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句丞相之后虽然立刻就改口了,但诸葛亮又怎么会没有注意到?
相比于马谡的事情,称呼自己为丞相这件事代表的东西可就更深奥。
莫非这是主公在暗示自己?
嗯,只要这一次北伐能够好好经营陇右,既而拿下凉州全境,那么张孙合二为一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三分天下的局面立刻就会变成雄图二分。
曹贼已经称魏公,下一步极有可能便要称魏王。
一旦那一天真的到来……
诸葛亮思来想去,始终参不透张绣叫自己丞相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哪里知道,在未来的世界里,诸葛亮在网上的代号极多,丞相便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一个罢了。
张绣刚刚也只是无奈于诸葛亮对马谡的重用,所以一时顺口叫了出来。
说起来,如果张绣叫的是另一个爱称“村夫”的话,兴许诸葛亮就不会想这么多了。
将这件事情暂时放在心中,诸葛亮便主动去找了张辽。
张辽看到军师来访,不由有些意外,连忙请他入座,随即问道:
“出发在即,先生可是有计教我?”
“文远身经百战,小小一街亭,休道夏侯渊、司马懿,便是曹昂亲来,又有何惧哉?”
听着诸葛亮对自己的认可,张辽心里还是很受用的。
毕竟这可是诸葛亮啊!
不过正因如此,张辽反而觉得奇怪。
不是为了街亭,难道是其他事情?
因为张辽跟着张绣的时间也已经十多年了,属于张绣麾下的老资格将领,所以诸葛亮也没有卖关子。
他直接就把自己推荐马谡跟着张辽一起去守街亭,还建议由其单独率领千人,却被张绣委婉拒绝的事情说了一遍。
“亮听闻马幼常曾跟汝参与博望一战,故思之文远应知其中是非曲折。”
张辽听诸葛亮把话说完,沉吟片刻,最终缓缓说道,“军师认为马幼常乃世之英才?”
“此子心性极佳、聪慧机敏,若善加调教,日后必成大器。”
意思就是现在算不上,以后肯定是。
张辽闻言却摇头道,“请恕辽直言,窃以为此子言过其实,不堪大用。”
说着便将马谡在战场上抗命不遵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随即感慨道,“此事辽并未告知主公,主公识人,当真天下无双!”
诸葛亮闻言亦是默默无语。
所谓由小见大。
从一件小事上往往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品行来。
马谡战场抗命,这其实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也就是张辽宅心仁厚,再就是博望一战大获全胜,否则真要追究起来,马谡就算是不死,也得蜕一层皮。
言尽于此,诸葛亮自然也不会再多说了。
不但如此,他甚至开始担心街亭有失,找到张绣又提出再稳一手。
张绣这时已经知道了诸葛亮找过张辽的事情,对于诸葛亮的举动不由哑然失笑。
不过这样也好,稳一手就稳一手吧。
诸葛亮又是一番安排以后,这才放下心来。
次日,张绣和诸葛亮便为张辽、张郃饯行。
张绣只是简单说了两句,诸葛亮却是两三叮嘱,到最后还是张绣看不下去拉住了他,才让张辽和张郃如释重负地离开。
一路无话。
话说张辽、张郃二人一路急行军赶到街亭。
曹军自然还没有到,于是便先看起了地势。
步骘、马谡两个年轻人自然也一起跟着,此时马谡便笑道:“军师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曹军如何敢来!”
步骘却是摇头道:“虽曹军不敢来,但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再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
“当道岂是下寨之地?”
马谡立刻反驳了步骘,他四处张望,随即伸手一指道:
“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
若此战由我指挥,定要率人在这山上屯军!”
第625章 守御之法
张辽、张郃二人率三万大军一路急行,来到街亭以后,曹军尚未赶到。
两人立刻查看起地势,步骘和马谡跟着,却因为扎营地点的选择产生了分歧。
步骘认为应该直接率大军堵住道路,马谡却觉得率领军队在街亭旁边的山坡上安营扎寨。
于是两人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步骘年轻气盛,又是张绣的大舅哥,那是有话直说:
“幼常此言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
可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曹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
马谡闻言放声大笑:“子山,汝真女子之见!
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
若曹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
步骘闻言连连摇头:“吾自入川之后,累随主公军师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
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曹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步骘跟随张绣入川日久,已经渐渐明白了张绣是不会再让他回东吴了。
等到张绣的妻儿来到成都,步骘跟步练师见面以后,索性也下定了决心。
回东吴欺负山越人算什么本事?
哪有跟着张绣打曹贼来得痛快?
别说是自己,没看到就连在赤壁之战中被自己救下的老将黄盖在定军山杀得多开心?
事到如今更是绝口不提返回东吴的事情。
甚至于就连孙策这个真正的主公来了,他都避而不见。
生怕孙策提起这件事情,他甚至提前跟着赵云走了斜谷道。
步骘的情况跟黄盖不同,自然不用担心这个,所以对于张绣的称呼也早就从将军变成了主公。
听到步骘这么说,马谡则是圆睁双眼:“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
若曹兵绝我汲水之道,我兵岂不死战?彼时以一可当百也!
吾素读兵书,便是军师遇事不决,有时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步骘:
看着眼前一副指点江山模样的马谡,步骘也是无语了。
心说你还真把自己当成这场战役的将领了啊!
居然还好意思怪自己阻碍了他?
平时马谡这小伙子看着也挺机伶的,怎么现在就成了这样呢?
步骘正准备据理力争,却听到身旁传来一声,“汝二人在说何事?怎地如此激烈?”
步骘和马谡一起转身,就看到张辽跟张郃并肩走了过来,想来是已经勘察完地形。
听到张郃询问,步骘不免有些尴尬。
在他看来,如果把自己跟马谡争论的内容说出来,那就等于是在给马谡挖坑。
张辽、张郃二人听到马谡的想法,对他的印象势必会大打折扣。
步骘是个厚道人,并不愿意干这种事情。
于是他便不假思索地说道,“无他,只是些许想法相左罢了。”
张郃见状便也不再多说,点了点头,就准备叫上张辽返回。
接下来的事情还多着呢。
然而张辽却是停下脚步,好整以暇地望着步骘和马谡,“什么想法?”
竟然是摆出了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姿态。
张郃有些意外地看了张辽一眼,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对这种小事感兴趣。
两个年轻人想法不同,对于事物有不同的见解,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
值得你这个主帅这么上心?
张郃却不知道,临行之前诸葛亮对张辽说的那番话让张辽对于马谡的事情上了心。
再加上诸葛亮再三叮嘱,所以此行他一直在暗中观察。
如今有了这样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眼见步骘依旧面带犹豫之色,张辽不禁更感兴趣了,便鼓励步骘大胆一些:
“不必迟疑,但说无妨!”
步骘也没想到张辽会来这么一出,有些迟疑着开口道:“这……”
他这边还没说话呢,一旁的马谡早就忍不住了,此时便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自己跟步骘的争论说了个一干二净。
临了还特地加了一句,“兵法有云,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
说完这句话便挺起胸膛,等着张辽和张郃来夸自己。
听到马谡认为不应该选择在街亭的城池死守,而是率军队在街亭旁边的山坡上安营扎寨,准备居高临下一举歼灭来犯的曹军时,一旁的步骘有些无语的扭过了头。
张辽和张郃则是对望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意外之色。
特别是看着马谡昂首挺胸,还摆出了一副快来夸我的模样,两人皆是有些无语。
这马谡还真是个大聪明啊!
左一句兵法有云,右一句孙子尝曰,就你一个读过兵书是吧?
张郃正欲开口呵斥,张辽却将他拦住,随即转向步骘,“子山,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