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沈一贯大声喊道,“适才,陛下已遣文书官传谕内阁!”
实际上的“独相”赶了过来,其他人倒是给了个面子,暂且静听。
各部的门里,随后又有人陆续出来,包括李戴等几位尚书。
一一见礼之后,沈一贯语重心长。
他先转述皇帝传谕内阁的内容。传谕内阁,不就是要内阁再说给百官听吗?
皇帝的意思是:
王德完不讲武德!
皇后,那是太后为朕选的原配。
多年来侍候朕,就算稍有过失,朕都是体贴包容。
有证据!
她弟弟,朕还不是让他袭了伯爵?
是!有时候她稍稍悍戾,朕因事教训过几句“务全妇道”,她也表示会悔改。
但哪里谈得上忧郁成疾?
王德完这“畜物”,“狂肆妄言、惑乱观听”。
你们是朕的辅弼肱骨,这个时候该有君臣一体的大义!
就这。
百官看着沈一贯停了口,顿时愕然看着他:就这?
“阁老,中宫何时稍有过失、稍稍悍戾?”礼部尚书余继登不乐意了,“陛下此言,恐怕朝野更为谤言所误!”
他服了皇帝,现在还在到处抓奸贼查问流言因何而起呢。
现在倒好了,“奸贼”自己跳出来了吗?
“悍戾”这种评价,您怎么能就这么给中宫定性了?
沈一贯跑到这里来广而告之,又居心何在?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沈一贯看着他,“好叫大宗伯和诸位知道,陛下另有谕旨,令礼部尽快择吉日,皇长子月内移居、开讲!”
余继登一愣,却有人开了口:“正月里、二月里,都有过谕旨,令择吉日。月内、明年……这种话,陛下已经讲过几回了?”
一时哗然,议论纷纷,众人皆以为然:皇帝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没有信誉可言了。
又说中宫有过失、略悍戾,又在国本一事上画饼安抚众臣,什么意思?
“又有谕旨定了时日,那如今却是不能聒渎了,是也不是?”
谢廷赞像是恍然大悟,勃然大怒:“王子醇还在诏狱受苦,这是要臣下们两难吗?上章搭救便会误了皇长子开讲移居;不上章,则王子醇如何能脱罪?”
“正是这个道理,阁老……”
沈一贯总算也感受到了前辈们的待遇:我方主力输出一下场,顿时群情汹汹。
“中宫伉俪陛下二十四年!”沈一贯双手猛压,嘶声说道,“陛下加厚中宫之心可示之天!我也有回奏:万一自今而后优厚稍减于昔,则天下见影生疑,日滋多长!”
他痛心疾首地看着众人,尤其向着萧大亨使眼色:“万代瞻仰在此一举!列位,我都说到这份上了,还要如何?”
谢廷赞也闭了嘴。
这话确实说得狠,堵了皇帝的嘴。
反正都已经有流言了,今后你对皇后不好了,那更加助长流言。
百年万代之后,陛下,您也不想您的声名观瞻因为这件事大动干戈、大兴冤狱而一团糟吧?
萧大亨顿时捧哏:“若王子醇有罪,我刑部安能置身事外?如今情势,何事为要?皇长子移居、开讲,若月内办不成,大家再纷纷进言不迟!”
在萧大亨等人的帮腔下,在沈一贯再三保证会继续上本营救王德完之后,众人总算平息了一下愤慨。
因为皇帝有谕旨,皇长子走向太子之位又有了明确时间节点,众人再次给了沈一贯一个月时间。
移居完成就开始启动三礼,那可是皇帝之前谕旨明说了的。
诏狱之中,王德完确实在“受苦”。
但有过田义的关照,无非一直高强度询问,没有用酷刑。
“本官是刚刚才入京,但秉公直言,还需要有主使之人吗?”
王德完被连夜讯问到现在,尽管很疲惫,但还是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万历二十一年,陛下谕礼部并封三王以待嫡,朝野沸然。当时六科给事中齐赴首辅家宅质问,王太仓避而不敢相见。那一年朝野流言四起,厂卫难道不知道?”
王德完冷笑一声:“‘天下不疑皇贵妃而谁疑?皇贵妃不自任以为己责而谁责?’这可是太仓公题本所言,一字无差!”
“流言是流言。但听信流言,揭帖妄议宫禁是非,终究是把命搭着才敢做。王大人此言,是说这回也是阁臣指使,这才甘冒天险?”讯问之人似笑非笑。
“昨日迎我入城之同僚,想必你们也都知道了。那么我入城之后行状,你们又岂会不知?”王德完嘲讽地看着他,“若说指使我的,只是公心罢了。阁臣也好,其余在朝诸官也罢,凡有公心者,皆是主使。”
“……你莫要胡乱攀咬。”
“是你因我引述太仓公之言,想攀到如今阁臣那里去。”王德完好整以暇,“你非要攀过去,我倒乐见其成。不妨都拘来,大明朝堂开在诏狱,不失为青史奇观!若能因此让陛下知道民心所向、早定国本,我虽死何憾?”
对面之人听得无语。
紫禁城里,朱常洛跪在朱翊钧面前。
“你宫里的狗奴婢,私自跑到那等腌臜所在,禁宫秘闻不知说了多少!”
朱翊钧把这段时间以来被查出私自出宫的太监名单摔到朱常洛面前,而昨晚被抓现行的李进忠赫然在册。
再加上之前的赵进教等人。
朱常洛抬头看着他,克制着怒火。
讲不了理,这家伙也不是来跟他讲理的,就是抓住这理由找回场子,顺带压压他的“气焰”。
“还在皇贵妃面前大言不惭,说什么自会管束宫中奴婢。”朱翊钧指着他,“护住了那王安,底下人的胆子一个个就都大了!这李进忠刚到景阳宫当差,听了你的威风,就敢出去说什么富贵前程!”
朱常洛微眯了眼,不多看他。
难道他不知道景阳宫上下当差的人,除了当初非要选个在内书堂读过书的伴读和王恭妃当年的老人,其余人都是什么货色、谁安排的吗?
“这几个奴婢犯了宫规,父皇从严惩治便是。”
朱常洛这回却不会保护他们,这些人被赶出宫去还是被打杀了,都是好事,虽然后续再添补的恐怕也都差不多。
没有明确地位之前,这些事都由不得朱常洛做主。
“管束不力,让奴婢在宫外口无遮拦,以致流言四起,谤朕德行!”朱翊钧寒声说道,“罚你禁足三月,闭门思过!”
朱常洛深吸一口气,再次抬起了头:“父皇此言,儿子不敢苟同!宫外流言谤君,这罪责,儿子担不起!”
“……反了天了!”朱翊钧见不得他强势反驳,“不是你宫里的狗奴婢在外胡言乱语口无遮拦?”
“禁宫内外,消息往来何止儿子一宫几个德行不佳的奴婢?”朱常洛捡起身旁那个名册,“这么多人,父皇为何说得流言源头便是景阳宫?”
他刚扔过来的东西,能抵赖吗?
上面那么多的人,都是景阳宫的?
朱翊钧表情一僵之后,仍旧咬牙切齿地说:“你就没有半分过错?”
朱常洛气得肝疼,这是“抛开事实不谈”大法了?
我刀呢?!
第17章 反了他算了!
上面那老登是父亲,还是皇帝。
朱常洛没刀,只能嘴炮:“刚有此事,父皇便因此说是儿子让奴婢在宫外口无遮拦以致流言四起,这是把罪责都安到儿子头上了?再禁足三月,是让宫里宫外都认为是儿子主使的?儿子不能接受!”
“朕罚你闭门思过,你就闭门思过!”
朱翊钧烦透了别人反对反对,执拗地大声质问:“怎么?父皇的话你不听,又要抗旨了?”
“好!”朱常洛也忍不了了,“既然如此,儿子请父皇明文降旨,诏告中外!就说人证物证俱在,业已查明流言是因儿子而起,妄议宫禁是非之人是儿子主使!旨意到了,儿子自然认罚!”
朱翊钧倒是愣了一下,而后勃然大怒。
“你这逆子!”
朱翊钧哆嗦着起了身,要冲下宝座来踹他。
什么叫明文降旨,诏告中外?
老子的谕旨不是旨?
明文发到外朝,这是嫌还不够热闹吗?
现在一旁伺候的是司礼监另一个秉笔太监成敬,眼见皇帝又要冲动,他赶紧堵了过去拉住他:“陛下息怒……”
上一次他不在,而今天皇帝和皇长子再次对台,又快打起来了。
他也搞不懂:一清早还让司礼监去传谕阁臣,说这个月要择吉日移居,还要再让皇长子进学。禁足三月的话,怎么移居?怎么进学?
看来仍旧是缓兵之计。
朱常洛算是明白了,恐怕只有之前这原身的懦弱能受得了朱翊钧的性格。
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他都无福承受,因为根本见不着面。
总之学他爹一样宅起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都不做就不会有大错。
朱翊钧被拉住之后,气喘吁吁头晕眼花。
他盯着这儿子,看他倔强地跪得笔直,太阳穴都在突突地跳。
话都说出口了,难道被他驳回?
瞅他这模样,今天又要闹起来,又让母后评理?
两个人就僵在了这,四目互望。
朱常洛不戴这顶帽子,朱翊钧不喜欢说到做不到。
但总得有人递个台阶。
成敬大着胆子说道:“陛下,既已传谕内阁,移居开讲之事……”
朱常洛心里一动,然后更加无语。
你倒好,拿我当饼画给外臣看,又要把我关禁闭。
真是想一出是一出,一冲动就胡咧咧。
“……听到没有?”朱翊钧倒是就坡下驴,咬牙切齿地看向朱常洛,“本还有心让你这逆子尽快移居慈庆宫,再去进学!到了朕面前,你又狂悖不孝!”
朱常洛眼角都抽动起来:在你说那句话之前,我只说了一句你从严惩治便是,哪里狂悖不孝了?
好歹有人递台阶,朱常洛也低下了头:“谢父皇隆恩。只是父皇明鉴!宫里消息何时能悉数瞒过宫外?让儿子禁足,外臣听闻还不知将如何猜测,到头来又让父皇烦忧。”
“陛下,殿下说得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