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54节

  在历史上,因为孙策英年早逝,所以东吴的掌权者就成了孙权。

  大部分人都认为如果东吴的话事人还是孙策,那么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时候,东吴就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去背刺蜀汉。

  这是张绣第二次产生这样的想法。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但是。

  如今张绣穿越到了这个时代,那么一切就有了可能。

  他跟孙策原本就不是纯粹的敌人,从驰援江夏到现在,两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建立了亦敌亦友的关系。

  就他本人的意愿而言,他并不想这样一位英雄人物英年早逝。

  抛开个人情节不提,就算为了大局,他也需要留着这位小霸王牵制袁术和继续给曹贼添堵。

  所以他今天并不会真的把孙策怎么样。

  只打算先吓吓他。

  孙策看到这阵势,自然明白刚才张绣为什么对自己安排亲兵的举动视若无睹。

  泾县那边不提,至少他已经彻底控制了周边。

  但孙策也不是那种服输的性格,他昂然道:“想当初我等十三骑便能与刘繇一千余军逶迤混战,如今你只凭这些人便想拿我?”

  哈?

  张绣有些意外地看向太史慈,却见后者向他点了点头。

  淦!

  人人以一当百,个个全身而退,张绣也不知道应该说是孙策的人太勇还是刘繇的人太逊了。

  不过张绣当然不会被这吓到,他一挥手,前排的弩手立刻齐齐屈膝,半跪于地,恰好跟后排保持着站姿的弩手错开。

  “你可以试试,看看我是不是刘繇。”

  看着眼前训练有素的弩手,再看看信心满满的张绣,又想到帐外肯定还有张绣的人埋伏,孙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妥协了。

  “好,我答应你,不再攻豫章,只是你也得答应我一件事。”

  “你还想跟我讲条件?”

  张绣一脸惊讶地望着孙策,“你觉得你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若是你不答应,某今日便与你拼个你死我活!”

  张绣看了看孙策,发现这货说这话貌似竟是发自真心。

  再加上有些好奇孙策会提出什么条件,张绣便说道:“好,说来听听。”

  让张绣没有想到的是,孙策双眉一扬,吐气开声:“我要与你再干一场!”

  张绣:o(一︿一+)o

  似乎是也察觉到自己这个条件有些那啥,孙策连忙解释起来:

  “江夏之战,你我未尽全力;江上一战,我虽败于你手,却心有不服,如今我便要堂堂正正与你再干一场!”

  还不如不解释……

  张绣叹了口气,“好吧,我答应你……”

  孙策刚刚喜上眉梢,就听张绣又说道,“不是今天,等哪天我心情好了再跟你打。”

  孙策眉头一皱,还要再说,一旁的周瑜却拉住了他。

  他知道自己这贤弟的本事,当即闭口不言。

  眼见孙策认怂,张绣拍了拍手,“识时务者为俊杰,小霸王果然是真英雄,我们撤!”

  随着张绣一声令下,数十名弩手有序撤出。

  此时的张绣心情大好,朝着孙策一拱手:“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孙伯符,我们后会有期!”

  太史慈见张绣如此洒脱,也是与有荣焉。

  他满饮一杯,这才站起身来跟随张绣迤迤然离开。

  孙策等人抢出帐外,却见原本守在附近的亲兵皆被五花大绑丢在地上。

  数百精骑位于数丈之外正静静地盯着他们,仿佛只要张绣一声令下,便个个化身猛虎向他们扑将过来。

  明明只有数百骑,气势却远胜当初刘繇数千人之众。

  这一幕也让孙策明白了张绣的底气所在。

  张绣见到孙策来到帐外,冲他挥了挥手,就率人径直朝泾县而去。

  孙策等人则是赶紧把被绑在地上的一众将士解开,细细检查过后发现并无一人死亡,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回到帐中,众人重新落座,皆是沉默不语,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欢乐气氛。

  来到江东后一直都是势如破竹,怎么遇到张绣就偃旗息鼓了呢?

  今天的遭遇对这群骄兵悍将而言的确是有些窝囊。

  孙策的感觉也好不到哪去。

  我自己愿意打吴郡和会稽是一码事,被你按着头去打同样的地方又是另一码事了。

  不过他到底不是普通人,很快就摆脱了负面情绪,转向周瑜问道:

  “张绣此举实在令人费解,公瑾,你方才如此,是何用意?”

  周瑜这时也从张绣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听孙策问起,便回答道:

  “张绣根基在庐江,如今他虽受太史慈所托前来助阵,却要防备舒城刘勋攻其后背。”

  孙策恍然大悟,“难怪他带的人不多……”

  随即摇头道,“然其麾下皆为精兵,对上刘繇所部,个个皆可以一敌众,公瑾且不可小觑。”

  周瑜笑了笑,“吾兄明鉴,张绣非刘繇也,故我等才要将其尽快逐离江东,否则……”

  他的脸色变得郑重起来,“……只怕吾兄大业将要受阻。”

  眼见孙策和周瑜如此重视张绣,终归是有人心中不服。

  只是一二把手都已经这么说了,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

  接下来就直接进入到了议事环节:

  孙策:“欲逐其人,计将安出?”

  周瑜:“可令人往庐江散布消息,称张绣大军在此,为我等所阻。

  刘勋早欲夺回失地,得知消息定然出兵。

  张绣得知自家基业有失,必回淮南。”

  孙策:“张绣非等闲之辈,焉能不派人留守庐江?若其不退,当如之何?”

  张昭:“若张绣不退,主公便以与张绣叙旧为由邀其赴宴。

  再令子烈领五百刀斧手伏于帐外,只等主公掷杯为号,便冲入帐中,斩杀张绣!

  彼时张绣军群龙无首,势必退回淮南。”

  孙策听到这个计策,本能的就有些不高兴。

  不过张昭毕竟是他亲自请出山的,也不好当面驳斥。

  他也不吭声,就由着众人继续议了下去。

  核心只有一个,把张绣尽快从江东赶走。

  “孙策现在一定在想各种办法把我从江东赶走,十有八九会把我在这里的消息告诉刘勋。”

  泾县城内,张绣捧着兵书,对太史慈说道,“这正是我想要的结果。”

  太史慈一愣:“主公何出此言?”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张绣看向北方,幽幽说道,“因为我本来就等着刘勋来打我啊!”

第64章 北地枪王,名不虚传

  “就目前庐江郡的形势来看,寻阳、皖城、居巢都在我们手中。

  这看似是跟刘勋形成了对峙,但这种平衡太过脆弱,随时都有可能被打破。”

  因为太史慈刚刚加入团队不久,对于庐江的整体局势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所以张绣先解释了一番,这才告诉他自己这次的谋划。

  “这次我主动渡江,其一是应你之邀,其二就是让刘勋以为我要跟孙策争夺江东的地盘。

  也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他夺回庐江的决心。”

  通过前几次战斗和桥蕤的介绍,张绣已经十分清楚刘勋的为人。

  稍占优势就会觉得形势大好,老子天下第一,全然不顾可能存在的隐患。

  等遇到挫折,就又成了惊弓之鸟,无限高估对手的实力,恨不得有多远跑多远。

  所以当他发现张绣带大队人马去了江东,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其实一开始张绣是打算让刘勋通过自己的兵马粮草调动这些细节,主动察觉到这件事情。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高估了对手。

  对方居然一直都没有往自己这边派探子,就好像是完全不关心庐江郡的局势一般。

  这让张绣有些无奈。

  他总不能亲自跑过去告诉刘勋,我要带着大队人马去江东,现在居巢皖城空虚,你快来打我啊!

  所以张绣就把主意打到了孙策头上。

  孙策不是刘勋,只要他在江东做出一副要搞事的模样,孙策肯定会想办法把他赶走。

  至于赶走他的办法,除了在正面战场击退,最简单也是最实用就是让他后方不稳,主动撤军。

  不管孙策心里怎么想,他在名义上还是袁术的藩属势力,所以找刘勋帮忙就是性价比最高的办法。

  听到这里,太史慈总算明白了前因后果,他又是佩服又是好奇:“主公,我们现在做什么?”

  “什么都不做,静观其变”,张绣想了想又道,“对了,你之前说跟孙策大战一场不分胜负?”

  “正是如此。”

  太史慈骄傲地说道。

  “既然如此,你这几天就继续去叫阵,跟他分个胜负好了。”

  “诺!”

  太史慈一听立刻兴奋地答应下来。

首节 上一节 54/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