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如此,他还是一位高寿之人,去世的时候时年八十九岁。
有这样一个爷爷,法正可以说是典型的名士家庭出生。
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好友孟达一起入蜀依附刘璋。
然而刘璋不是个善于用人的人。
明明法正很有才能,但跟了刘璋很久以后才被任命为新都县令。
他怀才不遇倒也罢了,还被州邑中的人诽谤,因而十分苦恼。
与他有着同样苦恼的还有张松,所以两人同病相怜,就成为了好友。
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出现的张绣对于他们而言无疑就是黑暗中的一道光,快要溺死之人遇到一条大腿。
正因如此,张绣也觉得没必要来那一套虚的。
他阻止了郭嘉,直接受了法正这一礼,算是正式认可了他。
这种豁达的做法也让法正钦佩不已。
单是这初次见面的印象,张绣就比刘璋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参拜已毕,法正随即说明情况,呈上书信。
张绣拆开一看,就看到这封由刘璋的亲笔写道:
“益州牧刘璋,再拜致书于骠骑将军、宣威侯博超兄麾下。
蜀道崎岖,未及送贡,甚切惶愧。
璋闻吉凶相救,患难相扶,朋友尚然,况宣威侯以仁义名扬天下之人乎?
今张鲁在北,旦夕兴兵,侵犯璋界,甚不自安。
专人谨奉尺书,上乞钧听。
倘念同为汉臣之情,全兄与张任手足之义,即日兴师剿灭狂寇,永为唇齿,自有重酬。
书不尽言,专候车骑。”
刘璋这封信提到了张绣的急公好义的名气,还点出了张任跟自己的关系,可以看出他的确是急了。
张绣把信递给一旁的郭嘉,直接向法正问道,“孝直,此事你怎么看?”
法正知道这就是张绣对自己的考较,便将早就想好的说辞和盘托出:
“益州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
今刘季玉不能用贤,此业不久必属他人。
今日自付与主公,不可错失。
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
主公欲取,某当效死。”
张绣闻言就笑了。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建安十四年。
赤壁之战结束以后的第二年,张绣受益州牧刘璋邀请,迎接张绣入益州,帮助刘璋抵抗张鲁和曹操。
历史的车轮再一次开始向前滚动。
汉末的形势自此翻开了崭新一页。
因为早有准备,所以张绣率军往西川进发没过多久就遇上了孟达。
孟达率刘璋之命,专程领兵五千远来迎接。
这一方面体现了刘璋对张绣的重视,一方面也说明他的确是被吓怕了。
因为孟达也跟法正、张松一样,早早就成为张绣的内应,所以话还没说两句就纳头便拜,对张绣的称呼也从宣威侯变成了主公。
张绣跟孟达见面以后,就安排胡车儿告知刘璋此事。
刘璋虽然有些意外张绣为什么会来得这么快,但转念一想,张绣来得越早越好。
干脆发书告报沿途州郡,向张绣供给钱粮。
不但如此,他甚至打算自出城迎接张绣。
一道命令下去,他准备了车乘帐幔,旌旗铠甲。
总之就一个要求,阵势一定要豪华,突出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不能怠慢了贵客。
在这个关头,先前就已经反对过的主簿黄权再一次跳了出来阻止刘璋:
“主公此去,必被张绣之害,某食禄多年,不忍主公中他人奸计,望三思之!”
张松闻言,忍不住就皱起了眉头。
作为反对派的中坚力量,自己明明已经跟这群家伙说好了,不要轻举妄动,不要轻举妄动,可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
不过此时他的立场实在不好开口,只能冷着脸不作声。
吴班当即出列道:“黄权此言,疏间宗族之义,滋长寇盗之威,实无益于主公。”
刘璋一听,立刻叱道:“吾意已决,汝何逆吾!”
然而黄权却依旧不肯放弃,还要再谏。
张松一看情况不对,立刻冲上去将他一把扶住,在他耳旁低声道:
“如今不是说话之时,主簿且听松一言,待容后再做计较。”
黄权看了看刚愎自用的刘璋,最终还是忍了下来。
张松担心还有人会整妖蛾子,便暗中让人传信给吴懿,让他提前动手。
吴懿可没跟他们客气,在张松这个内鬼的帮助下,直接就把一批还想强谏的人给直接拿下。
当天晚上,反对派相聚时皆是面面相觑。
毕竟少了一大半人,还都是当天准备强行向刘璋进谏者,哪怕是再迟钝,他们也明白事有蹊跷。
张松率先发难:
“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主簿黄权的目光众人身上一一掠过,怒道,“若被权知道此人是谁,定要啮其肉、饮其血也!”
张松被黄权那充满仇恨的目光吓了一跳,越发下定决心不能让这些愚忠者搞事。
他拍了拍黄权的肩膀说道,“如今主公心意已决,你我再劝已是无用,是以今日松劝汝莫要心急。”
黄权立刻道:“话虽如此,然昔楚怀王不听屈原之言,会盟于武关,为秦所困。
今主公轻离大郡,欲迎张绣于涪城,恐有去路而无回路矣。”
张松摇头道:“主簿莫急,松有一计,可破张绣!”
果然,原本还苦大仇深的黄权立刻被他这句话给吸引了注意力:“计将安出?”
“釜底抽薪,放那张绣入城!”
张松侃侃而谈道:
“主公与张绣相见,势必宴之。
我等可在宴上于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
待某掷杯为号,就筵上杀之。
如此一来,西川之危则解。”
“张别驾高义!”
黄权闻言顿时大喜,紧紧抱住了张松的双臂,激动地说道,“只是权素闻张绣武艺高强,只怕此计难成。”
“他张绣虽勇,然我益州将士亦非平庸之辈!
彼时我在暗,他在暗,有心算无心,当可诛之!
便是此计失败,主公也只能顺我等之意,与那张绣决裂!”
黄权一听对啊,就算是杀不了张绣,这也等同于是逼的刘璋跟张绣决裂了。
到时候霸王硬上弓,刘璋就是不答应也得答应了。
张松又让众人去暗中联络反对刘璋跟张绣结盟的将领,到时候就靠他们来对付张绣。
黄权等人自是答应下来。
正兴奋间,却听张松又道:“此计虽好,怎奈此事还有些违碍。”
黄权连忙问道:“有何违碍?愿即见谕。”
“张绣武艺高强,有北地枪王之称,我益州本有西川枪王可与之争锋,怎奈张任乃张绣师兄,只怕早与张绣有所勾连。”
“既是如此,此事必不能让他知晓!”
想到那天殿上张任对张绣的维护,众人纷纷称是。
经过一番讨论,众人最终决定让西川四将中其余三人泠苞、刘璝、邓贤来做这件事情。
至于公然支持迎张绣入川的吴氏兄弟,自然也跟张任一样被排除了。
等到此间事了,张松急急便赶到诸葛亮处,将此事告知。
诸葛亮闻言笑道,“他日主公拿下西川,子乔定是首功!”
张松叹了口气,目光中露出一抹复杂之色:
“只愿莫让这些人再阻碍主公便好,松亦未想到,我蜀地竟还有这般刚烈之臣。”
第552章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听到张松的话,诸葛亮立刻就猜到了他的心思。
毕竟张松跟黄权、王累这些人终究还是同事,如今却背着刘璋干起了二五仔的活,难免有些心理负担。
这才是真正的吃里扒外。
有道是脸皮薄,吃不着,脸皮厚,吃个够。
说白了,还是脸皮不够厚。
看来张松还不明白,只要能够彻底放弃羞耻心,那么他将不会再有任何烦恼。
不过这一点很难做到就是了。
想想张松毕竟是自己人,诸葛亮正准备安慰两句,却不想吴匡却突然开口了:
“子乔切莫为这等小事长吁短叹!”
自从摆平了儿子吴班和侄子吴懿以后,吴匡这次陪同赵云和诸葛亮来到蜀中的目的就算是基本完全了。
剩下的事情交给晚辈们自由发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