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629节

  郭嘉哈哈大笑,一把搂过法正,兴奋地说道:

  “意外意外,不要在意那些细节,孝直你且先看。”

  “别想用这种方式来转移话题!吾可不是那般容易就……”

  话音刚落,法正就被诸葛亮信上的内容给吸引住了,连说到一半的话都停了下来。

  等到把信全部看完,他当即一拍大腿,大笑一声:“天助我——嘶!”

  岂有此理!

  凭郭嘉一激动拍的是别人大腿,我拍的就是自己大腿。

  他立刻转头,却看到郭嘉仿佛早有准备一般窜到了一旁,正用一种幸灾乐祸的目光望着他。

  法正:(*。>Д<)o゜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卧龙名不虚传,当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假装无事发生了。

  看到郭嘉和法正的反应这么大,赵云不禁更惊讶,“二位先生,你们这是……”

第553章 鸿门宴

  赵云在看过诸葛亮给张绣的信以后是很高兴的。

  他们在西川待了这么久,对于这里的情况再清楚不过。

  只要能够拿下刘璋,再解决了那几个一心想要搞事的家伙,西川就尽入张绣之手。

  剩下的就是以成都为核心,慢慢开展治理工作了。

  如今诸葛亮恰恰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拿下刘璋的方法。

  所以赵云又怎么能不兴奋、怎么能不高兴呢?

  然而他还没见到张绣本人,就被郭嘉和法正截胡了。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

  反正就算张绣看到诸葛亮传来的消息,肯定还是要跟这两人商量。

  但郭嘉和法正的表现未免也有些太兴奋了吧?

  怎么看上去竟似是比自己还要高兴呢?

  “子龙,坐!”

  郭嘉看到赵云的模样,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拉着他坐下,将刚才自己跟法正定下的计策说了出来:

  “我等本欲在宴上除去刘璋,却也担心落人口实,污了主公名声。

  如今孔明教张子乔迫刘璝、泠苞等人先行下手,将此宴变为鸿门宴。

  我等佯做不知,实则将计就计,待其动手,我便有了大义名份。

  彼时趁势反击,则西川唾手可得也!”

  原来如北!

  “不曾想二位军师竟是想到了一起,云这便去告诉师兄!”

  尽管相隔数百里,两位军师却是极有默契地打出了一波配合。

  这大概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赵云也终于明白了两人刚才为什么会那么兴奋。

  然而他还没有站起身,就被郭嘉和法正一起拉住:

  “子龙不可!”

  “万万不可!”

  赵云:(○??д?)ノ

  以赵云的实力,此刻自然是能够轻松挣脱两人。

  但生怕两人被他震伤,他也只能任由两人拉住。

  拉归拉,他却是一脸的疑惑:

  “二位,却是为何?”

  这样的好消息不是应该第一时间告诉张绣吗?

  怎么就万万不可了?

  在赵云疑惑的目光中,郭嘉和法正你一言我一句的向他解释起来:

  “主公宅心仁厚,若告知主公此事,只怕他不愿向刘季玉下手。”

  “正是如此,若被主公得知是我等逼反西川将领,只怕会错失此绝佳机会!”

  “有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错失此机,再想拿下西川便没有如今这般容易。”

  “所以此事万万不可告诉主公!子龙将军,此事主公既然不愿,我等便帮他去做便是!”

  赵云:(°ー°〃)

  什么情况?

  赵云一脸懵逼,你们说的是我师兄吗?

  怎么听上去感觉就像是一个陌生人呢?

  还是说自己离开的这半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郭嘉和法正产生了这种错觉?

  他想了想便建议道:

  “二位先生,尚未问过师兄就下此论断,是否有些为时过早?

  依云之见,不如先问过师兄,再做决定如何?”

  “不可,万万不可!”

  一听赵云这话,两人又死死拉住了自己。

  赵云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二位先生先放手再说……”

  “子龙不答应此事,某便不让你离开!”

  “不错,有道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子龙将军切不可麻痹大意!”

  感受到两人的坚定决心,赵云无奈地叹了口气,“请二位先生放心,云不说便是。”

  “此话当真?”

  被郭嘉灼灼的目光盯着,赵云也认真的与他对视,“云虽不似师兄那般一诺千金,但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

  郭嘉这才松了一口气,“子龙也莫要怪嘉,实是此事太过要紧。”

  赵云点了点头,却听郭嘉又说道:

  “没有人比我更懂主公!”

  赵云:?_?

  这次赵云是什么都不想说了。

  行吧,你高兴就好。

  不过郭嘉接下来的话题倒是重新引起了他的兴趣:

  “子龙来得正好,待设宴之日,尚需你拦住西川枪王,否则此事只怕难以善了!”

  “大师兄?”

  赵云闻言更惊讶了,这都什么和什么嘛!

  “正是,你且听吾细细讲来……”

  三日之后。

  在短暂的休整以后,张绣接受了郭嘉建议,回请刘璋在城中饮宴。

  在张绣看来,这就是典型的礼尚往来。

  因为双方初次见面之后人家已经请过自己了,如果这次不请回来,下一站就是成都了。

  比起这里,那里才是刘璋真正意义上的主场,所以郭嘉的提议还真是挺合适的。

  至于刘璋,因为仰仗着张绣帮他对付曹操和张鲁,自是不顾一众将领劝阻,欣然前往。

  他这种一意孤行的做法也让西川将领暗暗下定了决心,决定不顾刘璋,自行动手。

  至于张绣这边,郭嘉和法正也是说服了赵云。

  赵云虽然觉得郭嘉和法正对于师兄的为人产生了一定误解,不过想想这件事情毫无风险,对于张绣也是百利而无一害,也就答应帮他们瞒着张绣。

  于是,在张绣和刘璋这两个主君都被蒙在鼓里的情况下,一场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酒宴就这样在涪城召开了。

  对此并不知情的张绣不但跟刘璋聊得很开心,还将张任、赵云一起拉了过来。

  多年之后,师兄弟三人再度重相逢,自然是有许多话说。

  刘璋眼看着这师兄弟三人彼此细叙衷曲,情好甚密,难免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

  自家可是亲兄弟,都没人家师兄弟这么好的感情!

  他的父亲刘焉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刘范、次子刘诞、三子刘瑁、幼子刘璋。

  中平五年,刘焉向汉灵帝建言废史立牧,可得一方安宁。

  汉灵帝遂同意设立州牧总管各地军政大权,并派刘焉出任益州牧。

  当时只有第三子刘瑁随刘焉入蜀,时任奉车都尉的刘璋与长兄左中郎将刘范、次兄治书侍御史刘诞全部都留在了长安。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刘焉最看重的其实是他的老三。

  如果这个证据还不够有力,之后在益州发生的事情则是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益州一带有个叫九灯的相师十分出名,当时被蜀人称为超品相师。

  他在为跟随刘焉一同入蜀的吴懿之妹吴氏相面之后就断定,此女将来贵不可言。

  于是刘焉便因相师一言,作主让儿子刘瑁娶了吴氏。

  可以说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刘瑁便是板上钉钉的刘焉继承人。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却改变了一切。

  当时董卓权倾朝野,刘焉跑到益州以后当起了土皇帝,自然不愿受其调遣。

  所以董卓便收捕刘范兄弟三人,在郿坞私设牢房来关押他们。

  偏偏刘璋此人命不该绝。

  在益州的刘焉在稳定了局势以后,觉得身旁只有老三比较孤独,于是自称生病请召刘璋。

首节 上一节 629/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