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巴图尔动心不已,就是只担心一点:“要是和杜陵分开了,我们汗庭只有不到一万……”
“大汗亲征,喀喇沁诸部欢喜不已。这里是他们的家,大汗哪里只有八千精骑?何况,那宣大汉军跋涉而来,他们一定疲劳不堪。再说,我要是也带着人跟着大汗,怎么诱他们过滦河?听说那个将领是个莽夫,他一定不甘心丢掉俘虏大汗的大功。大汗,你有恢复汗庭威严的志向,这就是开始了。”
“好!”林丹巴图尔不想对不起自己的志向,“汗庭刚刚收服了喀喇沁许多部族的心,正是我让他们相信汗庭可以保护他们的时候!那我就去哈喇河套等杜陵了。”
最后重重地给自己打了气:“我一定不辜负成吉思汗的血脉!”
第307章 未战先怯
和历朝历代最不同的,是皇帝本人。
要不然当近在咫尺的边警消息传来,总是紧急传令其他军队来增援。
但同样的是:北京城里不只有皇帝,还有很多惜命的官。
古北口和喜峰口外敌情一出现,动静就来了。
就算现在军情已经只是直接到达枢密院,枢密院外应该只有另外四相知道。
但恰逢如今有个“培训中”的奉天殿国务会议。
五月已经略微炎热,今天这次培训改在乾清宫正殿里进行。
阴凉些。
但现在殿中气氛则是阴沉。
“何谓军机?军事机密。”朱常洛冷冷地看着其中的人,“既然是机密,朕以之为例剖解治国理政道理,那是信重你们。闹得满城皆知,谁泄的密?”
没人说话,田乐今天也来了,他看了看众人,又看了看皇帝,随后站了起来说道:“枢密院之内,还有驿站,边军,都可能把消息漏过来。蓟镇边墙毕竟没多远。”
有些人紧张地看了看皇帝,感激地望了望田乐的背影。
这当然是田乐在给台阶。
皇帝怎么会不清楚这消息是怎么传开的?是先从朝参官群体里开始的,还有人上了题本,然后昨天才有许多百姓开始议论。
驿站、边军再怎么漏消息,哪里比得上军情急奏?
时间总有先后之别。
“这不是小错漏。”朱常洛用眼神示意了一下田乐。
站出来做了做姿态就够了,但要办的必定得办。
“朕拿北疆战事举例,就是阐明分工道理。”朱常洛语气仍然冰冷,“既设枢密院,枢密使、枢密副使、总参谋等俱是文臣出身,其余诸院就不必插手!若不能信任同僚,那么知兵的就该入枢密院;若是不知兵,更不该胡乱奏谏!以你们才智,难道想不明白朕这也是一次考验?如今情形,令朕十分失望!”
萧大亨叹了一口气,站了出来求情:“与这件事相比,陛下所谋划的衙署和典制改革漏泄了出去,尤为可虑。”
“那倒不打紧,总要吹吹风向。人人都想上进,个个都有亲朋好友,不足为怪,朕岂能不明白。”朱常洛却摆了摆手,“这些想法,你们既然原则上并没有认为大为不妥,那么实质也进入了完善细节的阶段。私下里小范围交流一下意见,能够再提上来,倒是好事。”
语气不见缓和,朱常洛仍旧盯着众臣:“但军务是另一码事!且不说将来朕要放权、拜任宰执,所倚重者枢密院尤甚!单是朕之前已经说了几回责任、担当,你们都是重臣,应该明白军机大事容不得七嘴八舌,更容不得物议裹挟!是盼着这一战不胜最好,还是有人怕将来改革后无所适从?”
眼看皇帝一定要揪出来在座这些至少三品以上的人里到底是谁嘴上不严,有四个人到底是脸色白了些。
七十七了的詹事府一把手杨时乔,大理寺卿郭正域,当时接替申用懋的鸿胪寺卿范醇敬,刑部尚书黄克缵。
也许还有人心理素质好一些。
看皇帝并不顺着田乐递的台阶而下,刘若愚不禁屏住呼吸。
真要为这事处置重臣吗?在现在这个时刻?
只见杨时乔走出来缓缓摘下帽子跪下来:“臣虑事不周,羞愧难当,请陛下降罪。”
朱常洛看着他没说话。
叶向高低着头战战兢兢,这是御书房体系的。
杨时乔带了头,郭正域、范醇敬、黄克瓒犹豫了一下,也同样请罪。
倒是御书房、进贤院、鉴察院、施政院各一个。
朱常洛看着他们,许久没出声。
过了好一阵,他才开口说道:“朕用心良苦,坦诚说了这么多。为国谋长远,君臣本分朕说了不止一次!想绝了北患,难道于国有害?未虑胜先虑败也没错,但犯得着这般担心?朕现在就想知道一点,你们四人到底只是担心此战胜败,还是对别的事情有想法?”
田乐又出来求情了:“陛下,既然侦知是汗庭虏酋亲来,边情迟早会满城皆知。当此之时,不宜诸事一同猜疑处置!列位臣工但有处事不周密之处,自然只是忧虑京城安危。既能蒙恩共商国是,就算只讲好处,先知先觉便是先机,岂会另有他心?”
朱常洛看着他的眼神,缓缓呼吸了一下之后就说道:“朕不想猜疑,朕更不想重臣之间互相猜疑。战局千变万化,众臣若学不会信赖枢密院文武,那以后大明都别用兵了。既然田枢密这么说,那就都只罚俸三月以警示。”
几个人一同谢恩,心情苦涩。
罚俸事小,这个印象可不好,何况皇帝明说了是考验?
杨时乔倒还好说,毕竟年纪大了,但另外三人可不同。
“朕没乱,朝廷就不该乱!朝廷没乱,百姓就不会乱!城门大开,一切如常。朝报当刊登辽东捷报,更要申明大明定要经此一战以绝北患的道理!”
现在反倒是皇帝要反过来安抚一些官员,语气森然地说道:“动不动就提退兵求和的,动不动就提起南京国本的,动不动就自乱阵脚的,是何居心?历年来北虏屡屡寇边,闻官军能勇于出边墙驱逐鞑虏,难道不该同仇敌忾、群情鼓舞?虏酋来了正好,此国战之时!拖后腿的,实为国贼!”
四个人脸色再变,好在皇帝加了一句话:“把这些话都传下去,此前既往不咎。此后官绅若仍是沉不住气聒噪不休,不说用心如何,终究是怯懦无识之辈,难当大任!虏贼在边墙之外一露头就想到嘉靖年间庚戌之变,官军还一个败仗都没吃就危言耸听惑乱人心者,斩!”
相较而言,这个斩字显露出皇帝对他们确实留了情面、给了机会,也显露出皇帝确实很愤怒。
朱常洛当然愤怒。
翻看历史时,每每这种时候都会有主和派,但在朱常洛眼中可能更多是由于立场,与权争有关。
但亲历此局,议论着实离谱,朱常洛不由得不想到有人就是不希望大明赢这一仗,有人想借题发挥搞点什么事。
当年俺答确实杀破古北口,到了京城周边掳掠八日。
可林丹是幼主,朝堂上下人尽皆知;他素无战绩,这一点也很确凿;前年朵颜犯山海关,去年他们都被抓来杀了,朝报上已经刊登。
难道就仅仅是某些人对北虏深入骨髓的恐惧?
膝盖就这么软,肚子里没颗胆?
定了规矩,朱常洛今天也没有心情多说什么,只留下了五相。
“是什么道理?”朱常洛问一再求情的田乐。
“陛下……”田乐苦笑一声,“朝鲜一役胜得难看,胜得百姓负担加重。播州一乱,前后总共也有许久。这回从宣大到辽东,动静还是大了,对手又是鞑虏,这是难免的。臣说得难听点,上一回对鞑虏这么大的阵仗,后来就有了土木堡。对鞑虏以守为上,这论调甚嚣尘上已百年余。嘉靖年间数议复套,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而后有了庚戌之变。”
“……”
朱常洛还能说什么?
太祖朱元璋以驱逐鞑虏立国,朱棣数次亲征,大明本来武力昌隆。
土木堡一变,恐怖如斯。
而任诏书里讲得花团锦簇,万历年间数征之胜原来终究是没多大用吗?
田乐的意思,他们真不见得多么别有用心。至少京官都知道如今皇帝的脾气,这次仗是既打外又想打内,他们是清楚的。
所以真的只是单纯担心失败?
说起嘉靖年间复套之议,那当然是被严嵩干掉了的夏言,被冤死的曾铣。
朱祁镇遗毒无穷,至少总让政敌找到难以辩驳的理由:当时搁置的主要原因就是兵部不能保证胜利的把握。
诚然,后勤、钱粮也是问题,朱厚熜自己也怕输。
但打仗啊,谁能拍着胸脯说必胜?
朱常洛板着脸说道:“就战略而言,若是连打都不敢打,那就只能忍气吞声、饱受欺负!其他且不论,至少如今朕决心坚定,枢密院上下正竭力谋划,将士正在奋战!若只能用一场真正的大胜来为一些人正骨,那么就算这次不行,君臣该想的也是积极准备、用心谋划,一定要打出这样一场大胜来。要不然,谈什么保境安民?”
“……臣等谨记。”叶向高连忙表态,“臣定训诫御书房上下。”
“记住,君臣该一体同心,官府也是一体同心!”朱常洛仍旧要提醒,“朕恼的不是有臣子上题本奏本,朕恼的是他们身为命官,又对外散播恐惧!在天下百姓眼中,若是朝廷和官府的腰杆都不直,他们凭什么相信朝廷能保他们安居乐业?不说战事之危难了,平常政务难道就不难?朝廷选贤任能,就是让他们来面对困难的!若是一点点困难就受不了,做什么官?”
李廷机也应了一声:“臣谨记。”
选贤任能,毕竟是进贤院的事。
朱常洛烦躁地结束了对这件事的处置,最后只留下田乐。
君臣相对,各自无语。
最后还是田乐说道:“明明是好兆头,只是如今陛下也知道了,错非陛下,风气如何能改?”
第308章 战局有变
历朝历代其实都不缺有志气的官员,但真想在战略上以战争保证国家的短期和长远利益,困难太多了。
边墙那边传回来的消息当然只能是已经确认的虏酋所率大军现身古北口外,另有一路敌军到了喜峰口外。
但不知兵就是不知兵,本就不该多嘴。
枢密院的研判就是好兆头,但有些人只看到北虏两路大军进逼蓟州。
朱常洛思索着:“此前所议,留个势弱的汗庭也好。但今天看来,大明还真需要一场意义非常的大胜。”
田乐说道:“喜峰口外不知是哪一部,如今还在探。辽左鞑虏自顾不暇,汗庭也指使不动他们。汗庭竟不是助喀尔喀、科尔沁和喀喇沁,以如今一部之力再裹挟一些喀喇沁胆寒之军就想进逼蓟州,臣看要么是汗庭虏酋志大才疏,要么就是有人别有用心。”
所以他说是好兆头,因为北虏形势,枢密院之内早已不知研判过多少回。
昔年俺答崛起,汗庭就越来越弱。
到如今林丹汗坐在那个位置上,早已不是一呼百应的时候。就算察哈尔万户倾巢出动又怎样?大明这回本就做好了准备。
在朱常洛和田乐看来,汗庭想与大明硬碰硬也要掂量一下实力。这回的局面,林丹巴图尔如果务实一点,应该是与大明默契地各自取得成果。
帮各部抵抗一下,不敌之后收服了被打残的内喀尔喀、喀喇沁和科尔沁,至少再整编一下也比如今一个光秃秃的察哈尔万户光杆司令要强。
但他偏偏准备直接来碰大明边墙。
当然,也许就像大明有些大臣习惯性地想议和一样,汗庭也许也是路径依赖地认为大明会怂,会被他的这个动作调动兵力收缩防守。
如果确实如此,那么既解了各部之危树立威望,又能试一试从大明身上搞到点好处。
他想得很美。
朱常洛继续琢磨:“就算以前并不知道朕整训京营、设了枢密院,但天枢营把朵颜虏酋抓了那么多回来,汗庭不该如此托大吧?你说有人别有用心,但这回过来的应该都是察哈尔本部。若是汗庭之主折在这里,败在这里了,对他又有什么好处?汗主传承还是有讲究的。”
“这就不好说了。”田乐如实道,“如今臣等都觉得,既然虏酋都深入到边墙之外了,彰勇侯一部大可拿下开平之后,派些人直逼汗庭老巢,烧荒掳杀为主,也好以战养战。燕山河谷众多,堵截不易。彰勇侯若前去堵截,军资粮草也输运不易,还需防着套虏。”
“那蓟镇北面?”
“李都督暂节制蓟州,尤总兵率蓟州兵倚边墙固守,臣以为不难。此次宣大、辽东为主,新炮倒是多给了蓟镇边墙。他们要么是作势攻打古北口喜峰口只想逼大明退兵,要么就是赌大明想把他们围在燕山里,倚仗地势伏杀官军。对虏酋来说,只要有一胜,就算证明他非庸主了。”
朱常洛若有所思:“把他们耗在燕山里?”
“不错,总要退走的。”田乐点头,“开平才是要害。彰勇侯以之为据点,大可以逸待劳。鞑虏北归之时,就轮到他们担心有伏兵了。北归之途无非那几处山口,臣等以为,这次不如稳住套虏,遣使商议一下,他们应该乐得看到汗庭元气大伤。只要他们能不动,那至少后军都督府还能抽调一些兵力稳住独石堡到开平一线,前往开平增援设伏。”
“变动不小啊……”
朱常洛这次本没准备动汗庭。此前推演之中,林丹巴图尔毕竟还算是年幼,最好的选择并不是这样。如果汗庭只以最小代价做出援护姿态,那么盘踞在河套和张北的鞑子右翼应该不会舍弃与大明通贡的机会与大明翻脸。
最近这些年,套虏借宁夏之役之中降明的啺菰旆矗苍型聊夭康牟肥煤投醵嗨共康淖豪狄煌势锉耐虺没复竺鳌�
当时李如松和麻贵可是把他们追到贺兰山了的。
而田乐、李汶在大小松山之役里又断了他们一条臂膀,套虏如今实则也外强中干。
尤其是去年,土默特的顺义王扯力克死了,当初被李如松和麻贵撵着跑的卜石兔正在和族中人争夺顺义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