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852节

  郭嘉略一思忖,望着跃跃欲试的众将,最终决定把这个机会交给一个最为合适的人选。

  “云长将军,你可愿阻之?”

  原本目光微阖正在假寐的关羽听到郭嘉的话,一下子便睁开了双眼,不可思议地看向郭嘉。

  “让关某去?”

  郭嘉见状淡淡一笑,“关将军可是不愿,若是不愿,嘉便……”

  “末将愿往!”

  开玩笑,到嘴的肉哪里有放跑的道理。

  只是关羽先前从来没有想过这种好事竟然能够轮到自己头上来,所以才会那般惊讶。

  荆州这边的蜀汉阵营同样是人才济济,既有甘宁、太史慈这样跟随张绣时间很久的老将,也有原本的荆州大族蔡瑁、蒯良等人。

  如今以水战为主,按说怎么都轮不到自己这个最近才跟着孙策投靠张绣的人物。

  可郭嘉却偏偏点到了自己的名字。

  幸福来的就是这般突然。

  “将军,此番白衣渡江之计乃是司马懿跟孙权酝酿已久,意图趁我不备,拿下荆州。

  你出战若败,则……”

  关羽原本还在认真听郭嘉说话,可一听到“败”这个字,立马就不依了。

  因而不等郭嘉把话说完,立刻便道:“末将愿立军令状,定不教敌军走脱一人!”

  众人闻言不由纷纷侧目。

  这关将军未免也太傲了。

  打退来敌并不奇怪。

  在已经有准备的情况下,对付这所谓的白衣渡江之计对于在场所有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甚至于拿下一场大胜,只要好好指挥一番,也不是什么问题。

  但你说要全歼来敌,不让一人逃跑,那就有些夸张了。

  一是双方的兵力还没有达到十比一的地步,不至于将对方包圆,一个都跑不了。

  再就是如今算是陆战加水战,形势比起单纯的地形更为错综复杂,稍有不慎,肯定会放跑来敌。

  但话又说回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跑了就跑了呗,只要这一战能赢就行。

  但是像关羽现在这么说,就未免有些偏激了。

  郭嘉眼见激将的目的已经达到,倒也没有顺势让关羽去立军令状,只是嘱托他莫要大意轻敌。

  关羽虽然答应下来,却是暗暗下定决心,这次说什么也不让一个贼兵跑了。

  要么死,要么降!

  一旁的张飞亦是这般想法,生怕郭嘉阻拦,索性扮作小兵模样,偷偷摸摸就混到了关羽的队伍当中。

  郭嘉把这一幕看在眼里,却是假装什么都没有看到,而是从容部署起接下来的事情。

  很快,一场遭遇战便在荆州边境打响。

第685章 孙权: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白衣渡江,白衣渡江。

  所谓白衣,指的就是没有功名在身的平民。

  在很久以前,张绣占据荆州以后,就嗖与之相邻的扬州孙策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随着时间推移,两家的关系更是越来越好。

  等到孙策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张绣以后,荆、扬二州之间几乎已经是互不设防的状态了。

  等到孙策率众投向张绣以后,“几乎”两个字都可以去掉了。

  荆、扬二州亲如一家,就跟天下还没有大乱之前没什么区别了。

  因而有商队从扬州前往荆州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孙权跟司马懿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安排了这一出白衣渡江之策。

  手段是让军士扮作商人,目的则是在成功渡江以后出其不意,攻下南郡,继而以此为基,迅速占领整个荆州。

  这就是白衣渡江的本意。

  但是。

  在这一路奇兵进攻的过程中,白衣渡江的“白衣”们真正实现了自我价值。

  他们直接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白衣。

  死人。

  众所周知,人死了穿的丧服都是白色的。

  关羽没有辜负郭嘉的期望。

  作为一个北方人,他却仿佛天生会打水仗一般。

  正所谓,渡河未济,击其中流。

  宋襄公的故事大家都清楚,关羽在已经确定了敌人身份的情况下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在由东吴和曹魏组成的白衣小分队渡江到一半的时候,他便突然率部发起进攻。

  尽管白衣渡江的人选都是精心挑选,有着不俗的战斗力,突然遇袭,依旧是措手不及。

  兼之关羽在水上比起陆上丝毫不差,以一己之力压制的东吴和曹魏联军压根没有一点脾气。

  倒是原本信心满满想着是要好好帮二哥表现表现的张飞一上了船,战斗力顿时打了个三折。

  不过即便如此,他的表现依旧亮眼。

  类似于一个超级兵,在为己方军士吸引了不少火力的同时也干掉了不少对面的普通军士。

  关羽眼见时间成熟,更是放心大胆的将指挥权交给了周仓和裴元绍,自己果断分兵绕道去抄敌军后路。

  等到东吴和曹魏联军发现事已不可为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手提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已经杀气腾腾自后赶了过来。

  正面一败涂地,归路又被切断,此战便再无悬念。

  “降者不死!”

  在关羽的号令下,全军纷纷呼喊起来。

  关羽原本以为,会投降的应该是曹魏军。

  毕竟东吴已经铁了心跟着孙权造反了。

  造反不同于其他事情,一旦踏上,那是没有回头路的。

  但让关羽没想到的是,他一声令下,东吴军士纷纷缴枪,乖乖投降。

  反倒是来自曹魏的将士们拒不受降,持续猛攻。

  这不免让关羽觉得有些奇怪。

  但是奇怪归奇怪,事情还是要办。

  他说话算话,对于投降的军士自是缴枪不杀。

  对于负嵎顽抗的也是赶尽杀绝。

  直到拿下曹魏军中一个高级武将,关羽终究还是忍不住问道:

  “某已答应饶你性命,为何不降?”

  “吾等乃大魏陛下麾下将士,怎可向贼兵投降!”

  一旁的张飞闻言不禁大怒:“曹贼篡汉,逆天而行,你竟说俺们是贼兵!”

  说着便要将他丢到水中去。

  关羽却伸手将之拦下,“魏国与吾等本乃宿敌,宁死不降,某也敬你是条好汉,你自行了断吧。”

  那将士仰天长笑三声,“关将军亦是一条好汉——只恨牛某不能再为陛下征战!”

  说完这句话,当即拔剑自刎。

  动作干脆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

  倒是让关羽及身旁众人刮目相看。

  就这样,大多数魏军都像这个牛姓武将一般选择了战斗到底,关羽也给予了他们最后的尊重——用最干净利落的方式送他们离开这个世界。

  当然也有少数魏军选择了投降,但跟东吴军士相比,其数量就不值一提了。

  张飞看着还没打就投降的东吴军,暗暗嘟囔不够过瘾。

  又一想着二哥问了魏军,索性就让周仓也抓过来一个吴军询问他为何直接投降,而不是死战到底。

  “你们大王是俺家主公的妹夫,俺们本就是一家人啊!”

  关羽听到这句话也给整不会了。

  好家伙,你们偷袭荆州的时候没想着是一家人,如今被打败了倒是心安理得说出这种话来。

  单就这一点,关羽就瞧不上他孙权。

  最终大战结束,清点人数,关羽成功实现了他的诺言。

  没有让来犯的这支渡江白衣分队溜走一人。

  要么投降,要么变成了真正的白衣。

  军中诸将亦是为之侧目。

  “军师,现下可是还要去江东?某听那投降的吴军言称孙权已经对吴王下手了。”

  “不必了,我等在此安心等候消息便是。”

  关羽闻言更没再说什么,太史慈却是不解地问道,“军师,吾等不去帮吴王?”

  他当初跟孙策交手数次,两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

  如今听到孙策的亲弟弟要搞他,不免有些紧张。

  郭嘉笑着摇了摇头,“我大汉吴王,断不会像大魏吴王那般!”

  因为曹操向孙权的许诺,等事成之后由他继承兄长的王位,所以郭嘉才会这么说。

  太史慈闻言便知孙策应是已经有了准备,便也安下心来。

  郭嘉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就在战场即将打扫完毕的时候,东吴方面传来消息,说是吴王孙策之弟孙权伙同魏军作乱,率军囚禁孙策、周瑜、程普等一众核心高层。

  幸而老将黄盖这段时间不在,所以逃过一劫。

  众所周知,黄盖自从跟着张绣入川一趟,还跟蜀汉另一员老将在定军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首节 上一节 852/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