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是有哪个混蛋在骂我!”
张绣往东面看了一眼,颇为不满地说道,“除了曹贼,没别人了!”
他身旁的郭嘉亦是连连点头。
显然,作为颇为了解曹操的那人,他也觉得以曹操的小心眼,做出这种事情并不奇怪。
江东方面,正在努力的孙策在几个喷嚏过后则是深深皱起了眉。
被他压在身下的妻子见状,不由好奇地问道,“夫君,怎么了?”
“无事,我们继续!”
孙策不似张绣,并没有将这种事情放在心上。
说完这句话便继续开始埋头苦干。
至于曹操,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占张绣和孙策的便宜。
毕竟他原本就跟张绣的叔叔张济,以及孙策的父亲孙坚是同一辈的人。
哪怕按年龄来说,做两人的父亲辈也是没有问题,所以他是有感而发。
只是看着曹昂依旧不能领会自己的意见,他不禁摇了摇头。
正当他准备放弃的时候,曹昂突然开口:“昂明白了!”
“哦?”
曹操见状,顿时来了兴趣,“汝且先说。”
曹昂看向自己的父亲,信心满满地说道:
“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我等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
可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致使军无适主。
我等则一举可灭,为功差易,是以父亲喜也。”
“哈哈哈哈哈!”
听到曹昂的话,曹操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
自己刚刚却是错了。
还是老话说得对,老婆是别人家的漂亮,娃还是自己生得好!
曹昂终归还是没有让自己失望。
想通了这一点以后,曹昂就仿佛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就连说起话来也是越发自信了。
他看着曹操的双眼胸有成竹地说道:
“我盛兵于此,而贼皆屯兵于潼关,不复别守蒲阪,可知其无谋也。
今吾亲率军渡河,引贼而来,待贼兵赶倒,便令人放牛马诱敌。
另命一将将精锐之兵渡蒲坂津,为军先置,以截其里,彼时贼可擒也。”
“善。”
曹操这一点头,这件事情便算是定下了。
接下来更加详细的谋画自然有其他人去办,曹操又问起曹昂是如何想到迂回渡河这个计策的。
曹昂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昂听闻那张绣与张鲁在阳平关对峙,未得寸进,后命人南渡汉水,夺天荡山,是以……”
这一次曹操是真的有些惊讶了。
因为他也是在半路上听到张绣派人迂回渡河才得到的启发。
没想到父子两人不但想出的破敌之策一样,就连引子都是一般无二。
正惊异间,却听曹昂又道:
“若用此计,当可破凉州军——只是真要如此,只怕便要放弃汉中。
如今张鲁已命人向我求援,声称若我助其打退张绣,便愿向我投降。
故而此事尚需父亲定夺。”
听到曹昂的话,曹操有些意外。
没想到盘踞汉中二十年的张鲁也有服软的一天。
但紧接着又是深深叹了一口气:“汉中与蜀唇齿相依,蜀若不得汉中,成都必受威胁,是以张绣必取汉中。
于我而言,汉中若失,关中震动……
西凉,我所欲也,汉中,亦我所欲也,今二者不可得兼……”
“舍汉中而取西凉者也?”
看着曹操迟疑的模样,曹昂试探着问道。
曹操却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吟片刻后说道:“汝切先用此计,待此战胜了,再对汝说。”
曹昂见曹操不说,也只能点了点头。
不过他的心里已经隐隐猜到了曹操的想法。
等到次日,潼关曹军便惊讶地发现原本一直沉着脸的曹昂不知吃了什么药,整个人都变得亢奋起来。
主要还是因为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是因为曹操终于回来了。
曹操之所以要保密,一方面自然是为了麻痹敌人。
毕竟韩遂、马超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时候起兵,很大的原因就是看准了曹操失踪,寄希望于曹军群龙无首。
如果让他们知道曹操王者归来,势必会警惕起来。
至于另一个原因,自然是为了帮助曹昂竖立威信。
都已经要让曹昂继续打这一仗了,那自己不出现才是最好的。
接下来曹昂便从容的布置起来。
他先让曹洪在蒲阪津安排船筏,做好渡河的准备工作。
夏侯惇依旧是留在后方守寨,确保大本营不失。
至于曹昂自己,则是亲自领兵去渡渭河。
可以称得上是身先士卒了。
由于并没有刻意隐瞒,所以曹昂渡河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韩遂和马超耳中。
与生俱来的战场直觉立刻促使马超当场就做出了判断:
“今曹昂不攻潼关,而使人准备船筏,乃是欲渡河北,必将遏吾之后。
故吾当引一军循河拒住岸北,则昂兵不得渡。
如此一来,不消二十日,河东粮尽,其兵必乱。
彼时某循河南而击之,曹贼可擒矣!”
韩遂沉思片刻,摇了摇头笑道:“不必如此!岂不闻昔日宋楚泓水之战否?”
马超熟读历书,自然知道这个典故。
春秋时期,宋楚对垒,宋军早已摆好了阵势,可楚军还在渡河。
此时司马子鱼坦言,如今敌众我寡,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应当赶紧进攻。
然而迂腐的宋襄公却认为这样做是偷袭,不讲武德。
所以他拒绝了子鱼的提议。
等到楚军渡河完毕,子鱼又建议宋襄公趁着对方还没有列阵就赶紧进攻。
然而宋襄公再一次拒绝了子鱼的提议。
理由依旧是“不鼓不成列”,不讲武德。
他要堂堂正正拉开架势跟敌军对战,不能占人便宜。
结果就是,等到楚军摆好阵势,宋军这才在宋襄公的命令下发动进攻。
结局是显然的。
楚军原本人数就多于宋军,再加上士卒骁勇善战,在正面的战斗中直接就碾压了宋军。
宋襄公也在这场战斗中负伤,不久之后就死球了。
此战过后,宋国便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实力,在随后到来的战国时代彻底沦为配角。
马超一听韩遂提到宋襄公,立刻就明白过来。
时代变了。
“成列而鼓”的礼义之兵那都是商周时期的老黄历了。
春秋战国都不兴这一套了,如今更是诡诈奇谋的天下。
所以马超便说道:“叔父的意思是……渡河未济,击其中流?”
韩遂点了点头:“我等只需待曹兵渡至一半,汝却于南岸击之,彼时曹兵皆死于河内矣。”
马超想了想,觉得这么做的确是比起自己的计策更加省力,于是便点头道:“叔父之言甚善。”
遂放弃了原本的打算。
马超万万没想到,正是由于自己没有坚持,结果这场他们原本占据着优势的战斗在这一刻发生了转折。
同时他的人生也走向了一条完全未曾设想过的道路。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曹昂整兵它毕,将全军分为前中后三部,依旧开始有序渡河。
等到前部人马到达河口的时候,正好是日出时分。
于是曹昂亲自带队,命最精锐的将士先行带兵渡过北岸,安营扎寨。
曹昂自己则是带着亲军将百人,按剑坐于南岸,看军渡河,为全军压阵。
原本他镇定自若的模样让全军上下颇为自信,渡河行动也算是有序进行。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
然而正当中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就听后军有人鼓噪道:
“后面有白袍将军到了!”
这话一出,众皆哗然。
只因……
众人都认出了那是马超。
这可是马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