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只是个年轻学者,但我相信能够达到皇帝陛下的要求。就算暂时不能,我的老师也来到了这里,他可是十分有名望的大学者,曾经担任比萨大学的数学系主任,也是我在帕多瓦大学的几何学、天文学教授,伽利略·伽利雷先生。请皇帝陛下原谅,先生现在还不能完全掌握东方的语言。”
朱常洛听得懵了一下,看了看那个中年男子。
……啊?
“伽……利……略?”他不由得先问了一句。
是正主吗?这一锄头能挖来他?
朱常洛其实都不记得那些西方早期科学家在世的时间,这个时间点活着的当然有,只不过实在意外。
“陛下,因为伽利略教授还没有学好东方语言,也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是不是一直留在这里,所以还没取东方名字,请陛下恕罪。”
利玛窦担心的只是这个,随后连忙说道:“不过陛下放心,伽利略教授的学问在西方都是最杰出的那些,一定能够帮助陛下进行研究。”
朱常洛古怪地看着他:“能说汉话吗?”
“……一点点……”
这伽利略开了口,朱常洛还是很古怪:“你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伽利略也愣了一下,随后警惕地看了一眼利玛窦,好像是听不懂。
听着利玛窦叽里咕噜地说话,又回复朱常洛说他并没有这样的观点,朱常洛意味深长地看了伽利略一眼。
而后才看向邓玉函:“是你请你老师一起来的?”
在朱常洛想来,自然是因为有邓玉函这个学生的原因。
印象之中,这家伙也应该是晚年才被教会排斥,目前的矛盾不至于那么大吧?
而已经能在这个时代的欧洲大学里做教授,社会地位及报酬应该都还可以。
话都说不利索,这家伙愿意冒险万里迢迢来到大明,朱常洛实在没想到。
这个除了“日心说自带焚烧debuff”之外的原因让他很好奇。
邓玉函说话利索,连忙讲述着过程。
听着听着,朱常洛的心情古怪,看了看徐光启。
“……臣既知陛下求才若渴,自然该用心。蒙陛下殊恩之前,大明也有不少人怀才不遇,受钱财所累。臣心想那西洋或许也有这样的人物,因此才专门给了利供奉不少银子,让他便宜行事。”
“……做得好。”
朱常洛为他点了个赞。
邓玉函说的是伽利略的父亲十五年前去世了,他在比萨大学数学系主任这个位置上的薪水不够他养家,因为他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还小。
而他父亲不仅没有留下财产,还欠着很多债。
朱常洛已经知道,这个时代在欧洲也一样,大咖们还是神学教授、哲学教授。伽利略之前那数学系主任说着好听,但相当于是一份发薪水的“寄职”,毕竟这个时候的数学在欧洲好像也是学术圈的“底层”。
他一年的薪水是六十弗洛林,换算过来大概一百两银子刚出头。
与他相对比,据说那比萨大学的哲学教授工资是他十倍还多。
伽利略跑去名声更小一点的帕多瓦大学,因为人家出了三倍薪水。
为了养家,这家伙既要在大学里任教,又要开“培训班”赚钱。好不容易才把妹妹们嫁了出去,但弟弟醉心音乐,还要靠他资助。
已经一大把年纪了,有了个情人,已经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但就是不跟人家正式结婚,甚至一度拒绝给抚养费。
他如今的年收入其实还可以了,换算过来一年也有三四百两银子。
但弟弟还是个无底洞,而他自己想搞研究也要花钱。
【富裕得令人无法想象的东方皇帝愿意以巨大的数目资助学者的研究,愿意前往东方的学者,最少也能够获得六百比塞塔的冒险酬劳!】
这比塞塔是西班牙人征服了阿兹特克之后新铸的银币,大明这里也已经有少量流入。
邓玉函揭完了他老师的老底,为了大约相当于一千多两银子、三年的薪水就跑来?
就算只是跑一趟腿“骗”冒险酬劳,死在半路上的风险都不小。
除非利玛窦他们另有承诺。
更何况,利玛窦这恐怕算是“骗”了一些人:毕竟朱常洛要求来了就别走。
又问了问,朱常洛更加无语:原来是因为美洲银矿的开发,西班牙人大量银币回流欧洲,最近这些年来欧洲通货膨胀,伽利略呆着的意大利一带物价也已经上涨了两倍有余。
“……仅仅只是因为钱方面的原因?”朱常洛问了一句。
伽利略听完欲言又止,过了一会还是说:“一中……京子?”
朱常洛疑惑地看向邓玉函。
“是一种镜子,陛下。老师最近几年把大部分收入都花在制造这种镜子上了,他想要通过这种镜子看到很远的地方,观测天空中的群星。”
“……找不到人资助?”朱常洛心里一动,知道他说的是望远镜,“还是说,你想要观测证明的结果,害怕引来灾难?”
伽利略听懂了,眼神一凝。
【像你一样,我几年前就接受了哥白尼的立场,并且由此发现许多现有理论无疑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原因。我已经写下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推理与论辩,但我直到现在也不敢将它们公之于众,这也是从我们的大师哥白尼自己命运中吸取了教训。】
他忽然想起自己十年前写给开普勒的信,也想起七年前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乔尔丹诺·布鲁诺。
不知道为什么,东方皇帝对于他来到这里的原因过于好奇了,似乎对自己仍旧在隐藏的一些事十分了解。
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为什么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之后,他忽然就这么问?
东方难道也有宗教裁判所一样的地方?
忽然有些后悔了……
第282章 东方啥都有
东方当然没有伽利略现在担忧的教裁判所,但东方有军权在握的世俗皇帝,什么佛、道,都归进贤院之下的礼部之下的非核心部门僧录司、道录司管,所设高级别的官员仅仅是正六品。
举国宗教人士只有龙虎山正一真人是在册的正二品。
而且所有僧道官员不仅不给俸禄,还必须归礼部管。
在东方,想出家必须获得度牒,僧道都如此。没有度牒而出家的,那就是非法出家。
这权力也掌握在世俗皇帝的手上,由专门的官员来管。
每逢朝廷财计艰难,朝廷才奏请皇帝:是不是多允许一些人出家?
想出家要买度牒的!
利玛窦忽然有些警惕地看着伽利略,毕竟他听到了皇帝一开始问伽利略那句话,后来又问他是不是担忧观测证明的结果引来灾难。
来到大明已经这么多年,利玛窦对伽利略的了解,仅限于他是一个颇为知名的学者。
但教会对日心说的担忧和抗拒,利玛窦当然知道。
皇帝问出那个问题,他问伽利略时被伽利略否认了,可皇帝仍旧问出这句话。
他颇为严肃地问了邓玉函几个问题,朱常洛漠然开口道:“利供奉,你与邓玉函都已精熟汉话。”
利玛窦看向皇帝之后,微微反应了一会才心头一凛:“臣一时失仪,陛下恕罪。”
朱常洛看向了邓玉函,只见邓玉函颇为犹豫,但并没有主动开口。
“利供奉有功,赏银三十两。”朱常洛说着,“王徵,你先带利供奉和邓玉函去安置下来吧。你们既已考较了一番,想来才学都是上佳,邓玉函可先纳为博研院供奉,一应月银待遇照例。利供奉,再寻人来,该是学者比教士多。”
“……臣明白了。”
“听闻一同过来的有十余人,徐郎中和王掌院认为可供朕面试者仅两人。你心里传教之事更重要,这个朕理解。但你要记住,朕延请你为博研院供奉,为的是自然哲学,天地万物的学问奥妙,而非教义。你们先退下吧,子先和伽利略教授随朕到圣庙。”
“……臣告退。”
利玛窦担心地看了看伽利略,然后不敢犹豫又畏惧地离开了。
而朱常洛则站起来往南而去,途中吩咐着徐光启:“伽利略教授惯说什么话?从四夷馆找个通译来。”
“是。”这些信息他之前当然问过,马上告诉了刘若愚,让他方便派人去四夷馆找通译来。
明明利玛窦是能充做通译的,但皇帝却支开了他,徐光启默默地思索着原因。
一路走向万岁山顶,朱常洛嘴角挂着微笑。
很明显,恰巧有教会对于日心说的打压,恰好他有沉重的经济负担,有必须花费大量资金去研制精巧的望远镜来证明的课题,恰好徐光启许了利玛窦每人过千两银子的安家费,还有那邓玉函的渊源。
于是朱常洛问徐光启:“那邓玉函所说的,伽利略教授正在尝试制造的镜子,你知道是什么了吧?”
徐光启连忙回答:“臣听明白了,恐怕正是望远镜。自从王掌院于百家苑进学期间归纳出了墨圣光学三律,陛下便下旨研制此物。虽未竟全功,但已经初得样品。”
“哦?已经初得样品?”朱常洛顿下脚步看向了刘若愚,“怎么没听你奏闻?”
“……回陛下,奴婢见那物事还十足粗笨,远不能像陛下所言可置于手中远望,因此只是请供奉和大匠们再细细琢磨那琉璃……”
刘若愚资历还浅,目前除了负责奏本这些事,外部对接的只有博研院等一些事务。
徐光启虽然已经去礼部做郎中,但一些课题他仍在参与,这望远镜正是其中一个。
既能作为军队中侦查情报的利器,又能够有助于天文历法研究,还能带动玻璃工艺和精密制造工艺的提升,这个课题是很重要的。
大明能制琉璃,但怎么制造出更优质的玻璃,这个工艺朱常洛不懂细节,只是安排了下去进行研究,一直不曾取得进展。
“有样品了?”朱常洛看了看伽利略,“有多么粗笨?能不能搬动?”
“足有面盆般粗大,重倒是不算重,两人就可抬得动。”刘若愚看了看前方的万岁山,“陛下可是要奴婢命人抬到万岁山上?”
“那就抬来吧。要望远,还是高处好。”
过程里,伽利略一直半懂不懂,只是在那个利玛窦也十分尊重的东方官员的示意下跟随着皇帝,沿着山上的台阶不断往上攀爬。
到了山顶上之后,到了一座庄严的东方建筑面前,视野骤然开阔。
首先映入眼帘的当然是紫禁城,伽利略已经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东方皇帝的宫殿,整个帝国权力的中心。
从广州那边登岸之后,伽利略已经感受过东方帝国的辽阔。
那么遥远的路程,竟然并没有分裂成为许许多多的王国,而是使用着同样一种文字,遵循着同样的制度在运行。
此刻,东方皇帝的年轻是很具体的。
伽利略在路上就听陪同他们并教他们东方语言的教士述说了这位皇帝的故事,听说年轻的皇帝迅速掌握了属于皇帝的权力,并且对帝国的高级官员和权力中心进行了十分大胆的改革。
为此,甚至开辟出了皇帝宫殿的一小半,让帝国最高级的官员们与皇帝能够更近距离地沟通,更有效率地处理整个帝国的大事。
现在皇帝默默地看着南面,站在那里没有说话。
一直等到有人过来了,皇帝才转身,得到那个人的行礼之后示意他站起来,说了几句话。
随后,伽利略听到了他用自己熟悉的话说道:“皇帝陛下命我作为你的翻译,尽快教会你大明的语言文字。现在,皇帝要和你说话。”
“这是我的荣幸,十分感谢。”伽利略这才知道皇帝是等翻译来,他也意识到了皇帝专门让施雷克和教会在东方此刻最高的宗教官员玛提欧·利奇离开了。
朱常洛对伽利略笑了笑,指了指一个地方,然后走了过去:“先来看看一个石碑,相信你会感兴趣的。”
随着翻译,伽利略边听边跟着走,来到了那个庄严建筑的侧面。这里大树之下的平坦庭院里,树立了一个孤零零的石碑,上面刻画了一些图样和文字。
朱常洛走到了这个石碑面前,心里有点唏嘘,随后开口道:“这片土地上曾经存在许多个国家,其中一个国家最终统一了其余的国家,建立了秦王朝。在大约两千年前,在秦王朝建立以前很久,有一个人留下了他对于光的一些发现。那是对观察到的现象的描述,对其中原理的一些初步总结。”
伽利略听着翻译,有点愕然地看着那石碑,看到有一些弧线、折线,还有文字和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