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徐庶就是徐庶,心理素质极佳的他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率部向着张辽的方向赶去。
他倒要看看,这次对面来的到底是哪尊大神!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就在李典拼命想要阻止后军继续前进,却束手无策的时候。
他忽然发现刚刚还拦不住的曹军就仿佛是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般,一个接一个停了下来。
第501章 以火灭火
“他打算来荆州?”
江夏。
张绣看完了手中的信,目光中露出一抹诧异,“就不怕我把他扣下吗?”
不久之前,张绣收到了一封信。
确切地说,是郭嘉写给他的回信。
郭嘉在信中首先表示了对张绣的诚挚感谢。
毕竟如果没有张绣这封信,他肯定要跟曹操一起踏上北征乌桓之旅。
从之后曹操征乌桓的战况来看,假如郭嘉真的跟着去了,十有八九真的会像张绣先前提醒的那样英年早逝。
水土不服。
简简单单四个字,却有着莫大的威力。
哪怕是到了现代,这玩意都没有办法避免或是治疗,只能通过锻炼身体和改善饮食条件慢慢适应。
更不必说是二千年前的古代。
因为水土不服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
哪怕同样是水土不服,反映在不同的人身体上情况也不一样。
张绣当然清楚,一旦郭嘉真的去了,那他不是九死一生,而是十死无生。
毕竟人与人的体质不可一概而论。
除了感谢之外,郭嘉传书的另一个目的则是提前跟张绣打个招呼,他要代表曹操出使荆州。
这并不奇怪。
官渡之战前,曹操就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
在更早的徐州之战前,曹操同样也干过这样的事情。
历史上,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但在这个世界里,张绣自然不会这样做。
如今曹操一统河北,自然再次有了同样的打算。
当然,也大概是因为张绣劝说郭嘉不要送死的行为让曹操产生了一种错觉,让他以为张绣这是在对曹操示好。
然而张绣看完信后却觉得有些奇怪。
曹操派谁不好,竟然敢把郭嘉派出来?
难道他就不怕自己把人扣下不放吗?
诸葛亮摇了摇头,缓缓说道:“主公之名天下皆知,所以他应是觉得我们不会强留他。”
“天真!”
张绣觉得有些好笑,典韦和乐进的事情才过去多久,忘了?
还有审配,他至今还被迫留在荆州呢!
虽然审配自被强行带到荆州以后,就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意愿——他希望能够前往辽东寻找袁尚。
然而张绣却并不同意。
张绣对于荆州的掌控力度是无需置疑的,所以一旦他不同意,审配甚至都出不了城。
审配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倒也没有像当年沮授被曹操俘虏那般,偷一匹马悄悄离开。
可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明白张绣是怎么想的。
都说了不会为张绣出谋画策,还非要把自己留在这里干什么?
再说了,比起麾下人才济济的张绣,如今孤苦伶仃的袁尚才是那个更需要自己的人好吗?
为此他不止一次找过张绣。
然而张绣给他的回答每次都是三个字:“我乐意。”
等到后来,他甚至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见到张绣,甚至是诸葛亮了。
当数次向田丰和沮授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时,结果就得到了一个让他深深为之震撼的答案。
张绣为了收复乐进,将他关在暗无天日的牢中整整一年多,典韦被关着的时间比他还要更长。
最终结果是这两人抛弃了曹操,投奔了张绣。
从这一点来看,张绣这种做法还是卓有成效的。
得知消息的审配不禁呆若木鸡。
他突然反应过来,自己现在除了没有被关在牢中,跟典韦和乐进二人的待遇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这段时间审配一直处于深深的烦恼当中,头发那是一把一把的往下掉。
“主公……”
诸葛亮略一思索,开口说道:“此事并未传出去。”
“哈?”
张绣愣了愣,这才反应过来诸葛亮在说什么,“没有吗?”
诸葛亮肯定地点了点头,“没有。”
张绣沉默了。
他一直都以为自己这种强行留人的手段已经传了出去,却不曾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难怪……”张绣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扣动,再一次转向诸葛亮,“孔明……”
怀英:“你怎么看?”
诸葛亮面不改色地回答,“亮以为,主公若是已经做好准备,不妨一试。”
张绣微微一笑,“俺也一样。”
诸葛亮:“……”
“他应是已经到了荆州境内吧?”
“按时间算来应是到了南阳……”
说到这里,张绣和诸葛亮抬起头来,对望一眼。
郭嘉到了南阳!
……
……
李典在跟于禁商量过后,担心对面用火攻,所以返回后军,令其慢行。
然而此刻人人心里想的都是痛打落水狗,他又不是主将,根本拦之不住。
就在他束手无策的时候,令他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后军居然真的停了下来。
更让他意外的是,后军停止前冲这个举动是从前到后的。
也就是说,部队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命令才停下的。
李典见状心中大奇,不明白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无论如何,这个结果都是意外之喜。
所以他立刻借此机会,下令诸军后撤。
只要能够退出这片芦苇荡,那就不用担心敌军火攻了。
最好于禁再能够劝住前部人马,那就真是一举挽回了极有可能发生的巨大风险。
就算是劝不住,至少也能够保住粮草辎重。
李典话音刚落,便听到了一声轻笑,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一个熟悉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君处事迅速果断,颇有大将之风,然如今身处逆境,仅仅如此却是不够。”
李典闻言惊讶地转过身来。
出现在李典面前的是一个年过三旬的中年文士。
但见他身材消瘦,相貌清秀,身着一袭白色长衫,将其衬托的更是英俊洒脱。
他朝着李典露出了一个微笑,将刚才没有说完的话接着说了下去:
“如今我军已失先机,若想堪破此局,当需败中求胜。”
说完这句话,才对着李典施了一礼,“曼成,别来无恙。”
看清楚说话那人的模样,李典不由失声叫道:“军师!”
来人正是曹操麾下的军师祭酒,有着鬼才之称的郭嘉郭奉孝。
“军师何时来了荆州?”
李典之所以会这般惊讶,是因为他身为此行的副将,竟是丝毫不知郭嘉在军中的消息。
不但他不知道,他敢肯定夏侯惇和于禁也不知道。
毕竟郭嘉的身份特殊,不夸张地说,在某些时候荀彧说话曹操都未必听得进去,但郭嘉却能够劝得动曹操。
如果他在军中,那么包括夏侯惇在内的三人在行动之前肯定要听从他建议的。
“嘉亦是刚到不久。”
郭嘉的声音听上去有些闷闷的,他看了看四周,语速颇快地说道:
“此事容后再说,汝等所行嘉俱已知晓。
方才吾已拦下后军,使之不再继续前行。
如今当务之急乃是救下元让、文则和这上万大军!”
一听是郭嘉阻止了后军前行,李典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也就有了主心骨,立刻双手抱拳道,“请军师安排!”
郭嘉看了看此时还是一片平静的芦苇荡,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中,缓缓说出了一句让他们大惑不解的话:
“曼成,速令后军预备刀剑,将前方芦苇树丛清理干净。”
“末将得令……诶?”