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 第173节

  赵家已经低头了,沈一贯给他们的反馈很不对。

  “抚台,陛下旨意,各地驿站都由朝廷来管,并入了枢密院,这……”陈经济这个浙江提刑按察使司驿传副使这下真的是利益相关了,“咱们……”

  “不急!九月就九月!”刘元霖抬手打断了他,“秋粮要到十一月,急什么?驿站改动,更要到明年!”

  但沈一贯毕竟是先撇下了如今浙江的在职要员,到达金华府兰溪县时已经是四日之后。

  他是来拜访赵志皋的。

  病瘫的赵志皋前年就跑了,他之前仿佛要死了一般,结果现在反倒还健在。

  看到拄着拐杖的赵志皋,沈一贯也不由得苦笑,长揖在地:“濲阳公,别来无恙。看来还是故里的山水养人,得见濲阳公病体康复,一贯喜不自胜。”

  赵志皋表情古怪地看着他,随后嘿嘿笑了笑:“若非肩吾,老夫这是卧养在床的。”

  沈泰鸿这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来拜访赵志皋。

  “你和贤侄一起切磋一下学问吧。”赵志皋吩咐了儿子,就引沈一贯去书房。

  他走路确实已经颤颤巍巍了,这倒不是装的,于是沈一贯扶了扶他。

  看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首辅一起进了书房,沈泰鸿只好和赵志皋的儿子一起去了别处。

  书房之内,两人相顾无言,随后一同苦笑了一下。

  沈一贯当然明白赵志皋当时就是装的,但赵志皋如今却不瞒着他,倒像是不怕沈一贯大嘴巴。

  “辞官好啊。”赵志皋先开了口,“无官一身轻,我只怕是已经多活了。”

  他说得没错,他确实多活了。

  就算病瘫在家,但心情如何能放松?原本于去年病逝在任上的赵志皋,现在居然还健在。

  两人先叙旧,聊到了已故的徐文璧,聊到了申时行和王锡爵,此后才聊到太上皇帝和皇帝。

  “……这么说,今年正旦节,竟真是二圣临朝?”赵志皋有些恍惚。

  沈一贯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那夜之事不管到底是如何,但正旦大朝会上,太上皇帝是有欣慰感慨神色的。”

  赵志皋恍惚了一阵,摇了摇头之后就说:“肩吾来此,有何指教?”

  “岂敢。”沈一贯严肃起来,“如今陛下忧心财计,定要厉行优免,浙江除了湖州、嘉兴二府,其他地方都拖拖拉拉。昔日濲阳公与我在朝,阁臣都是浙人。浙江上下多年来日益骄矜,恐怕会为浙江引来祸事。我先来拜访濲阳公,一是挂念,二来也是做给他们看的。濲阳公,去年以来,胁迫甚重啊。”

  “……他们竟敢如此?”

  “虽说自首免罪,但有些事既然牵涉到你我……朝廷还是要留些颜面的,这才是他们的凭恃。”沈一贯苦笑着,“濲阳公,即便卧养在床,但将养了两年,能够开口了也说得过去。这事,还是只有你我二人能收拾局面。”

第214章 自首的艺术

  看着国本之争、朝廷党争、连年征战、财计将溃、宫中惊变……

  赵志皋曾经是打心底里觉得这是亡国之象的人。

  青史昭昭,不是真到了那一天才会笃定国之将亡。多少才智之士,是能看出大势的。

  他当年的判断依据里,自然还包括了一个野心勃勃、私心极重的沈一贯。

  现在沈一贯居然打着为君为国考虑的旗号,劝他一同出面来解决浙党显赫一时的副作用:浙江上下多年以来藏着的脏屁股。

  “……一别经年,肩吾也不同了。”

  “濲阳公何必取笑?”沈一贯略显尴尬,随后无奈地说道,“说句大不敬的话,若是太上皇帝如陛下一般,哪怕只有六七分威严手腕,濲阳公又何至于一病不起?”

  “……陛下他……”

  沈一贯知道他好奇,也想为自己如今的“改变”做些“辩解”。

  于是话题又回到了皇帝身上。

  赵志皋致仕之前就已经是那个样子了,他回来之后还要保持“病瘫”人设。人情冷暖不外如是,他能知道的朝廷动向就不多,和皇帝近距离打交道的人里,也只有此刻的沈一贯愿意以相同的身份与他详细聊一聊了。

  听到沈一贯也装过病但是被皇帝派陈矩带着太医视疾,赵志皋都不免乐了一下。

  但从沈一贯的嘴里,赵志皋确实听到了很不一样的皇帝。

  他只在宫中惊变的那一晚见过一次朱常洛。现在,沈一贯口中的皇帝风格叠加在了当时那个孝子模样一般的皇帝印象里,赵志皋神情渐显唏嘘。

  “不言蠲免,厉行优免,考察士绅,濲阳公知道这些阵势,不也先行吩咐族里清理投献田土人丁吗?”

  赵志皋沉默片刻,只说了一句:“旧朝之臣,如今病居在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了。”

  沈一贯深深地看着他:“王太仓族中被退婚,申汝默族中被殴死了人。濲阳公这么做,可算不上少一事。”

  赵志皋轻笑一声:“那却不同,他们二人还在朝。老夫将死之人,只是一贯柔懦罢了。”

  “一同收好这个尾吧。”沈一贯再次说道,“实不相瞒,我借李贽一事请辞,不过君臣心照不宣罢了。濲阳公也要为凤威贤侄考虑一二,昔年在两淮盐运副使任上受劾闲居,难道将来就一直做个闲居家中的乡绅?”

  赵志皋皱了皱眉,心里想着什么叫心照不宣?

  但沈一贯如此积极,确实不像是想要就此回乡养老的模样。

  “盐课居国计之半,但多年来科甲视运司为羶地,避嫌不选,司官皆铜臭纳级备员。令郎当年虽受劾,终归是略知盐政的。昌明号已设了盐行,天下厉行优免后,陛下势必要动一动盐政。浙江理清了,我奏请再选任令郎,陛下总要顾念老臣劳苦。濲阳公,将来在野在朝,是大有不同的。”

  老迈的赵志皋想着儿子,终究是长长叹了一口气。

  如今他还没死,多少有点恩泽在。但将来呢?

  阁臣过去都有恩荫,但恩荫的都是尚宝司丞、中书舍人。赵志皋当年奏请把儿子外放去做两淮盐运副使,未尝没有存着从盐政入手稍缓朝廷财计、以应征战的意思。

  但攻讦随后就到,说他这就是要儿子去捞钱。

  深居宫中不管事的皇帝,势力雄厚咄咄逼人的官绅,他赵志皋又能做什么?

  看着沈一贯殷切的眼神,赵志皋不由得问了一句:“我听闻当时陛下猜忌众臣凌迫皇权,肩吾如今竟深信陛下会顾念老臣劳苦?”

  沈一贯呆了呆,随后只能以玩笑应对:“濲阳公当时好手腕,陛下也好手腕。我坐在那个位置上,这新君御极的牺牲,舍我其谁?但看如今朝堂,仍是多年老臣柱国,陛下是知人善用的。”

  赵志皋眯了眯眼睛。

  申时行,王锡爵,朱赓,沈鲤,田乐……那么多熟悉的老面孔。

  确实,已经是泰昌二年了,朝堂上最显赫还真的都是万历朝的老臣。

  做着很动根本的改革,用的又都是老臣,皇帝确实不像一个只二十左右、一味勇猛精进的年轻人。

  他能和朝堂这么多老狐狸把交道打得有声有色,也真是奇了。

  “也罢,不知肩吾准备怎么做?”

  前后两任首辅聚首,沈一贯既然远道而来,这两天自然是留在这里的。

  他们有大把的时间闲聊、商议。

  夜里送沈一贯父子在客房歇下了,赵凤威扶着老父亲到了卧房。

  赵志皋看着儿子为他铺床的背影,沧桑的眼神中既有怜惜,也有怅惋。

  “当年你做两淮副使,到底拿没拿那些银子?”

  赵凤威背影一顿,闷声回答:“拿了,但最后查出来,不是分文未用吗?儿子不拿,如何知道他们平日里是怎么做的?”

  赵志皋闭上了眼睛,神情疲惫。

  “今日颇为劳神,父亲早些歇下吧。”赵凤威过来搀扶他。

  “过去了七年,如今若你再去做事,还会那样吗?”

  赵凤威停下了脚步,转头看着父亲。

  过了一会他才问:“父亲不是说赵家远离纷扰方是存续之道吗?”

  赵志皋沉默了许久,颤巍巍坐到了床榻上才说道:“这不是……变天了吗?”

  赵凤威没说话。

  赵志皋却像是自言自语:“我自幼苦学,二十岁中举,屡试不第,四十五才一举中了探花。张江陵夺情,我搭救同僚被他厌恶。贬职为民自号六虚时,本已年近花甲,无意再为官。谁料张江陵一去,同僚交相举荐,我又回去了。”

  父亲的经历,赵凤威当然是知道的。

  从隆庆二年中探花到前年回乡,赵志皋一生之中只在广东做过三年多按察副使、万历十年起复后做了一年解州同知。

  其他时候,他都是清流。

  而万历十九年开始,近十年阁臣、两任首辅,赵志皋只有个柔懦名声。

  如今垂垂老矣,他这句话倒像是在说:在以前那个天之下,他才是那个样子。

  “总不能将来就让史官记我一笔柔懦一生、庸碌无为吧?”

  “父亲,您……”赵凤威不知道父亲想干嘛。

  赵志皋却睡下了。

  两天后,沈一贯辞别赵志皋,返回宁波。

  赵凤威则送到了驿馆处,然后把一道奏本递给了当地驿馆的驿传太监。

  看到署的是“老臣赵志皋奏”,他们岂敢怠慢?

  但驿站如今也不是都知监体系专管,各地还有驿传副使。

  沈一贯还没回到家,陈经济就知道沈一贯去拜访赵志皋之后,这老首辅上了一道奏本。

  

  既然是密奏,内容他们当然不知道。

  可是约定好的九月初八毕竟近了,杭州那边有人往宁波这边过来,浙江抚案更是都在这边。

  沈一贯回家之后又休息了三天,这才到了九月初八这天。

  作为父母官,鄞县知县当然也来了,虽然他们做好了只见一面就先离开的准备。

  可是到了沈家待客的堂厅之后,却见有三人负荆站在那里。

  是沈氏的两个秀才,一个举人。

  刘元霖、陈经济等人见到这阵仗,顿时脸色一变。

  “老朽久在朝堂,族中疏于管教。”沈一贯还站了起来,向宁波知府和鄞县知县作揖:“回乡之后一一过问,今日府尊县尊既然大驾来此,先令他们负荆请罪,随后便去县衙自首退赃。”

  鄞县知县不知所措,既不敢受沈一贯的礼,又不知道该怎么回话,于是看向了宁波知府。

  但沈一贯把态度表明清楚了,刘元霖等人沉默地看着鄞县知县拜访过之后就先带沈氏这三个子弟离开。

  其后也没有开门见山,只是先客套。

  自然是多有感谢之语,毕竟浙江上下这么多年来受了沈一贯诸多照拂。

  沈一贯则说着:“岂敢愧领?老朽万历二十三年才入阁,濲阳公更早。既出身浙江,无非为家乡百姓多想了一些。”

  “龙江公不辞舟车劳顿,一回乡就去拜访濲阳公了。不知濲阳公身体可还好?”刘元霖先问,然后又表达了一下自己公务繁忙,有些时日没去拜访了。

  “濲阳公无事一身轻,身体本就越养越好。先前遵奉旨意清理了族中投献田土人丁,又叮嘱了族中今年一定厉行优免,如今都能柱拐行走,开口闲谈一两个时辰也无碍。”

  众人脸色一变:这家伙不是一直瘫卧在床吗?

  沈一贯深深地看着他们:“我回浙后,又一路去金华兰溪,观沿途水利路桥多有年久失修。诸位如今任官浙江,百姓仰祈之所在。路上听闻皇后娘娘诞下皇长子,陛下恩免天下三年学政、水利、路桥役银,又免了此后驿站之重担。诸位的担子更重了啊,老朽既已致仕,将来也只能仰祈诸位造福乡里了。”

  刘元霖看着沈一贯,咬了咬牙之后问道:“龙江公,却不见浙江诸府人心惶惶,百姓难安吗?”

  “是哪百姓?”

首节 上一节 173/3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