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能上你的当吗?
李承乾想到这里,微微一笑:“多谢你的好意,我们人员都已经招揽齐了,孤正打算辞退一些人呢。”
李泰也是一愣,因为他也没想到李承乾做事竟是这样雷厉风行。
“弟听说你和苏婉就要订亲了,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啊,弟是一定要参加的,等参加完你们的订亲仪式之后,弟就要到扬州去了。”
李承乾一听,就明白了,知道他是在找借口,想在长安多呆一段时间。
“你能来参加孤的订亲仪式那是最好不过了,孤求之不得啊,你就像上次孤行冠礼时那样,做一下主持。”
“咱们俩是亲兄弟,苏婉是苏大人家的千金,出身名门,你们俩真是天作之合啊。”李泰嘴上这么说,实际上在心里暗骂,苏婉你可真够损的哈,我已经吃过你好几次的亏了,总有一天,我都要收回来的,你等着我呢。
李承乾笑问道:“你也不小了,是不是可以考虑找一个王妃了?”
“弟……弟不急。”
李泰心想你们都成双成对的了,我还是老哥一个,早晚就是自己一个人,不行,我得找母后,帮我物色一个。
“你还是尽早找一个比较好,这样,早晚也有人照顾你的生活。”李承乾故意劝道。
“不用,我还小呢,此时,当以学业为重,既要编写《括地志》,又要处理那么多的政务,哪里有时间考虑这些儿女私情呢?”
“嗯,好像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啊。”
“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最重要的是事业,尤其是像我们生在帝王家,如果不能有所作为,那岂不是白活了一回啊。
我见过历史上,那些皇子往往都是碌碌无为之辈,比如说,汉高祖有八个儿子,除了被吕后害死的几个,剩下的几位,除了刘恒之外,没有一个有作为的。”
“刘长怎么样呢?”
“你是说,那个什么淮南王?”
“正是。”
“刘长更是荒诞不经,他竟然率领着几十辆车就要造反,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我从未见过历史上还有像他这样狂妄无知的人。”
“可能是汉文帝太过于疼爱他了,他在淮南出入使用天子的旌旗和车辇,而且,他打死了丞相审食其,汉文帝也没有治他的罪。
所以,他的胆子就越来越大了啊。
最终,走上了谋反的道路。”
“对于这事,弟和你有着不同的看法,弟认为汉文帝并非疼爱刘长,而是有意要杀刘长呢。”
李承乾一皱眉,因为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在说汉文帝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之间的事,实际上,是在说他和李泰之间的事:“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汉文帝表面上老实巴交,甚至会装孙子,当初,在吕后得势之时,他很擅长隐藏自己的锋芒,其他的皇子都遭到了打击,他却能平安无事,从这件事上来看,说明他有着过人的智慧。
到后来,刘襄和刘章都是有机会做皇帝的,但是,那些大臣们认为他们太过强势,如果做了皇帝,将来不便于控制,于是,便把刘恒接到长安做了皇帝。
周勃和陈平等人原以为刘恒是个软弱之人,结果,他们想错了,刘恒却是一代明君,政治老道。
他只用一封书信便平定了南越王赵佗,使赵佗臣服于汉。
后来,周勃见到他,都变得神色恭敬。
由此可见,汉文帝是一个十分老练、精于权术的人。”
闻言,李承乾点了点头,因为李泰说的有理有据,不能不说,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
只听李泰继续往下说:“后来,有一次,汉文帝和刘长一起去打猎,刘长直呼其为‘大兄’,汉文帝居然没有反驳,就答应了。
他们名为兄弟,实为君臣,这样一来,是违背礼法的。
刘长在淮南国使用和皇帝一样的车辇和礼仪,甚至制定自己的法律和制度,随意任免高官,汉文帝一概不问。
汉文帝这样做,我们可以理解为,他是有意而为之啊。
他就是想培养刘长骄纵的性格,从而使刘长一步步走上谋反的道路。”
李承乾说:“后来,刘长真的谋反了,大臣们再三请求杀了他,汉文帝并没同意,只是将他流放。”
“那也是他在做表面文章,因为,谁都知道,刘长的性格刚烈,难以忍受这样的屈辱,而且,袁盎已经提醒了汉文帝,让他小心在意,以防刘长在路途之中死掉,使得汉文帝背上杀弟的罪名,可是,汉文帝却不管这些,依旧我行我素。
所以,弟认为,这件事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阴谋。
刘长在不知不觉中,就中了刘恒的圈套。
因为,刘长是刘恒唯一活下来的兄弟,也就是他唯一的潜在的对手,只要刘长一死,就再也没有人和他争夺皇位了。
一切都在汉文帝的计算之中。
最终,刘长死在了流放的途中。”
“孤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刘长死后,汉文帝下令把沿途的官员全部斩杀,替他报仇,另外,又封了他的三个儿子为侯。”
“皇兄,那时刘长已经死了,汉文帝之所以这样做,只不过是想堵住天下人的嘴啊。”
李承乾一听,既然李泰一定要这么说,他也没必要和他争论了。
因为历史本来就是说不清楚的。
同样的一件事,在不同的人看来,却有着不同的含义,甚至可能是完全对立的。
第84章 太子定亲,倭奴女以死相逼
五月初二。
太极殿。
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今天是李承乾和苏婉订亲的日子。
这件事也轰动了整个长安城。
文武百官都来参加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自然也参加了。
因为太子妃不是一般的妃嫔,将来,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是要当皇后,母仪天下的。
一旦,李承乾继了位,将来,当了皇帝,那么,苏婉也就成了皇后,皇后的权力向来都是非常大的。
如果她能像长孙皇后那样,成为一代贤后的话,那么将是天下之福。
话又说回来,如果皇后是个像吕后和王政君那样的人,就有可能闹得宫廷内外鸡犬不宁,甚至引起天下大乱。
王莽能夺了刘氏的江山,难道和王政君没有关系吗?
所以,太子妃的人选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整个大唐的兴衰存亡。
长孙皇后眼光独到,她经过明察暗访,确认苏婉品貌俱佳,是太子妃的最好的人选。
而且,令她感到满意的是,苏亶为官清廉,做人谦恭低调,对大唐更是忠心耿耿。有这样的父亲,那么,子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别的不说,就拿苏瑰来说。
若是换作别的臣子,肯定会上下打点,活动各方面的关系,把苏瑰谋个好差使。
可是,苏亶没有这样做,只是让他从一名普通的禁军军士做起。
然后,苏亶也从来没有和常何打过招呼,要他怎样关照苏瑰。
苏瑰之所以能做到今天的位置上完全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啊。
苏亶教育子女就是这样的,不要指望做父亲的能怎样帮你,有能耐自己去闯,没能耐就算了,在家呆着,不要出去丢人现眼了。
苏瑰也很争气,他知道他爹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他也不去找他爹帮忙。
这些事情,长孙皇后都知道,这也是她看中苏婉的一个原因。
换句话说,苏亶要是那种要这要那的人,也将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
想当初,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她把女儿嫁给了汉武帝之后,经常开口向刘彻要这要那,欲壑难填,到最后,搞得汉武帝非常心烦。
最终,也使得汉武帝和陈阿娇之间的关系破裂,汉武帝把陈阿娇的皇后之位给废了,把她打入了长门宫。
因此,太子妃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对太子和太子妃之间的关系影响也会很大的。
今天整个太极殿都布置得十分喜庆。
红毯铺地,长廊之下,悬挂着许多大红色的灯笼。
太子订亲,比一般的皇子成亲还要隆重。
李泰今天作为主持,首先说道:“下面请父皇训话。”
李世民今天心情舒畅。
他微笑着看着大家,提高了嗓音:“各位爱卿,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太子李承乾和秘书丞苏亶的长女苏婉在这里举行订亲仪式。
不久前,我们一起为承乾行了冠礼。
也就标志着承乾已经长大了。
承乾自从行了冠礼之后,做了很多事,他替朕批阅了很多奏章,减轻了朕的负担,而且,他所批阅的奏章,朕也抽查了,并没有不妥之处。
在此感谢承乾的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没有你们的精心培养,也不会承乾的今天;
另外,在此期间,承乾和李泰兄弟二人联手招降了党项,从而,使得我们大唐又少了一个敌人,多了一个朋友,也使我们大唐的版图进一步扩大了。
承乾还出使了吐蕃,他和苏婉等人一起替松赞干布报了父仇,松赞干布也表示向我们大唐臣服。
最近,承乾成立了崇文馆,目前人才济济,而且,他们正在编撰一本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朕已经看了这部书的前两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书将会成为继《史记》之后的又一史学巨著……。”
李承乾和苏婉都站在殿下。
李承乾听了,觉得有点好笑。
他心想平时父皇看上去那么严厉,记得那一次,他父皇还要用鞭子来抽打自己,幸亏自己跑得快,要不然,可能就要遍体鳞伤了,没想到,今日父皇一反常态,对自己大加赞扬了起来,真是让自己觉得有点不太习惯。
这时,苏婉用胳膊肘碰了碰了李承乾,低声道:“你不是说你父皇对你不好吗?今日听他说话,怎么对你大加褒扬啊。”
苏婉满头珠翠,身穿红色长袍,腰里系着一根彩色的丝带,脚上蹬着一双云履。
李承乾看着美若天仙的苏婉,更是觉得赏心悦目:“有那么一句话,叫做父爱如山,孤今天终于明白这一点了。
做父亲的往往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他内心深处是深爱着你的,他也会为你的成长和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
只是他平时不说罢了。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担心儿子会骄傲,而不思进取啊。”
“好像你说得有道理啊,看来,你越来越懂你父皇的心思了。不过有一点,我觉得你父皇说得有失公允。”
“哪一句?”
“招降党项不是你的功劳吗?为什么要算到李泰的头上呢?”
“你又何必在意那些呢?不管怎么样,李泰也参与了,说他有功劳,也不算过分。”
“我觉得你父皇就是偏心眼儿,他建文学馆,你父皇给了他多少钱?”
“孤并不清楚。”
“我猜少说也有上百万两的银子,可是,才给了你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