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869节

  这自然是陆逊的刻意安排。

  这种事情就是典型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其中的度很难把握,更不必说还不能被对方发觉是自己在挖坑。

  一个不小心,挖坑埋人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给埋了。

  好在陆逊没有辜负张绣对他的信任——大军开拔之前,张绣便提醒过庞统要好好用他。

  庞统原本就跟陆绩关系不错,又得了张绣提醒,自然是更加重视。

  陆逊能够在一众将领中脱颖而出拈阄成功,原本就说明了他的运势在诸将中是排在前边的。

  这也是庞统用的另类占卜方法。

  终于,文稷在一次次的战斗迷失了自我。

  有一次眼看只差还有一点点就能拿下人头,他顿时就上了头。

  结果追击的过程中惨被埋伏,损伤大半。

  如果不是文钦确实足够能打,他就要直接栽到这里了。

  反观陆逊,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继续追击文稷,而是牢牢秉承着穷寇莫追的思路放了他一马。

  反正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全程都在关注这场战斗的司马懿在这个时候也算是重新认识了陆逊。

  他对于陆逊的评价也是提高了一个级别。

  这个比自己小几岁的年轻人虽然名不见经传,却是极有潜力。

  他不但深谋远虑,并且还是胆大心细。

第695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

  比起陆氏父子,文氏父子到底还是逊了一筹。

  所以蜀汉跟曹魏东路军的第一场战斗,最终以曹魏的失败告终。

  这场战斗也让司马懿对陆逊产生了新的认识。

  在司马懿看来,陆逊的行事风格就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让这种人去打劣势局,他是很难翻盘的。

  可如果让他去打优势局和均势局,那他是肯定不会输的。

  偏偏现在的曹魏政权就处于劣势局。

  所以把陆逊放到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这就让司马懿很难受了。

  打也不是不能打,只要安排妥当,怎么能对付的。

  但问题在于,陆逊仅仅只是对面的先锋大将。

  作为三军主帅,在陆逊的身上消耗太多精力原本就是一种浪费。

  更不必说自己还想着尽快解决这边的战事,抽身去帮助中路的皇帝陛下呢!

  本想着己方文稷、文钦父子的组合应对没有问题。

  就算真不是陆逊的对手,维持一个均势的场面应该不成问题。

  这样一来自己的后续手段就能够连续跟上。

  谁知道两父子却被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给坑了。

  事到如今,司马懿也只能改变思路,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亲自安排、以观后效。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双方的战斗可谓是你方唱呗我方登场,精彩纷呈。

  双方的战斗不断升级,战场也从对一城一地的争夺渐渐扩散到了周边地区。

  在司马懿和庞统二人的指挥下,汉军和魏军围绕着徐州及其周边城池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双方麾下将领亦是将自身优势发挥到了极限。

  颇有种针尖对麦芒之感。

  陆逊便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作为先锋大将的他自始至终没有被调离下场。

  反观文稷却是在初战之后有些一蹶不振的样子。

  全靠他的儿子文钦在战场上不断活跃。

  因为陆逊硬生生把原本应该搞突破的先锋打成了组织先锋,在庞统没有明确作出指示的前提下,他深刻领会了庞统的战术思路,并且坚决执行到位。

  结果就是一波又一波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搞得魏军诸多将领非常难受。

  魏军将领难受了,汉军将领自然就爽了。

  庞统一看这情况,二话不说便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了对司马懿个人的研究上。

  这一研究,立刻就有了发现。

  司马懿这货居然还想着支援中路!

  当种种迹象表明司马懿还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庞统是又怒又喜。

  怒的是司马懿这货竟然这么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当初他跟诸葛亮对线的时候,可没想着一心二用,在应付诸葛亮的同时还要去支援另一路人马。

  自己再怎么说也跟诸葛亮齐名啊!

  哪怕是张绣这个一手发掘了诸葛亮的主公也给与了诸葛亮和自己卧龙凤雏的绰号。

  张绣都认为诸葛亮跟自己一个水平,怎么到了你这里就瞧不起老子了?

  内政方面自己兴许不如诸葛亮。

  但在军事方面,庞统心里可是一直都憋着一口气。

  众人都说诸葛亮是个全才。

  但作为诸葛亮的好友兼同事,庞统心里十分清楚,军事恰恰是诸葛亮的短板。

  所以在庞统看来,这么多年以来,他跟诸葛亮其实被放在了相反的位置上。

  他更应该去打仗,让诸葛亮守家才是。

  不过当时的形势不允许他们调换,所以这么多年也一直就这么过来了。

  直到第一次北伐成功,张绣顺利拿下陇右,诸葛亮便开始屯田于此,安心管起了大后方。

  如今庞统好不容易跟当年的诸葛亮一样有了机会,又怎么可能这么轻松就放弃?

  可偏偏这个司马懿在跟自己对线的时候还敢分心?

  要知道,在三国演义的描述里,诸葛亮曾好意劝刘备和庞统取西川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可是都会被庞统认为诸葛亮担心他得了功劳的。

  所以对于心高气傲的庞统来说,他又怎么能不生气,怎么能不愤怒呢?

  喜的则是司马懿这种轻敌的做法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机会。

  尽管生气,但是庞统也不会放过这种送到眼前的机会。

  既然你看不起我,那我便将计就计。

  不过仔细考虑,庞统觉得自己也不能做的太明显,所以也只能循序渐进。

  具体的过程就不说了。

  总之就是一开始庞统在跟司马懿的斗智过程中表现的是旗鼓相当,甚至于展现出了极为激烈的进攻欲望。

  目的就是为了让司马懿感觉到自己想要拿下胜利的强烈信心。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庞统也是再接再厉,自始至终跟着司马懿保持着胶着的状态。

  甚至一度依靠着是更胜一筹的武将实力压制住了魏军。

  不过最终还是被全力以赴的司马懿一点一点给扳了回来。

  这也让司马懿渐渐意识到想要脱离战场去帮助曹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庞统这个家伙太疯了!

  自己越是想要离开,庞统就咬得越紧。

  司马懿甚至开始怀疑庞统是不是已经猜到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才会这般不计代价?

  虽说司马懿一直都保持着跟中路军之间的联系,但是从那边传来的消息也是一切正常。

  最新的消息是曹操跟张绣已经遭遇,双方互骂一场,随即便开始小规模的交锋。

  没了。

  受限于距离因素,最新消息就只有这些。

  尽管心急如焚,司马懿也是无计可施。

  只能竭尽全力来应对庞统的攻势。

  此时的情形不禁让司马懿开始怀念起过去了。

  如果自己麾下有着曹操巅峰时期的实力,许褚、徐晃、于禁、荀彧、荀攸、曹洪、夏侯惇等人都在的话,断然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

  可如今这些人死的死,叛的叛,竟是让司马懿生出了一种独木难支的感觉了。

  得亏是曹魏家底厚实,虽然顶层人才缺乏,但是庞大的后备力量弥补了这个缺陷。

  否则这仗是真没有办法打了。

  就在司马懿想着怎么寻找突破口的时候,战况却是自己产生了转机。

  在一次围点打援的小型战斗中,司马懿意外的发现对面汉军主将在守城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小的纰漏。

  这个纰漏很小。

  小到只要过上小半夜,就不会对这场战斗产生影响。

  可偏偏这个漏洞被司马懿发现了。

  他当机立断,下令魏军将领中经验丰富,行事谨慎的李典去破阵。

  结果李典经过一场血战,以那个漏洞为突破口,成功攻下了此城。

  这让司马懿颇为欣慰。

  姜还是老的辣啊!

  一场战斗的胜利当然不能扭转整个战局。

  司马懿原本也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只当自己是捡了个漏。

  但是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李典却以这座城池为基础,成功把战线向前推进了近百里。

首节 上一节 869/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