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596节

  事到如今,曹操也只能依靠水军来打开局面了。

  这样一来,北人不擅水战就成为了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此时荀攸提出这个问题,曹操沉声道,“公达既看透此事,可有对策?”

  “攸有一策,可使大小水军,并无疾病,安稳成功。”

  荀攸说出这话,曹操顿时大喜过望,正要询问,却见荀攸仿佛是想起什么似的,又是连连摇头:“不妥、不妥。”

  见他这副模样,曹操自然觉得奇怪,忍不住便问道:“公达有何妙计?又怎生觉得不妥?”

  “吾计虽可使水军免于疾病,亦有一桩弊病,只恐他日交战,反倒害了我军。”

  曹操一听荀攸这么说,不禁更加好奇了,“公达不妨明言。”

  荀攸叹了口气,“攸以为,可令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

  彼时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荀攸这么一说,曹操的脑海中顿时就有了己方人马在船上如履平地的画面。

  他当即大喜过望:“此计极妙,公达为何不早日献上?”

  荀攸面色沉重地摇了摇头道:“若船皆被连锁,固是平稳,然贾诩、诸葛亮、徐庶等人皆为足智多谋之士,见我军如此布置,必用火攻!

  若用火攻,只怕彼时我等难以回避,或会酿成大祸。”

  程昱闻言也点了点头,“数月前徐庶便在博望坡以火攻之破元让,如今我等若将船只连环,其势必会用火攻。

  方今正值十月入秋之际,吾居于江北,彼兵皆在南岸。

  彼若用火,借东风南风,只怕吾等无力回天。”

  曹操听到这里,不禁陷入了沉默。

  他不得不承认,荀攸和程昱的担心很有道理。

  一旦他真的将大小船只连环,等对面用了火攻,那真是跑都没法跑了。

  可恶!

  明明是这般好的计策……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不由烦躁起来。

  思虑半晌不得良策,也只能一方面让人继续寻找良医,为军中将士寻求良医。

  另一方面则是催促另外四路大军加快攻城步伐,无论南阳、弋阳还是南郡,只要能够拿下其中一郡,就能够形成连锁反应。

  最后就是尽可能的降低行军速度,好让军中将士有时间适应这种作战环境。

  但以上这几种方法都是治标。

  有道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别说一时半会找不到像华佗、张仲景之类的名医,就是能够找到,单靠他们恐怕也没有办法解决十万大军水土不服之症。

  四路大军攻破坚城的希望则更是渺茫。

  张辽、张郃、乐进、黄忠,哪个都不是易于之辈。

  况且对方作为守城的一方,他们天然就比进攻方有优势。

  打了这么久都没有打下来,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的几句话就突然拿下来?

  所以曹操也清楚,即便将自己的话带到,他们多半还是会跟以前一样徒劳无功。

  但该催还是得催。

  也就是降低行军速度算是相对比较靠谱的方法了。

  但话又说回来,他们这次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度假的。

  真要那样悠闲,还不如打道回府算了。

  想想自己从拿下邺城以后就一直在训练水军,原本以为准备工作已经足够充分,如今看来还是远远不够啊!

  眼见曹操心情不好,荀攸和程昱对望一眼,也就识趣地退了下去。

  “公达,此事不好办。”

  两人走了一阵子,眼见四处无人,便对荀攸说道。

  “确不好办”,荀攸皱了皱眉头说道,“且我军问题不仅如此。”

  程昱先是一怔,随即立刻反应过来,“公达的意思可是……将领?”

  “不错”,荀攸点了点头,“我军可将水军之将少之又少,如今唯有文则、孝先二人可堪一战……”

  他说着便摇起了头,显然是为己方水军将领的贫乏而感到无奈。

  对此程昱也没什么好办法。

  如今擅水战者大都属于江东势力,这一点便是张绣也有所不及。

  可偏偏张绣现在跟孙策是结盟关系,孙策的水战将领就等同于是张绣的水战将领。

  “唯今之计,只有走一步看一步。”

  程昱叹了一口气:“莫以水军为主,只以其吸引对方注意,终究还是要优先拿下荆州。

  一旦拿下荆州,孙策便不足为惧。”

  “话虽如此……只是,难啊!”

  “再难,还能有当初官渡之战难?”

  这次反而是轮到程昱来安慰荀攸了,他笑着说道:

  “当初袁绍占尽优势,尚且为丞相所败——如今我等纵然不占地利,总不至于还输给了他去?”

  荀攸点了点头。

  对于程昱的这个说法他倒是没有意见。

  纵然如今战事不顺,但主动权却依旧掌握在他们手中。

  战场相争,核心就是要争夺主动。

  他对曹操还是有信心的。

  只要能够逐一克服己方缺陷,削弱对方优势,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接下来的时间,曹操便下令在荆州一带广寻名医,为麾下水土不服的士卒看病,同时也将附近州郡的大夫调了一批过来。

  另一方面也是减缓了前进速度,好让一众不熟水战的军士们好有时间适应。

  至于南阳、弋阳、南郡的战斗,曹操虽然也让人带了话,但对此却没有报什么希望。

  只能寄希望于他们在日复一日的战斗中不要懈怠就好。

  常言道,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再回首天荒地老。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总会在不经意在溜走。

  眨眼又是一月过去,时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到了深秋。

  话说这日,程昱带着刚刚赶到军中的于禁来见曹操。

  因为考虑到水军将领缺乏的实际情况,曹操接受了荀攸和程昱的建议。

  把原本在第四路负责居中策应的于禁给调到了第五路,专门为他来带水军。

  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还是曹操麾下会打水战的将领实在是少之又少。

  哪怕是荀攸推荐的于禁和毛阶二人,在水战方面也属于是矮子里拔将军。

  别说是跟东吴方面的周瑜、黄盖、周泰等人根本无法相比,就连荆州的蔡瑁之流都比不上。

  在两人路过水寨的时候,于禁看到军中水军向南分为十余座门,每路皆有艨艟战舰。

  其中还有不少隐蔽的小船穿梭来往,看上去倒还真像是那么回事。

  于禁难免有些意外,忙问程昱,“如今水军是谁在训练?”

  “自是孝先”,程昱听到于禁询问,笑道,“除文则你外,军中唯有孝先可御水军了。”

  于禁立刻对毛阶的训练成果给予了肯定,“玄武池终是有用。”

  “玄武池乃人生造,又岂能与这滔滔大江相提并论?”

  程昱叹了口气,“昔日在玄武池,不少军士在船上倒也英勇,可一到这江上舟中,皆是头晕目眩,难以自持……”

  “咦?”

  不等程昱发完感慨,于禁又指着不远处问道:“仲德,那些船只怎的锁了起来?”

  程昱顺着于禁指的方向望去,就看到西北处有数十条船被前后锁住,迎风起航,冲波激浪,稳如平地。

  一众军士在铺着阔板的船上更是欢呼雀跃,刺枪使刀,如履平地。

  程昱见状,不由大吃一惊,“丞相怎真就将船锁了起来?”

  于禁看到程昱惊讶的模样,不由有些好奇:“铁索连舟,渡江如履平地,当真是好计——却不知此计为谁所献?”

  “此法乃公达所献”,听到于禁说这是好计,程昱不由苦笑,“莫非文则没有发现此计凶险之处?”

  “凶险?”

  于禁又看了看在船上大秀操作的一众军士,有些不解地问道,“何险之有?”

  “元让前日才被那徐庶一场大火烧了回来,文则怎这般快就忘了?”

  得程昱提醒,于禁也反应过来。

  对哦,大小船只锁在一起,万一对方要是放起火来,那真是想跑都跑不了。

  可惜了这般好的计策啊!

  不过想想也对,北人不擅水战的困难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会被解决。

  “文则莫要再看了,此事定要向主公问个明白方可。”

  程昱说着便拉着恋恋不舍的于禁离开。

  两人见了曹操,后者先勉励了于禁,让他跟毛阶一起好好带水军。

  程昱紧接着便说起了铁锁连环的事情,指出一旦被敌人用火攻,后果不堪设想。

  曹操看到程昱紧张的模样,不禁笑道,“仲德不必惊慌,某用连环之计,只为一试耳。”

  “一试?”

  “不错!”

  经过曹操的解释,程昱这才明白过来。

  曹操并没有忘记被火攻的威胁,只是先用这种方法操练水军,好让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在江面上作战。

  虽然都说大小船被锁起来再铺上木板,渡江的时候就能如履平地。

  可这毕竟是在江面之上,颠簸还是存在,怎么可能真的跟平地上一样?

  但话说回来,如果仅仅是平日训练,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首节 上一节 596/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