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点了点头,随即说道,“待孙权一动,大王亦可出征了。”
“终于能动了吗?”
结束乱世,一统天下的时候终于到了。
为了这一天,张绣可是准备了整整二十年!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前路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
此时此刻,张绣终是意气风发,引亢高歌。
在现代,这自然是一件颇为羞耻的事情。
但在这个时代,有感而发,放声高歌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没看到丞相在听到这两句以后已经激动到泪流满面了吗?
“承蒙大王厚爱,亮誓死相随,鞠躬尽瘁,死后而已!”
歌词通俗易懂,浅显直白,比起张绣以前的作品文学素养要低上不少。
但是贵在真情流露。
张绣说等了好久等到今天,他诸葛亮又何尝不是?
当初张绣邀请尚未及冠的他出山的时候,他曾意气风发,认为有二十年足以结束这乱世。
没想到如今竟是真的实现了!
并且,用时还不到二十年。
自己到底还是保守了。
至于最后那句前路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更是让诸葛亮感动到无以复加。
原来自己在张绣心目的地位这般重要吗?
一直以来他还以为张绣最重视的是老贾呢!
不过想想也对,老贾虽然是最早跟着张绣的那批人,但是那老家伙平日里就喜好混水摸鱼,不到关键时刻不出手。
哪里比的上自己兢兢业业?
张绣当初能够力排众议,那般重用默默无闻的自己,不就已经说明问题了吗?
这个时候的丞相到底还是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再加上骨子里就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所以此时此刻的他听到张绣这么唱,当真是下定决心要将这一生奉献出来。
不得不说,历史的惯性是相当强大。
或者说,性格决定命运。
尽管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但是诸葛亮依旧还是越来越像那个丞相了。
只不过这一次他效忠的对象终于支棱了起来。
看着诸葛亮这副模样,张绣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不至于,真不至于。
自己只是觉得这首歌应景就随便唱了两句,丞相大可不必如此。
只是情绪都烘托到这份上了,自己如果不做点什么未免有些说不过去。
所以他也就陪着掉了一把眼泪。
结果甄宓一进来就看到一对泪流满面的主臣,倒让她有些不知所措了。
“大王、丞相,你们这是……”
“无妨,我二人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甄宓“哦”了一声,随即面带歉意地对张绣和诸葛亮说道,“方才月英妹妹已经跟妾身说过了,这段时间当真是辛苦大王了。”
张绣:
话是没错,可是听起来怎么总感觉怪怪的。
一旁的诸葛亮连忙说道,“王妃,东吴情况有变,大王即将出征。”
甄宓闻言当即点了点头,“妾身晓得了。”
说完这句话便转身离开,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只留下张绣和诸葛亮面面相觑。
“晓得了?她晓得什么了?”
张绣一头雾水,诸葛亮同样也是大惑不解,“应是为大王出行准备吧?”
诸葛亮不确定地说道,“大王近日来少有外出,突然出行,家中势必要有所交待。”
“话虽如此,但……”
张绣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诸葛亮则是劝道,“大王放心,王妃是识大体的人,断然不会叫大王为难。”
张绣点了点头,诸葛亮说得不错,甄宓的确是不太可能让自己为难。
等到张绣正式出行之日,吕玲绮、小桥、孙尚香、步练师四人随行。
“阿宓,你这是……”
看着这样整齐的阵容,张绣顿时就愣住了,什么情况这是?
“我知大王不好美色,然则先前事宜妾身已听琰姐姐说过,所以便让四位妹妹随行吧。”
甄宓一脸认真地望着张绣解释道,“玲绮妹妹本就是女将,小桥妹妹剑法高超,可贴身保护大王,尚香妹妹与练师妹妹亦可跟随大王回乡省亲。
有四位妹妹一路照顾,妾身亦可放心了。”
得,你还真是给我安排得明明白白啊!
面对妻子的一片好意,张绣也是不好意思拒绝了。
当然也没有必要拒绝。
在家里是一个打十个,着实让他有些疲于应付。
可如今却是一个打四个,以他的实力自是能应付得来。
再者此去东吴只是走个形式,基本上用不着自己出手,所以带上四个媳妇倒也真不是什么问题。
甄宓的人选的也很讲究。
吕玲绮和小桥直接可以当成男人,孙尚香也是有武功底子的,唯独步练师差一些。
但是这些年来跟着小桥一直练剑,如今即使随军同行,也是差强人意。
甄宓也是知道这次出征并无凶险,所以才会这样安排。
如果可以的话,她甚至也想跟着一起去呢。
面对爱妻的一片好意,张绣也只能笑纳了。
就在不远处,邹氏正目光炯炯地望着自己。
昨晚他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好好跟邹晓告别过了,所以今天倒真是没有必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墨迹了。
等到了诸葛亮算好的时辰,随着张绣一声令下,蜀汉大军正式开拔,赶赴东吴。
若无意外,此战过后,两分天下的局面亦将正式结束。
“这便是白衣渡江?”
襄阳城下,已经赶到荆州的郭嘉看着扮作旅行者的东吴部队,不禁哑然失笑。
“师父因何发笑?”
问话的是一个小胖子,他生得方口大耳,眉毛很淡,说话声音极为洪亮。
正是诸葛瑾长子,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
郭嘉带着诸葛亮的书信来到东吴以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诸葛瑾,表达了自己想要将诸葛恪培养成接班人的强烈意愿。
诸葛瑾之前跟郭嘉见面的时候,两人原本就意气相投,相谈甚欢。
如今看到郭嘉专程千里迢迢来到东吴,只为收自己的儿子为徒,诸葛瑾自然是开心的不得了,立马把儿子送了出去。
现如今的形势聪明都看出来了,两分天下、划江而治的现状维持不了多久,统一才是最终趋势。
既然是要大一统,那么诸葛瑾自然是要追随孙策这位主公了,站在张绣这一边了。
更何况就他个人而言,也更看好张绣。
曹操虽然占据了原大汉王朝最有优势的地盘,但他人不太行的样子,愣是把大好形势给葬送了。
郭嘉顺利收下诸葛恪以后,就跟在东吴这边的庞统和徐庶打了个照面。
两人这段时间一个忙于整合资源,让东吴彻底并入张绣的地盘。
另一个的精神则是被境内的山越势力缠住,都是有些脱不开身的感觉。
如今郭嘉一来,两人自是乐得逍遥,把对付孙权的事情直接交给了他。
按说这其实不算小事。
奈何无论是庞统还是徐庶都不太看得上孙权。
一场必然会失败的行动,理他做甚?
还不如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如果被司马懿和孙权知道他们精神谋划、寄予厚望的这一路奇兵被庞统和徐庶这般鄙视,也不知会作何感想。
总之,郭嘉在二人的支持下,带着诸葛恪就开始着手处理孙权这二五仔的事情了。
听到爱徒问话,郭嘉道,“我笑那孙权无智、司马懿少谋,竟布下如此粗浅简陋之策,当真以为我等会大意失荆州否?”
诸葛恪闻言摇了摇头,“大意失荆州?那怎可能?”
自己的师父可是大有来头,由他防守荆州,那简直就是固若金汤、毫无破绽。
真不知道司马懿是怎么想的。
当然,在诸葛恪的角度看来,最让他无法理解的还是孙权。
放着大好前程不要,造反?
这是有病吧?
诸葛恪纵然少年聪慧,但成年人的世界对于他而言还是有些复杂了。
所以他不懂也是正常的。
郭嘉目前也不打算告诉他这些。
如今的首要任务,还是破解了对面的白衣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