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第140节

  李泰兵败,伏允可汗心里正高兴呢。

  天柱王说:“可汗,我说怎么样,唐军也没传说中的那么厉害,李泰兴十万军队来侵犯我们,我们略施小计,一仗就把他们打趴下了,算他们跑得快,要不然,我们就把他们全歼了。”

  伏允可汗哈哈大笑:“我们吐谷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胜利,是因为你的功劳啊。”

  “我早就说过,唐人最不讲信义,当他们用到我们的时候,说什么都行,想当年,李渊要打我们的时候,恨不能给我们下跪,可是,当把李轨打败了之后,又不拿我们当回事了。

  这就叫过河拆桥!”

  “你说得没错,本可汗现在是弄明白了,他们是在利用我们啊。”

  “虽然说李唐和我们开通了互市,但是,他们知道我们喜欢他们的瓷器、茶叶和丝绸等,于是,就漫天要价,用我们的良马和金银去和他们交换。

  从表面上看,是公平的,实际上,并非等价交换。

  所以,咱们就得自己动手去抢啊。”

  伏允可汗点了点头:“中原人心眼儿太多,我们玩不过他们。”

  此时,慕容顺过来说:“你们说错了,天可汗对我们吐谷浑还是很不错的。

  儿臣在隋炀帝时期出使隋,隋炀帝把儿臣关押了起来,要不是天可汗,儿臣可能已经早死多时了。

  我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

  儿臣以为,我们做人得讲点良心才好啊。”

  天柱王冷笑了一声:“你在李唐是不是受到了他们的蒙蔽?你不要忘记你是慕容氏的人啊。

  你身上流着的是慕容家族的血啊。

  中原人从来不讲信义,他们和周边的国家是能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和亲,然后,等有了实力就找个理由去消灭人家。

  匈奴、东突厥不都是例子吗?”

  “你说得不对,远的不说,我们说近的,东突厥原来和隋的关系很好,启民可汗深受西突厥的欺负,他向隋文帝求助,隋文帝帮着他打跑了西突厥。

  东突厥才得以生存下去。

  启民可汗以臣子的礼节对待隋。

  启民可汗到了大兴城,隋文帝允许他到处观看,并没有把他当作外人,并且,把义成公主嫁给了他。

  后来,启民可汗去世了,他的儿子始毕可汗继了位,觉得自身的力量强大了,就不把隋放在眼里了,在隋炀帝巡游的时候,出兵把他围困在了雁门关。

  那一年,天可汗才十几岁,他和云定兴一起带兵把隋炀帝救了下来。

  虽然始毕可汗又遣使和隋修复了关系,可是,从那以后,东突厥和隋的关系就不那么好了。

  等到颉利可汗继位了以后,就变本加厉了,他们不断地侵犯大唐的边境,而且,还侵占了大唐马邑和并州等多个城池。

  天可汗被迫无奈,才发兵攻打他们的。

  这怎么能怪大唐呢?这样的事情,不管放在哪个国家,恐怕也是不能容忍的吧。”

  “我想你也听说过秦灭六国的事吧。

  秦强大了,就要向东扩张,这和六国有没有侵犯秦没有关系,而是由于秦国自身的实力来决定的,至于那些不过是个借口。

  如今的大唐就相当于当时的秦。

  只不过在地理位置上,我们在西边,大唐在东边。

  李唐强大了,就会向外扩张,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当初的六国为什么会被灭掉,那是因为他们互相攻伐,不能团结起来,一起对付秦国。

  于是秦国各个击破,最后,把他们全部消灭了。

  所以,我们和其他西域诸国一定要搞好关系,共同对付李唐。

  否则,我们就会像秦灭六国那样,被李唐消灭掉。

  难道你还没有看出这个形势来吗?”

  慕容顺听了,气愤地说道:“我们吐谷浑和大唐之间的关系原来是很好的,都是被你们这些人搞坏了的,大唐已经和我们开通了互市,为什么还要去侵犯人家的边境呢?

  既然当初已经签订了和平相处的条约,那么,就不能不遵守。

  大唐是强大的,同时,天可汗对中原人和游牧民族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啊。

  我建议父亲停止和大唐对抗,遣使投降,并且包赔一切损失,和大唐修复关系,才是正道,否则,祸不远矣。”

  天柱王冷笑了一声:“可汗,你听听,他说的这叫什么话,我们这些人拼死拼活是为了谁啊?

  你说这样的话,也太叫人寒心了吧。”

  伏允可汗也被他们吵得头疼。

  此时,慕容孝隽从外面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施礼:“可汗,大事不好了。”

  “什么事?”伏允可汗见他那惊慌失措的样子,就是一皱眉。

  “唐军又开过来了。”

  “哦,他们不是已经撤兵了吗?距此有多远?”伏允也吃惊不小。

  “又卷土重来了,距此大概一百里。”

  “大约有多少人马,统兵的大将是谁?”

  “目前尚不清楚。”

  “废物!连这些最基本的情况都没有弄清楚,你们都在做些什么?”伏允可汗怒道。

  慕容孝隽吓得把头低下了。

  “继续打探!发现什么新情况立即前来报告!”

  “诺!”慕容孝隽答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此时,又有一名侍卫进来禀报说:“城外来了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的叫苏瑰,女的叫苏婉,说是代表大唐平西大元帅前来出使的。”

  “苏婉?”伏允可汗想了想,想起来了,“那个丫头的胆子可真大,上次让她跑了,今天她又来了啊。”

  “是的,就是上一次来的那个苏婉。”

  天柱王一听,愤怒地说道:“上一次,他们到这里来出使,我带人去抓他们,却让他们给跑了,这一次,他们就两个人,请可汗允许我去把他们抓住。”

  慕容顺一听,连忙阻止:“父亲,天柱王说得不对,自古以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人家遣使过来,不论什么事,我们都要以礼相待,怎么可以捉拿人家呢?

  再说了,我们得先听听人家说些什么,再作定夺,不是吗?”

  伏允可汗认为他说得有理:“好吧,叫他们进来!”

  “诺!”

  那名侍卫得到了伏允可汗的指示,转身离开了大殿。

  过了一会儿,苏婉和苏瑰从大殿的门外走了进来。

  苏婉在前,苏瑰在后。

  苏瑰目光如炬,警惕地看着周围。

  大殿内左右还有其他的文臣武将。

  苏婉昂首阔步,毫无惧色,走在中间。

  她走到距离伏允可汗一丈左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施礼:“大唐使者苏婉拜见可汗!”

  伏允可汗把她打量了一番,手捻须髯:“苏婉,你此次前来,又所为何故?”

  “回可汗的话,上一次,我们是来找你们和谈的,这一次,我们平西大元帅十分想念慕容顺,所以,想请慕容顺明天上午到两军阵前叙叙旧。”苏婉说到这里,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书信。

  慕容顺把那封书信接过,又转交给了伏允可汗。

  伏允可汗把那封信打开一看,信上大致的意思是说,大唐平西大元帅李承乾向伏允可汗问安,上一次,我们前来与你们签订和平协议,你们不愿意签,天柱王带兵去抓捕我们的使者,甚至想抓捕本元帅;

  不知此事你是否知晓。

  后来,你们派了一百多名细作到长安来,被本元帅给抓住了,本元帅在父皇的面前苦苦地替他们求情,终于,免他们一死。

  本元帅又遣使杜正伦把他们送了回去,你们却要诛杀我们的使者,世上还有像你们这样不讲道理,不知道感恩的人吗?

  如今,我们已经兵临城下,望你老人家早作打算。

  另外,本大元帅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见到慕容顺了,十分想念,请他到两军的阵前叙话。

  伏允可汗把那封信看过之后,又让慕容顺和天柱王传阅了一番。

  伏允可汗问道:“这么一说,太子李承乾现在是平西大元帅了?”

  “正是。”苏婉回答道。

  伏允可汗冷笑了一声:“看来唐军之中是无人可用了,先是让李泰来,有两次本可汗都差点儿捉住了他。

  如今又把李承乾派了过来,都是一些娃娃。

  娃娃能带兵打仗吗?”

  众人听了,都哄笑了起来。

  天柱王施礼:“可汗,不如由我统兵十万前去,把他们一举全歼!”

  慕容顺把手一挥:“不可,咱们得先联络西域诸国,然后,再做打算。

  既然太子要我到两军阵前说话,那么,我就去一趟,听他说些什么。”

  “唐人向来狡猾,小心上了他们的当。”

  苏婉看着他们说:“如果你们害怕的话,也可以不去。”

  天柱王怒道:“我们吐谷浑的军士个个都是英雄,我们怕什么,来人,把这丫头给我抓起来,听说她现在已是太子妃,我们要以她为人质,要挟李承乾。”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一下子从外面闯进来数十名侍卫。

  苏瑰一看,一纵身,三步两步跳到了天柱王的面前,只三合就把他给擒住了。

  苏瑰从腰里拔出匕首,对准了天柱王的脖子,看着那些侍卫,怒道:“你们再敢上前,我就杀了他!”

  天柱王顿时没了刚才的嚣张气焰:“苏瑰,不,苏壮士,不要杀我!”

  苏婉对伏允可汗说:“你们就是这样对待大唐使者的吗?如果你们没有胆量,就不要来好了,我们走!”

  姐弟二人,一直走到大殿门外,苏婉先骑上了火龙驹,然后,苏瑰把天柱王推开,姐弟二人策马而去。

  天柱王重新获得了自由,喝令手下的军士:“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给本王追?”

  大约有数百名的军士上了马,跟在苏瑰他们身后就追。

  无奈苏瑰的火龙驹是大宛天马,速度太快,他们根本就追不上。

  第二天中午。

  太阳炙烤着大地,好在还有点风,要不然都能把人烤糊了。

  慕容顺和天柱王率领十万军队在伏俟城外西边五十里的一处空旷地带和李承乾的军队对阵。

  李承乾的军队在西边,排列整齐,面向着东边。

  慕容顺和天柱王所率领的吐谷浑的军队在东边,面朝西。

  李承乾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之上,立在队伍的前面。

首节 上一节 140/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