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 第256节

  义州那边的情况已经先一步送入京城,奉天殿内灯火通明。

  虽然已经接近子时,但朱常洛还在这里。

  “时候太晚了,还需要更多情报才行。”朱常洛现在有些许后悔,也有些许无奈,“辽东、宣大、西三边为重,蓟州镇这些年还是用心少了。要不然,蓟州镇的夜不收该有更多收获。”

  “那臣等今日便宿直于武英殿。”田乐点了点头,“陛下勿忧。义州为广宁北上门户之一,袁都督和宁虏伯定安排了精兵把守。就算那里不止有小歹青一部,也不会一触即溃。”

  

  袁可立和熊廷弼想得到的,田乐自然也想得到。

  小歹青打的是义州,这并不合理。

  就算是整个察哈尔汗庭的大军都去打锦州、义州,也并不合理。

  大明原先就没有那么脆弱,现在更没那么脆弱。

  君臣早已是根据最坏的可能做出了布置,所以现在的动向自然让他们想到了最坏的可能。

  结果现在最大的问题出在蓟州镇边军,出在他们的将士素质上。

  林丹巴图尔一直在古北口外的哈喇河套顶着,整个蓟州镇边墙北面确实经历了长达数月的侦查与反侦察。鞑靼哨骑和被称为夜不收的大明边镇哨探交锋不少,互有损伤。

  但也许是疲惫了,也许是夜不收成了这段时间以来蓟州镇一线伤亡最重的兵种,奏报过来的蓟州边情与如今的形势发展对不上。

  孙承宗也陪着忙到了现在,他起身行礼时也说了一句:“陛下勿忧,李都督既知义州遇敌,定然也会想到这一节。那林丹汗还在不在哈喇河套,留下的到底仍是大军主力还是充数假扮,哨探不能察知,一战便知。”

  朱常洛点了点头:“你们也劳累了一天,先去歇着吧。若愚,如有军情到了,先别吵田枢密,朕和孙参谋等人年轻些。大战既起,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临机决断,也要靠前线重臣。”

  他鼓了鼓气:“不论如何,至少大方向上他们去了那边,至少他们仍在大燕山之中!”

  作为皇帝,在大战之中就是这样。

  他越是在意,越是只能焦急等待,或者耐心等待。

  到了此时,战局千变万化,更多依赖的都是前线决断了。

  朱常洛想着他已经任用的这些重臣:李化龙、袁可立、熊廷弼、刘綎、麻贵、达云……还有李成梁。

  现在,是林丹巴图尔和小歹青暗度陈仓当真截断傍海道、东北各族群起撕咬拿下了辽东,还是大明诱敌深入、一举覆灭了汗庭主力,全靠执行了。

  对双方来说,都是决定国运的一战。

  朱常洛走出了奉天殿,吹着夜风,他看着乾清门,也像是在看着遥远的北面。

  如果晚一些呢?晚那么一年里、两三年,等到望远镜搞出来,有更好用的工具。

  前些日子琉璃厂传来喜讯,烧制出了透光性更好的玻璃。

  晚那么两三年,再把蓟州边军也整一整,委任更强的将官,而不是让他们承担更容易的纯粹防守任务……

  朱常洛想了想又摇了摇头。

  兵甲工具自然是好的,但如果要打仗,最终靠的还是人。

  现在的部署,已经是难得的枢密院上下用命的局面,朝中也有沈鲤、李廷机这样的人镇着。

  再过两三年,说不定田乐的身体扛不住了,又要花时间去解决朝堂中枢的换届稳定问题。

  永远不会有最理想的状态。

  遥远的东北面,达云和秦良玉都在大黑山上的那个寨子里。

  “伯爷,这情况不对。”

  秦良玉现在一身戎装:“他们像是只准备把我们堵在这里。除了一开始时候攻得猛,现在却只困不攻了。”

  “既然是绝地,这样倒也没错。”

  达云深思着,又看着寨子中变得更多的人。

  一共带了三千人出来,原先是这一带的四处位置,或多或少地先藏着。

  前不久探知敌军要进攻了,他们才开始集结,一路往北摸去,想要完成绕后突袭、堵住奈林皋这个大凌河出口的任务。

  脊梁山西侧的口子,那应该是麻贵击溃了敖汉部之后的任务。

  结果到了奈林皋一带,迎面碰到了伏兵。

  按理说,不应该。达云也并非庸将,深入敌后,侦查这件事他并没有忽视。

  只不过对手好像早知道他们会从那里去,埋伏得极好,就像他们在这大黑山之间装了几个月避难百姓一样。

  最主要的是,竟像是有一两万敌骑等着他们一样。

  达云只好率众先退回来了。

  他们这次出来,并不能带着太多重炮,山间也不好结阵。

  反倒敌骑箭上燃火抛射,如果引得山发大火,他们就要溃败。

  “我疑心,他们没那么多人,之前猛攻只是逼我们把军情传回去。”秦良玉忽然说,“这里在边墙之外,他们自然会认为勇卫营有极重要的任务,朝廷必不容我们有失。”

  “你是说,除了我们,他们还想伏击援军?”

  达云意外地看着秦良玉。

  这个女将,达云也是到京城提督勇卫营之后才认识。现在看来,他丈夫那个职位,实则是她的才对。

  左掖白杆营对她的敬重,比对她丈夫多多了。

  “若只是为了剿灭我们除去后患,不该这样。我们固然会断粮,他们也追到了这大黑山里。”秦良玉说着,“陛下重用我们,勇卫营首战不利只能固守待援,我们有何颜面回京?伯爷,鞑子不是惯常一人数马吗?那天夜里听到马蹄声惊天动地,像是足有数万骑,说不定是诈!他们实则没那么多人!”

  达云的脸在黑夜之中红了红。

  他此前常在西三边,这一点他当然也想得到。只不过当时黑灯瞎火的,为了隐秘昼伏夜行,忽然马蹄声震天,随后火箭如雨。天干物燥,山间已有山火大起之势,他不能去赌。

  现在被困在了这里,哨探也不容易出去。

  但首战不利、固守待援几个字,确实刺激了一下他。

  “兴许现在他们已经分兵去伏击援军了。”达云咬了咬牙,“你说得对,不论如何,不能就在这里耗着!即便真有数万大军,杀出去,抢些马匹、箭矢再拖回来,也能多把他们拖在这里几日!”

  在他们的西边,龙山一带此时还真的出现了近两万大军。

  “到了这里,该让他们北逃而去了。”说话的人顿了顿,叹了口气,“事关存亡,能活下来多少是多少,长生天会庇佑他们的。”

  “是,我这就回去传信。”

  “告诉昂翚,务必死战拖住明军,让喀喇沁部民多些时间北撤。然后,死守住大宁,保住敖汉往这边的南路!”

  说话的正是林丹巴图尔,他确实已经偷偷来到了这里。先后离开哈喇河套的汗庭主力,早已先悄悄往北绕着老哈河在大宁一带集结,随后又潜行到这边附近。

  林丹巴图尔本人则是轻骑简从来与他们汇合。

  “汉人也不傻。”他冷声说道,“先去灭了那一支伏兵,大张声势地去!看看汉人是要守义州,还是守宁远!”

  今天只有一个大章

第322章 决断之难

  “都说勇不过马芳!”

  古北口外,李化龙亲自来了这里,抽出了战刀。

  “马林,兵贵神速,刻不容缓!”他的眼神十分狠厉,“你若再犹豫,我以后军右都督先行斩你!老夫戎马一生,转战南北,何时有败绩?不不信老夫,难道要叫天下人将来提起虎父犬子想的就是你马林?”

  马林脸上臊得通红,盯着李化龙的神情和他的刀。

  这样的讥讽,从他被除掉了辽东总兵官之职后就一直有。

  “末将只是在等总兵将令……”

  “他还在山海关那边,来不及!”李化龙大声道,“我奉旨暂节制蓟镇大军,我的将令,尤总兵也要听!”

  “好!”马林也大声喊道,抱了抱拳咬着牙说,“末将听令!若是古北口一线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末将死便死,绝不敢愧对先父!”

  李化龙要他带着古北口的蓟州军全面出击。

  而先前的军令则一直是固守,顶多有些袭扰。

  李化龙严肃地站在古北口上看着大军开拔出关,前去小十八盘一带的前哨。

  他们去了之后,小十八盘就容不下这么多明军了,必定需要攻下去,攻到哈喇河套。

  “把这一带的夜不收全撒出去!古北口大军行进,鞑子必定会探知,本都督要他们今夜动静!”

  李化龙也想到了小歹青攻义州的蹊跷,所以这边的汗庭主力虚实必须通过真正的大战来确认。

  问题是,既然都能看得出来蹊跷,鞑子为何还要这么选择?

  只能说要做最坏打算。

  与李化龙有关的另一部分打算,他已经派人出去通传了。

  马蹄声骤,五骑奔行出了独石口,此去开平不到三百里。

  每人身边还有两匹马随行。

  马不停蹄,他们是李化龙的亲卫,务必最快速度把军令传给彰勇侯。

  这一条线,宣府边军已经在沿途临时设了一共五处营寨,护卫着这条通往开平的路。

  每到一处,他们都会留下李化龙的指示。

  “戒备套虏!戒备套虏!”

  李化龙要做的最坏打算里,就包括土默特部有唇亡齿寒之感,实则暗中已与汗庭联手。

  不是信不过舒柏卿的见闻,但不能不以防万一。

  宣府边军顿时如临大敌。

  他们这段时间一直只是预备力量,并没有遭受什么压力。

  独石堡到开平一线,这部分区域是刘綎带着大军趟出来的,而后他们只是守,只是初步建立这一带边墙之外的防御体系。

  如果土默特当真要打过来,独石堡外的明军当然更危险。

  一路换马一路行进,到了开平之后已经是夜里。

  “都督尚未回返啊。”

  “去找!多派些人,去找!不论如何,让彰勇侯快些率领大军返回!土默特精兵依约将至,必须让彰勇侯盯着他们!”

  要去东面,穿过开平附近是最好选择。要不然,就要选择穿越大沙窝,或者往北绕行。

  所以,土默特部往东来参战,毕竟要经过这里。

  而他们真正的决定如果不是接受大明的好意,而是要解汗庭之危,那么开平到独石口如今这些驻守明军就危险了,深入的刘綎更危险。

  刘綎还没接到最新的军令,来自山海关的边报则已经送到了北京城。

  紫禁城内的奉天殿,再度忙到了深夜。

  “看来勇卫营是早就被发现了。”田乐凝重地说,“如今要搞清楚一点,围困勇卫营的到底有多少人?”

  “希智是说,秦邦翰传出来的消息不一定对?”

  “陛下明鉴,臣想不出至少过万大军非要围着他们的必要。”田乐有些埋怨地说道,“当此之时,若大凌河谷已经有了数万大军,速速去义州或锦州西面一同猛攻才是上策。勇卫营昼伏夜行固然必要,但那山寨既然易守难攻,鞑子何必徒耗伤亡和时间围杀?达云莫不是忌惮勇卫营中勋戚子弟伤亡过多?”

  去的三千勇卫营,西凉兵和白杆兵各一千,勋戚子弟和原先勇卫营骨干一千。

首节 上一节 256/3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