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消息的刘繇勃然大怒,立刻带兵进攻笮融,但首战却因为轻敌被笮融击破。
不过刘繇也不是泛泛之辈,打不过孙策,对付一个笮融还是不成问题。
他重新召集所属各县人马,稳扎稳打,再攻笮融。
这一次,笮融部属溃散,逃进了深山老林,距离最近的县恰恰就是西城。
如今刘繇给张绣写信,就是希望张绣能够出兵,和他一起痛击笮融。
看完了信的张绣已经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了。
笮融的名字他不是第一次听到,之前太史慈就曾说起这人和刘繇一起被孙策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不得一起跑到豫章。
但他没想到这货居然还样一个角色。
这段时间张绣也从诸葛玄口中得知,朱皓统兵打仗的本事还要在刘繇之上。
如果他真跟笮融对上,两个笮融绑一起都不是朱皓对手。
没想笮融这货在跟孙策作战的时候没什么闪光点,这个时候倒是耗子扛枪窝里横,居然用这种简单的计策把朱皓诱杀了。
真真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
只能说朱皓真的太容易轻信他人了。
但话说回来,朱皓一死,诸葛玄和刘繇之间的矛盾也就不存在了。
刘繇和刘表的关系原本就不算差,如果朝廷没有任命朱皓,他肯定会支持诸葛玄。
如今豫章太守之位悬空,他自然没有了继续对付诸葛玄的理由。
再加上之前张绣还专门出兵帮过太史慈,给人留下了一个义薄云天的好印象,他现在找张绣帮忙倒也不足为奇。
张绣略一思索就做出了决定。
只要刘繇信中说的都是实话,那么不管谁打笮融,他张绣一定要帮帮场子。
不过这个时候自然不能这么早表态,他先是把信递给了诸葛玄。
诸葛玄目露惊讶之色,不明白张绣为什么会让他看刘繇写给张绣的私信。
在张绣的坚持下,诸葛玄还是低下头迅速阅读起来。
张绣则趁这功夫询问起了信使,通过几个简单回答,基本可以判定刘繇没有说谎,笮融的确是这样一个卑鄙无耻、肮脏龌龊的小人。
这时诸葛玄也看完了信,张绣见他额头青筋爆起,顺口问道,“淳平,你……”
“你怎么看?”
原本在一旁桌上愉快用餐的鹦鹉听到张绣这么说,便突然条件反射般突然抬头,接口说道。
诸葛玄:Σ(°△°|||)︴
第77章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诸葛玄到底是诸葛玄,很快就从惊讶中回过神来,对张绣解释道:
“张将军,笮融为人,玄素有耳闻:
他生性残暴,可谓不顾名义者也!
此人先前在徐州遇曹操来攻,投广陵郡太守赵昱。
赵昱待以宾礼,此人却因利广陵资货,竟乘酒酣杀昱,放兵大掠广陵,实乃无耻之尤!
今遇朱皓,又故技重施,可谓丧心病狂!”
“什么,他以前就干过这种事情?”
听到诸葛玄的话,原本就觉得这事离奇的张绣更惊讶了。
这货还有前科啊?
“正是如此!”
诸葛玄怒道,“此贼如此行事,人人得而诛之!若将军欲讨贼,玄愿与将军同行!”
“连你这个朱皓的对手都这么说,看来我的确是没有拒绝的理由了”,张绣说着就转向了甘宁,“兴霸,传我命令——入山,擒笮融!”
听到张绣这么说,刘繇的信使和诸葛玄都是喜不自胜。
特别是诸葛玄。
他并不知道张绣跟刘表、刘繇之间的关系。
所以听到张绣这么说,还以为他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才答应协助刘繇捉拿笮融的。
正如之前所说,诸葛玄,也是一个老实人。
所以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临行之前,他看向桌上的鹦鹉,忍不住问道:“将军,此鸟可有名?”
“名字?”
张绣想了想,自己仿佛还真没给它起过名字。
不过想到它平日的种种举动,张绣不禁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想法:
“此鹦鹉名曰‘怀英’。”
“……”
……
“将军,笮融和他的部属便在前面那片山中,待刘使君收拾完南昌城残局就会过来。”
在决定协助刘繇追捕笮融以后,张绣点齐人马,迅速行动,很快就锁定了笮融的位置。
看着眼前的深山老林,张绣皱起眉头,略一思索便道,“咱们直接进山,不等他了。”
他说着正要进山,却被太史慈拦住:
“区区一个笮融,不值主公亲自动手,某愿为前部先锋!”
张绣一想也对,就让太史慈率士卒进山,赵凡随后策应。
自己则跟甘宁、诸葛玄带着其他人留在原地等候。
“淳平,如今朱皓已死,待会我跟刘繇说说,让他举你为豫章太守,如何?”
张绣相信这次刘繇会给自己这个面子。
诸葛玄原本就是刘表推荐的豫章太守,如今再加上刘繇,两位皇室宗强强联合,哪怕如今朝堂是曹操做主,他也得掂量掂量。
况且无论对于张绣还是诸葛玄个人而言,比起跟着张绣回南阳搞内政,留在这里任扬州的一郡主官也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还免除了诸葛玄的后顾之忧,不用苦恼自己应该在和刘表之间到底应该选择谁了。
诸葛玄闻言,激动到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张将军,我、我……”
真是个老实人啊,张绣见状不禁在内心发出感慨,也更坚定了先前的想法。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好了,你也不用多说,好好做官,能造福一地百姓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
张绣这句话一说出口,诸葛玄对张绣的敬仰更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又犹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诸葛玄突然发现,单以品行论,张绣甚至还要在有着“八骏”之称的刘表之上。
这样想来,即便跟着张绣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思量间,忽见一人自前方山林中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出来。
张绣和诸葛玄停止交谈,朝那人望去,发现他正是在居巢一战中投降的雷薄。
雷薄是他的老部下雷叙的族兄,个人武力和统军能力都跟他弟弟雷叙相差不多。
不过他毕竟是主动投诚,又在魏延和甘宁收编桥蕤部属时积极发挥了自身的桥梁纽带作用。
所以魏延给雷薄安排了一个不错的差事——让他负责皖城和居巢运粮事宜。
魏延自信的认为皖城和居巢之间的路程是绝对安全的。
然而雷薄对这个安排却并不是很满意。
如果他想要闲职,早就回南阳找自己的族弟雷叙了。
之所以留在庐江,就是想要建功立业。
要知道自己这位主公可是未尝败绩的北地枪王啊!
跟着这样的主公,真是想想都觉得刺激!
所以当得知张绣这次要来江东的时候,他就主动找到魏延,提出要跟张绣一起走。
魏延知道张绣这次去江东是干什么,想到东线无战事,索性也就答应下来,把雷薄安排到了太史慈手底下。
这种小事自然不用再跟张绣打招呼。
然而过江之后,原本打算大干一场的雷薄却失望地发现他们跟孙策的战斗就小打小闹,完全没有自己期望中的大场面。
好不容易来到西城,有了镇压叛乱的机会,结果还没开打对面就投降了。
直到这次对上叛乱的笮融,才让他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谁知他刚刚跟着太史慈进山没多久,就又被派来向张绣报信。
这让雷薄简直郁闷到了极点。
郁闷归郁闷,但是转念一想能趁着这个机会跟张绣拉近关系,说不定能把坏事变成好事。
于是他匆匆忙忙赶到张绣面前,开口说道:
“主公,已经发现笮融踪迹,太史校尉命我回来报信,请主公再拨五百……”
雷薄话还没有说完,就听太史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不必了!”
他惊讶地转过头去,却见到太史慈引着一众部属出现在众人视线当中。
张绣见状也有些意外:“子义,你怎么也回来了?”
都已经派了雷薄来报信,自己又跟了过来,莫非是出了什么事?
太史慈朝张绣一拱手,正色道:“主公,贼将笮融已伏诛。”
这么快?
张绣愣了愣,却见太史慈颇有些无奈地解释道:
“笮融自封豫章太守,倒行逆施、无恶不作。
不但南昌民苦不堪言,便是山越人也对他恨之入骨。
他被赶入深山后慌不择路,被山中百姓和山越人联手诛杀。”
太史慈这么一说,张绣顿时就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