到对方已达到愤怒的边缘,对方已破防,对方情绪波动异常,现开启模拟选项:

  一、拔腿就跑;

  二、跪地求饶;

  三、自杀式对抗;请选择!】

  “孤选第三项。”

  【选择错误,请重新选择!】

  “没得选择了。”

  李承乾知道在这个时候不能逃跑。

  因为自己的腿脚不方便,跑得再快也跑不过狮子呀。

  于是,他强自镇定,又搭上了一支箭,一下子射中了那头狮子的左眼,那头狮子疼痛难忍,负伤逃下了山去。

  此时,那高山兀鹫的叫声变得柔和了起来,然后,盘旋着缓缓地飘落了下来,立在李承乾的身边。

  李承乾一看,这高山兀鹫比自己还要高出很多。

  李承乾看了看那高山兀鹫的爪子上还在滴血。

  那高山兀鹫仿佛通灵性,用头部摩挲着李承乾。

  李承乾明白这是一种亲热的表现。

  他扯下一块布,把高山兀鹫的爪子给包扎了一下,那高山兀鹫又发出了温柔而又感激的啾啾声。

  高山兀鹫缓缓地在前面走着,领着李承乾走进了一个山洞。

  那山洞的洞口并不是很大,等进去之后,李承乾发现里面豁然开朗,岩壁光滑,空气凉爽。

  李承乾明白了,这个山洞原来是高山兀鹫的住处。

  那头狮子恐怕是想雀占鸠巢,高山兀鹫为了守卫自己的地盘和那头狮子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李承乾摸了摸高山兀鹫的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首节 上一节 145/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