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867节

  特别是作为第二次赤壁大战的经历者,他更是明白这个绰号的含金量。

  所以如今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尽快搞定庞统,然后支援陛下吧!

  至于曹丕对赵云,他也实在是鞭长莫及,难以相助了。

  只希望苍天能庇佑新生的大魏王朝了。

  “魏国气数已尽矣!”

  东路军大营,庞统信心满满地对着众人说道,“孔明尝言,司马懿深有谋略,若使督魏军兵马,倘训练成,必为蜀中大患。

  今此人督军与统一战,吾倒想看看此人到底有多少本事!

  奉孝,你怎么看?”

  听到庞统问话,郭嘉面露无奈之色。

  大概是因为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以三军主帅的身份领兵作战的缘故,这一次的庞统可以说格外兴奋。

  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今年也不过才三十六岁,正好跟司马懿同岁。

  相比于近几年才在魏国崭露头角的司马懿,庞统出道可就要早得多了。

  甚至于庞统名满天下的时候,司马懿不过只是颖川那一小片区域的名士罢了。

  “司马八达”八个人的名气加起来都不如一个“凤雏”。

  可如今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可要比庞统在蜀汉的地位更高。

  当然庞统也是身受张绣重用。

  就整个蜀汉政营而言,贾诩是凉国丞相,诸葛亮是大汉丞相,庞统则是吴国丞相。

  所以庞统在明面上的地位仅仅只在贾诩和诸葛亮之下。

  可比起如今司马懿军中第一人的地位还是差了不少。

  所以一听到司马懿跑来对付自己,庞统也是格外兴奋。

  这个对手他非常满意!

  北伐东路军大本营被庞统安置在了庐江。

  虽然位于长江以北,但是这却是当年张绣用心经营过的地方。

  蜀汉在这里的统治基础甚至要比江东的丹阳、吴郡更好。

  相比生性稳妥的诸葛亮,庞统要更激进一些,所以才将大部队集中在了这里。

  也就是说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想着要依靠长江天险。

  开玩笑,他是来北伐的,怎么可能会撤退?

  背水一战才对!

  对于庞统的安排众人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此战他们的信心并不比庞统少。

  “司马懿其人,嘉不甚了解,其父司马防嘉倒略知一二。

  防为京兆尹,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故号称司马八达。

  司马懿为防次子,听闻少有胸怀谋略。

  孔明既如此重视,我等倒也不可轻敌。”

  “自是不宜轻敌,但也不必过分重视。”

  庞统点了点头,看向军中诸将,开口询问道:“不知哪位将军愿去试探一番?”

  他话音刚落,张辽、张郃、乐进、于禁、黄盖、陆逊、关羽等人齐齐向前迈出一步,双手抱拳道:

  “末将愿往!”

  众人的想法都是一样,这一战势必要打得漂漂亮亮,让人无话可说。

  所以这一战还是要看自己的才行。

  突出一个自信。

  庞统和郭嘉看到这阵势,不禁都笑了起来。

  军心可用,士气可嘉。

  己方的阵容也的确是太强了,强到让庞统感觉到随便安排一个人过去都没什么区别。

  他到底跟诸葛亮不同,喜欢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此刻便说道,“既然如此,那便来拈阄如何?”

  “拈阄,拈着便去——统观诸位将军互为相让,皆有必战之心,便由天来注定。”

  诸将一听面面相觑,心说这是不是有些儿戏了?

  可转念一想,庞统能够做出这样的安排,不也正说明了他的自信吗?

  再者这个办法的确是如今这种情况下相对公平的法子了。

  想到这里,众人便齐声应下。

  结果一轮下来,陆逊人品爆发,抽到了唯一的红签。

  其他人虽然心中惋惜,却也是愿赌服输。

  相比于蜀汉的其他文武,庞统跟陆逊还是比较熟的那种关系。

  毕竟在东吴地区待了不短的时间。

  对于这个结果,庞统也是比较满意的。

  陆逊比自己小四岁,为人深谋远虑,文武双全,是诸葛亮最喜欢的那种类型。

  由他出马试一试司马懿的斤两自然是再合适不过。

  陆逊本人亦是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为此战做了充足的准备。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司马懿、陆逊二人会奉上一场如此精彩的战役。

第694章 陆氏父子对文氏父子

  “陆逊陆伯言?”

  当司马懿自斥候处听到来将姓名以后,不禁愣了愣。

  自打开始正式跟张绣对线以来,张绣麾下有能耐的人材司马懿是悉数过了一遍。

  无论文臣还是武将。

  甚至于像曲阿小将这样一个战斗力成迷的将领他都做了重点关注。

  但偏偏这个如今被庞统安排来打头阵的陆逊他却是没有听说过。

  要知道,在原本的时空里,陆逊在东吴那边原本就比较低调。

  直到吕蒙白衣渡江才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关羽正率军北伐,不在荆州。

  吕蒙让部下都扮作成商人的样子成功渡江后,南郡守将傅士仁、糜芳先后投降。

  随后吕蒙进驻南郡,安抚关羽手下的士卒家属。

  在这个过程中,他与陆逊配合,切断了关羽归路,并将其擒获。

  这一战的首功无疑是吕蒙。

  但陆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等到夷陵之战,吕蒙已死,孙权启用陆逊对抗刘备。

  此战便让陆逊一战成名,锋芒毕露,自便成为了东吴此后几十年的中流砥柱。

  所以在东吴一众名将当中,他属于是那种成名比较晚的。

  那个世界便是如此,这个世界就更不用说了。

  由于张绣的原因,孙策领导下的江东集团自始至终没有跟蜀汉翻脸。

  所以陆逊连扬名的机会都没有。

  别说是他,就连吕蒙也在一众大佬的衬托下略显稚嫩。

  所以司马懿并不认识他也是正常。

  听到司马懿问起,左右便向他解释道,“此人出身吴郡陆氏,曾率兵击破丹阳山越首领费栈,得精兵数万人。

  后娶孙策次女为妻,如今颇得江东孙氏信任。”

  听完了对陆逊的简介,司马懿不禁皱起眉头。

  虽说是介绍了陆逊,但细细一想这其实已经是上个版本的事情了。

  不过也没办法,魏国的情报系统原本就没有办法跟蜀汉相提并论。

  他忽然开口问道:“陆逊出自吴郡陆氏?他与那原庐江太守陆康是何关系?”

  “陆康乃陆逊祖父也。”

  听到这里,司马懿不禁有些疑惑,“若是如此,陆家应与孙氏有血海深仇,他怎会去为孙氏效力?”

  司马懿虽然不知道陆逊,但他却知道陆康。

  不但知道陆康,还知道有关这位名将的一些事迹。

  想当年,袁术因与陆康不和,便派遣还在自己麾下的孙策攻打庐江。

  陆康亦是一代名将,依靠城池坚守二年。

  孙策血战两年,始终没能将庐江攻下。

  直到后来陆康病逝,孙策这才获得机会,顺势攻下了庐江。

  结果袁术这个小人背信弃义,说好要拜孙策为庐江太守,最后却给了自己人。

  这件事情以后,孙策便下定决心脱离袁术,去江东创业。

  在抵御孙策的两年战争中,陆氏家族百余人死于饥荒和战乱。

  所以说,陆康的死的确是跟孙策明显脱不了干系。

  听到司马懿这么说,众人不禁面面相觑。

  他们还真是不知道其中原因。

  不过军中总是有博闻强记之人,在一番询问之后,终究还是得到了答案。

  原来当初庐江城被攻破之前,陆康眼见形势不妙,便将陆逊和其他亲属送往吴郡避祸。

  陆康的幼子名为陆绩,他虽然是陆逊的从父,但是年纪却比陆逊小了六岁。

首节 上一节 867/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