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538节

  听到张绣提起太史慈,庞统的表情顿时就有些不自然。

  不过他反应极快,立刻便回答道:

  “子义本就与孙策熟稔,前次因于吉之时还去过江东,江东众臣大都识得他。

  主公此行又有洪飞作为随身护卫,其他将领只能暗藏,不宜明陪,是以他并不适合。”

  “这样啊……”

  张绣想了想,发现还真是这样。

  自己都已经带着典韦这个明面上的护卫了,再带其他将领确实不合适。

  就连文聘和高顺都要伪装一番,混入接亲的队伍当中。

  高顺自加入超哥团队以后,向来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所以向来没什么曝光度。

  文聘则是因为常年担任江夏太守一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本地人也没几个认识他。

  所以他们两个的确是浑水摸鱼的好人选。

  反观太史慈,还没有投降张绣的时候就已经有过跟孙策单挑的经历。

  当时两人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所以给江东一众武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孙策遇到生死劫,太史慈带着张绣的亲笔书信去救人,又跟江东一众文官混了个脸熟。

  所以就算他要像文聘和高顺那样鬼混都不行。

  但是。

  张绣总感觉自己似乎忘记了什么似的。

  可偏偏思来想去不得要领,最终便也将这个问题抛诸一旁。

  庞统见状,顿时长长松了一口气。

  再说谋士。

  张绣最中意的人选其实是祢衡。

  虽然他觉得现在江东的话事人是孙策,舌战群儒的事情应该不会再发生。

  但保不齐江东那群酸儒一个脑子想不开就会来搞事。

  那样的话,派祢衡上场那妥妥的能一个打十个。

  只不过如今的祢衡正配合鲁肃在荆州大展拳脚,相比于此行江东显然留他在那里更为合适。

  所以张绣经过一番考虑,最终选择了刘晔。

  刘晔算是比较早加入超哥团队的人了。

  就连鲁肃都是他推荐的。

  后来又被张绣安排去干了一届广陵太守。

  这次轮岗被调了回来,到现在还没有安排新的职务,这次正好跟张绣一起去江东。

  以他的智谋和应变能力,应对此行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

  临行之前,张绣又给身在南阳的徐庶回了信,让他转告郭嘉赶紧来江夏。

  却是丝毫不提自己要去江东的事情。

  这也是庞统的意思。

  不急,跟他耍耍。

  花了三日时间准备好一切,又跟婶婶老婆孩子告别以后,张绣便带着迎亲队伍顺江而下,在向导吕范的陪同下前往江东。

  张绣刚一离开,庞统便立刻转身找到太史慈:

  “子义,昨晚吾说过的……于老神仙的房中术……吾有一友想要借之一观……”

  太史慈淡淡一笑:“咳咳,最近酒钱似乎不够了。”

  庞统一拍大腿:“我请!只要子义开口,这江夏城里的酒馆你随便挑!”

  “嗯……最近我麾下的亲兵卫队装备有些陈旧了……”

  庞统一拍大腿:“换,立刻换,子义可是主公的左膀右臂,缺了谁也不能缺了子义的!”

  “对了……慈听闻……”

  庞统到底是号称凤雏的人,怎么可能就让太史慈这样拿捏?

  眼看太史慈有得寸进尺的趋势,立刻一拍自己大腿:“罢了,我不要了!”

  一看庞统这般果断,这次就轮到太史慈急了。

  他连忙一把拉住庞统,两人凑起一起窃窃私语了半晌。

  最终这二人便勾肩搭背地朝着酒肆走去,显然是已经谈妥了。

  当张绣和吕范一同前往江东的时候,他写给徐庶的亲笔信也被快马加鞭送往南阳。

  马总是跑得比人更快,再加上南阳跟江夏的距离本就比吴郡更近,所以当张绣还在江上的时候,徐庶已经收到了张绣的来信。

  自从第二次宛城之战以后,徐庶跟夏侯惇便一直处于休战状态。

  先前那一战,夏侯惇先是被一把大火烧了一场,随后又硬碰硬跟张绣军干了一架。

  结果自然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事实上,如果不是郭嘉及时赶到,他的损失只会比现在更甚。

  甚至于早就自缚去见曹操,伏地请死了。

  如今也就是因为郭嘉还在,他有了主心骨,这才没有立刻退兵。

  不过双方僵持了这么长一段时间,夏侯惇也有些坐不住了。

  这一日,他终是忍不住找到郭嘉询问起来。

  “军师,我军自前段时间败退以后既不撤军也不再战,每日只与那宛城守军对峙,不但徒耗军粮,亦令军心士气低迷,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

  虽然夏侯惇有种种缺点,但他却是一个能够正视自己失败的人。

  此时便将近段时间军中情况一一道来。

  “元让稍安勿躁。”

  郭嘉耐心地听完了夏侯惇的诉求,随后便对他解释道,“吾之所以不曾离开,只是因为料定再这数日,那徐庶便要过来。”

  “什么?”

  夏侯惇听郭嘉这么说,表示他不能理解,并且大为震撼。

  明明现在处于劣势的可是他们,人家徐庶凭什么主动找上门来?

  按说不应该是他们去低声下气的求对方吗?

  郭嘉闻言微微一笑:

  “只因……”

  郭嘉便准备将自己在之前就已经手书一封给张绣的事情说出来。

  正在这时,忽有人来报,说是宛城徐庶派人送信。

  夏侯惇顿时瞪大了双眼:“军师真乃神人也!”

  郭嘉同样也是一怔,没想到事情竟是这般巧。

  他接过徐庶的传书,一番检查以后便将其拆开。

  一目十行扫过其中的内容以后,郭嘉便陷入了深思。

  “军师,那徐庶怎么说?”

  看着郭嘉这副模样,夏侯惇又急了。

  郭嘉也不答话,只是将那封信递给了夏侯惇。

  夏侯惇接过之后扫了几眼,顿时将头摇的像波浪鼓一般,仅剩的那只眼睛也瞪得像铜铃:

  “不行,此事吾绝不答应!”

  郭嘉看到夏侯惇这副模样,不禁有些好笑。

  说得好像这件事情你能做主一般。

第509章 聪明人的说话方式

  “军师,徐庶诡计多端,那张绣更是不讲武德,如今你独身一人要去荆州,却让惇怎生放心的下?”

  徐庶送给郭嘉的那封信虽然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但核心内容却很简单。

  就是一个意思——邀请他去荆州做客。

  至于郭嘉原本要出使荆州,还有他已经表示要感谢张绣上次的救命之恩,以及此战前因后果这些细节,徐庶压根没有提。

  因为他知道郭嘉是个聪明人。

  所以徐庶可以用聪明的方法和他说话。

  像夏侯惇这种人……就不行。

  正因如此,当看到郭嘉二话不说就打算答应徐庶的时候,夏侯惇才会一脸的茫然不解。

  郭嘉自然也知道夏侯惇是个什么样的人。

  无论徐庶是不是诡计多端,张绣又是不是不讲武德这些其实并不重要。

  他知道向夏侯惇解释这些没有意见,所以干脆用了最能够让他接受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这是命令!”

  夏侯惇顿时就傻眼了。

  因为自从郭嘉来到荆州以后,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就已经易主了。

  只要郭嘉下定决心,夏侯惇就得听他的。

  所以纵然夏侯惇心中再是不愿,也只能先答应下来。

  不过他到底还是不放心,于是便私下找到于禁和李典商议。

  “张绣请军师去江夏?”

  “军师竟然还答应了?”

  于禁和李典听到夏侯惇陈述的内容,同样也是有些不能理解。

  这未免有些太不合常理了。

  但两人跟夏侯惇相比,心思却要细腻得多。

  所以思索片刻,便不约而同的得出一个结论:

  所谓事出反常便有妖。

首节 上一节 538/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