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851节

  诸葛亮点了点头,随即说道,“待孙权一动,大王亦可出征了。”

  “终于能动了吗?”

  结束乱世,一统天下的时候终于到了。

  为了这一天,张绣可是准备了整整二十年!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前路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

  此时此刻,张绣终是意气风发,引亢高歌。

  在现代,这自然是一件颇为羞耻的事情。

  但在这个时代,有感而发,放声高歌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没看到丞相在听到这两句以后已经激动到泪流满面了吗?

  “承蒙大王厚爱,亮誓死相随,鞠躬尽瘁,死后而已!”

  歌词通俗易懂,浅显直白,比起张绣以前的作品文学素养要低上不少。

  但是贵在真情流露。

  张绣说等了好久等到今天,他诸葛亮又何尝不是?

  当初张绣邀请尚未及冠的他出山的时候,他曾意气风发,认为有二十年足以结束这乱世。

  没想到如今竟是真的实现了!

  并且,用时还不到二十年。

  自己到底还是保守了。

  至于最后那句前路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更是让诸葛亮感动到无以复加。

  原来自己在张绣心目的地位这般重要吗?

  一直以来他还以为张绣最重视的是老贾呢!

  不过想想也对,老贾虽然是最早跟着张绣的那批人,但是那老家伙平日里就喜好混水摸鱼,不到关键时刻不出手。

  哪里比的上自己兢兢业业?

  张绣当初能够力排众议,那般重用默默无闻的自己,不就已经说明问题了吗?

  这个时候的丞相到底还是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再加上骨子里就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所以此时此刻的他听到张绣这么唱,当真是下定决心要将这一生奉献出来。

  不得不说,历史的惯性是相当强大。

  或者说,性格决定命运。

  尽管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但是诸葛亮依旧还是越来越像那个丞相了。

  只不过这一次他效忠的对象终于支棱了起来。

  看着诸葛亮这副模样,张绣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不至于,真不至于。

  自己只是觉得这首歌应景就随便唱了两句,丞相大可不必如此。

  只是情绪都烘托到这份上了,自己如果不做点什么未免有些说不过去。

  所以他也就陪着掉了一把眼泪。

  结果甄宓一进来就看到一对泪流满面的主臣,倒让她有些不知所措了。

  “大王、丞相,你们这是……”

  “无妨,我二人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甄宓“哦”了一声,随即面带歉意地对张绣和诸葛亮说道,“方才月英妹妹已经跟妾身说过了,这段时间当真是辛苦大王了。”

  张绣:

  话是没错,可是听起来怎么总感觉怪怪的。

  一旁的诸葛亮连忙说道,“王妃,东吴情况有变,大王即将出征。”

  甄宓闻言当即点了点头,“妾身晓得了。”

  说完这句话便转身离开,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只留下张绣和诸葛亮面面相觑。

  “晓得了?她晓得什么了?”

  张绣一头雾水,诸葛亮同样也是大惑不解,“应是为大王出行准备吧?”

  诸葛亮不确定地说道,“大王近日来少有外出,突然出行,家中势必要有所交待。”

  “话虽如此,但……”

  张绣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诸葛亮则是劝道,“大王放心,王妃是识大体的人,断然不会叫大王为难。”

  张绣点了点头,诸葛亮说得不错,甄宓的确是不太可能让自己为难。

  等到张绣正式出行之日,吕玲绮、小桥、孙尚香、步练师四人随行。

  “阿宓,你这是……”

  看着这样整齐的阵容,张绣顿时就愣住了,什么情况这是?

  “我知大王不好美色,然则先前事宜妾身已听琰姐姐说过,所以便让四位妹妹随行吧。”

  甄宓一脸认真地望着张绣解释道,“玲绮妹妹本就是女将,小桥妹妹剑法高超,可贴身保护大王,尚香妹妹与练师妹妹亦可跟随大王回乡省亲。

  有四位妹妹一路照顾,妾身亦可放心了。”

  得,你还真是给我安排得明明白白啊!

  面对妻子的一片好意,张绣也是不好意思拒绝了。

  当然也没有必要拒绝。

  在家里是一个打十个,着实让他有些疲于应付。

  可如今却是一个打四个,以他的实力自是能应付得来。

  再者此去东吴只是走个形式,基本上用不着自己出手,所以带上四个媳妇倒也真不是什么问题。

  甄宓的人选的也很讲究。

  吕玲绮和小桥直接可以当成男人,孙尚香也是有武功底子的,唯独步练师差一些。

  但是这些年来跟着小桥一直练剑,如今即使随军同行,也是差强人意。

  甄宓也是知道这次出征并无凶险,所以才会这样安排。

  如果可以的话,她甚至也想跟着一起去呢。

  面对爱妻的一片好意,张绣也只能笑纳了。

  就在不远处,邹氏正目光炯炯地望着自己。

  昨晚他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好好跟邹晓告别过了,所以今天倒真是没有必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墨迹了。

  等到了诸葛亮算好的时辰,随着张绣一声令下,蜀汉大军正式开拔,赶赴东吴。

  若无意外,此战过后,两分天下的局面亦将正式结束。

  “这便是白衣渡江?”

  襄阳城下,已经赶到荆州的郭嘉看着扮作旅行者的东吴部队,不禁哑然失笑。

  “师父因何发笑?”

  问话的是一个小胖子,他生得方口大耳,眉毛很淡,说话声音极为洪亮。

  正是诸葛瑾长子,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

  郭嘉带着诸葛亮的书信来到东吴以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诸葛瑾,表达了自己想要将诸葛恪培养成接班人的强烈意愿。

  诸葛瑾之前跟郭嘉见面的时候,两人原本就意气相投,相谈甚欢。

  如今看到郭嘉专程千里迢迢来到东吴,只为收自己的儿子为徒,诸葛瑾自然是开心的不得了,立马把儿子送了出去。

  现如今的形势聪明都看出来了,两分天下、划江而治的现状维持不了多久,统一才是最终趋势。

  既然是要大一统,那么诸葛瑾自然是要追随孙策这位主公了,站在张绣这一边了。

  更何况就他个人而言,也更看好张绣。

  曹操虽然占据了原大汉王朝最有优势的地盘,但他人不太行的样子,愣是把大好形势给葬送了。

  郭嘉顺利收下诸葛恪以后,就跟在东吴这边的庞统和徐庶打了个照面。

  两人这段时间一个忙于整合资源,让东吴彻底并入张绣的地盘。

  另一个的精神则是被境内的山越势力缠住,都是有些脱不开身的感觉。

  如今郭嘉一来,两人自是乐得逍遥,把对付孙权的事情直接交给了他。

  按说这其实不算小事。

  奈何无论是庞统还是徐庶都不太看得上孙权。

  一场必然会失败的行动,理他做甚?

  还不如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如果被司马懿和孙权知道他们精神谋划、寄予厚望的这一路奇兵被庞统和徐庶这般鄙视,也不知会作何感想。

  总之,郭嘉在二人的支持下,带着诸葛恪就开始着手处理孙权这二五仔的事情了。

  听到爱徒问话,郭嘉道,“我笑那孙权无智、司马懿少谋,竟布下如此粗浅简陋之策,当真以为我等会大意失荆州否?”

  诸葛恪闻言摇了摇头,“大意失荆州?那怎可能?”

  自己的师父可是大有来头,由他防守荆州,那简直就是固若金汤、毫无破绽。

  真不知道司马懿是怎么想的。

  当然,在诸葛恪的角度看来,最让他无法理解的还是孙权。

  放着大好前程不要,造反?

  这是有病吧?

  诸葛恪纵然少年聪慧,但成年人的世界对于他而言还是有些复杂了。

  所以他不懂也是正常的。

  郭嘉目前也不打算告诉他这些。

  如今的首要任务,还是破解了对面的白衣渡江。

首节 上一节 851/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