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 第346节

  朱常洛无奈之下,只能听话好好养起来。

  泰昌十一年的春节就在皇帝的病中过去,直到正月初五,朱常洛才感觉基本已经好了。

  这时候的药物自然没有后世那么好,小病也只能慢慢养。

  但朱常洛胸有壮志,又有来自后世的知识和经验,身体锻炼和保护的事从没落下。

  刘若愚、王微这些乾清宫的宫女却不这么看。

  “陛下,该用药了。”

  朱常洛看了看刘若愚,他的眼神恳切,于是朱常洛只能端起来喝掉,然后问道:“是不是再宣御医来瞧瞧,看看康复与否?”

  “那自然是要的。”刘若愚一本正经,“小妹,你得拦着陛下。天又没转暖,出殿做什么?”

  “是。”王微的眼神也有恳求,“陛下,您要是非得出去,病情又转坏,那奴婢只有以死谢罪了,太皇太后娘娘再三叮嘱的。”

  “……非要你这么个小丫头盯着朕做什么?”朱常洛也很无语。

  王微只能低下了头,楚楚可怜的模样。

  她虽然极细心,才学和琴棋书画又样样精通极能解闷,但毕竟不像宫中多年女官那么懂得照顾人。

  但太皇太后偏偏点她贴身照顾。

  朱常洛看着出门吩咐了人去宣御医之后回来的刘若愚:“皇祖母为什么非点你这个义妹来照顾朕?”

  “……陛下那时发热沉睡,太皇太后娘娘亲来探望,后来就点了小妹伺候陛下,臣不知道为何。”

  朱常洛看着惊吓担心而跪下的王微,伸手把她先拉了起来,随后才看着她的脸。

  “没说别的?”

  刘若愚想了想之后才开口:“倒是太皇太后娘娘回慈宁宫前在殿门口说了一句话,说陛下有神佛庇佑,必定吉人自有天相。”

  朱常洛琢磨了一二,又问道:“王微的来历,你呈禀过吧?”

  “臣自然不敢瞒太皇太后娘娘。既是陛下带回宫里的,太皇太后娘娘问过。”

  王微身躯微颤,朱常洛倒有些明白了。

  “行吧。”他点了点头,“皇祖母点你不是坏事,该是认为你与朕有缘。”

  从刚回宫之时李太后说的那番话来看,她自然是无比着紧皇帝身体康健和寿数问题的。

  而王太后先病,朱常洛又病,偏偏还是刚说过这件事不久,以她迷信的劲头自然会多想。

  所谓病急乱投医,关心则乱。当年就聊过什么应劫之人,对于王微这样因为特殊际遇才入宫的人,她当然会多看一眼。

  朱常洛能和她结识,那自然是冥冥之中的莫测缘分。如果不是皇帝微服到扬州,如果不是恰好在那个场合,又定要找个清清白白的人来陪陪皇帝,王微哪里会现在就被找出来送到御前?

  至于妨害皇帝的煞星这种可能……皇帝能被菩萨托梦示警,那就是得上天眷顾之人。那么巧合才能到他身边的人,还只是个小姑娘,怎么可能会是煞星?

  朱常洛经御医再诊了脉确认确实已经好了大半之后,到慈宁宫里问候时又问了问李太后,结果还听到了另外一个让他啼笑皆非的理由。

  “祖母想着皇帝醒了瞧见如此可人的花骨朵还未长成,也该好生把龙体尽快养好。”

  朱常洛表情复杂地看着李太后。

  “皇帝还年轻,日子还长着呢!”李太后一本正经地点头,“龙体安康,比什么事都大!恐怕还是北巡南巡落下了什么引子,又或沾了什么不干净东西。皇帝一向身体好,这回算是突发重疾了!”

  “……朕觉得还好。”

  “那天祖母过去,皇帝身子极烫!”李太后摇着头,“万不能轻忽。幸好菩萨保佑,御医又得力,汤药对症……”

  她说着说着就像是要去佛像面前还愿了。

  朱常洛也被她拉着过去谢了谢菩萨保佑。

  出得慈宁宫,看到了皇帝漫步于宫墙之间的太监宫女都纷纷见礼,然后脸上露出了喜色。

  朱常洛知道这个年他们过得应该比较压抑,毕竟皇帝新春时节恰好病倒了,像是不祥之兆。

  现在皇帝恢复了健康,至少过去数日里的压抑气氛要消散了。

  

  朱常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尽管生病是寻常事,但他的身份不同,他正在做的事也不同。

  虽然不会真有什么聪明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但他的身体状况确实关系着很多人的身家性命。

  于是倒不用做什么其他的,先让人去宣各位重臣、勋戚等“消息人士”入宫,补一补原定除夕日中午的赐宴。

  皇帝已经大好了,情况自然会经他们的口传出去。

  但群臣入宫觐见亲贺新春之后极为体贴圣心,十分坚决地拒绝了留在宫中饮宴。他们纷纷恳请皇帝再好生休养数日,待上元节朝会后与上元节赐宴一同办了便是。

  朱常洛往乾清宫回去的路上就问刘若愚:“朕的脸色比节前差很多吗?”

  “……陛下,群臣这是上体圣心。陛下病体刚愈,脸色自然没有节前那般红润。如此着急召群臣赐宴,倒是着相了。他们知道陛下已经大好,出宫之后自会传告朝野。”

  “那就是最好也别再劳心政务了,怡情乐养为上?”

  “陛下能这么说,臣也省些口舌。”刘若愚认真点着头,“急病忽至,非是无因。陛下忧心将来大灾难以抵御,年前频频召问群臣早做准备。忧国忧民殚精竭虑之下,龙体这才为病邪所侵。臣日夜陪伴陛下左右,焉能不知?”

  朱常洛愣了一下,随后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也许吧。”

  回京之后确实一直在这件事上提前谋划,十分专注。

  大概是到了腊月二十九之后想着过年,情绪就放松了很多。

  这么一想之后,他也确实有点担心自己是不是已经透支了许多心力。

  “也罢。宫后苑的梅花开着吧?过去瞧瞧。”

  日子确实还长,更连续的寒冬也还没到来,朝廷很多事已经在正确的轨道上开始。

  他虚岁才三十,等得起。

第416章 享乐皇帝?

  皇帝似乎开始享乐了,泰昌十一年虽不长途出巡,但盛夏时分却安排了去承德府避暑。

  时间虽只是不到一月,但来回时间加在一起,也足有一季了。

  好在既然不是出巡,排场就不用那么大,耗费不多。

  现在御驾刚过潮河,行走在新的傍海道上。

  人数不算多的御驾队伍之中居然还有人在大声争吵。

  朱常洛搁下掀开了窗帘探出头往后看了看:“怎么还急出洋音了呢?若愚,你去叫二位供奉过来,朕听听他们在吵什么。”

  于是没过一会,伽利略和开普勒两人就一同骑着马过来了。王徵怕出问题,也赶紧拍马赶过来。

  “这回吵的是潮汐,还是行星轨道?”

  朱常洛直接问,开普勒立即说道:“皇帝陛下说的引力虽然现在还没办法观测证明,但以皇帝陛下的学识,我相信这种理论!可他偏偏坚持潮汐涨落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大地星球在加速减速导致的,说我认为月亮引起潮汐涨落是在迷信占星传统!还有,他根本忽视太阳在观测中的轮廓大小变化,坚持我们的大地星球一定是沿着一个完美的正圆形轨道围绕太阳转动,而不是椭圆形!”

  看着伽利略胀红的脸,朱常洛好笑地微微翘起嘴角:“伽利略,朕听你们刚才吵得大声,你应该有反驳依据啊?”

  “自然之书一定能用数学书写!”伽利略瓮声瓮气地说道,“如果引力的存在无法观测证明,他说的椭圆轨道怎么进行计算,怎么证明?”

  “钦天监不是一直在做这件事吗?月亮大体每个月就会绕着地球转一圈,地球则是大体一年绕着太阳转一圈。想办法用望远镜测量一下嘛,虽然在眼睛能看到的尺度下,它们的大小差别几乎不太能分辨,想办法。”

  两个人最近都在争论这些东西。

  在大明的好处是,日心说什么的绝不会被宗教裁判所盯上。

  但现在两人的分歧已经是在背后的原理和具体的规律上。

  就比如现在两人争论的星球公转轨道是椭圆还是正圆的问题,其实并不太容易证明。

  毕竟以现在望远镜的观测精度,去计算月亮公转轨道的具体参数着实不容易。在望远镜里观测到的目视大小,又不能拍照片,怎么得到尽可能精确的原始数据再进行推算?

  “皇帝陛下呢?您认为我的猜想是正确的吗?”

  开普勒双眼充满期待,毕竟引力这个概念的存在让他一直以来的观点有了一个新的支撑。

  因为他观测到潮汐涨落规律和月亮阴晴圆缺之间规律的联系,所以才有潮汐形成与月亮围绕地球转动有关的猜测。而如果不是因为引力的存在,椭圆轨道的成因似乎也无法自圆其说——虽然根据他的观测,只有这种轨道才能解释月亮和太阳为什么有的时候看着更大,有的时候更小。

  “朕更认可开普勒的推断,不过确实需要证明。”朱常洛笑着回答,“当然,还要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光线穿过空气时的折射问题。很长期的课题,做更多观测,记录数据,再进行推算证明吧。”

  朱常洛这么一说,伽利略看似有点更不服气,但又有些拿不出更多反驳理由,只是生着闷气。

  “伽利略,如果没有可以证明的外力影响,你坚持的地球会加速减速出自什么原因呢?”朱常洛安慰了一句,“现在不必执着于这一点了,在朕这里,在大明,博研院里不是已经都认可了天体运行的规律吗?只要接受了万有引力的存在,那么不光是日心说,所有天体之间都受这个规律引向。即便太阳,应该也是在围绕着星空之中一个更加强大的引力源在转动着。”

  “伟大的皇帝陛下,可是引力的存在……”

  “人的寿命短暂,宇宙的时空尺度太恢弘。”朱常洛感叹了一声,“把争执留给时间吧。关于天体运行规律的观测和证明,恐怕耗尽一生时间才能记录部分数据,给出属于这一代学者的猜想。这件事不必占据你们的全部精力,把注意力放到那些更小尺度的事情上吧。朕觉得你在力学和加速度、惯性方面的思考,有更深入的价值。”

  “皇帝陛下是说抛射运用吗?”伽利略也不想继续停留在关于天体运行规律话里里的吃瘪状态,“皇帝陛下去避暑,带着我们一起,是要再去观测火炮的射击?”

  “这次不是。”朱常洛双目中多出不少期待,“这次先去一下丰润县,朕想让你们一起参与研究一个能改变世界的机器。其中,涉及到大量自然规律的思考。不仅有运动规律,还有不同物质的强度,包括热学和力学……”

  御驾所行道路,是从通州到原先开平中屯卫的一条新直道。

  原先这个区域的陆上道路并不好,毕竟主要的路线是从通州往东南面经运河到直沽。如果再要去辽东,从那里沿着海边的傍海道过去便是。

  但如今的北京城东面并不简单,既有遵化的军工园,也有原先开平中屯卫所在的煤铁园。

  朱常洛虽然记得什么开滦煤矿,但最终踏勘来踏勘去,原来承德府那边虽然也找到了一些地方有煤,但更多、更易开采的,还是在开平中屯卫一带。

  这倒是让朱常洛想起了唐山这个地方,只不过如今还没有这个府州县名称。

  既然已经定下了位置,那么自然而然,蒸汽机的主要研制及实验基地就搁在了位于开平中屯卫及遵化之间的丰润县。

  以后这一带就要成为一个煤铁军工基地了,还有谋划中的化工产业,因此从通州东面,又新修了一条道路,取直北京城往山海关方向的道路。

  到了丰润县之后,朱常洛先下了马车活动了一下身体,然后回望了一下这条路。

  “紫垣,井陉那边的石灰,你们河北省已经安排下去没有?”

  朱常洛询问的人名叫李若星,字紫垣,泰昌四年的进士。这次御驾点他过来伴驾,是因为他刚刚由真定府知府升任北直隶大部分府州县改为一体的河北省执政院右参政,三品大员,分管工商事。

  而原先的顺天府,已经把遵化、玉田、丰润三县都给了河北省,再加上那开平中屯卫所在区域从永平府里割出来,组成了如今一个新的唐山府。

  这个唐山府的首任知府,正是朱常洛当年过来时比较欣赏的原宝坻知县肖德和。

  现在肖德和在丰润县城外迎驾,见皇帝问的是李参政,因此便乖乖听着。

  唐山府的定位很特殊,将来都是李参政管他们这边更多,还有直达中枢的官产院、枢密院等。

  李若星闻言就说道:“督台和省台赴任后,除了河北省诸府州的衙署改制,另外便是该由臣领办的事。臣是从真定知府升任现职的,井陉县臣很熟悉。旨意到前,臣正在井陉那边与官产院同僚勘地选址。”

  朱常洛点了点头:“石灰用处颇多,井陉那边先把石灰和水泥做起来。届时从真定府到北京城,这段路是要先修的,不愁销路。”

  “臣明白,臣随陛下到了承德府后,回去便抓紧此事。”

  朱常洛这才在唐山知府和丰润知县的迎接下先去了他们安排好的行驾。

  从初春到现在,他把心态放轻松了,诸多长远布局引导着去做。

  石灰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平常用处就不小。真定府井陉县的“羊眼石灰”更是贡物,紫禁城修建过程里都用到了那里的石灰。

  那是太行山赋予当地的自然宝藏,烧制石灰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

  北直隶改为河北省,是泰昌十一年开始地方衙署改制的第一个范例。

  北京在此,河北省还是难以避免地中间有个空洞。帝都顺天府舍了遵化、玉田、丰润三县,但又把河间府最东北面的静海县拿了过来。因此,帝都所在直辖府在东南面囊括了后世的天津,拥有自己的出海口,京营放在武清、固安和良乡之间,北洋舰队的基地也暂设于大沽。

首节 上一节 346/3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