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 第211节

  朱常洛看着他许久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之后叹了一口气:“厉行优免,学政水利路桥,京察岁考,这些年人心不安,京里京外确实都畏鉴察院。沈御台谋国之心,朕自然知晓。但是过犹不及,御台何必当廷与他们吵起来?”

  “……臣失仪,请陛下责罚。”

  朱常洛先摇了摇头,然后看着他们几人。

  “互相交换意见,不致于一叶障目,那是好的。遇有二品以上大员廷推,鉴察院人多,若凭科道公心力推贤能,那也是好的。但是若仗着人多,违背了公心去交换什么,那就不好了。”

  沈鲤和叶向高表情都微微凝固,不敢言语。

  田乐看着皇帝,心里颇为欣慰。

  他虽然没有参加廷推,但是至少知道后来的“票型”分布。

  这一次,明显是叶向高和沈鲤有什么交易,也许还要加上朱赓。

  陈荐陈君庸确实是个适合的人选。父亲是个吏员,从小就对地方上的事一清二楚。难得的是这种家庭出身,倒没沾染吏员这个群体的一些恶习,反倒极有原则。

  他从松江府通判没做多久就直接被张居正提拔为一道监察御史,这当然是受了张居正的恩。后来张居正想要他搜集郑继之的黑料打压郑继之,陈荐回来后反倒大力推举郑继之。看陈荐说得头头是道,张居正都只能说是正在考察郑继之,想要重用他。

  要不然,郑继之也不能顺利地一路做到朱常洛登基时的大理寺卿,现在改任刑部左侍郎,成为赵参鲁之后刑部尚书的热门人选。

  

  皇帝说陈荐担任陕西按察使时的事,也能看出陈荐的担当和名声。陕西遇灾,换做别人当然是奏请朝廷拨银赈灾,陈荐却是奏请允他在地方募捐救灾。

  募捐这种事,是要能力的,也是要不怕被人忌恨的,还要有威望。

  没有威望没有能力,募得到吗?让人把银子拿出来了,没用到实处,自己立身不正,不怕被人弹劾敛财、搜刮地方吗?

  现在陈荐竟然以三十五票成为吏部尚书的廷推正选,除了鉴察院那边的十九票,另外一房两院里的二十六票竟有十四票给了他。

  两个陪选都是个位数的票,其他被推选的人更是个个一两票,说没有私下先串联好是不可能的。

  陈荐做吏部尚书,郑继之也大有可能接任刑部尚书,他们两人有渊源,这回更是可能凭鉴察院力推才上位,以后从官员选任到考察,再到万一受劾犯事时的三法司查案都能受到鉴察院体系影响,这才是让那些看到推举结果之后忍不住当场爆发的官员们忌惮的根本。

  朱常洛看着叶向高:“太常宰,朕下了旨意让女真诸部带齐敕书朝觐,你以为李道甫足任大宗伯?”

  “……李道甫总督漕运已近九年,考满该改任了。臣以为,李道甫之才,用在礼部或能于经略辽东一事上大展拳脚。”

  “哦?你知道朕要如何经略辽东了?”

  “臣……”叶向高又离座跪了下来,“陛下要女真诸部带齐敕书朝觐,自然是要经略辽东了。枢密院军机,臣不敢窥探。既然愧任太常宰,自然要时时为陛下分忧。”

  怎么经略辽东,是枢密院的内部会议。

  但一道旨意发了下去,聪明人自然知道礼部后面是关键,就因为礼部过去是通过主客清吏司来主管外藩朝贡等事的。

  所以叶向高和朱国祚都把重心放在了礼部。

  朱国祚还没资格参与这个会议,但叶向高写下了自己心目当中的人选:他认为朱国祚可以接朱赓的位置,那么礼部尚书自然就空出来了,可以由李三才这个强势而又心机深重的人来接任,配合皇帝经略辽东。

  虽然他可能真的不知道朱常洛准备怎么利用女真诸部之间以及他们与朝鲜的关系来搞事,但他觉得李三才在这个位置上适合帮着皇帝去搞事。

  总督漕运快九年了还不能进入中枢,李三才是个什么样的人,朝堂大员们心里没数吗?

  “起来吧。”朱常洛淡淡说道,“为国而计,思虑周全而深远是好事。不过哪些位置更重要,哪些位置不重要,那也不是一成不变。还是那句话,要出自公心。吏部尚书还没推选出来,朕还没点选谁,就先把所有位置都想到了,何必呢?若朕点选了个意外之人,是不是一轮一轮地只把心思用在这些地方?”

  “……臣等惭愧。”

  田乐看着他们四人一同请罪,只不过语气不一。

  朱常洛提起朱笔圈了一下:“既然陈荐众望所归,那就让他来做这大天官吧。从云南到京城,路途遥远,王卿,朱卿,你们再坚持数月。”

  “……是。”

  “六科和十三道监察御史也参与廷推,本就只是十几年前才开始。如今群情鼎沸,接下来二品要员以上廷推,就只六科都给事参与吧,十三道监察御史专心地方,不要今年一整年都把心思花在京里。”

  皇帝一句话给鉴察院减了十三票,沈鲤心头一堵。

  他没有私心,但确实想在几个关键位置上让朝廷选用得人。

  现在皇帝这么处置,岂不是让朝堂上下都觉得:皇帝也认为鉴察院在党同伐异?

  想起皇帝说过犹不及,沈鲤跪了下来摘下官帽:“臣也老了,恳请陛下恩准臣骸骨还乡。”

  朱常洛看着这个人精堆里的暴脾气一时无语。

第261章 老朱家的二柱子

  看了沈鲤许久,朱常洛只是站了起来,转身往乾清宫的方向走。

  “御台先回暖阁再思量思量,放值后到养心殿一叙。”

  放值后就近黄昏了,是仅仅一叙,还是赐膳挽留?

  四个人弯腰作揖,沈鲤跪在地上,与他们一起看着皇帝健朗的背影消失在宝座旁的屏风后。

  “仲化兄。”

  田乐先走过去扶他,叶向高慢了一步。

  沈鲤一手拿着官帽,一手撑着大腿缓缓站了起来。他紧紧抿着嘴,从鬓角一直到下巴,满面的白胡子微微抖动。

  这时,王锡爵才叹了一口气:“仲化兄,还是先静静心吧。”

  “……元驭七十四,少钦七十三。”沈鲤对田乐微微点头,又看了看叶向高,然后就托着自己的官帽,缓缓往南先走过去,“我七十七,是老了,老了啊……”

  四个人看着沈鲤的背影神情复杂。

  不仅不肯辞位,还积极筹谋着安排这一批诱人的官位。

  廷推当场闹得那么凶,不正因为这一点吗?

  面面相觑之后,叶向高先对三个年长的宰辅们作揖,随后快步追了上去。

  “田枢密,你如今身在局外,你是怎么看的?”

  踱步途中,王锡爵忽然开口问。

  邹义这个司礼监随堂太监还在身后,但王锡爵的声音不算小。

  田乐回答的声音也不算小,语气平静:“枢密院专职军务。”

  不算是回答,又像是回答。

  邹义看着三个老宰辅们的背影从甬道之中缓缓往南,眼神里露出一些疑惑。

  走过去停留在通往司礼监院落的门口,他又往南看了看,只见叶向高正低着头对沈鲤说些什么。

  沈鲤摇了摇头之后,就与叶向高分道扬镳,往西侧走去。

  邹义忽然想到,鉴察院和枢密院的暖阁都在奉天殿的西侧,进贤院和施政院则在东侧。

  田枢密是最得陛下信重的,他那么说的意思,是不是在说沈御台忘了鉴察院专职?

  ……

  这个时候,朱常洛已经走出了奉天皇极殿的后门,下着台阶。

  过了皇极殿两侧的门之后,乾清门前的凹行广场仍然在。但隆宗门和景运门已经改成了砖墙门洞上的楼门,原先的隆道阁现在也宛如一个小角楼,与景运门北面的小角楼遥遥相望。

  乾清门两侧的宫墙后面,又多出一层新的墙,墙顶仍设一重檐。两重檐之间,留出了三尺三高的一个空间。

  现在,那个位置上看得到数个禁卫站在那里当值。

  西侧角楼里在这统率今日乾清门当值勇卫的,是秦良玉的幼弟、勇卫营百户秦民屏;东侧角楼里在这统率今日乾清门当值天枢卫的,是天枢营里挂着正三品都指挥佥事衔、实职天枢营副千户、泰昌朝第一个经殿试授的武状元张神武。

  勇卫营、天枢营日常时各轮派一个总旗共百人值守乾清门,这也反映了朱常洛积累六年多的新实力。

  在秦民屏和张神武的目光中,皇帝的背影消失在乾清门内。

  “去准备一下,朕换上常服之后就去万岁山那边。”

  “是。”

  刘若愚应声之后就先去了御马监那边,找到了曹化淳。

  这曹化淳是万历十七年生人,与刘若愚是同一批入宫的。

  现如今刘若愚已经是当红的御用太监,前程不可限量。而这曹化淳则在内书房学了好一阵,同样是诗文书画样样精通,颇得王安喜欢。

  他刚刚被提携到御马监做典簿,王安显然是想让他在御马监历练历练,将来再重用。

  刘若愚跟他说了皇帝要去万岁山那边的事,接下来就是曹化淳去安排御马监那边该随行的太监了。

  皇帝每每去万岁山那边,算得上是轻车简从。勇卫营和天枢营的当值宿卫各选五人,再加上司礼监两人、御马监遣健壮太监十人抬着御辇及其他物事随行就够了。

  皇帝一般也不坐御辇。

  没过多久,朱常洛就出发了。

  经过宫后苑时,见到丽妃刘依和淑妃范思容带着朱常洛的大女儿、二儿子在一起玩耍。

  三年以来,朱常洛又多了四个孩子。大女儿是淑妃于泰昌四年四月所生,二儿子朱由柱则是丽妃于泰昌四年十一月所生,两人现在差不多大,玩得到一起去。

  朱常洛看见了他们就招了招手:“二柱子,跟爹一起去万岁山那边瞧他们做实验。”

  “好啊好啊。”

  实岁还不满三的二柱子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朱常洛咧着嘴支开刘若愚,自己抱着他,又看了看大女儿朱润菱堵着不乐意的嘴说道:“那边又脏又乱,你去找弟弟妹妹玩。”

  “他们话都不会说,又不会走!”

  三儿子和二女儿都是去年夏天里出生的。张居正的孙女荣妃张双梅生了个儿子朱由材,秀嫔张馥生了二女儿朱润芳,两个都还不满一岁,朱润菱当然不乐意跟他们一起玩。

  老大朱由检现在已经开始启蒙,先由张嗣修在慈庆宫那边教着认字、练习书法。

  见女儿还要说话,范思容嗔怪了一句:“润菱!”

  说罢拉了拉她,对朱常洛行着礼说道:“陛下带着二哥儿去吧,臣妾带着菱儿去学画。”

  朱常洛点了点头,随后举起二柱子骑座在脖子上,撑起他两只小手说道:“走喽!”

  刘依在身后追了两步:“陛下,这成何体统……”

  

  “不打紧……”朱常洛已经走远。

  范思容看着他们的背影,然后转身深深看了一眼刘依:“陛下真是喜欢二哥儿,妹妹好福气……”

  “……”刘依抿了抿嘴没说话,然后才叹了一声,“倒宁愿陛下别这般。”

  当年最天真单纯活泼的刘依现在成熟了很多,眉间多了一丝忧愁。

  皇帝对皇长子更为严厉一些,但与自己儿子之间倒总这么没大没小,刘依心里当然会有一些忧愁。

  那边朱常洛正在问:“二柱子,还去看他们造机器?”

  “机器!机器!”朱由柱在他肩膀上拍着巴掌。

  朱常洛咧着嘴笑。

  他喜欢老二,当然是由于老二打小在宫后苑里玩泥巴玩得有模有样。

  后来朱常洛由无意间发现他很喜欢鼓捣送到丽妃宫里的一些小器件,比如如今已经由宗明号底下依托原先御用监班底组创的千机厂研究改进量产的座钟。

  朱常洛怀疑他是不是正牌的朱由校,毕竟自己的身体是老朱家的,基因这种事……

  但反正他现在是二柱子。

首节 上一节 211/3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