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数日,双方再度陷入僵持。
只不过这一次僵持时间并未能持续多久。
仅仅数日之后,马超就得到消息,说是竟有一支曹军早在河西下了寨。
马超闻言不禁大惊失色。
在通常情况下,他派出的五千人足以阻挡曹军渡河。
但马超没有料到的是,曹家父子老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当他们安排的那支经长途急行军赶到蒲阪渡口的时候,自然不是以逸待劳的曹军对手。
更何况对面领军的还是曹休,一位曹操本族的勇将。
结果早在战斗开始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如今消息经几百里路传回潼关,此时马超再想派大军去重新夺回渡口,已经来不及了。
得到消息的马超连忙找到韩遂商议:
“今曹军乘虚已渡河西,吾军前后受敌,如之奈何?”
韩遂还没有发声,联军人马中的其他头目就已经有人提出了建议:
“不如割地请和,两家且各罢兵,待捱过冬天,到春暖别作计议。”
马超闻言就是一皱眉,心中大为不悦。
明明占据优势的是我们,你们如今却想着要求和?
这算什么?
不胜而胜,不败而败?
但让他意外的是,韩遂竟然也赞同这种做法:
“此言甚善,可从之。”
听上去是怂了,但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虽然如今的形势表面上就如同马超想的那样是,占据着上风的依旧还是关中联军。
但是由于韩遂、马超早在数月之前就在潼关屯集了十万大军。
再加上用于长途输送粮草的人力,致使关中各部当年的农业生产几乎全废。
此时秋季已过,冬季将临,关中各部却征收不上来新粮,全军有断炊之虞。
一句话,捱不住了。
尽管如此,马超依旧是犹豫不决。
可是关中联军却不是他一人说了算——纵然这场战争他这一部人马出力最多。
在包括韩遂在内的众人都觉得为了避免持久作战,可以接受割地,甚至送子质请和的理由时,马超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
少数服从多数,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不过既然跟马超的意见不同,所以这件事情自然不能安排马超这一路人马过去。
于是关中联军中便由杨秋毛遂自荐,提出自己愿意前往曹寨下书。
有人自愿干活,韩遂没有不同意的道理,遂命他代表关中联军出使敌营,商讨言割地请和的事情。
当曹昂听到对方的提议时,不禁有些意外。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仗都打了这一阶段,事情竟然会出现这样的转机。
因而在沉思片刻后,便对杨秋说道:
“汝且回寨,吾来日使人回报。”
等到杨秋告辞离开,曹操便自屏风后之后闪身而出,笑着对曹昂问道:“吾儿主意若何?”
显然,他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能够让率先发起这场战事的关中主动请和,可以说胜利已经近在眼前了。
曹昂的心情同样是很不错。
坚持了这么多天,终于能够看到黎明前的曙光了。
不过对于关中联军割地请和的行为,他一时还真是不知道应该答应还是不该答应。
见他这副模样,曹操又转向了一旁的程昱:“公所见若何?”
程昱闻言微微一笑:看向曹昂道,“吾有四字欲送少主。”
曹昂闻言顿时来了兴趣:“不知是哪四字?”
“兵不厌诈。”
“兵不厌诈?”
曹昂一怔,一时还没能反应过来。
此时曹操却大笑着说道:“天下高见,多有相合,仲德之谋,正吾心中之事也。”
说完这句话,他便跟程昱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惟有曹昂依旧还是一脸懵逼的模样。
看到自家儿子如此,曹操这次倒也没有失望。
总的来说,他对于曹昂这次的表现还是十分满意的。
他也算是看出来了,自己这个大儿子还是十分可靠,可以继承自己的家业。
如今唯一欠缺的就是经验。
他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也是时候渐渐放权了。
否则到时候自己万一突然撒手西去,就怕没有历练过的儿子压不住这局势。
所以此刻他便对着程昱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来说明一番。
程昱自是心领神会,笑道:“所谓兵不厌诈,便是如今我等可伪许之,再施他计,则一举可破也!”
曹昂这次倒是明白过来,不过依旧有些迟疑地说道,“可如此言而无信,却是有损我等声誉……”
“是以某先前才言兵不厌诈也!”
程昱劝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是那刘玄德、张博超,自需顾忌名声。
然我等却无需多虑,况自古成王败寇,少主只管依计行事便是。”
意思就是咱们的名声本来就不好,当年曹操在吕伯奢、徐州、寿春就没少干败坏名声的事情。
虱子多了不怕咬,债多了不愁,实在是没有必要纠结。
到底是曹操的儿子,曹昂虽然略有纠结,但经程昱这么一开导便想通了。
此时曹操却忍不住感慨道,“若奉孝尚在便好了。”
听到曹操这句话,曹昂和程昱不禁面面相觑。
虽说郭嘉是心甘情愿用他的自由换取了曹操的自由,但曹操却并没有拒绝。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郭嘉其实可以说是曹操送给张绣的。
如今你再提起这一茬,未免有些不合时宜了。
不过两人一个是曹操的儿子,一个是曹操的手下,此时也不好说什么。
只是三人却都没有想到,郭嘉又一次精准的预料到了眼前这一幕。
在张鲁要向张绣投降的时候,他就向张绣指出,一旦曹操遇到类似的事情,肯定会先受降再反悔。
甚至连理由都给曹操想好了。
就是兵不厌诈。
如今曹操也果然是这么做了。
接下来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既然已经决定要出尔反尔,行那卑鄙无耻之事,曹昂也就放下了羞耻心,遣人回书。
书中言称:“待我徐徐退兵,便还汝河西之地。”
仅仅如此还不算完,他甚至还让人搭起了浮桥,作出一副要退军的模样。
关中联军得书,又探得曹昂的确有退兵之举,自然是大喜过望。
然而马超却是眉头一皱,隐隐觉得事情并不会这么简单。
于是他便对韩遂说道:“曹贼虽然许和,然有其父必有其子,此人奸雄难测,倘不准备,反受其制。”
关中联军只觉得马超是杞人忧天。
我们在潼关的消耗很大是没错,可曹军一样被拖在这里数月之久。
如今眼见着凛冬将至,大家都是爹生娘养的,谁还不想好好回家过年呢?
不过韩遂到底是见多识义广,听了马超的话以后觉得还是应该稳一手,于是便开口问道:
“贤侄有何应对之策?”
在调兵遣将这一方面,马超还是还有发言权的,闻言立刻说道:
“窃以为超与叔父可轮流调兵,今日叔向曹昂,超向曹休,明日超向曹昂,叔向曹休。
如此分头提备,可防其诈。”
韩遂略一思索,便同意了马超的计策。
这么大范围的兵力调动自然不可能瞒得过曹军。
当程昱得知马超的计划以后,当即大喜过望,立刻便对曹昂谏道:
“少主,昱本欲离间关中诸军,却不曾想韩、马二人却做出如今不智之举,今吾等事已济焉!”
曹操和曹昂这对父子皆是抚掌大笑。
特别是曹昂。
他突然感觉到像之前那样打来打去其实挺没意思,反倒像现在这样阴人更有趣一些。
早就听说张绣麾下的四大军师之一贾诩有毒士之称,如今看来,程昱也是不逞多让啊!
嗯,自己一定要打起精神,好好学习一番才是!
到了第二天,曹昂便按约定好的那般开始缓缓退兵。
看到这一幕,关中联军皆是松了一口气。
谁说曹贼不讲信用的?
马超果然是杞人忧天!
当探听到这一日是马超面对自己的时候,他听从程昱的建议,没有任何举动。
等再过一日,换成韩遂面对自己的时候,曹昂就主动提出,要跟韩遂见上一面。
韩遂原本并不打算跟曹昂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