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595节

  以至于两人最后在面对曹操的时候,都落到跟吕布差不多的下场。

  相对而言,袁术的运气比袁绍更好一些。

  虽然称帝这件事情算得上是性急无谋。

  然而他在战斗分出胜负之前却及时跳到了胜利者的那一方,从而一直苟到现在。

  反倒一跃成为了三人当中的胜利者。

  但张绣却跟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识人之明。

  虽然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单就这一点来看,甚至是曹操都要自愧不如。

  曹操的所作所为绝对称得上是礼贤下士的典型案例了。

  否则身为一方父母官的陈宫不会弃自己前途于不顾跟随他,像郭嘉、许攸这样的人才也不会弃袁绍而投奔他。

  但话又说出来,曹操在这一方面同样有着短板。

  否则陈宫不会在投奔他以后又弃他而去。

  许攸在投奔他以后又被许褚所杀。

  郭嘉在投奔他以后又被张绣所诱……

  好吧,郭嘉这个跟曹操没有关系,纯属张绣的问题。

  总之,张绣不但武艺乃是当世一流水准,兼之知人善用,大局观强,尤擅挖掘人才。

  自从宛城一战打败曹操以后,说是曹操轻视他也好,是没有时间顾及他也罢。

  总之,张绣终究是在曹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成为了曹操的心腹大患。

  面对如今的张绣,曹操已经不会轻敌了。

  所以当发现陆军的攻势无用以后,他果断开启了早就准备好的水军通路。

  当然,曹操对于北人不擅水战的缺点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尽管早在拿下邺城以后就兴建玄武湖,开始训练水军。

  但在这一战时却很有自知之明,从来没有想着依靠水军战胜对手。

  哪怕他的兵力从优势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兵力,从来都只是决定胜负的一个方面罢了。

  从自至今以少胜多的例子数不胜数,曹操自己就是此道高手。

  所以自然也要防着张绣和孙策给他来这一手。

  如今启用水军,主要就是想要策应陆军,开辟第二战场。

  他很清楚,对于他们而言,水战比起陆战更加危险。

  可即便如此,他也要微笑面对。

第538章 梦想成真不会遥远

  曹操的适应能力要比一般将士强得多。

  说来奇怪,作为一名北方人,一连数日的泊船生活竟是并没有对他造成太大影响。

  曹操军中绝大多数人在船上摇摇晃晃,连站都站不稳,更别说是战了。

  可在这时,曹操却能够站在船头迎风吟诗,竟是全然不受影响。

  偶有不适之感,稍微努力一下也就克服了。

  这也让一众士卒看向他的目光充满了仰慕之情,皆是认为他乃天选之人,更加坚定了要跟着丞相混的信念。

  可再强大的信念也不能违背客观事实。

  北人不擅水战,这就是客观事实。

  身为三军主帅,曹操自然也是颇为这件事情头痛。

  这段时间他与一众谋士想了不少办法,可结果都不是十分理想。

  他低头算了算时间,便向身旁的程昱问道:“近日情况如何?”

  听到曹操问话,程昱立刻回答:

  “丞相用兵如神,傍山依林、前后顾盼,出入有门、进退曲折,虽孙、吴再生,穰苴复出,亦不过此矣。”

  曹操:?(????)

  曹丞相听到程昱恭惟的话,忍不住就高兴起来,不过口中却是斥道,“汝少来这套!只说军中情况便好。”

  程昱倒也不是刻意要拍曹操的马屁。

  只是先说上这么一句,可以让曹操的心情稍好一些。

  此刻说到正题,他的声音有些低沉:“军中士卒大都水土不服,俱生呕吐之疾,偶有死者。”

  这个偶,是无独有偶的偶。

  曹操闻言便皱起了眉头。

  虽然不打算以水军主攻,但如果水军连站都站不住,那更不必谈战了。

  “水军多疾,须用良医治之,可有华佗、张仲景下落?”

  “早已派人去寻,然至今杳无音讯。”

  听到程昱的话,曹操越发郁闷。

  此时一旁听着两人对话的荀攸突然开口道:

  “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

  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

  若能解决此事,便只是一般医生,足以解决。”

  除了荀彧这次和以往一样留守后方之外,曹操几乎是带上了自己的所有谋士,所以荀攸自然也是跟着一起来了。

  他虽然讷于言而敏于行,但其实也在一直思考这次的问题。

  特别是在收到郭嘉传递过来的消息以后更是如此。

  可以说,他的想法跟郭嘉不谋而合。

  打这一仗,主要就是一个稳字。

  当初官渡之战前,曹操面临的形势是敌强我弱。

  所以想要获胜,就需要绞尽脑汁,不断想办法削弱敌方,强化自身,方能取得胜利。

  多年过去,天下的形势早已经发生了变化。

  如今的曹操对上张绣,就相当于当年的袁绍之于曹操。

  想想当年的袁绍想要打赢应该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要么是按沮授、田丰的做法,不要急于求胜,依靠已经占领的土地发展经济,拖垮敌人。

  要么是按照主战派审配、许攸等人的建议,在战斗中不要想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即可。

  可结果就是袁绍一方面要战,一方面又不好好打,生生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该急攻的时候不听,人家做好准备了,以逸待劳赢面极大又不听。

  最后还来句老天不佑我袁家。

  相当于斗地主的时候明明有4张3,却不把这副牌当成炸弹,非要拆开一张一张去出。

  你不输谁输?

  说起来,其实这次出兵的事情荀攸也不是很赞成。

  毕竟曹操已经占据了大汉天下的七州,还包括了最为富庶的几州。

  张绣跟孙策加起来了也不过是占据了荆、扬、交三州罢了。

  除了荆州有点看头,扬州和交州着实不太行。

  一旦打持久战,吃亏的肯定会是他们。

  然而曹操却不听。

  甚至于怒气上来,一口气斩了好几个要劝他出兵的人。

  就是这么豪横。

  为此荀彧还专程找到了荀攸这个大侄子,让他不要再劝曹操。

  叔侄俩一合计,倒是真的猜到了曹操的心意。

  说白了,就是曹操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

  当年宛城一战,张绣以少胜多打败曹操,随后便如同一颗新星般迅速崛起。

  如今十年过去,他早已经成为了可以跟曹操叫板的实力派诸侯。

  张绣的成长经历太富有传奇色彩,出道十年重要战役未尝一败,“北地枭雄、乱世不败”的名头如今更是隐隐从最初的调侃、期望朝着预言、事实方向开始了转变。

  像这样的人物,发家过程难免会成为人物茶余饭后经常要讨论的话题。

  每逢谈起张绣的时候,曹操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谈张绣必谈宛城之战,谈宛城之战必谈曹操。

  虽然曹操如今已经成为了实力第一的诸侯,更是废除三公,拿下了丞相这个自东汉王朝立国以来就没有设置过的重要岗位。

  但是宛城之战始终都是笼罩在曹操心头的阴影。

  不少人都认为,正是因为曹操在宛城之战的失败,导致他亲手培养出了一位乱世不败的枭雄。

  这十年来曹操打败了吕布,搞定了袁术,摆平了袁绍,将拦在自己面前的敌人一一打败。

  可唯有张绣,一直活得逍遥自在。

  为此曹操一直在忍。

  他忍了十年,就是想等一个机会。

  他要争一口气。

  不是想证明他有多了不起,他是要告诉世人,我曹孟德失去的东西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所以在这个时间让曹操放弃,怎么可能?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不过曹操到底不是袁绍。

  哪怕出兵南征,荀攸倒也不担心他会重蹈覆辙。

  但是张绣所部的顽强依旧是出乎了包括他在内的所有曹军高级将领的想象。

首节 上一节 595/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